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休闲阻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少数民族,职业女性,休闲参与,休闲阻碍
休闲阻碍论文文献综述
王波,王学文[1](2019)在《新疆少数民族职业女性休闲体育参与特征及休闲阻碍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休闲体育的态度、方式、消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职业女性的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研究发现,新疆少数民族职业女性闲暇时间利用不理想,以看电视、聊天、休息等静态休闲方式为主,体育型休闲方式参与程度低;家庭、族内聚会、免费广场或公园为其主要的休闲场所;参与项目内容单一,多选择如散步、民族舞等相对技术性不强,场地要求不高,花费少的项目。休闲意识不足、生活压力与闲暇时间浪费是其主要的休闲阻碍因素。建议: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减少工作和家庭生活等压力;扩大宣传方式和渠道,增强休闲健身的意识,不断加大休闲体育设施投入,积极引导她们进行体育锻炼与体育消费,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李东娟[2](2019)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休闲阻碍及其协商策略——基于湖北叁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休闲生活问题更应该得到充分关注。本研究以休闲阻碍和休闲阻碍协商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法、自由列举法、统计分析法,考察我国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休闲参与现状、休闲阻碍因素及其协商策略。通过SPSS因子分析,抽取了6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休闲阻碍因子,分别是:个体阻碍、人际阻碍、家庭阻碍、财务阻碍、时间阻碍、资源阻碍;抽取了3个休闲阻碍协商策略因子,分别是:观念协商、能力协商、人际协商。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休闲阻碍既具有一般流动人口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了基于文化特性的个性特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面对休闲阻碍时,既表现出了破除阻碍的主观努力,更需要客观条件上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李东娟[3](2019)在《穆斯林流动人口休闲阻碍模型研究——文化制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是社会文明的表征,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每个人的休闲权利、破除边缘人群的休闲阻碍,这是我国新时代休闲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系统梳理休闲阻碍模型研究基础上,以我国穆斯林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利用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探讨了文化制约视角下穆斯林流动人口休闲阻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文化制约在穆斯林流动人口休闲的个体内在阻碍、人际间阻碍、结构性阻碍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基于聚居区和散居地穆斯林文化的分异,穆斯林流动人口休闲阻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在文化制约视角下重构了穆斯林流动人口休闲阻碍模型。(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孙敏[4](2016)在《乡镇初中生的依恋风格、休闲阻碍与休闲无聊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依恋对象开始逐渐地发生转移,个体有更多的时间与同伴和教师呆在一起,依恋对象逐渐扩展到同伴和教师身上。青少年个体对同伴的依恋有时甚至可以超出对父母和教师的依恋,因为他/她们心智已经逐渐成熟,独立性逐渐增强,有更多的与同伴进行沟通的渴望,这样,同伴依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相应地,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良好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处理社会关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依恋与休闲阻碍中的个人阻碍和人际阻碍有一定的联系。休闲阻碍是个体知觉到的或经验到的抑制或控制其参与休闲活动的因素。个人内阻碍是指个人状态或特质,它们限制个人参加活动的偏好。人际阻碍源于个体间的交互作用。结构阻碍对那些对一项给定的活动有偏好的个体构成阻碍。现实中的例子包括:成本,可利用的设施(设备、团队),活动地点和交通便捷性,以及活动的时间等。休闲无聊感是一种个体主观的知觉感受,系个体在休闲活动中无法体验到充分的需要满足,无法获得适当觉醒的主观感受。当个体感受到休闲无聊感时,将伴随着负面的情感与认知,知觉到休闲参与不足、涉入程度不够,以及没有兴奋、变化与新奇的感受。对初中生而言依恋的安全性与一个人的同伴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同伴关系与人际间阻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初中生而言依恋与休闲无聊感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个人内和人际间休闲阻碍建立起来的。据此,本项研究着重探讨乡镇初中生的依恋风格、休闲阻碍与休闲无聊感的关系,据此,了解依恋风格对休闲阻碍和休闲无聊感的影响,尤其是对休闲阻碍的中介作用分析。选取260名乡镇初中生进行测试。使用的工具包括休闲阻碍量表,休闲无聊感量表,依恋问卷(儿童版)。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依恋风格被试组在休闲阻碍总分、叁个维度以及休闲无聊感的得分上存在显着差异。(2)休闲阻碍总分以及叁个维度、休闲无聊感和被试依恋风格(疏离型除外)间相关显着。(3)休闲阻碍在安全型依恋和休闲无聊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休闲阻碍中的人际间阻碍维度得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着高于女生。(5)休闲无聊感得分存在年级差异,且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本项研究认为:乡镇初中生依恋的性质影响休闲阻碍和休闲无聊感的形成。乡镇初中生的休闲生活与他们的依恋风格有密切的关系。休闲生活是乡镇初中生个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2)
吴丽,袁诗哲[5](2015)在《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大学生体育休闲阻碍因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体育休闲限制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浙江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育休闲发展阶段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5年08期)
朱耀秀,李浩然,郝传慧,牛玉芳[6](2015)在《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休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休闲阻碍量表(LCS)、休闲无聊感量表(LBS)和中文网络依赖量表(CIAS-R),对山东省3所高职院校920名高职生进行测评。结果高职生休闲阻碍各维度、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其中个人内在阻碍与休闲无聊感相关程度最为密切(r=0.481),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的相关程度最为密切(r=0.390)。分层回归分析显示,高职生个人内在阻碍、人际间阻碍和休闲无聊感均正向预测网络依赖(t值分别为2.85,2.19,8.96,P值均<0.01),结构性阻碍不能有效预测网络依赖(P>0.05)。休闲无聊感在个人内在阻碍和人际间阻碍对网络依赖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0.54和0.47。结论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可以预测网络依赖,休闲无聊感在休闲阻碍影响网络依赖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5年01期)
张朋,冯媛媛[7](2013)在《论休闲、休闲参与及休闲阻碍》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一种生活形态的表现。时间为休闲的前提与核心,活动是休闲的载体,体验是休闲的过程,自我实现是休闲的目标。个人会因环境、经验、认知、文化背景、社会身份、人格特质等差异选择不同的休闲活动类型。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休身、修心、自我实现叁个方面;阻碍人们休闲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个体自身、交际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叁类。(本文来源于《军事体育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朱耀秀[8](2013)在《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休闲正逐步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闲暇时间更为充裕,但由于没有足够的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面对如此多的闲暇时间,大部分高职生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和管理,容易在休闲时间里产生“无聊”、“郁闷”等负面情绪,如果任由这种情绪滋生,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出现偏差行为,比如网络依赖等。本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000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休闲阻碍量表》、《休闲无聊感量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为研究工具,分析了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叁者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两两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休闲无聊感在休闲阻碍和网络依赖之间的中介变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生总体的休闲阻碍(M=2.58)低于中等程度,其中个人内在阻碍因素得分最高,其次为结构性阻碍因素,最后是人际间阻碍因素。高职生休闲阻碍除个人内在阻碍维度存在性别差异外,在整体休闲阻碍以及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变量上,总体休闲阻碍及叁个维度都存在显着差异。2.高职生休闲无聊感(M=37.85)属于中等偏低;在性别变量上男女生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具体来说,休闲无聊感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而且大叁显着高于大一,大一和大二之间,大二和大叁之间,差异均不显着。休闲无聊感的性别和年级的交互效应十分显着,交互作用事后比较发现,男生的年级单纯主效应显着,大叁,大二男生的休闲无聊感得分都显着高于大一男生。女生的单纯主效应不显着。3.高职生网络依赖问题是存在的,无网络依赖的高职生,即正常网络使用群体占85.98%,网络依赖的高职生占10.87%,网络成瘾的高职生占3.1%。性别因素在网络依赖总分以及四个维度上主效应都非常显着,具体来说,男生在网络依赖总分以及四个维度上的均值都要十分显着高于女生。年级因素除在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的主效应显着外,网络依赖总分以及其他维度主效应均不显着,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维度上,大二与大叁学生的差异十分显着,大二与大一,大叁与大一学生的差异均不显着。4.高职生休闲阻碍各维度、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两两之间均存在十分显着的正相关。5.高职生个人内在阻碍和人际间阻碍对休闲无聊感有非常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结构性阻碍对休闲无聊感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个人内在阻碍和人际间阻碍对网络依赖有非常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结构性阻碍对网络依赖没有显着的预测作用;高职生休闲无聊感对网络依赖有非常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6.休闲无聊感是休闲阻碍对网络依赖影响中的中介变量,具体说来,休闲无聊感在个人内在阻碍和人际间阻碍维度方面对网络依赖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结构性阻碍维度方面对网络依赖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10-15)
张晓秋,易芳[9](2013)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休闲参与、休闲阻碍与休闲满意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休闲参与、休闲阻碍与休闲满意度的现状及其间的关系,并探讨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变量对其休闲参与、休闲阻碍与休闲满意度的影响。经相关统计分析后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娱乐型"、"社交型"休闲活动的参与频率最高;在"外在资源"、"设施与环境"方面的休闲阻碍最高;而在"放松"、"教育"方面的休闲满意度最高。学生的休闲参与、休闲阻碍和休闲满意度会因个人社会经济背景变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后经典型相关分析发现:①学生的六种休闲参与类型和休闲阻碍的九个方面间皆具有显着相关性,休闲阻碍越高者,则在休闲参与频率上越低。②学生的六种休闲参与类型和休闲满意度的六个方面间皆具有显着相关性,休闲参与频率越低者,则感受到的休闲满意度越低。(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徐宝见,陈楠[10](2013)在《基于高校大学生视角下的休闲阻碍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是通过人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活动等方式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气息、构建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全面而健康的发展。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群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休闲阻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休闲阻碍因素进行概括与合并,共萃取出大学生休闲阻碍的5个公因子,分别为"自我阻碍因子"、"场所阻碍因子"、"环境阻碍因子"、"人际阻碍因子"和"认知阻碍因子"。其次,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通过快速聚类分析法将高校大学生分为五种类型。最后,卡方检验揭示了五类高校大学生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并针对这五类高校大学生群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3年04期)
休闲阻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休闲生活问题更应该得到充分关注。本研究以休闲阻碍和休闲阻碍协商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法、自由列举法、统计分析法,考察我国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休闲参与现状、休闲阻碍因素及其协商策略。通过SPSS因子分析,抽取了6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休闲阻碍因子,分别是:个体阻碍、人际阻碍、家庭阻碍、财务阻碍、时间阻碍、资源阻碍;抽取了3个休闲阻碍协商策略因子,分别是:观念协商、能力协商、人际协商。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休闲阻碍既具有一般流动人口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了基于文化特性的个性特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面对休闲阻碍时,既表现出了破除阻碍的主观努力,更需要客观条件上的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休闲阻碍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波,王学文.新疆少数民族职业女性休闲体育参与特征及休闲阻碍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19
[2].李东娟.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休闲阻碍及其协商策略——基于湖北叁市的调查数据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9
[3].李东娟.穆斯林流动人口休闲阻碍模型研究——文化制约的视角[J].民族论坛.2019
[4].孙敏.乡镇初中生的依恋风格、休闲阻碍与休闲无聊感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5].吴丽,袁诗哲.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大学生体育休闲阻碍因素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
[6].朱耀秀,李浩然,郝传慧,牛玉芳.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5
[7].张朋,冯媛媛.论休闲、休闲参与及休闲阻碍[J].军事体育学报.2013
[8].朱耀秀.高职生休闲阻碍、休闲无聊感与网络依赖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
[9].张晓秋,易芳.小学高年级学生休闲参与、休闲阻碍与休闲满意度的关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
[10].徐宝见,陈楠.基于高校大学生视角下的休闲阻碍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