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应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网膜,客观斜视角,偏斜眼,异常视网膜对应
对应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萍[1](2019)在《视网膜对应点的概念及基本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1视网膜对应点的概念两眼的视网膜区域共享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也就是说,如果两眼视网膜接受到的同时刺激产生了刺激性目标来自空间中相同方向的主观感觉,则这些视网膜区域或点被认为是对应的。如果两眼视网膜区域接受到的同时刺激导致产生刺激目标来自两个分离的不同视觉方向的感觉或复视,则这些视网膜区域或点是不对应的。如果两眼视网膜对应区域与各自的视网膜中心凹具有相同位置距离关系(例如两眼对应区域均等距离地位于各自视(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胡琪[2](2018)在《“服务”一词的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梳理和调查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相关资料,考证了日源外来词"服务"的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一词并非"纯粹日语来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而是明治时期出现的用于翻译法语‘Service’概念的意译词。"服务"一词最早被使用于军事方面的书籍中,在使用过程中其词意出现泛化,逐渐被使用于军事以外的领域,并在日语中固定下来。(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郭睿[3](2018)在《化学核心概念的确立以及对应能力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校相应学段的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教授知识来实现的,能力的发展同样是在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知识和能力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获得了哪些化学学科能力、现阶段具备了何种水平的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教育如何有效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部分为例,通过词频分析和问卷调查以及构建知识框架校验得到了氧化还原、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离子反应、元素周期表、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量,8个化学核心概念。接着总结归类化学学科能力研究成果,得到化学学科能力的共计11项子能力。将确定的核心概念和子能力进行问卷编制,进行学生组(化学师范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和教师组(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和中学化学教师)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中教师组和学生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寻找化学学科能力、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出发点。建立化学学科能力结构,进行一步调查,得到化学核心概念对应的化学学科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培养对教师进行访谈,将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建立化学核心概念对应学科能力指向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一关系,进行了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框架模型、教学建议研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徐章韬,李艳[4](2018)在《基于“集合——对应”语言,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教育数学研究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应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将直观粗略的几何图像转化为抽象精细的代数关系;以"集合—对应"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无限模式转化为简单的有限模式,从而充分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本质。具体可分"分析一次函数f(x)=kx""分析二次函数f(x)=x~2""分析一般函数""剖析序关系"四个步骤进行。(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期刊2018年03期)
吴希文[5](2017)在《汉语词学概念“雅正”与英语、德语中的对应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雅”的概念起源于先秦儒家乐论,代表华夏正统文化。论词主“雅正”,是特定时期纠正词弊,提高词格的手段。它不仅是对词“别是一家”的自觉体认,更反映了传统文人在诗教影响下作文的共同价值追求——意旨雅正,文辞美好。“雅正”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的理论范畴,同样也是海外汉学研究绕不开的一个内容,因此便产生了相关的译介工作,出现了它在英语、德语中的对应概念:elegant,refined,grace,schon,Grazie,Anmuth 等。通过现代语义学对义位的分析方法,发现它们在不同层面存在着翻译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经过逐一分析与排除,找到了 grace (Anmuth)这样一个比较的可行性与比较的意义更大的概念,与“雅正”对应。然而,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了翻译的不可能性。这就出现了不可通约与被迫通约的矛盾性。在被迫通约的过程中,确也反映出这个概念的形式特征和精神内核,从中或可窥看到中西方共同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羁绊。(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4-28)
José,S.Buenconsejo,吕梅丝,王凡[6](2016)在《Agusan Manobo关于对应灵魂以及外化自我的概念:一个关于仪式中灵魂声音/歌曲映像的现象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南亚,涉及通灵/萨满的传统仪式是很戏剧化的,因为这些仪式呈现出生动的或者多感官性的理念(比如权力、道德、牺牲和象征性交换)。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蕴含在阿古桑Manobo的神附体仪式中富于想象力的"合理性"。他们这种仪式中的符号学不能用现代的"合理性"理解,因为Manobo仪式属于一个更古老类型的符号体系,这个体系展示的物体是被参与者出于具体的实际目的所操纵的。作者特别谈及阿古桑Manobo仪式以事物的模仿式表达来呈现这些事物在自然宇宙中的关系,这是以现象学的方式来理解社会秩序,其主要关系到两个不同的实体——宇宙与社会。作者认为,阿古桑Manobo的仪式观念来源于模仿思维,仪式本身就像一个不受约束的独立个体,但却能被感知到与自然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想法的证据是:在Manobo双灵和仪式歌曲的概念里,仪式歌曲的演唱是自己和他人关系的mimema。现代的思维蒙蔽了仪式的科学性主张,通灵术/萨满教已经成为难以企及的事。但是,用一种模仿的思维,使歌曲能够体现一种精神,因为自然和自我是同一物质。(本文来源于《大音》期刊2016年01期)
梁志学[7](2016)在《扬弃概念与对应原理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时候,扬弃概念是由哲学家撰写的,对应原理是由物理学家撰写的,这位物理学家害怕流于玄学之谈,所以没有写这条原理的哲学意义,而那位哲学家又缺乏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也写不出那个概念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具体表达。这个问题一直(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3-08)
谢丽,王健[8](2015)在《中美档案法律法规中核心概念对应关系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档案界(包括学界和业界)近年来就档案学专业的英文概念record(s)应如何与中文概念相对应的讨论以及在讨论中所凸显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中美两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数据源并对所选数据进行了逐字逐句式内容分析。分析过程导引出两类成果,一类以直接的形式呈现了中文概念"文件"、"档案"、"公文"与英文概念record(s)、archives、document(s)之间相关或无关的关系;而另一类则以间接的方式揭示出中美两国法律法规中皆缺乏完整的、兼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概念体系。作为第二部分,本文汇报该研究的美国部分核心概念关系以及研究总体结论。(本文来源于《档案学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史甜甜,保继刚[9](2015)在《中文“旅游”一词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术语学符号和概念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探究中文"旅游"一词的产生及对应概念变迁。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看,"旅游"这一双音词最早出现在民国,其出现与民国时期旅行社业和相关出版物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游历文化有关;从空间维度看,"旅游"不是舶来词,并非从tourism直接翻译而来。最初"旅游"一词对应单一概念,指"旅行游览"。随后,"旅游"一词对应概念出现多元变化:除"旅行游览(历)"这一概念外,又增加了"经济维度"和"整体性"的对应概念;"旅游"对应概念多元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研究实践的影响。本文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使用与"旅游"同义的替代性单义术语,以减少其对应概念的含混。(本文来源于《旅游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韩树峰[10](2015)在《论秦汉时期户籍概念与户籍实体的对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一般认为,秦汉户籍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户籍包含数种簿籍实体。根据本文的考察,这一观点是在错误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无论传世文献还是出土简牍中的户籍,无所谓广、狭之分,仅与一种户籍实体相对应。从簿籍的发展历程推测,户籍作为制作其他簿籍的基础,在其产生之初,内容相当简洁,里耶出土的户口簿籍是秦户籍实体的具体体现。(本文来源于《国学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对应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梳理和调查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相关资料,考证了日源外来词"服务"的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一词并非"纯粹日语来源的现代汉语外来词",而是明治时期出现的用于翻译法语‘Service’概念的意译词。"服务"一词最早被使用于军事方面的书籍中,在使用过程中其词意出现泛化,逐渐被使用于军事以外的领域,并在日语中固定下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应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丽萍.视网膜对应点的概念及基本分类[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9
[2].胡琪.“服务”一词的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
[3].郭睿.化学核心概念的确立以及对应能力结构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4].徐章韬,李艳.基于“集合——对应”语言,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教育数学研究之叁[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
[5].吴希文.汉语词学概念“雅正”与英语、德语中的对应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17
[6].José,S.Buenconsejo,吕梅丝,王凡.AgusanManobo关于对应灵魂以及外化自我的概念:一个关于仪式中灵魂声音/歌曲映像的现象学的研究[J].大音.2016
[7].梁志学.扬弃概念与对应原理的联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8].谢丽,王健.中美档案法律法规中核心概念对应关系研究(下)[J].档案学研究.2015
[9].史甜甜,保继刚.中文“旅游”一词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J].旅游科学.2015
[10].韩树峰.论秦汉时期户籍概念与户籍实体的对应关系[J].国学学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