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汉字教育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汉字教育教学研究

伍丹丹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春云学校422100

【摘要】语文新课标推行后,新的教育理念鼓励通学生过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汉字。于是学生的角色走向转型,从过去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与创造者。让学生自觉的热爱语文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学会正确的使用汉字,同时自觉肩负起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传承者的重任。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汉字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31-01

新课程改革对汉字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样要求转型。从过去“老师—学生”这样一种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成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学生不再是过去机械被动的接受者,认识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者,以及积极使用的实践者。“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起源、发展及演变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应将文化因素引入,并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教学理念的转型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老师占据绝对的权威。课堂基本上是以老师的强行灌输为主,庞大的作业量是语文教学中极其显著的特征。这种理念忽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以及文学文字本身所具备的美感以及情绪感染力。造成以成绩为唯一考察标准以及教学目的后造成的人文性的丧失。让语文学习成为机械的课程知识传授,而忽略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并不能够在社会中成为一个多样化的人才,往往会培养出所谓的考试机器,难以跟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学生的水平。

在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课标中要求,不仅重视汉字书写与使用方法的传播,同时更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投放教学资源。在语文文字教育教学中,要全面改善过往对笔画顺序的机械记忆。而应当注重对汉语语言本身魅力的引导与教育。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具有漫长的演进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写法上不断的变化。既保存传统汉字的形式美感,同时更保持在现实使用中的便捷性。与此同时,汉字创造本身便机具魅力。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文字本身的特色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呈现出来。

二、教学方法的转型

语文新课标既然对教学理念做出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教学方法必然也面临转型。新课标的调整主要是在知识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传递。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从过去笔画记忆的窠臼中摆脱出来,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相互连接贯通起来,通过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把学生变成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老师从单方向输出的状态转移到双向互动的状态。方法大概有几种类型。

第一类,趣味课堂,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热情。既然传统的汉字教学具有机械枯燥的弊端,那么趣味课堂则可以一种生活活泼的方式来展开。例如画汉字,中国古代汉字都具有画的形式美感,可以让学生学习篆书,甲骨文等古代汉字的书写。同时在老师的引导写学习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会意、指示、象形、假借、转注”等等。这样便可以在记忆笔画的同时,了解到汉字来源的博大精深之处,从小培养出对汉字的喜爱和尊敬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将错误的文化虚无主义观念从孩子的启蒙阶段就要避免以及矫正。

第二类,情景教学法,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在大量的语文汉字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单纯靠汉字表难以记住汉字,同时更容易忘记。因而语文老师要注意通过特殊的方法辅助记忆。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绎汉字,比如一个小学生代表一个生僻汉字,几个学生一起展开相关的对话交流。尽量引导学生来进行角色的创作与演绎。除此之外,课外阅读法以及反复复现法都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尤其是容易混淆的相似相近汉字以及生僻复杂汉字。课外阅读本身就是新课程标准一个很重要的硬性规定。通过阅读可以进行知情意的全面发展,陶冶情操的同时记忆汉字。反复复现法,教师定期更换板报以及班级装饰的时候,可以将重点难点的字词进行张贴。也有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

三、教学目的的转型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变化,必将带来教学目的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当仁不让体现在汉字教学上。“汉字教学要遵循教育规律、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规律、汉字规律等,部编语文教材的特点恰恰遵循了这些规律。让中国学生懂得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这是语文教育的一大功能所在。”[2]可见,汉字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门语言文字,学会沟通交流,这只是语言的表面作用即他的工具性与实践性。但是语言文字更具有人文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因而,对文字的学习目的也要转型,从过去为升学成绩而教授汉字的目的,转向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课标在汉字掌握的基本要求之上,更注重汉字的人文性。通过汉字培养合乎中国当下历史环境的伦理道德观念。汉字是中国文化中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世界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而要培养学生的汉字向心力,培养民族自豪感。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内存在严重的文化虚无主义,对汉字的学习与敬爱变得迫在眉睫。因而语文教师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汉字的文化厚重感传递给学生。这点也是符合新课标改革后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所在。

结语:新课程改革后,对中国的教育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尤其是反映在教学理念的变更,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全面解放出来,培养综合发展的素质性人才。在语文教学方面,听说读写以及知情意都进入到教学培养目标当中。而汉字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石,更是值得教师不断的探索新方法,在学会使用汉字的基础上,发掘汉字教学更多的可能性。注重汉字教学的技巧性,注重文化的传承性,注重社会的实践性。只要做到汉字全面综合的教育,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外来语言文字的冲击,依然让汉字熠熠生辉活力无限。

参考文献:

[1].贾清妍.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汉字教学研究[J].汉字文化.2018年第20期.

[2].冯骋.基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汉字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09期.

标签:;  ;  ;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汉字教育教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