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脊柱侧弯论文-丁金勇,谭成双,徐继禧,任东成,刘俊成

先天性脊柱侧弯论文-丁金勇,谭成双,徐继禧,任东成,刘俊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天性脊柱侧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弯,临床教学,3D打印技术,CBL教学法

先天性脊柱侧弯论文文献综述

丁金勇,谭成双,徐继禧,任东成,刘俊成[1](2019)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法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脊柱骨科教学中的难点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而脊柱本身解剖结构复杂,对学生的解剖学基础及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越发成熟,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直观、真实的教学模型,已经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将3D打印技术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应用于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的掌握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各个知识难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高宗保,王涛[2](2019)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例C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进行治疗。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患儿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的Cobb's角,并计算术后及最后1次随访的矫正率。结果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76.53±43.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60.53±110.56)mL。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内脏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最后1次随访半椎体节段侧弯、半椎体节段后凸、全主弯、头侧代偿弯及尾侧代偿弯的Cobb's角均小于术前及术后,且术后上述指标的Cobb's角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及最后1次随访的矫正率均高于60%。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效果显着,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儿的脊柱畸形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5期)

刘军伟,刘福云[3](2019)在《先天性脊柱侧弯病因与诊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多见于椎体形成障碍和分节不良,前者所致半椎体畸形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其诊段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目前影像学检查包括胎儿期脊柱超声及MRI、生后婴幼儿脊柱超声、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T、MRI,同时需完善心脏彩超及泌尿系彩超了解有无其他系统畸形。保守治疗包括石膏、支具固定等,其治疗效果欠佳,不能完全矫正畸形,需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原位融合术+凸侧骨骺阻滞术、半椎体切除术、脊柱融合术及脊柱非融合术等。(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青[4](2019)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组(BN组,n=30)与整体护理组(ON组,n=30)。在围手术期,对BN组患者与ON组患者分别进行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与BN组患者相比,护理后ON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更高,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 :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08期)

顾凯[5](2019)在《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术后并发症原因、预防策略,提高此类手术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确诊的64例因脊柱半椎体畸形引起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6岁,术中共切除半椎体68个。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8.4月。术后4例出现腹胀,3例出现腹痛,4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褥疮。无置钉不良、固定松动、棒断裂等发生。结论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治疗此类先天性脊柱侧弯的首选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若有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就应尽早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曹隽,张学军[6](2018)在《先天性脊柱侧弯诊疗中的热点与共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脊柱侧弯是指由于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脊柱侧向弯曲畸形,发病率为0. 5‰~1‰,占所有脊柱侧弯的10%左右~([1,2])。先天性脊柱侧弯中,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包括椎体形成异常和椎体分节异常)主要与基因或环境因素有关~([3])。新生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症状不明显,但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相关症状会逐渐明显并不断加重~([4])。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包括发病时(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冯磊,张学军,祁新禹,白云松,郭东[7](2018)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134例确诊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接受"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半椎体切除+矫形术"治疗方案。术中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置钉前获得基线。在排除线路故障、麻醉、血压下降、低体温等外界因素后,符合"基线相比SEP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MEP波幅下降70%"中任意一条则认为达到预警判定标准。结果 134例患儿中,SEP引出率为100%,MEP引出率为97. 8%,其中16例(12%)矫形过程中可见SEP波幅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且患儿术后无肢体感觉异常。5例(3. 7%)出现MEP波幅下降,其中1例(0. 7%)在置钉过程中出现一侧MEP波幅下降,4例(2. 9%)在切除半椎体后矫形过程中脊柱侧弯凹侧MEP波幅逐渐下降且超过预警标准,均按要求及时放慢或停止操作,3例波幅逐渐恢复,1例波幅仍未见恢复,进行术中唤醒,证实该侧下肢肌力下降,及时调整内固定后波幅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术后均未见神经异常症状。结论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术中神经损伤好发于置钉、半椎体切除、矫形等关键步骤中,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并指导术者及时停止可能造成病情恶化的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损伤程度,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李文学,崔国峰,刘丹,卿忠[8](2018)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应用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观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X线片、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脊柱侧弯(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唐朝[9](2018)在《手术年龄与先天性脊柱侧弯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年龄与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治疗近期效果的相关性,提高对半椎体手术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确诊半椎体畸形引起的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30例,其中包括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儿接受手术时平均年龄6.5岁(2~15岁),将30例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根据手术年龄分别以4、5、6、7、8岁为界分为两组,每组内根据年龄高低分为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分别比较每个年龄界点的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手术近期疗效情况。术前患儿行叁维CT检查,精确测量患儿椎弓根参数,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公斤体重出血量、手术前后侧弯的矫正角度、置钉数以及术后近期矫正角度丢失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成功完成,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17个月。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数量从4枚到12枚,平均5枚,所有螺钉成功置入,术后无螺钉松动、棒断裂等并发症。4、5、7、8岁为年龄分界点分别比较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侧弯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为年龄分界点比较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侧弯矫正率,P=0.02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6岁)手术时长(210.29±53.34)min,高年龄组(≥6岁)手术时长(276.92±79.5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术中每公斤出血量(16.61±8.03)ml/kg,高年龄组术中每公斤出血量(17.49±10.24)ml/k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组术前Cobb’s角(32.14±9.91)°,术后Cobb’s角(10.49±4.41)°,矫正率(66.66±10.59)%,高年龄组术前Cobb’s角(37.52±16.98)°,术后Cobb’s角(15.16±4.64)°,矫正率(56.02±1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经确诊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弯,可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取得理想脊柱矫正效果。矫形手术需早期进行,矫形效果好,脊柱继发畸形相对更轻,术中需要固定节段更短,建议2至6岁进行矫形手术。(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苗红战[10](2018)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24例,实施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评价椎体植骨融合程度,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计算Cob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手术时间为152~220 min,平均(182.3±24.6)min;术中出血100~500 mL,平均(250.4±50.8)mL;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3.48%(172/184);末次随访24例患儿植骨均已融合,未出现感染、断钉或器械切割等并发症;术后及末次随访患儿主弯冠状面Cobb角、主弯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弯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84.12±7.63)%,末次随访丢失2.13°;主弯后凸Cobb角矫正率(81.64±7.01)%,末次随访丢失0.70°。结论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可即时矫正脊柱畸形,植骨融合效果好,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先天性脊柱侧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例C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进行治疗。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患儿术前、术后及最后一次随访的Cobb's角,并计算术后及最后1次随访的矫正率。结果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76.53±43.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60.53±110.56)mL。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内脏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最后1次随访半椎体节段侧弯、半椎体节段后凸、全主弯、头侧代偿弯及尾侧代偿弯的Cobb's角均小于术前及术后,且术后上述指标的Cobb's角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及最后1次随访的矫正率均高于60%。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效果显着,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儿的脊柱畸形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天性脊柱侧弯论文参考文献

[1].丁金勇,谭成双,徐继禧,任东成,刘俊成.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法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2].高宗保,王涛.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刘军伟,刘福云.先天性脊柱侧弯病因与诊治的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9

[4].张青.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5].顾凯.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曹隽,张学军.先天性脊柱侧弯诊疗中的热点与共识[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7].冯磊,张学军,祁新禹,白云松,郭东.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8].李文学,崔国峰,刘丹,卿忠.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8

[9].唐朝.手术年龄与先天性脊柱侧弯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

[10].苗红战.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预后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

标签:;  ;  ;  ;  

先天性脊柱侧弯论文-丁金勇,谭成双,徐继禧,任东成,刘俊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