伦理秩序论文-安丽哲

伦理秩序论文-安丽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秩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族服饰,艺术符号,伦理,社会秩序

伦理秩序论文文献综述

安丽哲[1](2019)在《民族服饰的符号功能与伦理秩序的建构——以苗族服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民族服饰之各项功能及当代演变,揭示民族服饰视觉符号的关键内核,为当代民族服饰的发展与设计思路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发挥其社会功能,建构伦理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9年05期)

康敏[2](2019)在《伦理秩序的特性及实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秩序是个人家庭幸福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条件。秩序的伦理特性,是其成为有序的内在属性和要求。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的正当性,是因为伦理规范依据的正当性,即基于人作为天然的自然秩序。伦理秩序与自然秩序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使人遵守伦理道德成为一种自我内在道德要求和责任。持续的伦理道德教育,是实现伦理秩序的重要形式。(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余欣蓬[3](2019)在《试论儒家伦理思想对构建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代表之一,其中包涵了人伦道德、经济政治、德治法治,而其中的以人为本位的伦理思想对我国当今的市场经济与人际交往中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不断探究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适度自由经济和藏富于民,甚至是均衡的经济模式,这对我国构建公平,公正的经济市场或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期刊2019年16期)

鲁雯[4](2019)在《秩序与自由的伦理——曾卓的图像、符号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人的创作不可能凌驾于自身的个人经历与知识结构之上,他所有的表达都是基于个体与社会的碰撞所展开的思考。在曾卓自己的叙述中,他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高中时才去过县城。当时,他对城市交通、公共秩序没有任何概念。高中毕业后,他第一次到省城学画画,那时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不知所措的情景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他关于交通、关于秩序、关于现代城市生活的最初印象便来自于(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9年07期)

张继亮,王映雪[5](2019)在《市场秩序的经济发展价值及伦理建构的社会资本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秩序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市场秩序作为市场交易行为过程与结果的外在表现,在根本上取决于市场主体行为的合规范性。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目的的市场秩序建构有制度与伦理两种路径。相比较而言,伦理性市场自为秩序较之制度性市场他为秩序具有建构和维护成本低、稳定性强等优势。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关系嵌入型主体际资源,可以为市场行为主体做出符合共识性规范的恰适行为选择提供强大的群体压力和集体理性视阈,从伦理层面助推市场自为秩序的生成,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环境。(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林纯洁[6](2019)在《叁纲与叁种秩序:社会秩序重构的普遍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以来,董仲舒提出的叁纲伦理逐步成为中国儒家宗法社会下的核心伦理。16世纪时,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了叁种秩序理论。尽管相距一千多年,叁纲伦理与叁种秩序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封建社会解体或等级社会衰落的背景下,都对君臣、父子和夫妇叁种伦理关系进行了重新规范,强化了君权、父权和夫权,旨在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形成了前现代社会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普遍伦理。(本文来源于《政治思想史》期刊2019年02期)

刘志峰[7](2019)在《试论延安文艺话语秩序中的家庭伦理叙事(1937-1943)》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试图在文本细读与叙事分析的基础上,努力采用综合的文化视野,重新审视1937—1943年的延安时期,作为一种特殊话语实践的“家庭伦理叙事”,考察其与延安文艺话语秩序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这种“互动”所造就的新型家庭伦理所具有的意义与局限。论文认为,延安时期的家庭伦理叙事经历了从潮流化多元叙事到个体化女性叙事,最后演变为模式化集体叙事的过程。这一模式变迁的背后是延安文艺话语秩序从“对话”与“共享”,到遭受“他者”与“内部”的挑战,最终走向“一体化”的变革轨迹。1937年后,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普遍地将延安视为他们的“新家”,并将这种心理体验和价值信念融于他们对延安的诗性想象之中。这一伦理选择迎合了文化话语权向中共转移的历史趋势,意味着知识分子与话语权的重新结合。以延安为家的“新知识分子”对不稳定的婚姻伦理的关注,构成了一股多元化叙事潮流。作为一种整体的话语实践,其叙事可视为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一种呼应与补充。这显示了初期延安文艺话语秩序“多元共存”的特征。40年代初期,白霜、曾克、陈学昭等延安女性知识分子,基于女性视角和女性经验,对现时的、关涉女性切身利益与女性解放的家庭伦理,作了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反思。丁玲以其延安时期的小说与杂文创作,在对家庭伦理的反思中探索了一条迥异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女性解放之路。其小说叙事不仅揭露和反思了遭受男权政治话语压迫的,家庭女性的“他者”命运,也探索了“贞贞”式超越传统家庭伦理和一般革命伦理的“新型革命道德”,在女性解放道路中的可能性。其杂文《“叁八”节有感》承续了“霞村叙事”强烈的精神个性,空前地强调了女性的主体性在构建更为合理的性别、婚姻伦理中的突出位置。这种挑战男权统治与主流话语的个体化女性叙事,暗示了延安文艺话语秩序所面临的深刻变革。通过开展家庭生产来解决家庭矛盾,改善家庭成员的关系,从而实现家庭和睦,即以“生产”促“和睦”的叙事模式,是1943年后延安新秧歌剧极为普遍的叙事策略。这种具有集体创作特征的模式化叙事,不仅迎合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意图,满足了民间话语对“和睦”家庭的想象,还成为了“新知识分子”融入现行文学生产方式的新型话语模式。这表明在后期延安文艺话语秩序中,知识分子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民间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秩序“共谋”,走向“一体化”成为了这种话语秩序的显着特点。在这一话语秩序的生成过程中,一种以“和睦”为旨归的新型“家庭伦理”也随之诞生。它在象征的意义上具有重建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意味,并具备了国家伦理的雏形。但这一伦理的生产方式及其生成过程,对知识分子人格、创作以及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本身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李萍[8](2019)在《乡土伦理秩序的式微与重构——评侯波小说《胡不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侯波的文学创作视域始终聚焦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危机感促使他在文学的沃土上持续耕耘,不断书写着新乡土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和精神震荡。从《上访》《春季里那个百花香》《2012年冬天的爱情》到《胡不归》,作家一直"关注着富起来的百姓精神走向,再说大一点的话就是始终在关注着乡土文化秩序的重建",引发文坛的关注。中篇小说《胡不归》(《当代》2018年第5期头题)是作家对乡村社会精神危机的又一次续写和深化。(本文来源于《延安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费尚军[9](2019)在《“作为一个公民”的伦理——道德报偿与公民伦理建构秩序图景的省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性的世俗化进程中,道德报偿的历时性嬗变在于,从世俗生活条件本身出发来确证应得报偿的正义和伦理秩序。在日常交往与公共交往关系的分离中,当差异化的人情原则呈现出扩展性的局限,新的伦理实存便产生了"作为一个公民"的道德需求和报偿观念。新的伦理秩序的建构,不仅需要诉诸基于平等的普遍尊重和反应性态度而孕育出主体性的精神气质,同时也需要寻求正当与善相契合的社会条件来消解报偿的不规则性。(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陆岷峰,徐博欢[10](2019)在《互联网金融伦理秩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跑路,扰乱了社会秩序。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各类监管政策,试图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伦理道德作为调节经济活动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应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伦理秩序辅助互联网金融监管。其重点在于,清晰区分各互联网金融主体的伦理责任和伦理关系。对此,文章首先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厘清各主体的伦理责任,提出伦理准则,再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伦理失范的表现特征,探究乱象频发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19年05期)

伦理秩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伦理秩序是个人家庭幸福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条件。秩序的伦理特性,是其成为有序的内在属性和要求。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的正当性,是因为伦理规范依据的正当性,即基于人作为天然的自然秩序。伦理秩序与自然秩序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使人遵守伦理道德成为一种自我内在道德要求和责任。持续的伦理道德教育,是实现伦理秩序的重要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秩序论文参考文献

[1].安丽哲.民族服饰的符号功能与伦理秩序的建构——以苗族服饰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

[2].康敏.伦理秩序的特性及实现形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3].余欣蓬.试论儒家伦理思想对构建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

[4].鲁雯.秩序与自由的伦理——曾卓的图像、符号隐喻[J].美术观察.2019

[5].张继亮,王映雪.市场秩序的经济发展价值及伦理建构的社会资本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9

[6].林纯洁.叁纲与叁种秩序:社会秩序重构的普遍伦理[J].政治思想史.2019

[7].刘志峰.试论延安文艺话语秩序中的家庭伦理叙事(1937-1943)[D].山东大学.2019

[8].李萍.乡土伦理秩序的式微与重构——评侯波小说《胡不归》[J].延安文学.2019

[9].费尚军.“作为一个公民”的伦理——道德报偿与公民伦理建构秩序图景的省思[J].学习与实践.2019

[10].陆岷峰,徐博欢.互联网金融伦理秩序研究[J].武汉金融.2019

标签:;  ;  ;  ;  

伦理秩序论文-安丽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