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吸湿论文-吴翔

防吸湿论文-吴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吸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吸湿,煅白,制备,工艺

防吸湿论文文献综述

吴翔[1](2017)在《防吸湿煅白的制备工艺及其防吸湿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煅白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吸湿问题,已成为困扰整个镁行业的难题。吸湿后的煅白活性度下降,导致镁的产出率降低。因此,研究如何对煅白进行有效处理,使之在出窑、细磨、压球、贮存、运输过程中达到活性度长时间保持不变或略有提高,是皮江法炼镁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摆在我们冶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首先制备合格的实验用煅白,然后以其为原料,硅烷偶联剂KH560为改性剂,采用物理化学法对其进行表面防吸湿改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工艺参数,并采用物理吸附仪、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等仪器对改性前后的煅白进行表征,探究防吸湿煅白的防吸湿机理,结果如下:(1)本实验制备的煅白在0~360min内吸湿率从0.59%增长到1.75%,增长了 1.16%,增长速率为0.322%.min~(-1);在360~1920min内吸湿率增长速率放缓,从1.75%增长到2.87%,增长了 1.12%,增长速率为0.072%· min~(-1);1920min之后煅白吸湿率变化逐渐趋于平稳。(2)煅白吸湿率随时间而变化,放入大气中的煅白,一开始由于吸湿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较高,吸湿反应迅速,吸湿率急速上升;随着吸湿反应的进行,煅白白表面被越来越厚的碳酸化、水化产物包裹,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水化、碳酸化进程,同时H2O和CO2分子扩散通过反应层需要更高的活化能,因此吸湿速率逐渐减慢,吸湿达到饱和后趋于平稳。(3)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煅白改性效果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改性剂的添加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4)煅白改性效果随改性剂(KH560)添加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改性温度的升高,改性时间的延长,接触角不断增大。当接触角增加到101.21℃,继续改变叁个因素,接触角变化趋于稳定。本实验中最佳工艺条件为KH560添加量0.03 mL/g-煅白,改性温度55℃、改性时间80min。(5)改性后的煅白,比表面积由改性前的23.1421m2/g减小到6.5343m2/g,减小了 79.67%;总孔容由改性前的0.115112cm3/g减小到0.011621cm3/g,减小了 89.900%;接触角由改性前的 37.04°增加到 100.05°,增大了 62.98%;吸湿率由改性前的2.01%减小到0.35%,降低了 82.5%。(6)防吸湿煅白的防吸湿机理为煅白表面的-OH与KH560中的疏水基团发生缩合反应,-OH被疏水基团取代后KH560偶联到煅白表面形成疏水薄膜,使煅白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降低了吸湿率。(7)制备防吸湿煅白的反应分两步进行:①KH560在酸性条件下将烷氧基团水解转变为羟基;②水解后KH560中的羟基与煅白表面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使煅白表面的亲水基团被KH560中的疏水基团所取代。(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徐策[2](2017)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覆硝酸铵防吸湿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交联物包覆和共聚物包覆以及表面活性剂吸附修饰的方法,对工业级硝酸铵颗粒进行防吸湿包覆改性,以期改善其吸湿性。首先,在已有文献工作基础上,以聚合物物理状态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为参考,结合聚合物的表观性状,筛选可用于包覆的聚合物种类。然后,以吸湿率降幅和包覆层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以初步选定的聚合物种类为包覆材料,进行硝酸铵包覆工艺的单因素探索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包覆工艺,并研究各因素对包覆工艺的影响规律。最后,分别对包覆样品及其包覆层进行SEM、FTIR等表征,了解硝酸铵颗粒表面的包覆情况。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果:(1)经单因素探索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硝酸铵最佳包覆工艺条件为:当硝酸铵投加量为5.0g,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1时,采用30mL溶剂A,单体占溶剂的质量分数为20%,引发剂用量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7%,搅拌条件下,反应温度为6℃,反应时间为8h进行沉淀聚合反应,停止反应,冷却回流至30℃,减压抽滤并烘干后得到包覆样品。取5.0g包覆样品在35℃,相对湿度68%的条件下吸湿24h,吸湿率降幅30.7%,包覆层质量分数为1.4%。(2)通过SEM表征发现改性后的样品表面变得致密光滑,表面孔洞和裂纹减少;通过FTIR表征发现共聚物已经包覆在颗粒表面。通过本文的工作,获得了防吸湿效果较好硝酸铵包覆颗粒及其包覆工艺,为进一步进行硝酸铵的防吸湿改性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1-01)

吴翔,李明照,杨卓晓[3](2016)在《KH560改性制备防吸湿煅白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H560为改性剂对煅白进行改性制备防吸湿煅白,并研究最佳改性条件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当改性剂添加量为每克煅白0.025mL、改性温度50℃、改性时间8h时,煅白的接触角由37.04°增加到100.05°;吸湿率在720min内由2.01%降低到0.35%,降低了82.5%。(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6年12期)

侯文斌[4](2016)在《脂肪酸类表面活性剂包覆改性硝酸铵防吸湿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工业品硝酸铵颗粒为原料,A和B混合溶剂为介质,设计的十八酸为包覆剂,采用吸附包覆的方法,得到十八酸吸附包覆硝酸铵颗粒的最佳包覆工艺条件和包覆样品,来达到降低硝铵盐颗粒吸湿性的目的。首先,选择仅含C、H、O、N的4种不同极性基团及其不同脂肪烃链长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包覆材料,以吸湿率降幅和包覆层质量分数为指标,考察不同原料样品准备的实验操作和环境条件对硝酸铵吸湿性的影响用于改进包覆工艺条件,进而初步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包覆硝酸铵降低其吸湿性的效果,筛选出防吸湿性效果最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下阶段实验所需的包覆材料。其次,展开全面包覆工艺优化实验,通过初步探索实验,考察所选表面活性剂投加量、溶剂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佳工艺条件范围。进而,对上述各因素进行工艺优化实验和工艺条件因素的影响实验,研究得到以十八酸为包覆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各因素对硝酸铵颗粒吸湿率降幅和包覆层质量分数的影响规律。最后,将上述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工艺为20g/批放大实验,对得到的最佳包覆样进行SEM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经溶剂除水和冷却方式工艺方式改进,包覆样吸湿率降幅提高3%-5%。吸附包覆实验研究所得最佳包覆工艺为,以十八酸为包覆材料,以5.0g硝酸铵为原材料,投加量为2.00g,在混合溶剂中搅拌进行表面吸附包覆。其中,A和B溶剂体积配比为15mL:15m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5h,自然冷却6h后出料,减压抽滤所得包覆样品并干燥。取5.0g包覆样品在温度35℃,相对湿度68%条件下吸湿24h,得到吸湿率降幅为34.4%,包覆层质量分数为0.76%。最佳工艺条件按等比例放大到20g/批,经放大工艺所得的20g包覆样品,在温度35℃,相对湿度92%条件下吸湿24h,得到吸湿率降幅29.7%,包覆层质量分数为1.01%。上述两个量级的实验结果,包覆的硝酸铵的吸湿率降幅超过目前同类文献报道的最高值。SEM表征发现改性后的样品表面变得致密光滑,表面孔洞和裂纹减少;FTIR表征可知表面活性剂吸附包覆在颗粒表面。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通过改进包覆工艺方法和条件,使包覆改性后的硝酸铵颗粒防吸湿效果明显提高,可为硝酸铵防吸湿包覆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和其它硝铵盐改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吴军[5](2016)在《高氯酸铵的微纳结构化及其防吸湿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氯酸铵(AP)因其较高有效含氧量而作为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及航天领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AP易吸湿而对其使用性能造成影响,因此为提高AP的使用性能需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处理,以防止AP吸湿,关于AP的防吸湿研究报道很多,但尚未见从微纳结构和表面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改善AP防吸湿性能的报道。本文通过AP的微纳结构化,结合表面处理技术,制备了AP/SiO_2复合材料以及AP/CBC纳米结构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AP/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P/SiO_2复合材料,并采用聚甲基氢基硅氧烷(含氢硅油PMHS),十二氟庚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氟硅烷FAS)和甲基叁乙氧基硅烷(MTES)为表面改性剂对AP/SiO_2复合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防吸湿性能。采用SEM-EDS、XRD、FT-IR、接触角测试、吸湿率测试对AP及其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分子结构以及防吸湿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P、SiO_2以及改性剂是有机复合在一起的,AP均匀的填充在SiO_2的孔洞中并且表面被一层表面改性剂所包覆。纯AP的接触角为0°,而经过PMHS、FAS、MTES改性后的AP/SiO_2复合材料的接触角分别为(64±2)°(50±2)°(42±2)°,相比于纯AP有很大的提高说明其疏水性较AP有很大的提升。吸湿性测试表明48h后AP的吸湿率为1.13%,而经过改性处理的AP/SiO_2复合材料吸湿性均小于纯的AP,并且经过PMHS改性后的AP/SiO_2复合材料的吸湿性最低仅为0.24%。(2)AP/CBC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以高氯酸铵(AP)和碳化细菌纤维素(CBC)为原料,并以PMHS、FAS和MTES为表面改性剂,采用溶液分散-冷冻干燥法制备疏水AP/CBC纳米结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恒温恒湿箱、接触角测试仪等分别表征了AP/CBC纳米结构材料的微观形貌、分子结构、吸湿性能等。结果表明,AP/CBC纳米结构材料的形貌变化较大,纳米结构材料是以CBC为网络骨架结构,AP均匀的分散在CBC骨架所形成的孔洞中。对AP/CBC纳米结构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后,材料表面被包覆并且表面变得光滑。由于改性剂表面含有大量的疏水基团,因此能有效阻止AP的吸潮,并且由CBC构筑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AP的团聚以及包覆层的脱落。接触角测试表明纯AP的接触角为0°,而经过PMHS、FAS、MTES改性后的AP/CBC纳米结构材料的接触角分别为(109±2)°(56±2)°(55±2)°,相比于纯AP有较大的提高。吸湿性测试表明20天后AP的吸湿率为1.89%,而经过改性处理的AP/CBC纳米结构材料吸湿性均小于纯的AP,其中经过PMHS改性后的AP/CBC纳米结构材料的吸湿性最低仅为0.31%。本研究通过选用合适的结构材料构筑具有特殊结构的AP复合材料,再选用疏水改性剂对AP复合材料进行疏水表面的改性,既提高了高氯酸铵的防吸湿性能也为水溶性无机盐类物质由亲水性向疏水性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3)

梁晓波,李明照,王国卫,梁一然,张耀斌[6](2015)在《全氟物改性煅白的防吸湿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煅白表面锚固偶氮二氰基戊酸引发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聚合而制备的防吸湿煅白进行研究,利用XPS、IR、DSC、TG、SEM物理吸收和接触角测量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煅白的结构、比表面积、形貌和疏水接触角等进行表征,并分析改性后煅白吸湿性降低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煅白表面发生了偶联、锚固及聚合反应。锚固引发剂的煅白引发FM原位分散聚合而制得防吸湿煅白,其吸湿率随FM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FM质量分数达到7%时,吸湿率不再下降,改性后煅白1 h的吸湿率由1.39%下降到0.017%;聚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PFM)的接枝率为0.5%、接枝效率为26.6%,煅白表面出现一层连续而完整的全氟聚合物膜,其厚度约为8 nm。(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王国卫,李明照,梁晓波,梁一然,张耀斌[7](2015)在《硬脂酸钠改性制备防吸湿煅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用恒温快速搅拌装置对煅白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对改性前后煅白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改性剂质量分数为5%,改性时间30min,改性温度50~60℃时,煅白表面接触角约为128°,720min时的吸湿率约为0.35%,而改性前相同时间内吸湿率约为1.89%。(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5年06期)

梁晓波[8](2015)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煅白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吸湿问题,一直是困扰整个镁行业的难题。煅白(CaO·MgO)是皮江法炼镁工艺中白云石(MgCO3·CaCO3)煅烧后的产物。煅白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其吸收空气中的H2O后,立即干涸,表面生成一层硬壳,即Mg(OH)2和Ca(OH)2;吸收空气中的CO2后生成MgCO3、CaCO3。当还原罐内温度达到600~800℃时,煅白吸收的水分与Si作用,降低了Si的还原能力,且H2O、CO2能把已还原出的镁重新氧化成MgO,降低出镁率。此外,吸湿后的煅白,在真空和比较低的温度下会离解,使还原反应区的剩余压力增大,镁的升华速度减慢。因此,如何防止煅白吸湿,以保持煅白长时间的活性度,对提高出镁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煅白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煅白表面锚固偶氮引发剂对煅白进行改性,然后引发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PFM/煅白),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等对改性与原位聚合前后的煅白进行表征,探索防吸湿煅白的制备方法及防吸湿机理,结果如下:(1)煅白在0-100min内吸湿率增长很快,几乎呈直线上升;100-400min内,吸湿率增长放缓;400min以后,吸湿率增长较小;720min-2880min内,吸湿率增长平缓。可见煅白的吸湿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增速逐渐变缓。其吸湿过程类似于“缩核反应”。(2)通过对煅白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孔径以及煅白表面接触角的检测可看出:煅白表面的接触角接近于0°,属于典型的强亲水性物质。(3)硅烷偶联剂KH560通过煅白表面的-OH基团与Si-OCH3发生脱醇反应,将环氧基团接枝在煅白表面。偶氮引发剂ACPA中的-COOH与接枝在煅白表面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缩合反应锚固到煅白表面,锚固效率近50%。(4)锚固在煅白表面上的引发剂ACPA在70℃下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聚合,当FM质量分数为7%时,制备得到了接枝率为0.5%、接枝效率为26.6%的PFM/煅白。(5)聚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PFM)在煅白上的接枝率随聚合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接枝效率下降。不同ACPA锚固量煅白接枝聚合中接枝率、接枝效率与转化率呈线性关系。(6)PFM/煅白的吸湿率随PFM接枝率的增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当PFM接枝率达到0.4%时,继续提高接枝率,PFM/煅白的吸湿率趋于稳定。当PFM接枝率为0.5%时,PFM/煅白1h的吸湿率为0.2‰,而未改性煅白1h的吸湿率为13.9‰,降低了约98%,表明原位分散聚合制备的煅白防吸湿性能良好。(7)PFM/煅白比表面积及孔容均比未改性煅白减小;同时SEM分析也表明在煅白微孔结构内部和表面形成均匀的全氟聚合物膜,部分聚合物膜起到封孔的作用;当PFM接枝率达到0.5%时,其水接触角为132.8°,疏水性能良好,XPS信息深度计算其全氟物聚合层膜厚度约8nm。(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国卫[9](2015)在《改性煅白的制备及防吸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煅白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吸湿问题,已成为困扰整个镁行业的难题。煅白(CaO·MgO)是皮江法炼镁工艺中白云石(MgCO3·CaCO3)煅烧后的产物。煅白吸湿引发一系列问题:煅白活性度下降、镁的产出率降低及企业生产成本增加。2013年,我国原镁总产量约为76.97万吨,占全球原镁总产量的88.5%。我国原镁的产出率约80%,且生产1吨原镁,需要消耗白云石约11吨,硅铁约1.06吨,标煤约7吨,产生镁还原渣约7吨,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约35吨和大量的粉尘。因此,研究降低煅白的吸湿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原镁的还原率,降低白云石、煤炭、硅铁等不可再生原材料的消耗,减少镁还原渣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促进我国原镁工业向着节能、减排、降耗、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健康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煅白为研究对象,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采用物理化学法对煅白进行改性,制备防吸湿煅白。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等检测设备对改性前后的煅白进行表征,探索改性煅白的防吸湿机理,结论如下:(1)煅白在0~100min内的吸湿率增长非常快,几乎呈直线上升;100~400min内,吸湿率增长放缓;400min以后,吸湿率增长较小;720min~2880min内,吸湿率变化不大。(2)煅白本身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微孔,其表面接触角接近于0°,煅白是典型的亲水性物质。(3)煅白吸附大气中的H2O、CO2等分子,在其表面首先发生物理吸附,然后发生化学反应(水化反应和碳酸化反应)。(4)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影响制备防吸湿煅白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改性剂的质量分数、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5)在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当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5%时,改性煅白表面形成均匀、完整的硬脂酸盐膜,其表面接触角约为128°;当改性剂的质分数大于5%时,改性后煅白的吸湿率和表面接触角基本趋于稳定。本实验中,煅白改性的最佳条件为: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5%,改性温度为55℃,改性时间为25min。(6)改性前煅白在大气中放置720min以后,其吸湿率仍在增加,改性后煅白的吸湿率几乎不变。在720min时煅白的吸湿率由改性前的1.89%降低到改性后的0.31%,降低约84%。(7)在煅白改性过程中,硬脂酸钠在煅白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在煅白表面引进长链烃基,煅白具有的吸附性把长链烃基和部分硬脂酸钠吸附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硬脂酸盐膜,起到防吸湿作用。(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胡崇茂,陈佩英,胡晓晓,高磊[10](2013)在《薄膜包衣提高绿梅止泻颗粒防吸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用薄膜包衣技术提高绿梅止泻颗粒的防吸湿性。方法采用薄膜包衣工艺技术,选取3种包衣液处方,通过对颗粒的溶化时间和防潮性能的综合比较,筛选最佳的包衣材料。结果用高防潮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对本品颗粒包衣后,颗粒溶化时间略有增加,吸湿率比未包衣的颗粒吸湿率低,防潮性好。结论本品可以采用高防潮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进行包衣,对提高其防吸湿性有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04期)

防吸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交联物包覆和共聚物包覆以及表面活性剂吸附修饰的方法,对工业级硝酸铵颗粒进行防吸湿包覆改性,以期改善其吸湿性。首先,在已有文献工作基础上,以聚合物物理状态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为参考,结合聚合物的表观性状,筛选可用于包覆的聚合物种类。然后,以吸湿率降幅和包覆层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以初步选定的聚合物种类为包覆材料,进行硝酸铵包覆工艺的单因素探索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最佳包覆工艺,并研究各因素对包覆工艺的影响规律。最后,分别对包覆样品及其包覆层进行SEM、FTIR等表征,了解硝酸铵颗粒表面的包覆情况。通过实验得到如下结果:(1)经单因素探索和正交优化实验得到硝酸铵最佳包覆工艺条件为:当硝酸铵投加量为5.0g,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1时,采用30mL溶剂A,单体占溶剂的质量分数为20%,引发剂用量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7%,搅拌条件下,反应温度为6℃,反应时间为8h进行沉淀聚合反应,停止反应,冷却回流至30℃,减压抽滤并烘干后得到包覆样品。取5.0g包覆样品在35℃,相对湿度68%的条件下吸湿24h,吸湿率降幅30.7%,包覆层质量分数为1.4%。(2)通过SEM表征发现改性后的样品表面变得致密光滑,表面孔洞和裂纹减少;通过FTIR表征发现共聚物已经包覆在颗粒表面。通过本文的工作,获得了防吸湿效果较好硝酸铵包覆颗粒及其包覆工艺,为进一步进行硝酸铵的防吸湿改性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吸湿论文参考文献

[1].吴翔.防吸湿煅白的制备工艺及其防吸湿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徐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覆硝酸铵防吸湿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3].吴翔,李明照,杨卓晓.KH560改性制备防吸湿煅白及其机理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6

[4].侯文斌.脂肪酸类表面活性剂包覆改性硝酸铵防吸湿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5].吴军.高氯酸铵的微纳结构化及其防吸湿性能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

[6].梁晓波,李明照,王国卫,梁一然,张耀斌.全氟物改性煅白的防吸湿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

[7].王国卫,李明照,梁晓波,梁一然,张耀斌.硬脂酸钠改性制备防吸湿煅白[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5

[8].梁晓波.原位分散聚合制备防吸湿煅白及其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9].王国卫.改性煅白的制备及防吸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10].胡崇茂,陈佩英,胡晓晓,高磊.薄膜包衣提高绿梅止泻颗粒防吸湿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

标签:;  ;  ;  ;  

防吸湿论文-吴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