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余甘子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余甘子叶提取物,归芪补血口服液,抗氧化活性,SOD
余甘子叶论文文献综述
郭富双,杨春兰,陈圣杰,叶勇,王捷[1](2019)在《余甘子叶提取物联合归芪补血口服液影响小鼠体内抗氧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余甘子叶提取物联合归芪补血口服液对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将10月龄ICR小鼠按4%溶血液中MDA水平随机分为余甘子叶提取物组、余甘子叶提取物+归芪补血口服液组、余甘子叶提取物+归芪补血口服液+茶多酚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应溶剂,每天1次,连续给药30天。采用试剂盒法检测4%溶血液中MDA水平、全血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蛋白质羰基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4%溶血液中MDA水平显着降低,全血中GSH含量增加,血清蛋白质羰基含量明显降低、T-AOC含量和SOD活力显着提升(P<0.05,P<0.01);与余甘子叶提取物组比较,余甘子叶提取物+归芪补血口服液组小鼠4%溶血液中MDA水平显着降低,全血中GSH含量增加,血清蛋白质羰基含量明显降低、T-AOC含量和SOD活力显着提升(P<0.05,P<0.01);与余甘子叶提取物+归芪补血口服液+茶多酚组比较,余甘子叶提取物+归芪补血口服液组小鼠各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余甘子叶提取物与归芪补血口服液合用可有效改善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09-08)
王捷,叶勇,梁浩,蒋俊俊,王羽中[2](2018)在《余甘子叶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对余甘子叶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专利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余甘子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陈文雅[3](2017)在《余甘子叶总黄酮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余甘子叶总黄酮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渗漉法提取余甘子叶总黄酮粗提物,利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余甘子叶总黄酮粗提物。采用SRB法比较余甘子总黄酮对7种不同肿瘤细胞株(即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及HepG-2、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人肺癌细胞株H460和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增殖情况;采用IF FM HCS法检测Bel-7404细胞的DNA损伤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Caspase-3活性含量;Hoechst 33258试剂盒检测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建立Bel-7404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余甘子叶总黄酮对Bel-7404裸鼠瘤的抑瘤率;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瘤块组织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余甘子叶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余甘子叶总黄酮,得率为4.90%;SRB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余甘子叶总黄酮对7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Bel-7404细胞、H460细胞和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IC_(50)分别为453.46±40.06μg/mL、471.36±50.66μg/mL和463.26±40.75μg/mL,余甘子叶总黄酮高剂量组抑制效果与阳性药5-Fu相当。总黄酮高(500μg/mL)、中(250μg/mL)、低剂量(125μg/mL)作用于Bel-7404细胞24h、36h和48h后,IC_(50)分别为453.46±40.06μg/mL、253.75±41.25μg/mL、152.73±40.55μg/mL,提示余甘子叶总黄酮对细胞的抑制率呈现出量效与时效关系。IF FM HCS法结果表明余甘子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对Bel-7404细胞的DNA具有显着的损伤作用(**p<0.01),而低剂量组损伤作用不显着。Hoechst 33258染色后,可观察到余甘子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诱导的Bel-7404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固缩,细胞膜变薄等凋亡特征,高剂量组诱导凋亡的现象与5-Fu组相当。流式细胞术检测检测细胞周期的结果表明,余甘子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可通过阻滞Bel-7404细胞的G0/G1期,且随着剂量浓度增加阻滞结果愈加明显。FITC-Annexin V/PI双标记法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凋亡随总黄酮作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酶联免疫法检测Caspase-3的结果表明,总黄酮可以提高Bel-7404细胞裂解液中Caspase-3的含量。体内的实验结果表明,余甘子叶总黄酮高(495.55 mg/kg)、中(247.48mg/kg)、低剂量(123.89mg/kg)组对Bel-7404癌裸鼠异体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66.77%、29.03%、20.56%,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且可以降低动物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对比,余甘子叶总黄酮高、中组瘤块Bax的免疫阳性的面积显着增加,高剂量组Bcl-2免疫阳性面积显着减少。western blot检查结果表示,与模型组对比,余甘子叶总黄酮各剂量组的Bax蛋白的表达显着性增加,高剂量总黄酮可显着降低Bcl-2表达。结论:1、余甘子叶总黄酮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2、余甘子叶总黄酮通过提高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3、余甘子叶总黄酮可显着抑制Bel-7404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14)
陈文雅,钟振国,张雯艳[4](2016)在《余甘子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余甘子叶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的叶子,又称为油柑叶、丝叶,其味辛、性平,具有祛湿利尿的功效,用于水肿、皮肤湿疹。余甘子叶是一味常用的民间药材,国内外均有记载。如印度尼西亚常将其作为止泻剂,用于治疗肠胃疾病[1];广西民间常将晒干的余甘子叶用作枕芯。此外,余甘子果汁能有效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防癌作用[2-3]。本文将余甘子叶的有效(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罗雪菲,顾国龙,兰太进[5](2015)在《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PL)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982,0.991,0.496 g/kg),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结果]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剂量(1.982,0.991 g/kg)能显着提高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P<0.05),上调CD4+/CD8+亚群比例(P<0.05)。[结论]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使CD4+/CD8+比例接近正常值,此可能是余甘子叶提取物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毛健,刘振杰[6](2014)在《HPLC同时测定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进样体积:20μl。结果槲皮素和山奈酚分别在0.003~0.06μg/μl(r=0.9995)、0.001015~0.0203μg/μl(r=0.999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83%(RSD=2.73%)、101.58%(RSD=2.21%)。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可进一步完善余甘子叶的质量控制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4年19期)
毛健,刘振杰[7](2014)在《余甘子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余甘子叶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218 nm。结果余甘子叶中有15个共有峰被确定为指纹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计算机软件评价10批余甘子叶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其结果均>0.9。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余甘子叶的鉴别,作为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4年17期)
郑纯丽,衷明华[8](2014)在《余甘子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子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用石油醚除去余甘子叶中的部分色素和脂类,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对黄酮提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乙醇浓度,而提取时间影响较小。余甘子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1:10。(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4年01期)
钟振国,罗雪菲,黄金兰,崔雯,黄丹[9](2013)在《余甘子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余甘子叶提取物(PLFs)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健康昆明小鼠进行PLFs的急性毒性试验。各项实验的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余甘子提取物高(1.982 g/kg)、中(0.991 g/kg)、低剂量组(0.496 g/kg),10只/组,对照组给予等容积双蒸水灌胃。灌胃1次/d,连续给药7 d。小鼠椎脱臼处死取胸腺、脾脏称量质量,计算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尾静脉注射经印度墨汁,眶后静脉丛采血比色测定廓清指数K及吞噬系数α;各组常规制备脾脏细胞,酶标分析仪测定NK细胞杀靶活性和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情况;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测定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余甘子叶提取物的LD50为9.911 g/kg;余甘子叶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显着升高小鼠碳廓清能力(P<0.05)、吞噬指数(P<0.05)和NK细胞活力(P<0.05)。结论:余甘子叶提取物具有促进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3年03期)
黄燕,罗雪菲,李舒,赖进科,肖艳芬[10](2011)在《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抑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余甘子叶提取物(Phyllanthus emblica L.,PL)对小鼠H22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①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PL的半数致死量(LD50),推算出PL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②建立小鼠H22实体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和PL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7d后测定各组瘤重、脏器指数、小鼠廓清指数、NK细胞活性及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结果①PL经口灌胃给药的LD50为9.911 g/kg,95%可信区间为6.807~15.831 g/kg。②与模型组比较,PL各剂量组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中以PL高剂量(1.982 g/kg)组最为显着(0.01<P<0.05),抑瘤率达到33%;PL高(1.982 g/kg)、中(0.991 g/kg)剂量组能显着提高荷瘤小鼠脾指数(P<0.05)、胸腺指数(P<0.05),碳廓清能力(P<0.05),NK细胞活性(P<0.01或P<0.05),血清IL-2、TNF-α的含量(P<0.05),但在实验所用剂量的PL各组对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余甘子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以及促进荷瘤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1年09期)
余甘子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对余甘子叶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专利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余甘子叶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余甘子叶论文参考文献
[1].郭富双,杨春兰,陈圣杰,叶勇,王捷.余甘子叶提取物联合归芪补血口服液影响小鼠体内抗氧化实验研究[C].第十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集.2019
[2].王捷,叶勇,梁浩,蒋俊俊,王羽中.余甘子叶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
[3].陈文雅.余甘子叶总黄酮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
[4].陈文雅,钟振国,张雯艳.余甘子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5].罗雪菲,顾国龙,兰太进.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6].毛健,刘振杰.HPLC同时测定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J].中国当代医药.2014
[7].毛健,刘振杰.余甘子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
[8].郑纯丽,衷明华.余甘子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4
[9].钟振国,罗雪菲,黄金兰,崔雯,黄丹.余甘子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药材.2013
[10].黄燕,罗雪菲,李舒,赖进科,肖艳芬.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抑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