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拉延筋约束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拉延肋,约束力模型,各向异性
拉延筋约束力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辉,苏文斌[1](2009)在《拉延肋约束力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弹塑性材料,考虑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根据虚功原理建立了弹塑性拉延肋约束力模型,进而对所建立的拉延肋约束力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应用于工程实践,对比仿真结果,得出建立的弹塑性材料拉延肋约束力模型可以作为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10-22)
杜小辉,苏文斌[2](2009)在《拉延筋约束力模型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刚塑性材料,在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硬化特性和弯曲角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Weidemann拉延筋约束力模型,进而对所建立的拉延筋约束力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应用于工程实践,在数值模拟时对比仿真结果,得出该模型可以作为等效拉深筋约束力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7-28)
朱勇建,那景新,闫亚坤,胡平[3](2003)在《应用直接法求解拉延筋约束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板料冲压计算机模拟的实际情况,改进了李东升[1]等人提出的拉延筋约束力求解模型。在板料成形模拟过程中采用弹塑性本构方程,推导出塑性状态下应力应变关系。考虑厚向各向异性、应变率、弹性力和应变硬化的影响,根据平面应变假设采用弹塑性幂次强化模型求解拉延筋约束阻力,并将结果与试验值对比,从而验证了此改进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王立东,胡世光[4](1999)在《板料拉延成形中压梗约束力的计算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覆盖件的成形中, 通常在压料面设置压梗, 以消除起皱, 提高成形质量。压梗约束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参量,拉延材料的力学性能、压梗的几何尺寸以及摩擦系数等均对它有影响。本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建立了压梗约束力的网络模型, 并用该模型对压梗约束力进行了计算机预测, 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本文的模型和结果对于有限元模拟系统的建立以及压力机吨位的合理选用和确定,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李东升,黄小明,胡世光[5](1994)在《汽车覆盖件成形中拉延筋约束力的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拉延筋基本单元模拟试验,对板料在筋内变形机理、压边力和筋的几何参数对拉延筋约束力的影响规律,拉延筋约束力随模具包角变化的规律及板料拉过筋时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拉延筋约束力计算模型。(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拉延筋约束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刚塑性材料,在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硬化特性和弯曲角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Weidemann拉延筋约束力模型,进而对所建立的拉延筋约束力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应用于工程实践,在数值模拟时对比仿真结果,得出该模型可以作为等效拉深筋约束力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延筋约束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杜小辉,苏文斌.拉延肋约束力模型的研究和应用[C].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9
[2].杜小辉,苏文斌.拉延筋约束力模型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C].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09
[3].朱勇建,那景新,闫亚坤,胡平.应用直接法求解拉延筋约束力[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
[4].王立东,胡世光.板料拉延成形中压梗约束力的计算机预测[J].塑性工程学报.1999
[5].李东升,黄小明,胡世光.汽车覆盖件成形中拉延筋约束力的模拟计算[J].塑性工程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