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调控论文-武广伟,武号洋,王沛佩

熔体调控论文-武广伟,武号洋,王沛佩

导读:本文包含了熔体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向调控复合肥,熔体造粒,生产方法,产品特点

熔体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武广伟,武号洋,王沛佩[1](2019)在《塔式熔体造粒双向调控长效复合肥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塔式熔体造粒尿基复合肥氮配比高、氮素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海藻酸、腐植酸和脲酶抑制剂等,研发了具有双向调控功能的塔式熔体造粒尿基复合肥料。介绍塔式熔体造粒双向调控长效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及产品特性。该产品具有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综合优势,可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环保的要求,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9年08期)

刘金海[2](2017)在《铸铁熔体冶金质量的评价与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我国的铸件产量达到了4720万吨,其中,铸铁件占比达到72.4%,为3415万吨。若按照铸件65%成品率计算,每年需要熔化5000万吨的铁液。铁液质量是决定铸件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中国铸协2015年的统计估算,我国电炉与冲天炉熔炼熔化量的比例是55%比45%。随着近期的环保压力的迅速提升,冲天炉(中小型)熔炼工艺已经逐渐被淘汰。由此可见,将来我国铸铁熔化的设备将以中频感应电炉为主导。但是,中频感应电炉与冲天炉熔炼铁液的原理不同,导致相同化学成分铁液的冶金质量不同,使得铸铁材料的性能(铸造性能)相差甚远。因此,如何评价电炉熔炼铁液的冶金质量,并能够进行在线调控,以满足铸件对铁液质量的要求,是我国铸造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表征铸铁熔体冶金质量的常用指标是:一是铁液温度高,一般要求大于1500℃;二是铁液成分稳定;叁是铁液纯净度高。依照目前企业的熔炼设备、原材料和检测手段,达到以上叁条考核指标并不困难,但是,由于铸件内在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废品率仍居高不下。这说明,基于以上叁项考核铸铁熔体质量的指标已经不能完全表征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铁液的冶金质量高低。大家知道,铸件内在质量问题属于冶金质量缺陷,这都与铸铁的凝固过程(形核与长大)相关联。因此,研究基于铸铁凝固过程的冶金质量评价指标、检测设备、智能软件及其在线调控方法是为生产高端铸铁件提供优质铁液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7-11-15)

包睿莹,魏馨丰,曹志强,尹海燕,刘正英[3](2017)在《聚乳酸成型加工过程中的熔体粘弹特性和结晶行为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是目前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应用量最大的品种,可望逐渐部分取代聚烯烃而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PLA树脂结构决定的松弛特性导致其加工过程特殊的黏弹特性,使其熔体强度低、成型工艺特性不稳定并进而导致产品尺寸和性能不稳定。此外,PLA极低的结晶速率,使其在挤出和注射成型等较高冷却速率的实际加工条件下呈无定型态,进一步影响了其加工和使用性能。这些问题已成为PLA更大规模商品化应用的瓶颈。本文从通过调控PLA熔体加工过程的黏弹特性而提高其可加工性出发,综述近年来本课题组在PLA成型加工过程中熔体粘弹特性和结晶行为(结晶速率和结晶结构)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7年10期)

余愿[4](2017)在《基于熔体状态调控Bi_(0.5)Sb_(1.5)Te_3等合金组织及热电性能的新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转换,被认为是可以满足当前对于能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碳零排放需求的最有前景的一种绿色技术。然而,热电材料低的能量转换效率一直制约着其大规模的应用。通常,热电能量转换效率可以用无量纲优值来衡量,简称ZT。当前广泛采用提升ZT值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热电材料的成分或者改变样品加工工艺来优化能带结构或者微观组织。Bi_2Te_3基合金在室温附近具有非常优异的热电性能,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该合金体系的最优成分已经基本确定,即BixSb2-xTe_3(x=0.4,0.5,0.6)为最优的P型材料,Bi_2Te_3-ySey(y=0.3-0.6)为最优的N型材料。因此,提升Bi_2Te_3基合金热电性能的主要方法为发展新的样品加工工艺,比如通过球磨或甩带结合火花等离子体烧结,或者单轴压力机械变形等。这些方法虽能够有效提升热电性能,但是最适合商业化应用的样品加工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凝固法。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很多合金的凝固组织通常与其母合金所经历的熔体热历史有关,前期大量的工作表明这种凝固组织的改变实际上是由于其对应母合金的熔体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通过操控熔体状态改变Bi_2Te_3基合金的凝固组织从而优化热电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以及实际价值。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Bi_2Te_3以及Bi_(0.5)Sb_(1.5)Te_3合金的液态电阻率随着温度变化曲线在第一轮升温过程中表现出异常的变化行为,即Bi_2Te_3在升温速率为5℃/min时在672.7-695.5℃之间出现一个“波谷”,而Bi_(0.5)Sb_(1.5)Te_3在升温速率为3℃/min时在786.4-906.7℃之间(5℃/min时对应的温度区间为803.5-937.1℃)出现一个“波峰”,这些电阻率异常变化暗示着熔体状态在此温区发生了转变。2)基于电阻率异常变化温度区间,分别在低于和高于该温度区间熔炼原始材料,然后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冷却。凝固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熔炼温度高于转变区间的合金具有更低的开始凝固温度(大的凝固过冷度)、更大的形核率、更高的再辉温度以及更短的凝固时间。3)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从空冷到铁冷到铜冷,Bi_2Te_3以及Bio.sSb1.5Te_3合金的凝固组织不断细化,显微硬度不断提升。当母合金的熔炼温度高于熔体状态转变区间时,即熔体状态相较于低温熔炼样品发生了改变,这种组织细化以及硬度提升的效果会进一步加强。4)通过自由凝固所获得的Bi_(0.5)Sb_(1.5)Te_3铸锭在母合金经过熔体状态转变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凝固组织和热电性能。熔体状态转变后所得铸锭的显微组织被细化,同时伴有更多的富Te共晶体析出。更重要的是,多尺度的晶体缺陷也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更小的纳米析出物、更多的亚晶粒和晶界、以及更加致密的晶格畸变,结果导致材料的晶格热导率显着降低,功率因子在高温区也有所增加。此外,双极激发温度向高温区偏移,热导率随着温度升高的速率更加缓慢。所有这些变化导致最大ZT值往高温点偏移,在442 K达到0.78,与商业区熔法所得样品的最优ZT值相当,并且本文所采用的自由凝固方法更加经济高效。5)在熔体处理的基础上结合球磨、甩带、火花等离子体烧结等技术制备块体材料,熔体处理导致的晶粒细化效果在经过二次加工之后依然以某种形式得以延续。这种复合加工工艺导致形成大量取向差为60°的孪晶组织。这些孪晶组织首先散射低能量载流子,同时作为施主掺杂提供电子从而中和空穴,降低空穴浓度,最终使得Seebeck系数得以提升。其次,孪晶界面完美的晶格连续性以及由额外双原子插入层形成的天然超晶格结构提供了一个较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弥补由于载流子浓度下降对电导率的不利影响。再次,实验以及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孪晶结构能够有效的散射声子,降低晶格热导率。最后,在所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高ZT值在348 K达到1.42,相比于没有经过熔体状态调控的样品(具有较少的孪晶组织)的最高ZT值高出27%,其在300 K至400 K温度区间的平均ZT值达到1.34。这种特殊的样品加工工艺能够获得大量的孪晶组织,是一种实现热电参数协同优化的有效方式。6)熔体状态调控对N型Bi_2Te_3-xSex(x=0.3,0.45,0.6)合金产生的组织结构细化以及显微硬度增加等结果与前述现象相一致。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进一步发现经过熔体状态调控的试样具有更加细小且均匀分布的层片状组织,这些组织之间多为小角度晶界。原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在晶粒内部没有偏析和纳米析出物,但是在经过熔体状态调控的样品中发现了富Te共晶体组织,富Te共晶体和基体之间存在一个扩散界面,Bi和Te元素在大约3纳米左右的范围内存在巨大的成分波动。基于这些结构变化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商业N型铸锭样品在经过熔体状态调控后热电以及机械性能会有所提升,有利于实际应用。本项工作揭示了 Bi_2Te_3基合金在高于液相线以上可能存在温度诱导熔体状态转变行为。合金的凝固行为以及相应的凝固组织与熔体状态密切相关,相对应的热电性能可以通过操控熔体状态或者结合后处理工艺得以显着提升。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新的调控热电性能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7-01)

赵永生,傅强[5](2015)在《熔体拉伸调控晶体结构及取向来实现OBC的高性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嵌段共聚物(OBC)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是由乙烯和1-辛烯共聚物构成的软硬段交替键接形成的多嵌段共聚物。通过加工外场来实现OBC微观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以OBC硬段的含量和拉伸比作为变量,来研究了熔体拉伸外场中OBC拉伸薄膜的取向晶体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研究发现,具有不同拉伸比的OBC薄膜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着拉伸比的提高,杨氏模量和定伸应力明显增加,同时应变硬化的速率明显上升,而断裂伸长率显着下降。作为热塑性弹性体,高拉伸比会导致OBC产生较大的力学滞后,而且当应变超过250%后,高拉伸比会产生较大的弹性损失。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不同拉伸比的样品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包括密堆球晶,取向片晶及微纤化晶体甚至出现类似shish-kebab晶体。除此之外,高拉伸比可以引起OBC样品中晶体和非晶相的取向。因此,熔体拉伸是调控OBC热塑性弹性体晶体结构及两相取向并实现其高性能化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 高分子加工》期刊2015-10-17)

陈东明[6](2015)在《熔体抽拉非晶微丝磁畴调控及其与GMI效应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从应力作用、电化学方式处理、直流焦耳热与梯度退火、液态介质焦耳退火、直流与抛光复合式退火处理对微丝进行磁畴结构调制,并系统研究了磁畴结构与巨磁阻抗(GMI)效应对应关系,由此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拉伸应力可有效的改善微丝周向畴结构,使周向各向异性场变大。拉伸应力203.7MPa时,阻抗达到最大比值[?Z/Z]max(%)=223.6%,相对制备态时提高了22.7%;扭转应力产生扭矩,感生螺旋各向异性,其周向分量有助于周向各项异性场、畴结构的改善与周向磁导率的提高,有助于GMI的改善;频率在f=15MHz、扭转应变?=20.4(2?rad/m)时,[?Z/Z%]max(%)达到最大值194.4%;磁畴变为“Z字型”弯曲畴;平均畴尺寸1.1?m。电镀能改变微丝表面磁各向异性,从而对GMI性能产生影响。等间距环向电镀Ni(镀层宽度2mm)3节后?Z/Zmax(%)=251.1%,比制备态高出40.4%;电镀后,微丝未镀区域周向畴的畴壁更清晰,平均畴尺寸0.73?m;Ni镀层厚度约3?m,迷宫状畴与整体畴取向周向分布;螺旋微电镀Ni时,当螺旋间距为50~200?m,?Z/Zmax(%)比值相对制备态有所提高;Ni层畴呈迷宫状畴分布,畴壁不清晰;微丝表面周向畴分布明显,平均畴尺寸为0.83?m。采用阶梯式焦耳热退火处理后,阻抗制备态比值?Z/Zmax(%)=469.6%;在阶梯式80m A退火后,交流频率f=7.4MHz,获得了更高的GMI比值:?Z/Zmax(%)=654.1%(H>0Oe);?Z/Zmax(%)=650.2%(H<0Oe)。100m A阶梯式焦耳退火后的?Z/Zmax(%)比值仍然很高,达到了631.9%(H>0Oe)与624.6%(H<0Oe),具有较大的响应量程-1.5~0Oe/0~1.5Oe;对应的场响应灵敏度分别为:?=401.0%/Oe与?=397.5%/Oe。退火后,畴结构得到改善,100m A阶梯式电流退火后磁畴平滑且周向畴分布增多,交错畴出现,平均畴宽度增至0.98?m。由于GMI性能源于微丝的趋肤效应,通过在液氮中焦耳热退火,加大退火电流到300m A电流幅值后,实现了微丝“芯部”晶化,而表面“壳层”仍为非晶态的“芯—壳”微结构。这种结构源于液氮低温作用避免微丝壳层晶化,此时壳层厚度约为100nm。在频率为8.1MHz时,GMI比值达到425%;外场在2.5~6.5Oe区间,响应灵敏度达到99.4%/Oe;200m A电流幅值退火后,频率在4~12MHz之间,GMI曲线呈现出0~6Oe的单调递增响应与10~80Oe的严格线性响应;后者较大的线性响应特性,可用于检测生物磁传感器与探测理疗产品的漏磁场;由此也验证了微丝GMI性能取决于表面性能。当采用300m A电流幅值退火后,由MFM获得表面为周向与迷宫状组成的复合畴结构,周向畴明显改善,有序度提高,清晰的周向畴平均宽度为0.76?m。分析了Co基非晶微丝磁畴结构的形成机理,并探明了熔体抽拉Co-Fe基非晶微丝的磁畴结构,提出了熔体抽拉Co-Fe基非晶微丝具有高的GMI比值与响应灵敏度的磁畴结构的叁个特征:(a)单一周向畴,畴反向交替,规则分布;无杂散畴与“毛刺”现象;(b)周向畴界清晰且圆整,畴宽度均匀,尺寸约为1?m;(c)畴壁为180°Bloch壁,畴壁清晰,周向完整,畴壁平均宽度约10nm;无畴壁钉扎现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9-01)

王肖娜[7](2013)在《熔体静电纺纤维膜成形及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静电纺丝的分支之一,熔体静电纺丝法已经成为制备超细纤维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对于溶液电纺其具有原料适用性广、纺丝过程及产品无毒环保等优点,在过滤防护、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对熔体静电纺的研究都还比较浅显,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熔体静电纺丝过程中两个重要物理场——空间电场和空间温度场对成丝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自制实验装置的改进,实现了对空间电场和空间温度场的有效调控;通过实验制备了直径梯度分布(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且纤维间具有自粘结结构的超细纤维膜。针对空间电场的研究,采取了正反加压和正负加压两种静电压加载方式,记录、比较、分析了正反加压情况下射流运动与沉积的特点,结合空间电场的分布与动态变化对其内在机理进行了探究。采用正负两个电源,构建等电势差下不同分布的空间电场,与只使用正电源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电场对射流成形的调控机理。实验及分析表明,空间电场的电势差相同时,使用双电源有利于构建并保持紧凑的空间电场,从而有利于纤维的细化,并可形成更加致密的纤维膜。针对空间温度场的研究,采用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聚己内酯熔融共混物叁种不同的纺丝原料,设置不同的空间温度进行纺丝实验,观察、分析空间温度场的变化对不同聚合物熔体电纺过程及纤维物化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空间温度场的变化可对纤维的直径和形貌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适当的空间温度有利于减小纤维的直径,并使纤维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自粘结,增强纤维膜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同时,由于空间温度场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纤维的直径具有梯度分布的特点。不同的聚合物对空间温度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不同,而空间温度场对共混物成丝过程的影响则介于两种纯聚合物之间,且主要取决于含量较高的组分;采用不同混合比率的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物进行的纺丝实验表明,聚己内酯的含量越高,纺丝过程受空间温度场的影响越大,越易得到呈现自粘结状态的纤维。(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3-12-01)

邢海平,王宇杰,万东,张振江,姜治伟[8](2012)在《通过熔体自由基反应调控聚丙烯体系的链结构和相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熔融反应加工是聚合物改性和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多数加成聚合物由于受到热、剪切或引发剂作用,通常可原位形成大分子自由基反应中间体.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利用这类大分子自由基调控聚合物分子链的拓扑结构和聚合物纳米复合体系的相结构与界面.然而,某些聚合物大分子自由基,如聚丙烯(PP),受其分子链化学结构决定,在熔融反应条件下非常易于发生降解.研究发现,将可控自由基聚合中调控自由基反应活性的方法应用在熔融反应过程中可以显着抑制PP的降解,促进主反应的发生,在制备长链支化聚合物、调控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相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本研究组近几年来通过熔体自由基反应调控PP体系的链结构和相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如实现PP的长链支化,制备高熔体强度PP;在制备PP/C60、PP/碳纳米管(CNTs)纳米复合材料过程中,利用熔体界面区域所发生的自由基反应,提高了纳米粒子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改善了纳米粒子在PP中的分散状态等.(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唐涛,邢海平,王宇杰,万东,张振江[9](2012)在《通过熔体自由基反应调控聚丙烯体系的链结构和相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熔融反应加工是改性聚合物、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重要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多数加成聚合物由于热、剪切或引发剂作用,经常原位形成大分子自由基反应中间体。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利用这类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刘中华,倪清兰,王飞,王耀荣,朱新生[10](2011)在《熔体接枝与共混改性调控等规聚丙烯聚集态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在应力与温度等因素作用下晶型转变而引起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尚未得到学术界与工程界的应有重视。通过熔体自由基接枝多功能团单体、添加高熔点的聚合物和α成核剂调控其聚集态结构,有效抑制了聚丙烯在应力作用下的晶型转变,改善了聚丙烯的疲劳稳定性,有助于增加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1年05期)

熔体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我国的铸件产量达到了4720万吨,其中,铸铁件占比达到72.4%,为3415万吨。若按照铸件65%成品率计算,每年需要熔化5000万吨的铁液。铁液质量是决定铸件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中国铸协2015年的统计估算,我国电炉与冲天炉熔炼熔化量的比例是55%比45%。随着近期的环保压力的迅速提升,冲天炉(中小型)熔炼工艺已经逐渐被淘汰。由此可见,将来我国铸铁熔化的设备将以中频感应电炉为主导。但是,中频感应电炉与冲天炉熔炼铁液的原理不同,导致相同化学成分铁液的冶金质量不同,使得铸铁材料的性能(铸造性能)相差甚远。因此,如何评价电炉熔炼铁液的冶金质量,并能够进行在线调控,以满足铸件对铁液质量的要求,是我国铸造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表征铸铁熔体冶金质量的常用指标是:一是铁液温度高,一般要求大于1500℃;二是铁液成分稳定;叁是铁液纯净度高。依照目前企业的熔炼设备、原材料和检测手段,达到以上叁条考核指标并不困难,但是,由于铸件内在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废品率仍居高不下。这说明,基于以上叁项考核铸铁熔体质量的指标已经不能完全表征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铁液的冶金质量高低。大家知道,铸件内在质量问题属于冶金质量缺陷,这都与铸铁的凝固过程(形核与长大)相关联。因此,研究基于铸铁凝固过程的冶金质量评价指标、检测设备、智能软件及其在线调控方法是为生产高端铸铁件提供优质铁液的关键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体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武广伟,武号洋,王沛佩.塔式熔体造粒双向调控长效复合肥生产技术[J].磷肥与复肥.2019

[2].刘金海.铸铁熔体冶金质量的评价与调控[C].2017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7

[3].包睿莹,魏馨丰,曹志强,尹海燕,刘正英.聚乳酸成型加工过程中的熔体粘弹特性和结晶行为调控[J].高分子通报.2017

[4].余愿.基于熔体状态调控Bi_(0.5)Sb_(1.5)Te_3等合金组织及热电性能的新方法探索[D].合肥工业大学.2017

[5].赵永生,傅强.熔体拉伸调控晶体结构及取向来实现OBC的高性能化[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高分子加工.2015

[6].陈东明.熔体抽拉非晶微丝磁畴调控及其与GMI效应相关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7].王肖娜.熔体静电纺纤维膜成形及调控研究[D].江南大学.2013

[8].邢海平,王宇杰,万东,张振江,姜治伟.通过熔体自由基反应调控聚丙烯体系的链结构和相结构[J].高分子学报.2012

[9].唐涛,邢海平,王宇杰,万东,张振江.通过熔体自由基反应调控聚丙烯体系的链结构和相结构[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2012

[10].刘中华,倪清兰,王飞,王耀荣,朱新生.熔体接枝与共混改性调控等规聚丙烯聚集态结构与性能[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

标签:;  ;  ;  ;  

熔体调控论文-武广伟,武号洋,王沛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