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瑛杨爱美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261051
生命潜能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皆有之。创造潜能是所有生命潜能中最宝贵、最可开发利用的生命资源。开发生命潜能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认识创造潜能的存在,树立强烈的开发意识;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质疑,鼓励标新,注重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引进信息,丰富资料,不断制造创造思维的触发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呢?
一、引导学生认识创造潜能的存在,树立强烈的开发意识。人体的创造潜能具有隐藏性的特点,它潜藏在人体中不为人们认识,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力一般,而对自身潜能认识不足,甚至根本忽视了创造潜能的存在。这种意识观念反过来又影响了自身潜能的发挥。创造潜能只有在严格要求、提高标准时,和个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才能超常发挥出来。因此,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对自身潜能的认识,消除对自身潜能估计过低的现象,树立强烈的开发意识,这是开发创造性潜能的前提。人们常说“思想支配行动”,树立了正确的开发意识,才能产生强烈的开发欲望,才能付诸实际行动。其次,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二、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最佳心理状态。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最佳心理状态下能够得到一定的开发。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是诱发潜在创造智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角色距离,给学生以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让课堂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使师生关系亲密而和谐。教师对学生要多尊重、多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一种宽松感、安全感、愉悦感、新奇感,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一环。有位地理老师在讲“世界的气候类型图”时,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创造性,别出心裁地采取了“学生考老师”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几分钟后出题考老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把老师考倒,不少学生拿出了“杀手锏”。有的学生说:如果中国沿海有座安第斯山,中国的气候将会怎样?有的问:为什么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有的问:为什么南美洲的热带沙漠在沿海呈狭长带状分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在这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呈现出最佳心理状态,其创造性思维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试想,如果教学氛围死气沉沉,能有这样好的效果吗?
三、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中得出不同于一般的崭新的见解的思维方式。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求异思维,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我们知道,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的活动过程又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创设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教授初中语文《背影》(朱自清)一课,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创设情境:《背影》能否改为《浦口别父》、《回忆我的父亲》?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文章题目的用意。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探索,正是创造力最活跃的时候,其潜能在这种情境中会迸发出璀璨绚丽的火花。
四、倡导质疑,鼓励标新,注重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质疑对激发人的潜能具有特殊意义。常言道:“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人的创造潜能往往就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标新立异,对学生的发问和见解要耐心解释和帮助解答,注重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独辟蹊径,在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同时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其大胆创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反驳老师的观点;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这一原则的实施,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标新立异、质疑问难、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引进信息丰富资料,不断制造创造思维的触发点。思维活动要依赖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辟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多方涉猎知识,拓宽知识面。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竞赛、办手抄报、学习专栏、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修养,不断从教育科学提供的新知识中吸取营养,并善于结合教材特点,机智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僵化,不墨守成规,教学手段要新颖、独特、有趣,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