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论文-黄心怡,赵小敏,郭熙,江叶枫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论文-黄心怡,赵小敏,郭熙,江叶枫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印畈村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论文文献综述

黄心怡,赵小敏,郭熙,江叶枫[1](2019)在《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是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土地空间布局对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对象,通过高清遥感影像和GIS空间技术,结合参与式村民调查结果,对村域土地空间布局进行相应的规划。研究结果表明: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是现有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延伸;土地利用空间的布局宜采用"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工作模式;村民民主参与是土地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保障;规划后村域土地利用结合村庄发展特色,形成"一轴两翼一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顺应农村生产方式转型趋势,为具体空间项目的落实和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奠定基础。印畈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符合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实需求,其研究结果有利于引导土地合理利用、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林沛锋,郑荣宝,洪晓,郑雪,郑沃林[2](2019)在《基于FLU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多情景模拟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现正处于新阶段,新型城市化要求我们要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展,提高城镇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科学合理分布,利用FLUS模型对未来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实验区域,基于花都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FLUS模型在30m×30m尺度下模拟201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与花都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可靠性验证,通过马尔科夫法预测2025年花都区的各地类土地利用数量,建立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叁种情景模拟花都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果表明,FLUS模型模拟结果的Kappa指数高达0.8869,总体精度为0.9132,FOM指数也符合标准水平,模型模拟精度高,在不同情景模拟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均呈现出相当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模拟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蒋国航,程继陶[3](2019)在《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规划实际来说,应用GIS,进行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能够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现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中GIS技术的应用,做简单的论述。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GIS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和价值。(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02期)

李全宝[4](2018)在《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优化布局关键技术研究——以新沂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上级国土部门部署,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即将启动,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土地规划空间布局优化,而优化工作比较抽象,很难形成标准化或者格式化的方法和理论。本文结合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实际,在整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探索一些关键方法和技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情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娜,廖和平,杨伟[5](2018)在《基于产业引导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天险洞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村域产业发展规划、土地组织利用形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结合村域内相关规划以及现有基础设施等,引入"土地利用片"作为土地管理单元对村域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利用产业布局引导村域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使村域内科学合理分区,且村域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机结合,协调保护与建设矛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合理利用,为推进土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杨欢[6](2018)在《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巴彦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及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大量的工作重心放到了乡镇建设中去,扩建农村居民点,但在农村居民点内部存在房屋大量闲置,空间布局散乱,宅基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村民在扩建农村居民点时,大量开垦城乡周边的耕地,而为了达到占补平衡,迫使大量开荒、开垦山地河流附近的林地草地,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耕地的空间布局杂乱无序,生产力水平低。因此,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为更加高效的发展农业用地,更加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用地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农业大县巴彦县为研究区域,根据系统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以栅格数据为评价单元,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种用地类型进行评价分析。农用地适宜性评价选取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区位条件和灌溉条件中的8个指标综合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人口经济条件中的7个指标综合分析,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和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类型的划分,最后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巴彦县现有农用地(耕地、林地、草地)面积为281340.41hm~2,从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区位条件和灌溉条件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成最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其中最适宜面积为44030hm~2,占巴彦县农用地面积的15.65%;较适宜面积为129754hm~2,占巴彦县农用地面积的46.12%;勉强适宜面积为70419hm~2,占巴彦县农用地面积的25.03%;不适宜面积为37137hm~2,占巴彦县农用地面积的13.20%。为了巴彦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农业空间布局优化,将整体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北部粮食主产区、中部高效农业区、东部生态林业区、西南部生态草地区、南部核心发展区。在北部粮食主产区和中部高效农业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利用转变方式以其他类型用地转化成耕地为主,可适当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南部核心发展区以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为主,将不适宜的土地转化成工业生产用地,适当减少不适宜的林地草地面积;东部生态林业区和西南部生态草地区的主要功能以维持生态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为主,将不适宜的土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2)巴彦县现有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4908hm~2,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人口经济条件叁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分成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其中高适宜的居民点斑块数为868个,面积为7521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50.44%;中适宜的居民点斑块数为405个,面积为3564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23.91%;低适宜的居民点斑块数为344个,面积为2319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15.56%;不适宜的居民点斑块数为175个,面积为1504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10.09%。为了推进巴彦县农村居民点未来合理化的发展,根据最终评价结果和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将巴彦县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四种类型村,依次是:中心发展村、保留建设村、迁并改造村、生态迁移村,其中中心发展村54个,居民点面积为6276.37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42.1%,这类村庄以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把分散且规模小的村庄进行集中化的布局,整体向县城及村镇中心发展;保留建设村37个,居民点面积为4532.13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30.4%,这类村庄以后发展方向是把破损程度大的房屋,采取具体的补救措施,把安全性系数较高的以及完整的房屋,采取集中管理;迁并改造村14个,居民点面积为2385.30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16%,这类村庄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对于房屋破损或者毁坏严重的房屋采取相应的迁移或者大体整改的措施;生态迁移村10个,居民点面积为1714.42hm~2,占巴彦县居民点总面积的11.5%,这类村庄以后发展方向是及时迁移,应该迁移发展到附近的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好的区域。(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凯[7](2018)在《“多规合一”背景下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规划类型众多,规划之间受价值取向、部门利用、沟通不畅等原因的影响,出现内容重迭、协调不周、管理分割的问题,规划编制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掣肘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在城乡统筹的宏观背景下,国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改进空间规划管理体系,随之而来的“多规合一”研究也大量出现,研究成果遍布理论认知、技术支撑、内部冲突机理以及实际应用,然而有关于风景名胜区的研究则较少,不能指导实际工作。本文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域,在相关的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问题,从多规矛盾成因、土地多宜性评价、土地多目标规划模型建立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多规矛盾成因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因相关规划主管部门管理程序不同引起的冲突;第二层次是因相关规划的规划周期、技术标准、软件平台等引起的技术内生型冲突;第叁层次即为因职能边界模糊引起的职能重迭性冲突;第四层次即为因规划主管部门的诉求不同而引起的利益取向型冲突。(2)经土地适宜性评价,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宜耕一等地面积为3028.32hm~2,宜耕二等地主面积为6254.46hm~2,宜耕叁等地主面积为2720.88hm~2,不适宜耕地的面积为11019.06hm~2;宜园一等地面积为6606.99hm~2,宜园二等地面积为9222.39hm~2,宜园叁等地面积为4671.99hm~2,不适宜园地的面积为2521.35hm~2;宜林一等地面积为2824.11hm~2,宜林二等地6116.67hm~2,宜林叁等地面积13319.73hm~2,不适宜林地的面积为762.21hm~2。宜游一等地面积为7328.52hm~2,宜游二等地面积为9540.99hm~2,宜游叁等地面积为4640.58hm~2,不适宜游览设施用地的面积为1512.63hm~2。(3)经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优化方案对应的经济效益为198074.19万元,生态效益为32649.66万元,相比于2016年现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别提高了5.36%、2.24%;相比于现行规划,经济效益降低2.72%,生态效益提高3.33%。(4)依据土地利用优化结果,需在2016年现状基础上,将景区北部、龙虎山镇接待中心和上清镇接待次中心周围的耕地调出,共计1026.29hm~2,将景区北部零散耕地调入,共计485.23hm~2;将新布局的游览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调入,共计152.93hm~2;将无法形成规模、零散型园地调出,共计405.36hm~2,将位于交通干线周围,与现状园地连接形成规模的园地调入,共计725.88hm~2;将更适宜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林地调出,共计1027.79hm~2,将不适宜耕地、园地和游览设施用地的区域调入,共计1227.22hm~2。(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文萱[8](2018)在《湖南省土地利用系统空间演变及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按照“土地自然系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系统”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3S技术和相关分析方法,利用2000年和2016年两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研究湖南省2000-2016年间土地利用系统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发展结构趋势进行预测,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法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的特点及变化过程,进行湖南省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优化发展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2000-1016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2000-2016年16年间,林地一直是湖南省的占比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是第二大土地利用类型。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1321.45减少到1319.72万hm~2,耕地面积由612.98减少到593.38万hm~2,草地面积由75.73减少到68.95万hm~2,建设面积面积由28.99万hm~2,快速增加到54.12万hm~2。水域面积由71.51增加到72.39万hm~2,未利用地由7.48增加到9.98万hm~2。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幅度最大,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入,耕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其主要由林地和水域转入。湖南省14个市州在2000-2016年间变化较大的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各市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减少面积区间为300 hm~2到31300 hm~2。各市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增加面积区间为3700 hm~2到32800 hm~2。总体变化速度较快的为建设用地,各地区建设用地动态度呈现明显上升,增长速度最大是长沙。湖南省各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差异性最大的是未利用地(Z=1707.09),差异性最小的是草地(Z=1.98),其余依次是水域,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2)2000-2016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空间演化2000-2016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局部的变化仍十分显着。林地主要分布湖南东部、南部和西部山区,怀化、张家界、湘西州、永州、郴州林地面积均有增长,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湘西州,其他地区林地面积均有下降。耕地主要分布在岳阳、益阳、常德东北部、长株潭地区和娄邵衡地区,位于洞庭湖及湘资沅醴河谷地势平缓地带和中部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由点状分布呈现在东部地区向各地区中心城市块状发展,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形成。水域面积在益阳和岳阳有明显的减少,转化为耕地,但在一些丘林地带水域面积有较大增长。(3)2000-2016年湖南省土地利用水平演化2000年-2016年间湖南省耕地分布较为广泛,2000年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等地和一等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9.1%和26.51%,其余分布在叁等地中,比例为14.4%,耕地质量水平较高,结构合理。2016年,湖南省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等地和叁等地上,分别占到耕地面积的66.49%和17.37%,湖南省一等地上分布比例16.15%,16年间一等地降幅明显,耕地质量下降。(4)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及利用优化调控根据土地利用类型演化驱动机制确定主要驱动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拟叁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确定湖南省未来必须坚持生态保护土地利用路线。因此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0年和2016年两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进行评价发现,2016年绝大多数市州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要低于2000年,说明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要差于2000年。结合湖南省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结果将湖南省土地生态功能划分为两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七个生态功能亚区,提出不同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崔娟敏,季文光,布莉华[9](2018)在《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理论,遵循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原则,综合北京市海淀区的土地自然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方案。方案将北京市海淀区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划为旱作农田和现代农村整理区、北部新区建设用地整理区、南部城市建设高效利用区、西山生态林地保护区、人工湿地保护区、山前平原城市边缘斑状绿地保护区和山前观光生态果园区七大区域,并对各分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利用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北京市海淀区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赵予爽[10](2017)在《生态基础设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日趋尖锐,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脆弱的城镇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编制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土地利用规划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土地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任务。两江新区是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叁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其城镇的快速扩张自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高效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布局,从而缓解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两江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引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中,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区域综合景观安全格局,在宏观尺度上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空间格局,综合考虑生态基础设施的约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模拟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张格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进行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为解决两江新区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地灾防护安全格局、防洪安全格局、水土保持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安全格局和游憩安全格局这六个单一景观安全格局,并综合得到了研究区的生态基础设施。两江新区低、中、高安全水平下的生态基础设施面积分别为490.57km2、610.27km2、741.12km2,其空间分布特点为:非建设用地以明月山、铜锣山、龙王洞山、中梁山“四山”区域的林地为生态源地,城市建设用地内部以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址为生态源地,以河流为主要生态廊道。(2)基于生态基础设施构建的成果,对研究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农用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布局方案进行研究,其中重点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案。确定了“低安全水平EI为主,中安全水平EI为辅”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方案,明确了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和适宜程度,其中禁止建设区面积为492.28km2,优先建设区面积为561.83km2,限制建设区面积为120km2,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建设用地空间发展策略。此外还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农用地、旅游用地、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的初步思路。(3)在生态基础设施成果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将两江新区划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区:城市发展区(409.16km2)、产业发展区(193.78km2)、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区(441.56km2)和水源涵养区(127.64km2),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进行空间管制。(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现正处于新阶段,新型城市化要求我们要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展,提高城镇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科学合理分布,利用FLUS模型对未来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实验区域,基于花都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FLUS模型在30m×30m尺度下模拟201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与花都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可靠性验证,通过马尔科夫法预测2025年花都区的各地类土地利用数量,建立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叁种情景模拟花都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果表明,FLUS模型模拟结果的Kappa指数高达0.8869,总体精度为0.9132,FOM指数也符合标准水平,模型模拟精度高,在不同情景模拟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均呈现出相当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模拟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心怡,赵小敏,郭熙,江叶枫.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例[J].土壤通报.2019

[2].林沛锋,郑荣宝,洪晓,郑雪,郑沃林.基于FLU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多情景模拟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3].蒋国航,程继陶.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研究[J].居舍.2019

[4].李全宝.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优化布局关键技术研究——以新沂市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8

[5].陈娜,廖和平,杨伟.基于产业引导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天险洞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8

[6].杨欢.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巴彦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D].东北农业大学.2018

[7].孙凯.“多规合一”背景下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

[8].王文萱.湖南省土地利用系统空间演变及布局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

[9].崔娟敏,季文光,布莉华.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

[10].赵予爽.生态基础设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  ;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论文-黄心怡,赵小敏,郭熙,江叶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