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耦联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柠檬酸,厌氧消化,超滤,电渗析
耦联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苏先峰[1](2018)在《膜技术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柠檬酸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废水污染问题,本实验室提出并建立的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和新鲜水用量。但是,该工艺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保证空气吹脱效果,需要对厌氧消化液进行升温至55℃并保温,此过程消耗大量热能,并且去除氨氮的功能与电渗析有所重迭;电渗析设备设计缺陷存在潜在问题;电渗析浓水会发生结垢现象严重等。本论文为解决耦联工艺中存在这些问题,对目前的耦联工艺进行优化,革除空气吹脱单元后,引入超滤及其预处理工序,并结合电渗析技术,对抑制因子进行有效去除,进一步提高耦联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文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模拟溶液极限电流密度的测定,证实厌氧消化液在同等操作条件下,只要实际电流密度低于相同浓度模拟溶液的电流密度最高值,就不会发生极化现象,电渗析脱盐过程可以正常进行。对电渗析操作条件操作电压、膜面流速和浓淡水体积比进行优化,结合脱盐率、HCO_%~&的电流效率、能耗以及氨氮去除率,得到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操作电压为10 V,膜面流速为2.61 cm·s~(-1)和浓淡水体积比为1:4。当浓水pH值维持在6.5时,浓水LSI值始终低于临界结垢点(LSI=1),结垢现象得以消除。(2)100 kD和200 kD管式超滤膜处理厌氧消化液,透过液浊度均高于电渗析进水要求(浊度最高值<3 NTU),证明厌氧消化液在进超滤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降低透过液浊度。综合浊度去除效果、超滤透过液通量以及潜在的膜污染,选择石灰软化作为超滤的预处理方式,使得超滤透过液浊度达到电渗析进水要求。对超滤操作压强和膜面流速进行优化,考察全回流模式下膜通量大小和变化趋势,得到最佳操作压强和膜面流速分别为0.20 MPa和4.023 m·s~(-1)。软化后的厌氧消化液经电渗析脱盐处理后,浓水的LSI值小于0,结垢现象消除。电渗析淡水作为配料水,回用至柠檬酸发酵,其柠檬酸产量为134.67±4.72 g·L~(-1),基本与去离子水发酵水平持平。(3)在为期8批的循环验证实验中,第2-8批的柠檬酸产量基本与空白水平一致。沼气发酵表现正常,平均COD去除率达95%以上。厌氧反应器的有机容积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甲烷产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18 kg·m~(-3)·d~(-1)、9.29±0.69 d和276.2±37.4mL·g~(-1) TCOD_(去除)。软化后的厌氧消化液总硬度基本降至200 mg·L~(-1)附近,达到软化要求。超滤透过液平均浊度为2.7±0.3 NTU,高于电渗析正常进水浊度标准(<1 NTU),但没有超过电渗析最大进水浊度(3 NTU)。经超滤和电渗析处理后厌氧消化液,与补充的去离子水混合后,最终电导率基本达到回用标准。浓水LSI值均低于临界结垢点(LSI=1),无结垢现象发生。循环过程中厌氧消化液的主要金属离子浓度没有发生明显的累积现象。由于软化、超滤和电渗析处理过程中均存在水损失,循环耦联工艺中厌氧消化液平均总回收率为54.1±6.5%。(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徐昕昀[2](2018)在《风力发电机组耦联系统结构动力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能源需求也逐渐扩大,风能作为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风力发电是目前商业化程度和利用率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耸塔式结构,了解其力学特性和工作性态十分重要,其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关乎着整个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在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影响其稳定与安全的因素众多,除了受到复杂多变的风致荷载外,还包括地震作用、气动效应、机械振动以及结构自振等等,动力作用下的结构受力机理异常复杂,这些动力荷载的振动作用会造成结构的疲劳与失效,因此,了解风力发电机组耦联体系在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过程与损伤机理对于保障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十分必要。本文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耦联系统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风机结构在风致荷载以及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动态损伤发展过程及破坏机理;揭示了风力发电机组风场流体域与结构之间的流固耦合机理和结构气动效应。为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论文提出了基于FE-IE耦合的动力人工边界方法。研究了地震动作用下动力人工边界的选择方法及其合理性应用,通过理论研究、数值验证等方式,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不同边界形式对于波动能量的吸收效果,提出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地震动力计算的人工边界方法。(2)基于动力无限元边界的风电机组耦联结构地震动态损伤机理研究。研究了结构损伤对其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地震荷载下结构的振动响应过程与损伤破坏机理,进而揭示出了不同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对结构振动响应、损伤过程与破坏程度的影响。(3)流体域与固体域的双向流固耦合效应及数据交换方法研究。探讨了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转轮结构与风场流体之间的流固耦合研究方法,提出了业内研究热点问题流固耦合双向数据交换的方法,基于流体力学原理,推导了叁维湍流模型,并尝试将之应用于实际的风电场工程流固耦合效应的研究。(4)风力发电机组流固耦合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建立了风场流体域与风力发电机结构固体域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风场流体与风机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叶片、塔筒等结构的气动效应,揭示了基础结构的流固耦合效应、损伤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梦芸[3](2017)在《内装砂/水混合液圆柱壳的耦联振动分析及耦联系统的固有频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行业用到的除砂筒在使用过程中,壳体内部充满了砂/水混合液体,砂粒将逐渐下沉而水将溢出圆筒。随着工作过程的发展,圆筒底部沉积的砂层将越来越高,最终使得除砂筒不能再工作,因此,需要及时将圆柱壳中的砂层清除干净。然而由于环境的限制,人们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壳内砂层的高度。于是,我们提出了通过测量内装砂/水混合液圆柱壳的固有频率改变量,反推壳体内部砂层的高度这一简洁可行方法,通过对砂/水混合液与圆柱壳的耦合振动分析,得到系统固有频率改变量与砂层高度的关系,从而实现对砂层高度的实时预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将圆筒内的砂/水混合液模拟成砂层和水层两种介质,建立了它们与圆柱壳体耦合振动的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了砂层高度对耦联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影响特征,得到了系统固有频率随砂层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2、考虑到砂层与水层间存在中间过渡层,过渡层内的混合液密度恒定、线性变化,建立了叁层流体介质与圆柱壳耦合振动的动力学模型,求解了各区的流场及压力分布解,得到了中间层厚度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总之,本文深入开展了砂层高度对内装多层流体介质的圆柱壳的振动特征研究,得到了耦联系统固有频率随砂层高度的变化规律,所得结果对石油系统除砂筒的设计和科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徐健[4](2016)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创建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檬酸(2-羟基丙烷-1,2,3-叁羧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工和医药等领域。目前,生产1 t柠檬酸会产生约8 m3的发酵性废水,这些废水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15000-20000 mg·L~(-1))和低p H值(4.5-4.8)等特点,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大多数柠檬酸厂主要是通过“厌氧-好氧消化”这一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但是该方法存在设备占地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出水仍然达不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环保负担。针对上述问题,参考“发酵生态工程学”理论,本论文建立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并从厌氧消化和柠檬酸发酵两个层面对耦联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明确了会对耦联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的主要抑制物质种类,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系统优化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发酵生态工程学原理,建立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在该系统中,木薯和玉米作为原料经过粉碎配料、液化和灭菌后用于柠檬酸发酵,产生的柠檬酸发酵废水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和水资源化的深度处理后,作为工艺用水回用到下一批次的柠檬酸发酵过程中,从而消除柠檬酸发酵废水的排放并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研究发现,厌氧消化出水不经过资源化处理直接回用于柠檬酸发酵,会造成柠檬酸发酵产量与去离子水发酵相比降低34.1%,高浓度的氨氮、钠和钾等离子是厌氧消化出水中影响柠檬酸发酵的主要抑制性物质。采用001×7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厌氧消化出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回用到柠檬酸发酵。循环实验进行了十批,平均柠檬酸产量与去离子水发酵持平,厌氧消化过程中平均COD去除率达到94.7±0.8%。这表明循环过程中柠檬酸发酵和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运行都是稳定并且高效的,同时也证明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初步建立了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抑制物质的去除策略。采用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到了对厌氧消化出水中200 mg·L~(-1)钠离子和300 mg·L~(-1)钾离子具有耐受性的黑曲霉菌株A.niger MZ-11,并采用空气吹脱处理对厌氧消化出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和部分可沉淀金属离子进行去除。处理过的厌氧消化出水回用于柠檬酸发酵,循环实验进行了十批,厌氧消化处理稳定并且高效,平均甲烷产率达到292.3±25.1 m L·g-1 TCODremoved,与正常沼气发酵持平;平均柠檬酸产量为145.9±3.4 g·L~(-1),比去离子水发酵(149.6 g·L~(-1))水平降低了2.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浓度钠离子是厌氧消化出水中对柠檬酸发酵造成有害影响的主要抑制因子,循环过程中其浓度最高达到1000 mg·L~(-1)。(3)考察了厌氧消化出水中高浓度钠离子对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的影响。柠檬酸发酵过程中加入1000 mg·L~(-1)的钠离子会影响黑曲霉细胞的正常代谢,造成培养基p H快速下降,黑曲霉细胞分泌的糖化酶和异麦芽糖酶的活力受到影响,部分糊精和异麦芽糖不能有效水解,总的可发酵糖浓度减少,柠檬酸产量显着下降。在柠檬酸发酵初期(4-24 h)流加氢氧化钠溶液,减缓培养基p H的下降速率,可以有效消除高浓度钠离子带来的抑制作用,柠檬酸发酵产量显着增加,达到去离子水发酵水平。(4)探究了厌氧消化出水中挥发性脂肪酸对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的影响。循环过程中,厌氧消化出水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是乙酸和丙酸,它们对柠檬酸发酵具有潜在的危害。正常条件下(初始p H 4.5),乙酸和丙酸对柠檬酸发酵的临界抑制性浓度分别为480和296 mg·L~(-1)。高浓度的乙酸和丙酸会造成柠檬酸发酵的延滞期变长,黑曲霉细胞活力下降甚至裂解死亡,柠檬酸产量显着降低。乙酸和丙酸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与环境p H有关,p H越低,抑制作用越强。因此,循环过程中需要确保厌氧消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以控制厌氧消化出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在合适的水平内。当乙酸和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出现积累时,可以适当提高柠檬酸发酵的初始p H,以减轻其对整个耦联系统的影响。(5)针对厌氧消化出水中氨氮和钠离子等影响耦联系统稳定性的抑制因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对其工艺可行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采用空气吹脱方法去除厌氧消化出水中会污染电渗析膜的Ca2+和Mg2+,处理过的厌氧消化出水进入到电渗析系统,在操作电压15 V、进料水流速50 m L·min-1条件下,Na~+、NH4+等离子的去除率均超过90%,同时淡水的回收率达到95%。产生的淡水回用到柠檬酸发酵,并在发酵开始时加入130 U·g-1糖化酶,厌氧消化出水中抑制因子对柠檬酸发酵的有害影响被完全消除,柠檬酸产量达到去离子水发酵水平。对空气吹脱和电渗析技术处理厌氧消化出水的工艺可行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循环实验进行了十批,平均柠檬酸产量达到142.4±2.1 g·L~(-1),与去离子水发酵(141.6 g·L~(-1))基本持平;同时,厌氧消化操作稳定并且高效,平均甲烷产率为297.7±19.8 m L·g-1 TCODremoved,达到正常沼气发酵水平。(6)建立了厌氧消化出水回用标准,确保耦联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作为柠檬酸发酵工艺用水的厌氧消化出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电导率≤750μS·cm-1;(2)Na~+≤200 mg·L~(-1);(3)K+≤300 mg·L~(-1);(4)氨氮≤50 mg·L~(-1);(5)乙酸≤480 mg·L~(-1);(6)丙酸≤296 mg·L~(-1)。(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12-01)
赵才友,王平[5](2014)在《钢轨-扣件耦联系统的动力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源头抑制轨道交通产生的振动噪声,采用力锤激励法实测了扣件-钢轨耦联系统的加速度阻抗,从加速度阻抗曲线上得到了钢轨的振动模态及相应固有频率处的加速度阻抗幅值,通过不平顺波长与激振频率关系推出了不同行车速度下最不利不平顺波长。对钢轨进行了频率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的时频分析,分离出了钢轨振动优势频率,其值与从加速度阻抗曲线识别得到的结果一致,同时还得到了优势频率的振动持续时间。试验说明,优势频率是钢轨振动与辐射噪声的主要频率,只要能控制优势频率的振动,就可以抑制钢轨的全频域振动与噪声。(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4年04期)
徐健,王柯,杨西昭,毛忠贵[6](2013)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同步脱氨除硫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薯燃料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蒸馏废液含有一定浓度的硫酸盐和有机氮。经传统厌氧生物处理,所产生的氨和硫化氢不仅对厌氧处理体系中的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还会对酒精发酵酵母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蒸馏废液厌氧脱氨除硫新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厌氧流化床为反应器,对模拟废水中的氨和硫酸盐的同步去除进行了研究。模拟废水中含有氯化铵和硫酸钠,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实验运行83 d,反应器有机容积负荷降至0.4 kg(/m.3d),SO42-和NH4+-N进水浓度分别升高至676 mg/L和200 mg/L。COD、硫酸盐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50%、67.22%和58.28%;氨和硫酸盐去除的摩尔比约为2:1,并在反应器出水中检测到了单质硫的存在,且其含量随反应进行不断增加。这些结果证明了厌氧流化床体系中同步脱氨除硫反应的存在。另外通过对不同阶段实验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反应的机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朱怀亮,王雪,胡开封,俞力峰[7](2012)在《非线性变参数车-轨-桥耦联系统动力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车辆-轨道-桥梁间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建立系统在垂向和横向轨道不平顺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将车辆模拟为质量-弹簧-阻尼多刚体系统,轨道和桥梁则分别为由有限个变参数弹性约束相联系的欧拉梁,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描述弹性约束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数值求解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研究表明:系统间的非线性变参数约束对改善结构的动力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拉压不对称的非线性约束情形,系统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动力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贾林[8](2012)在《离散变分原理在机电耦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分法是既古老但又在现代科学中扮演关键作用的重要工具,而离散变分原理首先离散作用量泛函,然后通过在离散点上求极值导出相应的离散Euler—Lagrange方程。在1983年,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提出离散力学的一个新的变分思想,将时间t也看做一个离散变量,得到了离散全变分原理。现代的离散变分原理正逐步向保结构算法研究靠拢,国外学者提出了变分积分子法,并逐渐成为离散力学和数值算法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系统与电磁系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机电耦联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发电机、电动机、磁悬浮列车以及电学实验测量仪表等等。机电耦联系统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机械能和电磁能之间的转换,而且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不仅涵盖了机械系统和电磁系统,而且还包括了各种结构相互联系的仪器系统。机电耦联系统在传感器、扬声器、遥控装置、自动调节系统等大量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主要采用的是离散变分方法,探讨离散变分原理在机电耦联系统中的应用,建立机电耦联系统的离散Lagrange—Maxwell方程。第二章简要介绍离散变分方法,介绍变分积分子以及实现方法,主要有中点格式方法、Verlet方法、显示辛分块Runge—Kutta方法等;以单摆为例,验证了离散变分方法在动力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第叁章利用分析力学方法对机电系统进行物理建模和理论分析,描述机电耦联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机械系统和电磁系统的比拟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来对这两个系统进行仿真模拟。第四章采用离散变分方法建立了离散的Lagrange—Maxwell方程,并以RLC弹簧耦联系统为例进行数值计算,主要利用Verlet方法对机电耦联系统中的各个作用量函数进行离散处理,给出变分积分子,设置中间变量,代入机电耦联系统的离散Lagrange—Maxwell方程,得出方程的解,计算结果符合系统运动规律,说明了离散变分方法在机电耦联系统的数值研究中的合理性。第五章利用辛R-K方法构造了计算机电耦联系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并数值研究了RLC电路弹簧耦联系统中极板的运动及电流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辛R-K方法研究了Noether意义下的形式不变性;将辛R-K法、离散变分方法对RLC弹簧耦联系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离散变分方法得出的结果较为稳定。通过分析和比较说明了离散变分方法研究机电耦联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六章概括总结论文的主要结果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王珊珊,徐岩,张荣珍[9](2011)在《双辅底物耦联系统提高重组菌不对称合成(R)-苯基乙二醇》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醇具有特殊的光电磁性能和生理活性,是非常理想的手性药物中间体和液晶材料掺加剂~([1])。其中,光学活性(R)-苯基乙二醇((R)-PED)更是医药、农药和化工材料合成中一种重要的手性模块化合物~([2])。为了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以立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为目标酶,以重组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不对称还原潜(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0)
孙燕,李强,武建新,赵卫国[10](2009)在《针对机电耦联系统改进的粒子群动力学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优化是多学科交叉的机电一体化理论问题,本文针对该类问题进行了优化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指数惯性权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完成其收敛性分析。经算例验证,该优化算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得到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优化结果,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耦联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能源需求也逐渐扩大,风能作为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风力发电是目前商业化程度和利用率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耸塔式结构,了解其力学特性和工作性态十分重要,其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关乎着整个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在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影响其稳定与安全的因素众多,除了受到复杂多变的风致荷载外,还包括地震作用、气动效应、机械振动以及结构自振等等,动力作用下的结构受力机理异常复杂,这些动力荷载的振动作用会造成结构的疲劳与失效,因此,了解风力发电机组耦联体系在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过程与损伤机理对于保障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十分必要。本文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耦联系统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风机结构在风致荷载以及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动态损伤发展过程及破坏机理;揭示了风力发电机组风场流体域与结构之间的流固耦合机理和结构气动效应。为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论文提出了基于FE-IE耦合的动力人工边界方法。研究了地震动作用下动力人工边界的选择方法及其合理性应用,通过理论研究、数值验证等方式,研究了在动力作用下不同边界形式对于波动能量的吸收效果,提出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地震动力计算的人工边界方法。(2)基于动力无限元边界的风电机组耦联结构地震动态损伤机理研究。研究了结构损伤对其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地震荷载下结构的振动响应过程与损伤破坏机理,进而揭示出了不同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对结构振动响应、损伤过程与破坏程度的影响。(3)流体域与固体域的双向流固耦合效应及数据交换方法研究。探讨了风力发电机组叶片-转轮结构与风场流体之间的流固耦合研究方法,提出了业内研究热点问题流固耦合双向数据交换的方法,基于流体力学原理,推导了叁维湍流模型,并尝试将之应用于实际的风电场工程流固耦合效应的研究。(4)风力发电机组流固耦合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建立了风场流体域与风力发电机结构固体域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风场流体与风机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叶片、塔筒等结构的气动效应,揭示了基础结构的流固耦合效应、损伤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联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苏先峰.膜技术在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8
[2].徐昕昀.风力发电机组耦联系统结构动力学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3].吴梦芸.内装砂/水混合液圆柱壳的耦联振动分析及耦联系统的固有频率计算[D].华中科技大学.2017
[4].徐健.柠檬酸—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创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6
[5].赵才友,王平.钢轨-扣件耦联系统的动力特性试验[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
[6].徐健,王柯,杨西昭,毛忠贵.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同步脱氨除硫工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
[7].朱怀亮,王雪,胡开封,俞力峰.非线性变参数车-轨-桥耦联系统动力学建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
[8].贾林.离散变分原理在机电耦联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2
[9].王珊珊,徐岩,张荣珍.双辅底物耦联系统提高重组菌不对称合成(R)-苯基乙二醇[C].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10].孙燕,李强,武建新,赵卫国.针对机电耦联系统改进的粒子群动力学优化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