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支出论文-钟振强,宋丹兵

支农支出论文-钟振强,宋丹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农支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财政支农支出,城乡经济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平衡计分卡

支农支出论文文献综述

钟振强,宋丹兵[1](2019)在《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政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如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绩效评价研究较少,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多不适用,而平衡计分卡相对较先进,可以借助它设计出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实现财务与非财务效益、结果和过程、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经营效果和管理效果等综合绩效评价。因此,本文将平衡计分卡方法引入到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设置了财务维度、受益对象维度、内部管理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等四大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设置了各个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陈明[2](2019)在《我国省际财政支农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支农支出数据,综合运用叁阶段DEA与Tobit模型对各省份支出效率值进行测度并对其差异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无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项因素的影响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综合效率在样本期间内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进一步从区域角度看,总体呈现由东部至西部逐渐递减的格局,且省际间效率值表现出很大的离散程度;在影响因素方面,农机总动力、水资源总量、财政自主度、居民文化水平与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正相关,这四个指标的增加能够带动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提升,而政府重视程度、人均GDP与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负相关,这两个指标的增加对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提升会起到反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农村财经》期刊2019年08期)

苟兴朝,张斌儒,杨继瑞[3](2019)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入效应研究——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首先解决"钱从何来"的问题。由于"叁农"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政府公共财政支农资金须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但学界对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对于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作用的观点分歧较大。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对于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然后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考察期间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于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着的"挤入效应",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非对称性等特点;结构性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财政的叁类支农支出发挥"挤入效应"的机理大致相同,但效应大小有别且各有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挤入效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春仙[4](2019)在《财政支农支出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构成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宏观财政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国民收入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找到突破口。(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6期)

闫晓宇[5](2019)在《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叁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陕西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陕西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财政支农支出工作进展显着,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需要改善的方面。研究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对检验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实际效果,提升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对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分别从规模、结构、经济效益叁个角度对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以财政支农支出作为投入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评价分析陕西省、陕西省各地级市以及陕西省各县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静态状况(包括财政支农支出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报酬四个方面)和动态变化,得出如下结论:整体来看,陕西省、陕西省各地级市以及陕西省各县财政支农支出绩效水平偏低,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损失,且处于下降状态。纯技术效率非DEA有效或规模效率非DEA有效导致了财政支农支出使用低效情况的发生,说明陕西省、陕西省各地级市以及陕西省各县存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合理、结构不科学或是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进一步提高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水平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丽娟[6](2019)在《贵州省财政支农支出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十八大首次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首要目标以来,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西部地区成为“大扶贫”背景下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山地丘陵众多,土地石漠化严重且地质性灾害多发,客观环境造成了当地贫困比例高、程度深、分布广的现实困境。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大部分,农村贫困程度深。因此,贵州省减贫的工作重点应是促进农村人口脱贫,减少农村贫困发生率。在农村减贫工作进程中,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是贫困农户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贵州省2011-2017年各地市财政支农支出及支农支出结构的面板数据,对贵州省财政支农支出的农村减贫效应进行研究。其中,本文主要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贵州省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农村减贫效应,对贵州省财政支农支出强度、农村贫困发生率在地市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同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贵州省财政支农支出中各子项目的农村减贫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贵州省各地市的财政支农支出强度、农村贫困发生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且呈现出H-H、L-L分布的空间聚集性特点。第二,空间滞后面板(SLM)计量回归表明农村贫困发生率具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市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会带动当地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财政支农强度、农民收入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作用都为负,具有减贫作用。农村劳动力投入水平不具有减贫效应。第叁,财政支农支出各子项目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中,发现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普惠金融发展支出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均具有反向相关关系,但统计结果不显着。水利支出、扶贫支出具有减贫作用,增加水利支出、扶贫支出,均可以减少农村贫困发生率,且扶贫支出的减贫效果在几个子项目中最为明显。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与农村综合改革支出减贫效果不显着,甚至对减贫有略微的阻碍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重视和发挥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合理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调整财政支农支出中各项目的内部结构;增强农民“造血”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晓旭[7](2019)在《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国家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核心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甘肃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重和农村人口比重都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对于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甘肃省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甘肃省农民收入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相比,收入水平低、增长波动幅度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弱势性决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因而本文从财政支农支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的理论依据和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传导关系。接着结合甘肃省的实际,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收入的现状。得出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缺乏稳定性,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波动大的的现状特征。然后通过对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建立灰色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出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和各支出分项对农民收入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关系。最后从提高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对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提出合理性建议,主要包括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稳定性,尽可能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明确支出重点,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精简支农的管理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烜,张扬[8](2019)在《财政支农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财政支农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1)财政支农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说明财政支农、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2)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显着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对外贸易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则越大。(3)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后,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06期)

杨璐维[9](2019)在《吉林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解决好“叁农”问题,保证我国农业农村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始终是政府的首要任务。当前,财政支农是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主要手段,支农支出的规模、结构及其使用绩效等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水平。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实行了党中央的各项农业扶持政策,财政支农总量逐年增加,提高了全省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GDP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尽管吉林省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形势,在绩效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改革措施,但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完整,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通过研究吉林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情况,尽快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使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以吉林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财政支农及绩效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指导,阐述和分析了吉林省财政支农的现状及支农绩效工作进程,同时,论文对吉林省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原则进行界定,采用DEA方法对吉林省各地区及县市的财政支农支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具体通过支农支出静态相对绩效分析和动态绩效变动分析,以分析结果进一步探究绩效低下原因,如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增速过快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同时相对规模却仍然不足;农田灌排等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科研技术和农民整体从业素质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等。最后,对吉林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合理化对策,进一步推进吉林省财政支农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如结合吉林省经济发展形势,适当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在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为保证科技兴农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注重农业科学技术与科研成果之间的转换,培育促进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高支出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管理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3-01)

高齐圣,王秋苏[10](2019)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和SVAR模型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减贫效应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根据1995-2016年国家层面相关数据,计算我国FGT贫困指数及基尼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贫困指数(PRPN)概念,最后应用SVAR模型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减贫效应的动态影响机制。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在受到财政支农支出的冲击后,一方面,综合贫困指标迅速做出反应,财政支农支出"造血式"减贫效果显着;另一方面,"输血式"减贫侧重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状况的中介效应对农村贫困状况产生持久影响。同时,我国农村贫困状况自身具有很大的惯性,减贫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支农支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支农支出数据,综合运用叁阶段DEA与Tobit模型对各省份支出效率值进行测度并对其差异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无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项因素的影响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综合效率在样本期间内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进一步从区域角度看,总体呈现由东部至西部逐渐递减的格局,且省际间效率值表现出很大的离散程度;在影响因素方面,农机总动力、水资源总量、财政自主度、居民文化水平与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正相关,这四个指标的增加能够带动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提升,而政府重视程度、人均GDP与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负相关,这两个指标的增加对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提升会起到反向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农支出论文参考文献

[1].钟振强,宋丹兵.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角度[J].当代经济.2019

[2].陈明.我国省际财政支农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9

[3].苟兴朝,张斌儒,杨继瑞.乡村振兴视角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入效应研究——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青海社会科学.2019

[4].李春仙.财政支农支出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J].休闲.2019

[5].闫晓宇.陕西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李丽娟.贵州省财政支农支出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张晓旭.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

[8].王烜,张扬.财政支农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9

[9].杨璐维.吉林省财政支农支出绩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高齐圣,王秋苏.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和SVAR模型的检验[J].系统工程.2019

标签:;  ;  ;  ;  

支农支出论文-钟振强,宋丹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