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示故障检查有方(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杰[1](2021)在《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各个国家和地区试图从汽车行业入手,实现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减轻国家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将采用光伏发电与市电供应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光伏交流充电桩的设计。当前充电桩等充电服务设施相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相对滞后,针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中的充电控制和谐波抑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谐波治理功能的光伏交流充电桩。本文结合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充电桩的建设现状,对充电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的充电桩需求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本文将太阳能发电与充电桩相结合以求达到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文中构建了充电桩的总体模型及各功能模块设计,其中包括微控制器(MCU)、充电电压和电流采样电路、控制导引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人机交互、电能计量、光伏发电模块、云通信等模块的软硬件设计。针对充电桩充电时对电网的污染问题,文中分析了有源滤波系统对充电过程中产生的谐波与无功功率原因并进行处理。有源滤波系统采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p-iq检测算法,具有准确度高、实时性好。设计了双闭环有源滤波控制系统,内环采用滞环控制调节电流,实现对谐波与无功电流的跟踪控制;外环则采用PI控制,用于稳定直流侧电容电压值。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有源滤波系统的仿真模型,对谐波和无功电流的补偿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针对光伏发电模块,并采用MPPT控制策略中的电导增量法,对光伏电池进行控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Boost-PFC控制电路的设计并通过仿真;根据需求及当地的地理位置,完成太阳辐射仿真分析及光伏板安装方式的选择。对充电桩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人机交互的实现、云通讯以及后台管理的实现,达到充电桩使用AT指令与阿里云平台进行通信、建立连接,以及发布和订阅数据的目标。
梁红燕[2](2021)在《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软件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地铁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只有在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地铁才能提供高负荷、高频次的乘客出行服务。地铁是由多种零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整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对这些零部件进行有效的监控,是保障地铁安全性的前提。滚动轴承是地铁列车走行部中负责减少摩擦的重要零件,极易发生故障。对工作中的滚动轴承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监控,诊断工作状态下滚动轴承的健康状态,可以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过往研究者提出的列车滚动轴承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发现所提方法未能较好地解决其在地铁嵌入式平台上进行布置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个针对嵌入式平台应用的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主机厂客户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的软件设计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搭建出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的总体软件系统以及各个功能子模块系统,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共振解调技术相结合的算法,前期采用MATLAB+LabVIEW的混合编程开发,后期采用LabVIEW嵌入式编程开发,实现高效、快速布置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之后对每个模块的具体实现进行了阐述,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时域指标计算模块、自动故障诊断模块、故障特征频率计算模块和波形显示模块。最后搭建模拟测试环境,对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软件进行测试。最终实现了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软件在复杂环境下的轴承故障诊断报警功能,可以实时监测轴承运行状态,准确度高,性能可靠。
郭茜蓉[3](2021)在《基于Ethereum和IPFS加密算法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心化系统已不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因此分布式存储网络系统应运而生,然而关于分布式存储网络系统的实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数据存储备份多,数据信息传输安全性低,数据传输记录易被篡改,缺乏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其中安全性问题是阻碍系统被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三个方面着手,基于Ethereum和IPFS加密算法,对分布式存储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贡献如下。本文提出了将IPFS和Ethereum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分布式数据传输存储方案,其中对分布式存储网络的属性加密算法进行了改进,以及通过引入多方授权访问策略来增强访问控制。其中IPFS用于数据存储,Ethereum用于计算和记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安全方案能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针对分布式存储网络的数据安全传输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合数阶双线性群的可验证CP-ABE算法的改进方案,其中AES算法和CP-ABE算法借用第三方实现重加密以及访问控制。实验表明其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增强了系统内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级别。针对分布式存储网络内数据访问权限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Ethereum和IPFS的多方授权访问控制方案,其中智能合约实现多方授权和数据验证,代理重加密算法提供对数据的安全访问,第三方服务器集群提供代理服务,信用评估体系保证服务器的持续可用。实验表明此方案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本文针对数据传输安全性和访问权限控制问题作了系统研究,并改进了数据加密的算法,同时提出了基于Ethereum和IPFS的多方授权访问控制方法,有效增强了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和提高了数据传输安全性。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实用且安全的,且对性能的影响较小。
关宸[4](2021)在《基于混沌工程的红蓝攻防演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领域开始走向互联网化[1]。金融是一个和资金往来有着密切联系的行业,因此在金融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资金安全问题。同时,随着用户量的激增,系统的数量越来越多、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之间的调用关系也逐渐复杂,一个环节的调用失败就可能引起一连串的雪崩问题[2]。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建设问题亟待处理。基于上述现状,基于混沌工程理论来构建演练系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解决方案[3]。混沌工程的核心理论致力于在系统异常行为被触发之前,尽可能多地识别风险。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加固、防范,从而避免故障发生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基于该理论开发出的红蓝攻防演练系统,通过模拟流量等方式,模拟各种故障场景对业务系统进行攻击[4],及早发现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并加以解决,最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笔者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参与了红蓝攻防演练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与实现、测试工作。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调研了解用户对于系统的诉求,梳理出存在的三个问题:演练流程不规范、线上演练风险高、后续运营机制不完善。基于此,确立了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根据用户需求将平台划分为方案模块、任务模块、故障模块、风险管理模块,绘制了相关模块的系统用例图。方案模块用于规范演练流程,任务模块用于降低演练风险,风险模块用于完善运营机制。在概要设计中,笔者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绘制平台架构图、功能模块图、数据库E-R图。在详细设计阶段,笔者基于Java语言,采用微服务架构,使用Thrift作为通讯框架,底层存储为My SQL,Redis作为缓存数据库,Kafka作为发布订阅消息系统设计并开发了系统各个模块。针对方案模块,通过整合故障依赖平台、监控告警平台、压测平台等资源,标准化演练方案,解决了演练流程不规范问题,降低了业务上重复设计演练方案的成本。针对任务模块,平台采用Gravity流程引擎设计一套规范化的演练流程,用户只需要配置关键信息即可开启演练,流程设计规范了演练的各项步骤以及配置指标,负责实时监控演练任务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演练过程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线上演练的安全,实现演练过程风险可控的目标[5]。针对风险模块,定义了一套演练规则和风险指标,通过采集各个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指标、事件变更历史,实现自动发现风险的目标。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了方案、任务、故障、风险模块的设计和开发、测试、上线工作,系统提供故障、人员、机器重启三种类型的演练。平台上线后,给业务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该平台规范了演练全流程、实时保障线上演练的安全,做到演练过程风险可控。同时,演练后完善的演练运营能力,帮助业务解决故障演练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升演练安全、降低演练成本。目前已经实现了常态化演练,每日通过定时任务,定期开展演练。
马翠翠[5](2020)在《基于RCM的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阶段煤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计划检修模式已无法保障空分装置高效运行的经济可靠性,本文作者以空分装置中的大型空压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传统计划检修模式在大型空压机组设备维护和检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引入以可靠性为核心的现代RCM维修决策技术计算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并对其维护与检修模式进行了研究与优化。首先,运用RCM维修决策技术对大型空压机组进行分析,将RCM维修决策技术理论分析流程与实施步骤具体应用到大型空压机组中,并基于设备的重要程度对大型空压机组进行了系统划分,对大型空压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建立了大型空压机组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然后,运用RCM维修决策技术建立了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备件更换模型、功能检测模型以及故障延迟模型,并分析了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确定其实际运算中所适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最后,以华鲁恒升六套大型空压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空压机组维护与检修数据的科学采集和合理假设,运用所建立的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备件更换模型、功能检测模型、故障延迟模型以及其相对应的参数估计方法对大型空压机组进行实例分析,建立了大型空压机组检修周期与年平均停机时间的数学关系,决策出大型空压机组的最佳维护与检修周期在4.4~6.13年之间,并通过理论及实际运行记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研究,为现阶段煤化工行业大型空压机组维修与检修决策的制定以及检修周期间隔的确定提供了技术与决策支持,优化了大型空压机组的维护与检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樊晋华[6](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大数据时代,患者的历史用药记录往往都是高度隐私并且极度敏感的,这些用药信息的丢失和泄露都可能被商业所利用或导致诈骗交易,如何安全可靠的存储这些数据并且进行可信的溯源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医疗机构依赖于集中式系统来存储以及溯源药物历史数据。然而,这种方式缺乏有效的机制来确保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的药物历史数据是准确,安全和值得信赖的。以及如何保证处方者只有获得患者批准才拥有患者处方记录溯源的权限。所以本文进行了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的研究,利用区块链的优势来管理和追溯药物历史记录。具体主要工作包括:首先,为解决中心化系统的安全问题,采用去中心化模式,对其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且对于药物数据采用加密存储的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其次,跨机构对于药物数据要进行共享和溯源,这需要患者的授权。系统中处方医生为患者开药,然后通过患者的公钥加密处方。医疗机构经患者授权,可以从医疗机构的不同历史中查询用药记录,然后通过私钥解密处方。从而保证了医疗机构不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用户数据,实现了存储和使用的权限分离。此外,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可溯源,传统模式对于药物数据记录变更的处理方式存在安全风险,系统将通过智能合约链码对执行的所有数据处理交易记录到链上,从而无法被篡改,降低信息敏感患者用药记录泄露的风险。并且由于将交易存储在区块中,因此可以进行数据的溯源。保证了交易的可追踪性。最后通过对系统的测试评估表明了本文研究实现的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刘莉[7](2020)在《基于路径优化的复杂网络状态扫描与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业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结构愈发复杂,各项性能指标关系错综复杂,涉及数据呈大数据发展趋势,维护工作也随之呈爆发性增长,这一切都对复杂网络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该类网络进行实时探测、数据分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由于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海洋监测管理网络具有多种网络并行、网络状态复杂、节点众多、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是典型的复杂网络。因此,本文以该网络为基础,研究复杂网络的路径优化、状态扫描与数据分析问题,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介绍了国内外海洋监测管理网的发展背景,并从网络结构、监测手段两方面论述了其发展现状及重要意义。第二,针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实时要求高的复杂网络,研究基于网络扫描和探测路由的路径优化问题。考虑到网络规模、负载以及节点的动态有效性等需求,建立多因素路径优化模型,提出基于双分层和优化Q-Learning的改进路径搜索算法,解决网络扫描传输效率问题。对于网络最短路径求解时间随规模增加而急剧增长的问题,提出k-core和模块度结合的双分层划分网络的策略,以合理有效地减小网络规模。第三,针对网络节点状态变化引发的动态环境实时扫描问题,引入强化学习机制对网络进行动态感知,利用Q值来估计网络路径代价的变化并选择奖励更大的路径;针对算法可能产生的收敛较慢问题,加入自适应学习因子和记忆因子,优化更新公式,提高收敛速度。第四,在不同幂律指数(2到3)和不同规模的复杂网络下,将所提算法与A*算法和Qrouting算法进行实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Java web开发框架,结合双分层和优化Q-Learning的改进路径搜索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北海分局海洋网络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网络扫描服务、网络状态监测分析两大模块组成,支持对辖区内的所有网络节点进行全天候的扫描监测,能够动态感知网络状态,减少网络拥塞,发现故障实时警告,根据需要分时段产生统计图表和堆叠图,短至小时、日、周,长到月、季、年,实现了网络运行状况的可视化。该系统已经部署在了北海分局监控中心,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肖振华[8](2020)在《基于数据主权区块链的诚信档案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敏锐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普通区块链技术虽然实现了价值转移过程固化,却存在着价值主权归属不明这一核心问题。特别是在传统诚信平台中,数据所有方一旦共享数据,就丧失了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控制,这大大制约了平台上数据的使用和流通。针对上述传统诚信平台中的痛点,本研究内容包括:借助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应用增值的契机,建立以数据主权区块链为基础技术的电子证照链;结合基于电子证照链的身份识别与强关联能力,形成跨行业、跨业务、跨领域的行为记录基础数据库;再基于该基础库来构建数字中国的社会诚信档案库;最终通过数据共享与管理,形成有序管理和合理调度政府资源并降低各类社会发展风险的诚信档案基础平台。本研究创新点在于:基于三链的诚信档案模型创新、数据主权区块链技术创新。本研究意义在于:解决了证照信息缺乏监管导致用户隐私泄露、证照信息共享率低导致应用效率不高、证照信息真伪难辨造成损失等问题,快速提升和增强了政府运转效率和城市绿色发展能力。经测试,本诚信系统破除了数据传输中的安全威胁,保障了数据主权方的合法权益,在数据主权区块链技术之上构建了一套创新的诚信体系和价值激励机制。
殷孪阳[9](2020)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4R分析模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社会风险逐步上升,风险频发的问题开始凸显。支付系统作为金融支付的大动脉,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系统的运维和管理部门,在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然而,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尚未成熟,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看来,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突破发展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管理现状出发,应用危机管理中的经典模型:罗伯特·希斯4R(1)模型(即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四阶段分析模型),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发现,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缩减力阶段的环境监测不严密、专业人员技能存在不足;预备力阶段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不完善、模拟演练不够充分;反应力阶段的风险隔离不到位,同时风险处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恢复力阶段的恢复计划不周密,也缺乏风险后的学习和探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技术、资金、环境等客观因素,也包括管理协调机制、思想意识、专业人才这些主观性因素。基于此现状,本文从危机管理4R模型的分析思路出发,探讨提高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能力的新举措。依照4R模型的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四个阶段的要素分析,对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其中包括风险监测环境的改善、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模拟演练的加强、隔离系统的建设、风险处理预案和协调机制的完善以及风险后恢复计划的制定和经验的总结学习等方面。文章基于理论出发,结合实践应用,力求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的能力推向新的台阶。
邹嘉琪[10](2019)在《基于区块链的医疗信息可信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共享医疗健康大数据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个人健康记录(Personal Health Record,PHR)存储的是患者一生的医疗健康活动信息,这些数据一般存放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造成了数据碎片化,不易被查询以及访问的问题,因此共享医疗数据已成为该领域的挑战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于传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了基于区块链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以太坊实现了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DAPP系统。首先,针对共享平台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重加密逻辑来对PHR信息进行保护,并且实现了对于PHR区块的管理;其次,针对医患之间对于PHR数据交易不公平,患者无法得到与他提供的医疗信息相对应的医疗服务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医患可信信息共享策略,通过管理合约,实现双方数据的可信交互;最后,为了解决以太坊共识算法资源浪费严重以及PHR区块生成时间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PHR的共识算法,从性能上保证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对于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分析,实现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DAPP程序,并且从PHR区块管理功能以及智能合约管理功能两方面对于平台进行功能测试。而后,对于整个平台从CPU的消耗以及PHR区块生成时间两方面对平台进行性能测试,确保从功能和性能上都能够满足平台需求。
二、显示故障检查有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显示故障检查有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现状 |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1.2.2 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3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3.3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趋势 |
1.4 光伏充电桩的必要性分析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光伏充电桩的方案设计与分析 |
2.1 光伏充电桩总体方案设计 |
2.2 光伏充电桩功能设计与描述 |
2.3 光伏充电桩场地选择与建造 |
2.4 光伏充电桩与传统充电桩的设计方案比较 |
2.4.1 光伏电源与电网同时供电的充电桩特点 |
2.4.2 传统电网供电的充电桩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光伏充电桩有源滤波系统设计与仿真 |
3.1 滤波方式的选择 |
3.2 有源滤波系统工作原理 |
3.3 有源滤波系统设计 |
3.3.1 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算法 |
3.3.2 直流侧电容稳压及电流跟踪控制 |
3.4 有源滤波系统仿真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伏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 |
4.1 控制系统组成简介 |
4.1.1 主控制器的选择 |
4.1.2 STM32F103 的硬件结构 |
4.1.3 STM32F103 的资源分配 |
4.2 控制导引电路 |
4.2.1 控制导引电路定义 |
4.2.2 控制导引电路工作原理 |
4.2.3 控制导引状态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验证 |
4.3 工作电源模块 |
4.4 人机交互模块 |
4.4.1 RFID模块 |
4.4.2 触摸显示屏 |
4.4.3 状态指示灯模块 |
4.5 充电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
4.6 充电枪接口温度检测电路 |
4.7 开关控制模块 |
4.8 电能计量与通讯模块 |
4.9 电气防护模块及可能出现的故障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伏模块及其工作原理 |
5.1 光伏发电模块 |
5.1.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5.1.2 光伏电池MPPT控制策略 |
5.2 光伏板的最佳安装 |
5.2.1 最佳倾角的确定 |
5.2.2 铺设式光伏光热屋顶 |
5.2.3 太阳运动轨迹及所处位置 |
5.2.4 太阳辐射仿真分析 |
5.3 蓄电池储能模块 |
5.3.1 储能模块的功能 |
5.3.2 蓄电池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6.1 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
6.1.1 软件需求分析 |
6.1.2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6.2 主程序设计 |
6.3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
6.3.1 触摸屏人机操作界面程序设计 |
6.3.2 RFID模块程序设计 |
6.4 电能计量模块程序设计 |
6.5 云通信程序设计 |
6.6 充电接口控制状态检测程序设计 |
6.7 充电电压、电流检测程序设计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2)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软件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
1.2.2 振动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列车轴承振动特性分析与故障诊断方法 |
2.1 列车轴承振动特性分析 |
2.1.1 列车轴承结构 |
2.1.2 列车轴承的振动机理 |
2.1.3 列车轴承常见故障类型 |
2.1.4 列车轴承故障特征频率 |
2.2 列车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
2.2.1 基于时域指标的故障分析 |
2.2.2 基于EMD分解的故障分析 |
2.2.3 基于共振解调的故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2 软件系统设计 |
3.3 软件开发工具选择 |
3.3.1 软件开发平台 |
3.3.2 混合编程技术 |
3.3.3 LabVIEW嵌入式编程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4 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软件实现 |
4.1 基于MATLAB+LabVIEW的混合编程实现 |
4.2 基于LabVIEW的嵌入式编程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5 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软件测试和结果分析 |
5.1 测试数据 |
5.2 基于MATLAB+LabVIEW的混合编程方法测试 |
5.3 基于LabVIEW的嵌入式编程方法测试 |
5.3.1 实际测试环境 |
5.3.2 轴承故障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基于Ethereum和IPFS加密算法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分布式网络系统架构研究现状 |
1.2.1 Ethereum网络架构研究现状 |
1.2.2 IPFS星际文件存储系统研究现状 |
1.3 分布式网络安全研究内容与贡献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
2.1 Ethereum网络概述 |
2.1.1 区块链概述 |
2.1.2 Ethereum及智能合约概述 |
2.2 IPFS星际文件系统 |
2.3 密码学 |
2.3.1 AES加密算法 |
2.3.2 RSA加密算法 |
2.3.3 ABE属性基加密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Ethereum和IPFS的CP-ABE方案研究 |
3.1 模型设计及安全性假设 |
3.1.1 理论模型设计 |
3.1.2 安全假设 |
3.2 方案模型设计和安全性模型设计 |
3.2.1 方案模型设计 |
3.2.2 安全性模型理论设计 |
3.3 算法实现 |
3.4 安全证明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Ethereum和IPFS的多方授权加密分布式存储网络方案研究 |
4.1 相关工作 |
4.2 方案定义 |
4.2.1 方案模块设计 |
4.2.2 方案流程设计 |
4.3 智能合约设计 |
4.3.1 添加加密文件哈希合约算法 |
4.3.2 数据请求合约算法 |
4.3.3 请求授权合约算法 |
4.3.4 代理服务器响应合约算法 |
4.3.5 更新代理服务器评估得分合约算法 |
4.4 方案实现及测试 |
4.5 实验分析 |
4.5.1 成本分析 |
4.5.2 安全性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基于混沌工程的红蓝攻防演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2 现状分析 |
1.2.1 国内现有技术风险防控应用 |
1.2.2 国外现有技术风险防控应用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混沌工程 |
2.2 Gravity简介 |
2.2.1 Reactor简介 |
2.3 Spring Boot简介 |
2.4 Redis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3 可行性分析及需求分析 |
3.1 项目概述 |
3.2 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 |
3.2.2 经济可行性 |
3.3 需求分析 |
3.3.1 功能性需求 |
3.3.2 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平台概要设计 |
4.1 平台整体架构设计 |
4.2 技术架构设计 |
4.3 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
4.3.1 方案模块 |
4.3.2 任务模块 |
4.3.3 故障模块 |
4.3.4 风险模块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整体设计 |
4.4.2 MySQL数据库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方案模块 |
5.1.1 方案创建 |
5.1.2 方案查询 |
5.1.3 方案管理 |
5.1.4 方案生成任务 |
5.2 任务模块 |
5.2.1 任务管理 |
5.2.2 故障演练任务 |
5.2.3 人员演练任务 |
5.2.4 主机重启演练任务 |
5.3 故障模块 |
5.3.1 故障管理 |
5.4 风险模块 |
5.4.1 风险发现核心类设计 |
5.4.2 风险发现核心流程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方案 |
6.1.1 测试环境 |
6.1.2 测试内容 |
6.2 功能性测试 |
6.3 非功能性测试 |
6.3.1 性能测试 |
6.3.2 健壮性测试 |
6.4 运行截图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RCM的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大型设备大修周期的可靠性研究 |
1.2.2 RCM在国外的应用 |
1.2.3 RCM在国内的应用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RCM用于大型空压机组的过程 |
2.1 RCM应用于大型空压机组的基本原因 |
2.2 RCM应用于大型空压机组的分析过程 |
2.3 RCM用于大型空压机组实施步骤 |
2.3.1 大型空压机组系统划分 |
2.3.2 大型空压机组故障模式分类 |
2.3.3 大型空压机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
2.3.4 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RCM逻辑决断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型空压机组的RCM模型建立 |
3.1 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备件更换模型 |
3.1.1 大修周期备件更换模型参数假设 |
3.1.2 大修周期备件更换的费用模型 |
3.1.3 大修周期备件更换可靠度模型 |
3.1.4 大修周期备件更换风险模型 |
3.2 针对大型空压机组故障的功能检测模型 |
3.2.1 功能检测模型参数假设 |
3.2.2 功能检测费用和可靠度模型 |
3.3 大型空压机组故障延迟模型 |
3.3.1 故障延迟模型参数假设 |
3.3.2 故障延迟可用度模型 |
3.4 大型空压机组模型所用参数估计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型空压机组RCM实例分析 |
4.1 大型空压机组数据采集分析 |
4.1.1 客观数据收集 |
4.1.2 主观数据收集 |
4.1.3 潜在故障及故障数据分析 |
4.2 维修模式模型建立及分析处理 |
4.2.1 假设和参数 |
4.2.2 参数估计 |
4.2.3 模型建立 |
4.2.4 参数估计方案选择 |
4.3 计算和分析 |
4.3.1 年平均停机记录计算 |
4.3.2 使用不同估计参数的大修周期结论 |
4.4 大修决策验证 |
4.4.1 费用模型及风险度模型验证 |
4.4.2 运行记录验证 |
4.5 RCM大修决策评价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区块链与超级账本 |
1.3.3 现有研究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超级账本平台 |
2.1 HYPERLEDGER超级账本 |
2.2 网络交易 |
2.3 智能合约链码 |
2.4 共识算法 |
2.5 HYPERLEDGER COMPOSER开发工具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区块链的药物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
3.1 系统层次架构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3 系统网络架构 |
3.4 智能合约模块 |
3.5 数据存储模块 |
3.5.1 业务网络交易过程 |
3.5.2 药物历史信息加密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药物历史信息溯源系统设计 |
4.1 药物历史信息的溯源 |
4.2 药物历史信息的跨机构访问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药物历史溯源系统实现与测试评估 |
5.1 药物历史溯源系统功能实现 |
5.2 医疗共享平台功能测试 |
5.2.1 个人信息处理模块 |
5.2.2 药物数据录入模块 |
5.2.3 药物记录溯源及共享模块 |
5.3 药物历史溯源系统安全性讨论 |
5.4 系统评估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路径优化的复杂网络状态扫描与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监测技术 |
1.2.2 网络路径优化算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复杂网络关键技术概述 |
2.1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性 |
2.2 复杂网络的常见度量 |
2.3 海洋监测管理网络建设情况研究 |
2.4 网络扫描分析监测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复杂网络分层和强化学习的改进路径优化算法 |
3.1 模型的建立 |
3.2 复杂网络分层 |
3.2.1 基于k-core分层 |
3.2.2 基于模块度分层 |
3.3 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 |
3.4 基于双分层和优化Q-Learning的改进路径优化算法 |
3.4.1 双分层划分网络 |
3.4.2 子网络求解 |
3.5 仿真实验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海洋管理网络状态监测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1.1 网络结构及运行环境需求 |
4.1.2 功能需求分析 |
4.1.3 报表输出需求 |
4.1.4 性能需求分析 |
4.1.5 系统安全分析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网络结构设计 |
4.2.2 总体架构设计 |
4.2.3 系统安全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海洋管理网络状态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网络扫描服务设计详细设计 |
5.1.1 扫描服务详细设计 |
5.1.2 DHOQL-PS算法的应用方案 |
5.1.3 网络扫描服务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
5.2 网络监控服务设计详细设计 |
5.2.1 监控服务详细设计 |
5.2.2 数据统计分析平台搭建 |
5.2.3 网络扫描服务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
5.3 移动信息服务详细设计 |
5.3.1 信息提醒方案 |
5.3.2 接口设计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6 测试 |
6.1 系统测试 |
6.1.1 系统结构测试 |
6.1.2 系统功能测试 |
6.1.3 系统性能测试 |
6.2 系统实际运行 |
6.2.1 系统配置环境 |
6.2.2 运行图展示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基于数据主权区块链的诚信档案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工作背景 |
1.1.2 研究工作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内研究 |
1.2.1.1 技术研究 |
1.2.1.2 理论研究 |
1.2.1.3 应用实施 |
1.2.2 国外研究 |
1.2.2.1 技术与理论研究 |
1.2.2.2 应用实施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区块链与诚信价值体系 |
2.1.1 信息数字化与信用价值化 |
2.1.1.1 信息数字化 |
2.1.1.2 信用价值化 |
2.1.2 区块链技术重构社会信用价值体系 |
2.1.3 区块链技术规范社会行为秩序体系 |
2.1.4 区块链技术中的契约理论和博弈论 |
2.1.4.1 区块链与契约理论 |
2.1.4.2 区块链与博弈论 |
2.2 密码学基础 |
2.2.1 加密算法 |
2.2.2 区块链中的密码学应用 |
2.3 共识机制与智能合约 |
2.3.1 共识机制 |
2.3.2 智能合约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主权区块链的诚信档案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思路 |
3.2 数据主权区块链 |
3.2.1 数据主权区块链技术 |
3.2.1.1 数据主权区块链定义 |
3.2.1.2 数据主权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 |
3.2.2 数据主权区块链管控平台 |
3.2.3 数据主权区块链技术分析 |
3.2.3.1 数据分析机制 |
3.2.3.2 过程控制引擎 |
3.2.3.3 应用合约引擎 |
3.2.3.4 区块数据基础设施 |
3.3 系统底层平台介绍 |
3.3.1 区块链记账平台 |
3.3.1.1 设计方案 |
3.3.1.2 实现方案 |
3.3.2 主权区块链参与节点集群管理平台 |
3.3.2.1 设计方案 |
3.3.2.2 实现方案 |
3.3.3 区块链安全平台 |
3.3.3.1 设计方案 |
3.3.3.2 实现方案 |
3.3.4 主权区块链调度平台 |
3.3.4.1 设计方案 |
3.3.4.2 实现方案 |
3.3.5 主权区块链硬件基础设施管理平台 |
3.4 三链数据模型 |
3.4.1 定义 |
3.4.2 构建方式 |
3.4.3 创新性 |
3.4.4 三链模型交互 |
3.4.5 链上数据格式 |
3.5 三链模型支撑服务 |
3.5.1 设计方案 |
3.5.1.1 区块链记账服务设计 |
3.5.1.2 区块链存证取证服务设计 |
3.5.1.3 真伪辨别服务设计 |
3.5.1.4 支付服务设计 |
3.5.1.5 物质、数字资产化与转移服务设计 |
3.5.2 实现方案 |
3.6 系统各部分设计 |
3.6.1 数据安全研究 |
3.6.2 区块链安全研究 |
3.6.3 诚信积分评定与兑付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主权区块链的诚信档案系统开发 |
4.1 系统环境 |
4.2 关键技术开发 |
4.2.1 链式大数据管理平台 |
4.2.1.1 “资产、证照、行为”三链模型 |
4.2.1.2 密码算法与加密模式 |
4.2.1.3 区块链网关 |
4.2.1.4 账本架构 |
4.2.2 基于三链的政府诚信档案系统 |
4.2.2.1 参与节点集群管理模块的构建 |
4.2.2.2 基于PBFT共识机制模块的构建 |
4.2.2.3 安全模块的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 |
5.1.1 系统实现图 |
5.1.1.1 系统架构 |
5.1.1.2 系统流程图 |
5.1.1.3 系统类关系图 |
5.1.1.4 数据结构 |
5.1.2 系统代码 |
5.2 系统测试 |
5.2.1 性能测试 |
5.2.2 模块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1.1 全文总结 |
6.1.2 术语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9)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4R分析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
(二)支付系统与支付系统风险 |
二、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治理理论 |
(三)危机管理理论 |
三、论文分析框架 |
(一)文章写作框架 |
(二)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4R模型 |
(三)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4R模型分析 |
第二章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一、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概况 |
(一)支付系统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
(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架构基本建立 |
(三)支付系统风险管理意识基本确立 |
二、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措施 |
(一)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遵从指挥,明确职责 |
(二)建立风险监测机制:预防为主,逐步改进 |
(三)开展风险知识学习:准确操作,高效处理 |
三、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成效 |
(一)日常维护逐步加强,系统风险明显降低 |
(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法律风险合理规避 |
(三)人员培训日益增强,操作风险有效控制 |
第三章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问题 |
(一)缩减力(Reduction)阶段 |
1.环境建设不完善存在系统风险 |
2.维护人员技能欠缺存在操作风险 |
(二)预备力(Readiness)阶段 |
1.支付系统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 |
2.支付系统风险模拟演练不充分 |
(三)反应力(Response)阶段 |
1.风险隔离的备份系统建设不到位 |
2.风险处理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
(四)恢复力(Recovery)阶段 |
1.风险后的恢复计划存遗漏 |
2.风险后的学习和探索被忽视 |
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缩减力(Reduction)阶段 |
1.成本控制与技术发展速度相矛盾 |
2.技能要求与职位不相符 |
(二)预备力(Readiness)阶段 |
1.应急预案的编写存在先天滞后性 |
2.应急演练的风险性催生人员的惰性 |
(三)反应力(Response)阶段 |
1.备份系统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
2.权责分明致使风险处置机械化 |
(四)恢复力(Recovery)阶段 |
1.风险的潜在性降低了人员的警惕性 |
2.从风险中学习的意识薄弱 |
第四章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对策 |
一、缩减力(REDUCTION)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
(一)“软硬兼施”:改善风险监测系统环境 |
(二)“以人为本”: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养 |
二、预备力(READINESS)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
(一)“常备不懈”: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
(二)“训练有方”:加强风险应急模拟演练 |
三、反应力(RESPONSE)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
(一)“防微杜渐”:加大灾难备份系统建设 |
(二)“多管齐下”:健全风险管理协调机制 |
四、恢复力(RECOVERY)阶段风险管理的对策 |
(一)“贯彻始终”:不断改进风险管理办法 |
(二)“学以致用”:加强风险管理的学习与探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区块链的医疗信息可信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共享医疗 |
1.3.2 区块链与以太坊 |
1.3.3 区块链+医疗 |
1.3.4 现有研究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以太坊平台介绍 |
2.1 以太坊 |
2.2 以太坊账户交易 |
2.3 智能合约 |
2.4 以太坊POW共识算法 |
2.4.1 哈希函数 |
2.4.2 工作量证明基本流程 |
2.4.3 区块以及难度值 |
2.5 章节小结 |
第3章 基于智能合约的数据访问及共享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智能合约设计 |
3.3 系统用户登记模块 |
3.4 个人健康记录访问模块 |
3.4.1 个人健康记录双重加密处理 |
3.4.2 个人健康记录入链处理 |
3.4.3 个人健康记录预览处理 |
3.5 基于智能合约的可信健康记录共享 |
3.5.1 数据所有方数据请求方建立合同 |
3.5.2 数据请求方进行数据反馈 |
3.6 章节小结 |
第4章 面向医疗信息共享的以太坊共识算法 |
4.1 以太坊共识算法问题分析 |
4.2 面向医疗信息共享的共识算法介绍 |
4.3 面向医疗信息共享的共识算法设计 |
4.3.1 个人健康记录区块预处理模块 |
4.3.2 核心记账节点选取模块 |
4.3.3 投票选举模块 |
4.4 章节小结 |
第5章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测试评估 |
5.1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实现 |
5.2 医疗共享平台功能测试 |
5.2.1 个人信息处理模块 |
5.2.2 个人医疗记录访问模块 |
5.2.3 个人健康记录可信共享模块 |
5.3 以太坊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讨论 |
5.4 基于个人医疗记录的共识算法性能测试 |
5.5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评估 |
5.6 章节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四、显示故障检查有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D]. 周文杰. 广西大学, 2021
- [2]列车走行部车载诊断仪软件设计及实现[D]. 梁红燕.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Ethereum和IPFS加密算法的分布式存储网络安全研究[D]. 郭茜蓉.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基于混沌工程的红蓝攻防演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关宸.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基于RCM的大型空压机组大修周期研究[D]. 马翠翠. 山东大学, 2020(11)
- [6]基于区块链的药物历史溯源系统研究与实现[D]. 樊晋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路径优化的复杂网络状态扫描与分析系统研究[D]. 刘莉.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基于数据主权区块链的诚信档案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D]. 肖振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4R分析模型[D]. 殷孪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基于区块链的医疗信息可信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D]. 邹嘉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