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生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创贴,广告,审美形象
审美生成论文文献综述
高尚[1](2019)在《“原创贴”广告审美形象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备受关注,出现在网络剧中的"原创贴"广告,即根植于剧情的原创贴片广告,以画风清奇的广告形式,让受众沉浸在脑洞大开带来的惊喜之中,它的魅力就在于将商品本身最具有标识性的特点串成情节融入到广告内容当中,在不同的剧情后面巧妙地基于剧情展现产品,不断变化且充满创新性的原创贴广告更加新奇、轻松、有趣,新鲜感远远超过不适感,极大地调动了观者的兴趣,加深了观者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观众与广告之间的矛盾。这种广告把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围绕着商品本身特点提出新奇的创意,配以跳跃式、年轻化的表现手法,以独特的魅力寻求最能激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使受众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李勇[2](2019)在《生产性场域中的文艺原创力——论起始性审美创造能力生成的现实场域与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独创性、原创力这些概念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这叁个概念都包含从无到有的含义,但从创新到独创性到原创力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处于顶端的原创力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原创力是一个价值范畴,它是卓越的审美创造力。无论从原创力作为一种稳定的创新能力,还是作为一种起始性的创造能力,或是审美价值范畴来看,它的根源都在现实生活,文艺原创力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无限丰富又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是生产性的场域。它为创作主体提供了突破已有艺术规范的动力,为起始性的创造实践提供了接受条件,现实生活的开放氛围也为起始性创造提供了制度保障。原创力作为心理特征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起始性的创造能力,或一种审美创造力,这叁个维度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场域中生成的。文艺原创力的形成机制,就是具有生产性的现实生活到具有生命力的起始性审美创造能力的转换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创力是来自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力量在艺术领域的呈现。(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陈水兴[3](2019)在《从原始审美形态生成看绘画审美功能的现代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孕育了艺术,并逐渐形成了实用性、功利性、美感性的艺术审美形态。文章试图对原始艺术的审美形态与绘画审美功能的关联性、其价值取向在当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当下艺术界的一些审美乱象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8期)
刘运好[4](2019)在《生命之美:先秦审美观念的生成与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审美观念以时间人文化为生命起点,礼乐主体化为生命精神,任性逍遥为生命情调,自由自律为生命境界。原始歌舞由狂野的生命宣泄发展为和谐的节奏韵律,并成为某种生命意识的象征,标志着华夏审美观念的萌生;至周孔乃一变,周公创立了系统的礼乐文化,孔子以"游于艺"将礼乐文化内化为生命本体,"乐以忘忧"将礼乐文化内化为生命精神,完成了由自觉到自由的审美境界转换;至庄生又一变,庄子以本然之性为核心救赎礼乐文化造成的人性异化,以道德出乎自然重构礼乐文化的内涵,以无待逍遥诗化生命自由的情调;至屈原再一变,屈原辞赋气贯天人、壮浪恣肆的自由境界,与庄子诗化的生命情调形成横向呼应;道德自律、弘毅贞刚的主体人格,与礼乐文化内化的生命精神形成纵向回归。先秦审美观念呈现出生成于一点、发展于两线、又收拢两线集为一点的演进脉络。(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李健,于泽元,于杰[5](2019)在《以美观美与美成肉身: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审美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对美学的探索表明,美术创作是创作者自我生命和心灵的艺术化投射过程,是以审美为基础的自我情感表达和心灵世界客观化的创造过程。它需要创作者通过审物之美、审意之美和审形之美的审美历程,来达成美在世界上显化,让世界、创作者和作品本身都充满了美的神圣。(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谢华鹰[6](2019)在《浅谈审美意象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家其脑海中所形成的意象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感知和对事物的体验上,由主体本身的主观意识、主观情感、主观感受以及对事物所抱有的主观愿望及寄托而形成的。这一形成被称之为审美意象。在这其生成的过程中,理性化、情感化、物象化都缺一不可。(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6期)
陆弈思[7](2019)在《从“含蓄无垠”到“审美无限”——论李商隐无题诗美学意味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商隐的无题诗以"深情绵邈"着称,其语言典丽精工、意旨含蓄婉曲,情感真切动人,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论及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动机,历来颇多争议,作者不言本事,而是通过营造迷幻朦胧的意境,以实现对"发端之情"的隐藏。这种含蓄美发生,并非仰赖于"文约辞微",而在于诗人任思绪自由纷飞,"独抒性灵",在笔端留下了极为多元、跳跃、流动的意象意涵。若单从"感伤"、"阴柔"的角度理解义山无题诗,无疑会忽视其中深广无垠的美学意味。(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邹玉[8](2019)在《审美视域下青年文化自信生成逻辑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自信的生成必须经过一个审美的过程,这是审美意识系统和个体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初次建立审美意识系统的青年,其文化自信的生成过程更具典型性。审美主体在审美意识系统中经历了审美感知、审美感情、审美感意等审美过程,即通过接收文化图像,体悟文化价值;生成文化认同,坚定文化信仰;生成文化自觉,在个体心理机制中实现知、情、意的转化。审美意识系统与个体心理机制同向而行,最终生成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扬[9](2019)在《绘画教学的审美取向及美感生成场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绘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师范类院校教学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因为绘画本身具有的艺术性就是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通过对绘画技巧的掌握,通过图形、构图、色彩等美学方面的技巧表达出学生所希望表达出来的意象,也因此,带给了教师在绘画教学上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审美和美感方面,教师也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需要学生去自我体会,自我领会。本文通过阐述审美中的场及美感效应,总结出绘画教学的审美场域构建,以此促进师范院校绘画教学。(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4期)
庞跃辉,许尚立[10](2019)在《试论交通审美文化的生成机理与演进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审美文化的生成机理主要是指交通审美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内外动力和系统运行的演化机制及过程。交通审美文化生成机理不是一个简单化的概念,而是一个集成化的范畴,也不是一个固态化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化的范畴。在深刻把握交通审美文化独特意蕴、鲜明特征、重要价值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影响交通审美文化生成机理的劳动生产审美文化、民族地域审美文化、宗教图腾审美文化、文学艺术审美文化、科学技术审美文化、自然生态审美文化等多维因素,发现制约交通审美文化生成机理的物质与精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相互关联、互动作用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促成交通审美文化元素形成系统的合理结构、保持交通审美文化影响因素的协调关系、推动交通审美文化传承与创新、构建交通审美文化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解决困扰交通审美文化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审美生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新、独创性、原创力这些概念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这叁个概念都包含从无到有的含义,但从创新到独创性到原创力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处于顶端的原创力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原创力是一个价值范畴,它是卓越的审美创造力。无论从原创力作为一种稳定的创新能力,还是作为一种起始性的创造能力,或是审美价值范畴来看,它的根源都在现实生活,文艺原创力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无限丰富又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是生产性的场域。它为创作主体提供了突破已有艺术规范的动力,为起始性的创造实践提供了接受条件,现实生活的开放氛围也为起始性创造提供了制度保障。原创力作为心理特征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起始性的创造能力,或一种审美创造力,这叁个维度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场域中生成的。文艺原创力的形成机制,就是具有生产性的现实生活到具有生命力的起始性审美创造能力的转换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创力是来自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力量在艺术领域的呈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生成论文参考文献
[1].高尚.“原创贴”广告审美形象的生成[J].新媒体研究.2019
[2].李勇.生产性场域中的文艺原创力——论起始性审美创造能力生成的现实场域与形成机制[J].学术论坛.2019
[3].陈水兴.从原始审美形态生成看绘画审美功能的现代问题[J].美与时代(中).2019
[4].刘运好.生命之美:先秦审美观念的生成与演进[J].江海学刊.2019
[5].李健,于泽元,于杰.以美观美与美成肉身: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审美生成[J].中国美术研究.2019
[6].谢华鹰.浅谈审美意象的生成[J].北极光.2019
[7].陆弈思.从“含蓄无垠”到“审美无限”——论李商隐无题诗美学意味的生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8].邹玉.审美视域下青年文化自信生成逻辑探微[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
[9].高扬.绘画教学的审美取向及美感生成场域的构建[J].北极光.2019
[10].庞跃辉,许尚立.试论交通审美文化的生成机理与演进过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