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波纹钢管涵洞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1](2015)在《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受力特点与设计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由于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外对该类结构已经向大跨度的方向发展,而国内对波纹钢板桥涵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对小跨径圆管涵的应用和研究上。因此,对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直径4m和6m圆管涵实际工程进行了现场测试,并结合测试结果对跨径增加后覆土波纹钢板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对6m管涵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明显大于4m管涵。随后针对施工过程中稳定问题突出的特点,分析了施工过程结构易失稳的工况并采取了可行的改善措施,对比分析了不同措施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大跨径圆管涵局部应力超限采取了不同的结构加强措施,对比分析了不同措施的优缺点和合理性。最后,通过总结传统空腹式拱桥的特点,对最小填土厚度情况下的大跨径开截面波纹钢圆弧拱桥增加腹孔,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腹孔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该新桥型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之后对传统的大跨径开截面波纹钢高弧拱、低弧拱线形的拱桥加强措施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马秀全[2](2013)在《波纹钢管涵在合铜路涵洞维修加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特点及病害,找出其破坏原因。介绍了一种新型涵洞——波纹钢管涵,具有施工便捷、适应能力强、耐久性好、性价比高等特点。结合合铜公路K111+800拱涵的维修加固设计,为以后小桥涵维修加固提供新的思路。
张闻达[3](2013)在《波纹钢板小桥合理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介绍了波纹钢板结构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状况,并根据波纹钢板结构在国外的使用现状,分别从选址、检查程序、调查结果、初步结论、所选现场的评定等级、现场调查的原始数据这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波纹钢板结构在国内的应用状况调查中,介绍了国内波纹钢板结构的应用实例。根据波纹钢管涵的国内外应用效果,发现波纹钢管涵是一种适应变形能力很强的结构。对波纹钢板桥涵的分类与选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得出在该地区应用波纹钢板小桥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其优良的变形协调能力和良好的抗疲劳性能,且具有施工简单、工期较短、运输方便等优点。波纹钢板小桥的结构参数主要包括桥梁跨径、拱圈线形、矢跨比和波纹钢板的截面形式等。利用专题二中较为成熟的有限元模型来研究各参数对结构性能影响的规律,从而确定出适用于内蒙古等西部不同地区的波纹钢板小桥的合理形式。利用有限元模型变换拱脚处的约束形式来分别模拟铰接和刚接的不同情况,进而比较两种拱脚形式下结构的位移、内力和拱脚反力的差异,以便设计时选择合理的拱脚形式。拱上路基填料的组成和压实质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利用有限元工具,改变不同压实度下土体的参数来分析拱上路基填料及路基填土施工过程对结构的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王振[4](2013)在《覆土波纹钢管涵刚柔性的对比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覆土波纹钢管涵依靠土-结相互作用发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该类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势头迅猛,但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在结构刚柔性对受力性能影响的方面更为匮乏,因此结合试验进行该类型结构刚柔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选择跨径同为1.2m的刚性管和柔性管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测试了试验模型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以后的堆载试验中关键部位的位移、应变以及土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比较得到了此类结构在变形和内力方面的一般性规律。施工过程中,结构发生最大上拱的时刻出现在回填土填至拱顶附近,柔性管出现明显的上拱现象;填土结束时,柔性管管顶与管中变形约是刚性管的一倍,而柔性管管顶土压力明显小于刚性管,管中土压力略大于刚性管;结构横截面波峰、波谷的应力变化情况同梁的上下表面相类似。随后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和试验结果的合理性,最后,用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土体参数对刚性管和柔性管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总结得到,土体内摩擦角对于刚性管和柔性管的变形值及所受土压力值的影响均不大,泊松比和土体弹性模量对刚性管及柔性管的位移值影响较大。建议回填土采用砂性土并在施工中重视回填土的压实质量,保证土-结相互作用的发挥。
李雨株[5](2013)在《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覆土波纹钢板桥涵是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结构,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和水利工程中。近年来,该类结构在我国公路工程的应用发展迅猛,但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其设计主要参考国外规范,对大跨径方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因此对该类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尤其是大跨径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针对高弧拱、低弧拱、150度圆弧拱和180度圆弧拱四种不同线型的结构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四种线型在相同拱顶覆土厚度和路基高度下的受力和变形,对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结构的选型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随后针对一座跨径为16m的180度圆弧拱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讨论了结构本身采用纵横向肋加强的问题,对比分析未加强结构和加强肋布置在不同位置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给出加强肋布设的合理位置,为结构加强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最后研究混凝土减载板、可沉降支座和柔性填料三种大跨径结构的减载措施,对比减载前后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分析各种措施的减载效果,给出减载板和柔性填料的布设位置,为大跨径结构的减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李刚[6](2012)在《波纹钢板小桥的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筋混凝土小桥涵在公路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经过多年的使用,现在已经出现了诸多病害,本文通过钢筋混凝土小桥涵与波纹钢板小桥涵的对比,阐明了波纹钢板小桥涵的优点和工程应用中的优势,提出了波纹钢板小桥涵研究的必要性、先进性和可行性。详细介绍了目前波纹钢板小桥涵在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状况,进而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目标及研究内容。通过比较加拿大、美国、韩国等的现行规范,揭示了各自现行设计方法的诸多差异与缺陷,建议我国的桥涵设计采用极限状态法。结合我国的公路桥涵通用规范和公路可靠度统一标准,给出了波纹钢板桥涵结构对应的极限状态、安全等级和可靠指标,研究了设计中采用的荷载分项系数。参考国外的设计规范与手册,提出了覆土波纹钢板桥涵设计的基本步骤。通过对比美国、加拿大和我国公路桥涵规范,详细分析了荷载取法、材料特性计算、内力计算、施工验算及板材连接等。基于各个设计规范的比较结果,综合数值模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的分析结论,提出了适用于我国荷载标准与可靠度统一标准的设计方法并给出算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我国波纹钢板桥涵设计理论的发展。
乌延玲[7](2012)在《公路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钢波纹管涵洞在公路工程使用中设计理论与方法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工程实际,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钢波纹管涵洞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及其设计计算方法、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钢波纹管涵洞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了钢波纹管涵洞在不同填土高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规律;探明了钢波纹管涵洞在不同填土高度作用下管顶及其正交位置为受力与变形最不利;提出高填土情况下以涵洞顶部土压力控制设计。2.采用自主研发的与实际路基涵洞埋设条件相似的大型室内模拟试验平台,研究了管径、填土高度等因素变化时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弄清了相同钢波纹管设计参数情况下直径小于75cm和大于75cm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受力与变形的本质区别;推断了不同管径随填土荷载增加最先发生破坏的可能性位置。3.基于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填土高度、管径、地基土模量及波纹参数变化时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地基土模量变化时涵顶竖向土压力变化大;管顶填土高度大于5m时可忽略车辆荷载。将数值计算结果分别与室内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埋设条件、地形条件、填土土性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对钢波纹管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4.采用弹性理论,考虑涵洞的埋设条件、波纹壁厚等因素,建立了钢波纹管涵洞在填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公式,分析讨论了公式的工程应用,并与室内模拟试验、现场试验、数值计算等分析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数值计算成果吻合较好,该公式为钢波纹管涵洞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5.提出了钢波纹管涵洞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可供实际工程参考的波纹设计技术参数,克服了现有钢波纹管涵洞单一尺寸用于任何工程条件存在的技术缺陷;建立了公路钢波纹管涵洞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并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为该技术的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论文研究成果解决了目前公路建设中钢波纹管涵洞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难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尚泽军,李晓军,周鹏[8](2011)在《波纹钢板管涵力学性能影响参数分析》文中提出波纹钢板管涵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文中分析了排水砂土、混凝土基础、回填地基土的弹性常数对管涵结构的变形和等效应力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的结论,为结构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贾丽雅,褚鹏恨[9](2004)在《论波纹钢管涵洞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候特点,通过对波纹钢管涵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效果分析,介绍了提高内蒙古林区波纹钢管涵的应用效果。
二、论波纹钢管涵洞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波纹钢管涵洞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受力特点与设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的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 |
2 试验概述及结果分析 |
2.1 4m圆管涵的试验概述及结果分析 |
2.1.1 工程概述 |
2.1.2 测区布置 |
2.1.3 试验结果分析 |
2.2 6m圆管涵的试验概述及结果分析 |
2.2.1 工程概述 |
2.2.2 测区布置 |
2.2.3 试验结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大跨径覆土波纹钢圆管涵的稳定性和加强措施研究 |
3.1 大跨径波纹钢圆管涵施工过程稳定性研究 |
3.1.1 概述 |
3.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3.1.3 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研究 |
3.1.4 可行改善措施研究 |
3.2 大跨径波纹钢圆管涵加强措施的研究 |
3.2.1 圆管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2 圆管涵加强措施对比分析 |
3.2.3 圆管涵各种加强方式的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4 大跨径开截面波纹钢桥涵的选型和结构加强措施 |
4.1 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结构线型概述 |
4.2 空腹式覆土波纹钢拱桥的研究 |
4.2.1 传统空腹式拱桥特点分析 |
4.2.2 空腹式覆土波纹钢拱桥的选型 |
4.2.3 腹孔参数对空腹式覆土波纹钢拱桥受力特点的影响 |
4.3 大跨径开截面波纹钢桥涵的加强措施 |
4.3.1 低弧拱和高弧拱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
4.3.2 低弧拱和高弧拱的加强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波纹钢管涵在合铜路涵洞维修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波纹钢管涵洞研究与应用现状 |
2 波纹钢管涵洞的形式、类型和结构特点 |
2.1 波纹钢管涵管身构造 |
2.2 波纹管涵的特点 |
3 工程概况 |
3.1 方案一 |
3.2 方案二 |
3.3 方案比较 (见表1) |
4 结论 |
(3)波纹钢板小桥合理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波纹钢板结构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状况 |
1.2.1 波纹钢板结构在国外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状况 |
1.2.2 波纹钢板结构在国内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状况 |
1.3 波纹钢板小桥与涵洞的优点 |
第二章 波纹钢板桥涵结构的分类与选形 |
2.1 结构选形时要考虑的因素 |
2.2 波纹钢板小桥结构的类型与功能 |
2.3 内蒙古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分类 |
2.3.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条件简介 |
2.3.2 各区域的地质条件、环境分类与适用结构形式 |
第三章 结构参数分析 |
3.1 拱轴线型及矢跨比的影响分析 |
3.1.1 拱轴线型介绍 |
3.1.2 线型比较 |
3.2 跨径对比分析 |
3.3 波纹钢板截面形式的影响分析 |
第四章 波纹钢板桥涵拱脚节点分析 |
4.1 拱脚构造 |
4.2 拱脚连接方式对比 |
4.3 拱脚变位影响 |
第五章 路基填筑的影响分析 |
5.1 拱上路基填料 |
5.2 压实度 |
5.3 波纹钢板桥涵稳定性分析 |
5.3.1 波纹钢板桥涵整体稳定 |
5.3.2 波纹钢板桥涵局部稳定 |
5.3.3 填料及压实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
5.4 路基填筑方式对波纹钢板桥涵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1 建立模型 |
5.4.2 计算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覆土波纹钢管涵刚柔性的对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埋置波纹钢管涵结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模型设计、施工及试验方案 |
2.1 埋覆土波纹钢管涵结构刚柔性概述 |
2.1.1 管涵的刚柔性定义 |
2.1.2 覆土波纹钢管涵刚柔性分析 |
2.2 试验模型设计及施工 |
2.2.1 模型设计 |
2.2.2 管材加工 |
2.2.3 基坑开挖及处理 |
2.2.4 垫层回填与位移计焊接 |
2.2.5 挡土墙施工 |
2.2.6 回填土施工 |
2.3 测点布置 |
2.3.1 测区选择 |
2.3.2 应变测点布置 |
2.3.3 位移测点布置 |
2.3.4 土压力盒测点布置 |
2.3.5 土体位移计测点布置 |
2.4 测试步骤 |
3 试验结果分析 |
3.1 位移结果分析 |
3.1.1 施工过程位移结果分析 |
3.1.2 堆载工况位移结果分析 |
3.1.3 位移结果小结 |
3.2 土压力结果分析 |
3.2.1 施工过程土压力结果分析 |
3.2.2 模型堆载过程土压力结果分析 |
3.2.3 土压力结果小结 |
3.3 应力结果分析 |
3.3.1 施工过程应力结果分析 |
3.3.2 应力结果小结 |
3.4 土体沉降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有限元数值分析 |
4.1 刚柔性管涵的内力分析 |
4.1.1 现有的内力计算方法 |
4.1.2 施工过程管涵变形对比研究 |
4.1.3 施工过程内力的对比研究 |
4.2 刚柔性管涵的土压力分析 |
4.2.1 现有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
4.2.2 施工过程土压力的对比研究 |
4.3 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土的内摩擦角的影响 |
4.3.2 土的泊松比的影响 |
4.3.3 土的弹性模量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的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2 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的选型分析 |
2.1 结构线型概述 |
2.2 有限元相关理论 |
2.2.1 土的本构关系 |
2.2.2 结构简化 |
2.2.3 荷载等效 |
2.2.4 接触分析 |
2.2.5 单元类型和有限元边界 |
2.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3.1 工程概况和建模参数 |
2.3.2 建模过程 |
2.3.3 二维有限元模型验证 |
2.4 模型对比分析 |
2.4.1 相同拱顶覆土厚度结构线型对比 |
2.4.2 相同路基高度结构线型对比 |
2.5 结构线型选择建议 |
2.6 本章小结 |
3 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的加强措施 |
3.1 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
3.1.1 单元类型和有限元边界 |
3.1.2 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 |
3.1.3 工程概况 |
3.1.4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2 三维模型对比分析 |
3.2.1 结构不加强 |
3.2.2 沿波纹方向局部加强 |
3.2.3 沿波纹方向环向加强 |
3.2.4 沿波纹和进出口方向双向加强 |
3.3 其它线型结构加强建议 |
3.4 本章小结 |
4 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结构的减载措施 |
4.1 采用混凝土减载板的效果分析 |
4.1.1 工程概况 |
4.1.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1.3 模型对比分析 |
4.2 采用可沉降支座的效果分析 |
4.2.1 工程概况 |
4.2.2 有限有模型建立 |
4.2.3 模型对比分析 |
4.3 采用柔性填料的效果分析 |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2 模型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波纹钢板小桥的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设计方法的极限状态表述 |
2.1 设计方法比较 |
2.2 极限状态法与设计表达式 |
2.3 结构的安全等级与目标可靠指标 |
2.3.1 结构的安全等级 |
2.3.2 波纹钢板桥涵的目标可靠指标 |
第三章 设计方法研究 |
3.1 最小填土高度 |
3.2 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
3.2.1 恒载 |
3.2.2 活载 |
3.2.3 地震作用 |
3.2.4 各国现行规范中荷载的计算方法 |
3.3 荷载组合及荷载分项系数 |
3.3.1 荷载分项系数 |
3.3.2 算例研究 |
3.4 材料特性 |
3.4.1 实际波形积分法 |
3.4.2 正弦波形积分法 |
3.5 结构内力计算 |
3.6 屈曲分析 |
3.7 施工阶段分析 |
3.7.1 柔度系数 |
3.7.2 施工过程的组合作用 |
3.8 连接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设计方法的推荐 |
4.2 算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公路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应用状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钢波纹管涵洞材料工程特性及其功能 |
2.1 概述 |
2.2 钢波纹管材料组成及其性能 |
2.2.1 钢波纹管材料组成 |
2.2.2 钢波纹管材料性能 |
2.3 钢波纹管材料强度指标及其特性 |
2.3.1 钢波纹管材料强度指标 |
2.3.2 钢波纹管材料强度特性 |
2.4 钢波纹管材料变形指标及其特性 |
2.4.1 钢波纹管材料变形指标 |
2.4.2 钢波纹管材料变形特性 |
2.5 小结 |
第三章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受力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
3.1 概述 |
3.2 试验内容 |
3.3 试验方案 |
3.3.1 试验断面的选择 |
3.3.2 试验测试元件布设 |
3.4 测试元件的就位与防护 |
3.5 试验工况与步骤 |
3.5.1 试验工况 |
3.5.2 活载状态下的试验工况 |
3.5.3 测试步骤 |
3.6 试验成果与分析 |
3.6.1 A-A 断面测试成果与分析 |
3.6.2 B-B 断面测试成果与分析 |
3.6.3 活载作用下应力应变规律分析 |
3.6.4 涵洞的变形特性分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室内模拟试验 |
4.1 试验目的 |
4.2 试验准备及内容 |
4.2.1 试验准备 |
4.2.2 试验内容 |
4.3 试验成果分析 |
4.3.1 钢波纹管涵洞内部轴向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 |
4.3.2 钢波纹管涵洞内部环向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 |
4.3.3 钢波纹管涵洞外部轴向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 |
4.3.4 钢波纹管涵洞外部环向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 |
4.3.5 钢波纹管涵洞土压力变化分析 |
4.3.6 钢波纹管涵洞水平向及竖直向相对变形规律分析 |
4.3.7 不同管径钢波纹管涵洞测试成果对比分析 |
4.4 模拟试验成果评价 |
4.5 小结 |
第五章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
5.1 仿真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5.2 计算模型与单元划分 |
5.2.1 几何模型及单元划分 |
5.2.2 本构模型确定 |
5.3 计算方案与参数选取 |
5.3.1 研究内容与计算方案 |
5.3.2 计算参数选取 |
5.4 计算成果与分析 |
5.4.1 填土高度对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5.4.2 钢波纹管管径对其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5.4.3 地基土模量对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5.4.4 车辆荷载对钢波纹管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5.4.5 波长对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5.4.6 波高对钢波纹管涵洞变形与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
5.4.7 壁厚对钢波纹管涵洞变形与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
5.5 钢波纹管涵、钢圆管涵与钢筋混凝土管涵受力与变形特性对比 |
5.6 与室内模拟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
5.7 与现场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
5.8 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议 |
5.9 小结 |
第六章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变形的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
6.1 概述 |
6.2 计算模型及理论推导 |
6.3 计算公式及其讨论 |
6.4 与室内试验、现场试验、数值计算的对比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钢波纹管涵洞作用荷载计算方法研究 |
7.1 概述 |
7.2 国内外《规范》的荷载计算方法分析与对比 |
7.2.1 加拿大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
7.2.2 美国 AASHTO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
7.2.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
7.2.4 各国规范优缺点对比 |
7.3 本文的荷载计算方法 |
7.4 算例分析 |
7.5 小结 |
第八章 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
8.1 目的和意义 |
8.2 设计技术 |
8.2.1 钢波纹管涵洞的形状 |
8.2.2 钢波纹管涵洞的结构设计 |
8.2.3 钢波纹管涵洞的地基基础及洞口周边连接设计技术 |
8.3 施工技术 |
8.3.1 涵洞施工一般规定 |
8.3.2 施工关键技术 |
8.4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进一步工作建议 |
9.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波纹钢板管涵力学性能影响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算例及结果分析 |
1. 弹性模量影响分析 |
2. 泊松比影响分析 |
三、结论 |
四、论波纹钢管涵洞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受力特点与设计对策研究[D]. 李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2]波纹钢管涵在合铜路涵洞维修加固中的应用[J]. 马秀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4)
- [3]波纹钢板小桥合理形式研究[D]. 张闻达. 长安大学, 2013(06)
- [4]覆土波纹钢管涵刚柔性的对比试验研究[D]. 王振.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5]大跨径覆土波纹钢板桥涵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D]. 李雨株.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6]波纹钢板小桥的设计方法研究[D]. 李刚. 长安大学, 2012(S2)
- [7]公路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特性及应用研究[D]. 乌延玲. 长安大学, 2012(07)
- [8]波纹钢板管涵力学性能影响参数分析[J]. 尚泽军,李晓军,周鹏.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5)
- [9]论波纹钢管涵洞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路中的应用[J]. 贾丽雅,褚鹏恨.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