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并发症论文-王萍,张永明,王文平,邹永红,宋洁

心脑血管并发症论文-王萍,张永明,王文平,邹永红,宋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脑血管并发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2型,胆红素,平均血小板体积,糖尿病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并发症论文文献综述

王萍,张永明,王文平,邹永红,宋洁[1](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清胆红素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清胆红素、血小板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3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分为单纯T2DM组(61例)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组(T2DM+CCVD组,102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NC组),对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T2DM组比较,T2DM+CCVD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叁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升高,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小板计数(PLT)均降低(均为P<0.05);与NC组比较,T2DM组和T2DM+CCVD组患者的MPV、PDW呈不同程度的升高,TBil、IBil、DBil和PLT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CCVD组患者的血清TBil与年龄、病程、LDL-C、收缩压、MPV、血小板压积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DL-C、IBil、DBil和PLT呈正相关(均为P<0.05)。回归分析显示,TBil、HDL-C是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保护因素,而病程、LDL-C、MPV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相关,其中血清TBil可能是其保护因素,MPV可能是其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法英[2](2019)在《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临床上有关于急性脑血管病发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病情特征、治疗方案等方面。方法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病发症脑心综合征的240例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临床特征表现,推测可能导致的致病因素。结果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分析可知,急性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9.9%,出血性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远高于缺血性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89.2%>31.6%)。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得发病率要远高于未合并脑血管疾病(54.1%>23.9%)。误差概率在可允许范围内(P<0.05)。结论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监护管理工作,对患者的心率、情绪波动进行时刻监管。同时针对可能诱发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因素进行集中防治。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出现,很大程度会导致脑部受损、心脏神经受损、心脏机能紊乱、神经受损、身体体液调节失衡以及相应的脑血管病变等情况。因此,加强监护管理最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4期)

林宇雨,张桂友,杨华,杨陪,林丽容[3](2018)在《护理干预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吴伟婷,赖树初,黄丹敏,张益[4](2018)在《GLP-1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均进行12周的GLP-1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转氨酶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4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5.65%(44/46),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结论:在临床中采取GLP-1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转氨酶异常情况,使患者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8年17期)

高征[5](2018)在《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相关因素研究研究目的:通过探究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眼底改变和全身血液动力学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眼底血管与心、脑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通过眼底血管改变推测全身病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眼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视网膜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共349例698只眼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病史和血液动力学相关检查。研究结果:(1)高血压病程小于5年其中眼底出现工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病程5到10年其中眼底出现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病程10年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2)规律使用药物的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使用药物控制血压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3)高血压病程小于5年且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其中眼底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病程5到10年且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病程10年以上且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其中眼底动脉硬化I级所占比例最大;;不规律用药控制血压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4)高血压1级患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2级患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3级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属于低、中、高危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很高危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5)合并高血压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脑梗死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Ⅱ级所占比例最大;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其中ⅡⅡ级所占比例最大,Ⅲ级明显升高;(6)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属于非杓型和超杓型者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所占比例最大;节律呈反杓型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节律呈杓型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7)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且出现ST段改变者比无ST段改变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Ⅲ级所占比例大;(8)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者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工级所占比例最大;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Ⅱ级所占比例最大,Ⅲ级所占比例较前升高;(9)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其冠脉处于随着狭窄程度地增加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也随之加重;(10)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并出现心脏结构异常者无心脏结构异常者Ⅱ级、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高;(11)将合并高血压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按照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不同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不同时期血压变异性、负荷、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Ⅰ)、阻力指数(RⅠ)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在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负荷以及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Ⅰ)、阻力指数(RⅠ)上各级视网膜动脉硬化间比较P值<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高血压患者规律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可以延缓其眼底动脉硬化进展,而当高血压患者眼底出现不同级别动脉硬化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眼底的改变,更应该由眼底的改变考虑到全身的变化,从而减少因诊断治疗不及时造成病情的恶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对人体的损害;(2)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负荷、昼夜血压节律的变化、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和冠脉狭窄程度,故其为靶器官损害情况和心脑血管病变程度的预测提供无创性眼底血管参数指标;(3)脑部血管在血流速度、顺应性及弹性上出现异常改变时,眼底的血管也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对于预测脑血管突发事件有一定临床意义;(4)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样本量的限制,观察时间短,设计中很多混合因素暂时还不能完全排除,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地设计和大样本的研究。第二部分视网膜静脉阻塞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找中医辩证与西医辨病之间的结合点、探讨眼底病理改变与心脑血管病变及中医病因病机之间联系。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82例共194只眼,行眼科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心脑血管病史和中医四诊资料。研究结果:(1)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病总人数182人,单眼患病占93.41%,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病总眼数194只,其中视力0.01~0.1占34.02%;(2)按照阻塞部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占总眼数的23.7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占总眼数的76.29%。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阻塞部位为颞上占81.76%;颞下占14.19%;鼻上0.68%;黄斑区占2.03%;颞上合并黄斑区占1.35%;(3)在182例患者中仅合并高血压36例,占19.78%;仅合并冠心病36例,占19.78%;仅合并脑梗死33人,占18.13%;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9例,占4.95%;合并高血压和脑梗死31例,占17.03%;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5例,占2.75%;(4)RVO合并高血压病史者有36例,其中比例最大为阴虚阳亢证有14例,占38.89%,合并冠心病病史者有36例,其中比例最大为痰浊痹阻证有16例,属于44.44%,合并脑梗死病史者有36例,其中比例最大为气虚血瘀证18例,占54.55%。研究结论:(1)RVO以单眼患病为主,以颞上分支静脉阻塞为主;(2)RVO合并高血压者以阴虚阳亢证为主,合并冠心病者以痰浊痹阻证为主,合并脑梗死者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全身血液循环是一个整体,其气血痰湿变化亦可影响眼底血管产生相应病理改变。(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李伟[6](2018)在《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相关因素研究目的:通过探究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眼底改变和全身血液流变学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眼底血管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通过眼底血管改变推测全身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中日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其中诊断为视网膜动脉硬化并同时伴有高血压患者共320例,对观察病人进行眼科检查:包括中心视力(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必要死散瞳检查眼底。为减少误差,检查均由1名医生完成、记录。对纳入对象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H)、体重(W)、既往病史,尤其是血脂异常情况,收集近一个月生化、血常规血液检验结果。计算视网膜动脉硬化合并不同疾病、伴有不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异常、肥胖程度不同时Ⅰ级、Ⅱ级、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百分比,比较各级别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多少。结果:(1)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仅存在于视网膜动脉硬化合并血脂异常患者。(2)血脂异常病程越长,Ⅱ级、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越大。(3)视网膜动脉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其各级动脉硬化中,Ⅱ级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4)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中,肥胖患者以Ⅱ级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正常体型患者Ⅰ级比例最大。(5)合并糖尿病且超重或肥胖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中,Ⅱ级、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增加,且以Ⅱ级为主。(6)合并糖血脂异常且超重或肥胖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中,Ⅱ级、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增加,且以Ⅱ级为主。(7)合并糖血脂异常且超重或肥胖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中,血脂异常病程越长,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越大。(8)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且超重或肥胖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中,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明显增加。(9)视网膜动脉硬化合并混合高脂血症患者中,以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10)LDL-C升高时,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较大,Lp(a)升高患者中,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11)HCT异常患者中Ⅱ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PLT异常患者中Ⅲ级视网膜动脉硬化所占比例最大。结论:(1)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生与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及超重、血液流变学因素有相关性,动脉硬化程度加重时,应关注是否患有全身心脑血管疾病。(2)随着病史增加、血脂异常病程增加特别是BMI增加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加重。(3)TC、HDL-C、HCT异常、PLT异常是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第二部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型相关因素研究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各中医证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找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各中医证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预防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32例(32眼),对患者进行行眼科检查:包括中心视力(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散瞳检查眼底,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为减少误差,检查均由1名医生完成、记录。同时对纳入对象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既往病史情况。计算中央动脉阻塞各中医证型合并不同疾病时所占百分比。结果:肝阳上亢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临床较常见。气滞血瘀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合并冠心病病史临床较常见。气虚血瘀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合并脑梗死病史临床较常见。结论:(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生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梗死有相关性。(2)年龄偏大、病史复杂且辩证为肝阳上亢证的高血压患者、气滞血瘀证的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证的脑梗死患者更应警惕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阿孜古·居买,米娜瓦尔·司拉木[7](2018)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80例,患者肾功能依据CKD分期标准,划分肾功能正常组(n=43)及肾功能不全组(n=37),并建立对照组(n=50)。进行TM的测定与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合并心脑血管并发患者的TM检测水平较一般患者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通过多元回归法进行分析,显示低密度的脂蛋白、血栓调节蛋白、血肌酐以及收缩压四项均与慢性的肾脏病同时合并有心脑血管并发症存在关联性。结论患慢性肾脏病且肾脏功能不全患者检测血栓调节蛋白会呈现升高,血栓相关调节蛋白同慢性的肾脏病伴心脑血管相关的并发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8期)

徐宝茹,吴春兰[8](2017)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尿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32.5%(13/4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50期)

董黎山,赵伟萍[9](2017)在《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抑制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抑制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加用甲钴胺,治疗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维生素趋势与观察组相反,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明显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但是与甲钴胺联用能够有效抑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增强治疗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7年11期)

常红叶,齐力,夏薇[10](2017)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在糖尿病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冠心病和脑血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本研究通过测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以及脑血栓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血栓烷B2(TXB2)水平,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7年10期)

心脑血管并发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有关于急性脑血管病发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病情特征、治疗方案等方面。方法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病发症脑心综合征的240例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临床特征表现,推测可能导致的致病因素。结果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分析可知,急性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9.9%,出血性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远高于缺血性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89.2%>31.6%)。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得发病率要远高于未合并脑血管疾病(54.1%>23.9%)。误差概率在可允许范围内(P<0.05)。结论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监护管理工作,对患者的心率、情绪波动进行时刻监管。同时针对可能诱发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因素进行集中防治。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出现,很大程度会导致脑部受损、心脏神经受损、心脏机能紊乱、神经受损、身体体液调节失衡以及相应的脑血管病变等情况。因此,加强监护管理最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脑血管并发症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萍,张永明,王文平,邹永红,宋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清胆红素及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

[2].李法英.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林宇雨,张桂友,杨华,杨陪,林丽容.护理干预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4].吴伟婷,赖树初,黄丹敏,张益.GLP-1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

[5].高征.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相关因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6].李伟.视网膜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相关因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7].阿孜古·居买,米娜瓦尔·司拉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关系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8].徐宝茹,吴春兰.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

[9].董黎山,赵伟萍.二甲双胍联合甲钴胺抑制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制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

[10].常红叶,齐力,夏薇.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在糖尿病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

标签:;  ;  ;  ;  ;  

心脑血管并发症论文-王萍,张永明,王文平,邹永红,宋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