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拼图引发的思考

几张拼图引发的思考

太原市育杰幼儿园030012

【内容摘要】

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

孩子对拼图特别喜爱,与其年龄特点是相符的。在家中的拼图可能过于简单或过于难,对它失去了兴趣,家长自然不会太关注。在幼儿园,投放的拼图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孩子们会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只要拼出一副后就充满了成就感、自豪感。孩子们这次玩时,要比第一次守规则了,知道了学会了规则。在每次玩耍时,都会遵循三部曲:“看、找、拼”,有了这几个步骤,孩子们也从中找到了一些规律。在每次玩拼图时,有小朋友选择了较为复杂的拼图,但拼不回去,而整个活动时间连一次成功的机会都没有,这样下去会丧失了对拼图的兴趣,而得不到成功。

关键词:游戏兴趣能力拼图规则

4-5岁左右的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好动但还缺少技巧,特别爱游戏而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大大提高等。

注意力: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玩具、新衣服、新图书,因为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但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他们虽然在受表扬之下能继续看图书,可过不了多久便会弃书另找乐趣。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当选用有动感、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孩子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

观察力: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发展中班幼儿的观察力,需要家长多角度的指引,多问一些问题,促使孩子深入观察。

思维力: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据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和大班相比,他们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如洗手时,他们会一次次的把肥皂攥到手心里,然后看着肥皂滑落。同时他们会思索着:为什么肥皂这么滑?因此,我们要注意时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事件:(2017年3月10日)

升入中班后半学期,孩子的思考空间得到了扩展,在“思维区”中,他们更喜欢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如:迷宫、磁铁……老师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磁铁、拼图,将它们投放到了区域内,孩子们的热情高涨,要将它们全部拼出来才肯罢休。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这个区域内活动,看到他们把所有类型(大、小、难、易)的拼图都倒了出来,甚至有的都混到了一起。我不免有些担心:一会可是有的收拾了!这时,老师说:“记住呀,区域时间到时请将它们归到原位!”我在一旁思考:难道不怕他们活动时间结束时归不到原位吗?难道不怕这样一块块的小拼图丢失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静观其变。

果然不出所料,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预见性问题。

分析:

孩子对拼图特别喜爱,与其年龄特点是相符的。在家中的拼图可能过于简单或过于难,对它失去了兴趣,家长自然不会太关注。在幼儿园,投放的拼图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孩子们会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只要拼出一副后就充满了成就感、自豪感。

但在开始投放时,还是应该选择分批投放,由易到难。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学习和玩的常规、习惯,以及应遵守的规则,使益智拼图发挥其自身的最大功用。

措施:

改变策略,分批投放,夹带规则。

事件:(2017年3月15日)

与老师交流后,了解到了她的用意,我知道了该如何配合她,并在拼图的背后做上了记号,交待了规则。玩之前要先来认真观察画面,记住构图,然后,再认真回忆,再开始拼这样就不是漫无目的了。

我发现孩子们这次玩时,要比第一次守规则了。知道了学会了规则。在每次玩时,都会遵循三部曲:看、找、拼,有了这几个步骤,孩子们也从中找到了一些规律。在每次玩拼图时,有小朋友选择了较为复杂的拼图,但拼不回去,而整个活动时间连一次成功的机会都没有,这样下去会丧失了对拼图的兴趣而得不到成功。

分析:

其实再复杂的拼图,只要掌握了技巧,都可以很快的拼出来。在拼图的几个步骤中,我分析了以下几点:

⑴、看,先认真观察一下完整的拼图,这样可以分开归类,拼图外侧边是一类,这样散开之后还可以很快速的找到它们。

⑵、摆,用试一试的方法,可以找到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也可以先沿拼图的边框一圈一圈的向内延伸等,在摆的过程中,若有新的发现可以先将它们拼到一起。

效果:

在几次与孩子们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经验传授给了他们。而一传十,十传百,孩子们也将这些方法告诉了自己的小伙伴,做到知识、经验的共享。

事件:(2017年3月23日)

经过了将近三周的游戏,拼图的玩法、规律孩子们已经悟出,可是新问题又出现了,把所有拼图都拼出来的孩子开始有点不想玩了,不爱玩了,拼图在区域活动结束时,也经常被丢到东一块西一块。

分析:

孩子在经历了不会到会,没规律到掌握规律后,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倦怠这是必然的,而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再将孩子的兴趣点点燃,老师让孩子们自己从家中找一些硬纸片带来,之后将硬纸片剪裁并加工,成了师幼共同制作的玩具,试想一下,孩子能不感兴趣吗?

孩子们以前不感兴趣,是因为能力强的孩子将所有的拼图都能拼出,没有什么挑战性,能力中等的孩子,对中等以下难度的都能拼出,中等和难的拼不出,与同伴相比又丧失了信心,所以就不再去玩了,最后导致了情况如开头所述。

效果:

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一幅幅自制板拼图又呈现在了小朋友的面前,虽然还是不同形状,不同样式,但小朋友的热情又恢复了,如火如荼的在区中活动了。

我想,每次我们制作精美的玩、教具都是需要老师有指导性的投放,要有理论的依据及实践的变通,只有这样,你制作和投放的材料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它自己的功能,为幼儿服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标签:;  ;  ;  

几张拼图引发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