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轨道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砟轨道,离缝,图像处理,几何特征
轨道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苗壮,路宏遥,王登涛,赵晨辉,孟翔震[1](2019)在《基于图像处理的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几何特征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无砟轨道层间离缝的几何特征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几何特征测量方法。针对铁路现场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通过光照不均匀校正、图像增强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得到只包含离缝特征的目标图像,进而求得离缝的几何特征。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对离缝的几何特征进行测量,其长度和宽度识别的准确率分别可达到95.3%和91.6%以上,满足工程实际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吴赞阳[2](2019)在《远郊区城镇出行特征及轨道交通体系研究——以东京都市圈宇都宫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城市远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不足问题,以东京都市圈宇都宫市为例,分析其人口和就业岗位变化,以及与东京都及周边城市的通勤通学情况,梳理宇都宫市范围内的轨道交通体系,分析不同圈层范围各条线路的客流量和服务水平,供国内类似城市远郊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作参考。(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房博乐,陈起金,牛小骥[3](2019)在《轨道几何特征匹配列车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不平顺和轨距偏差等几何特征是直接反映轨道质量优劣的信息,它们均是轨道里程的函数,包含了丰富和低成本的位置信息,在重复观测中具有一致性。本文对轨道几何特征匹配列车定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建立了存储于计算机的背景数据库,然后通过采集待匹配数据和背景数据库进行匹配比对,获得了满足精度要求的列车位置。该方法为多传感器融合的列车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位信息和思路,可以作为提高列车定位系统稳健性的辅助手段。(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斌[4](2019)在《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设施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节点,其周边要素设施集聚发展程度是围绕站点TOD开发模式的重要内涵。本论文借助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技术,分析西安市轨道交通3条线路63个站点500m的影响范围内,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要素集聚规模、要素集聚模式和要素设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安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要素设施集聚具有线际间非均衡和站际间非均衡特征;要素设施空间分布一方面耦合城市已有商圈,另一方面同大型商业综合体指向性明显;商务设施和生活设施聚类类型模式显着,各自形成3类的聚类模式,表征不同要素设施发展和组合程度的站点类型,并形成组合比例关系;总体上商务要素设施集聚数量与生活要素设施数量在变化趋势上呈现较强的正相关,12类设施数量集聚之间均呈现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9-10-19)
庞磊,运迎霞,任利剑[5](2019)在《基于复杂网络的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特征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作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在信息流、经济流、交通流等要素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北京的都市圈时代特征也越发明显。然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与机动化进程,以及北京单中心集聚的空间结构,使得北京地铁网络的建设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单一的城市地铁发展模式也更加难以满足都市圈时代空间拓展的需求,而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在促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构造成复杂网络模型,从复杂网络的研究视角对其拓扑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并结合复杂网络相关的度量指标对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现状进行量化评价,最终给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建设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促进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9-10-19)
王振,张志敏,杜臣昌,高歌,胡倩[6](2019)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职住平衡与通勤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逐渐显现,轨道交通在解决交通拥挤、TOD综合开发等方面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通过百度互联网定位数据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用地利用进行职住平衡分析,识别出不同站点职住类型,以期为站点综合开发提供定量支撑;同时为研究城市人口的区域联系、空间分布,汇集轨道刷卡数据进行站点间通勤客流挖掘识别,分析不同职住类型站点的客流特征和OD空间分布情况;进一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站点周边常住人口和通勤客流间的相关性分析,进而可以运用到轨道线路规划及站点布局规划。(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9-10-19)
杨心怡,李寻,马亮[7](2019)在《深圳市轨道站点客流特征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客流特征例如高峰时段客流量、高峰时段是轨道客流预测的重要参数之一。关于轨道客流已有许多研究,然而大部分已有研究都是先根据站点客流量或站点性质等因素对站点进行分类,然后结合土地利用分析轨道客流于土地利用的关系[1][8]。本文尝试在不进行主观分类的条件下,依据各站点早晚高峰时段客流特征对其进行聚类,并结合站点周围500米半径范围内用地数据对聚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类站点高峰时段客流特征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联系与规律;最后并运用决策树分析,找出影响站点类别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站点周边居住、私宅与办公相关类用地的相对比例对站点的进出站早晚高峰客流量与潮汐性有显着影响;土地利用混合度与道路长度与站点客流没有明显关联。(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陈雪枫,郭莉[8](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潮汐客流特征及运营策略研究——以深圳地铁3号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汐客流上下行方向客流量的显着差异是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关注的重点。为能够正确认识和应对潮汐式客流问题,本文以深圳地铁3号线为例,对潮汐客流的成因与客流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开行交路和列车运行图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调整方法,一方面加大对重客流方向的服务力度,满足客流主要方向的交通出行需求,另一方面提高轻客流方向的列车满载率,避免地铁运能浪费,节约运营成本。(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钱昌犁,邵妍[9](2019)在《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客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于2014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运营4年多来,对无锡市城市交通体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具体运营中也出现了多种前期规划建设中始料未及的问题。其中,客流强度较低是目前面临最显着问题。通过对运营客流数据的深入挖掘及进行相关辅助调查,从网络、线路及站点层面,分析了重要客流指标的特征及成长变化规律,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认为线路与城市发展互动性不足、私人出行方式发展环境良好导致公共交通整体竞争力不足、轨道交通自身一体化接驳工作开展不到位等,是导致当前运营线路客流强度低的主要原因。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指出在新一轮轨道线网规划及后续车站设计中应避免当前发生的问题,确保无锡市轨道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郭莉[10](2019)在《基于多源数据的深圳市轨道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轨道网络、接驳设施等因素紧密相关。本文借助轨道刷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从乘客出行全链条叁个阶段:轨道进出站客流、轨道站内上下客流、轨道站接驳客流叁个方面分析了轨道客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轨道一二期线路原特区内段客流增长相对较缓,但主要就业点在已经实行客流管制的情形下,客流仍然持续增加,反映职住分离加剧;站点高峰系数与土地利用及站点区位紧密相关,原特区外城中村类站点及中心区就业集聚站点单向高峰系数超过30%;轨道接驳范围分析发现对外枢纽类型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最大,其次是居住,最后是就业集中地;共享单车扩大了轨道站的客流吸引范围,但70%客流接驳范围在10分钟范围内。研究成果为深圳及其他城市的轨道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轨道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国内城市远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不足问题,以东京都市圈宇都宫市为例,分析其人口和就业岗位变化,以及与东京都及周边城市的通勤通学情况,梳理宇都宫市范围内的轨道交通体系,分析不同圈层范围各条线路的客流量和服务水平,供国内类似城市远郊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作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轨道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苗壮,路宏遥,王登涛,赵晨辉,孟翔震.基于图像处理的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几何特征测量方法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吴赞阳.远郊区城镇出行特征及轨道交通体系研究——以东京都市圈宇都宫市为例[J].价值工程.2019
[3].房博乐,陈起金,牛小骥.轨道几何特征匹配列车定位方法[J].测绘通报.2019
[4].杨斌.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设施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9
[5].庞磊,运迎霞,任利剑.基于复杂网络的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特征演变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9
[6].王振,张志敏,杜臣昌,高歌,胡倩.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职住平衡与通勤特征分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9
[7].杨心怡,李寻,马亮.深圳市轨道站点客流特征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8].陈雪枫,郭莉.城市轨道交通潮汐客流特征及运营策略研究——以深圳地铁3号线为例[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9].钱昌犁,邵妍.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客流特征研究[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10].郭莉.基于多源数据的深圳市轨道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