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问题行论文-朱欣欣

情绪性问题行论文-朱欣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情绪性问题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留守儿童,苏北,高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

情绪性问题行论文文献综述

朱欣欣[1](2019)在《留守经历对苏北高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案例通过对一位留守经历对其造成不良情绪和行为影响的苏北高中生的多维度分析,从其外显攻击性问题行为和内隐压抑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分析出发,印证和强调了留守经历对于个体青春期身心发展的巨大影响。提出了基于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生态模型的指导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王冰,于增艳[2](2017)在《社会支持视角下初中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PSS)、情绪性问题行为评定问卷分别对黑龙江省Q市T中学、H市M中学以及河南省P市H中学的留守儿童进行测评。在社会支持视角下探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水平的地区内中学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尤其是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地区内的留守儿童,存在的情绪性问题行为较多;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得分方面,不同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地区内的留守儿童均较同龄非留守儿童都较低;在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多,尤其是其能感受的主观支持较多,这些留守儿童能较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情绪性问题行为相对较少。(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7年21期)

王冰,于增艳[3](2017)在《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情绪性行为评定问卷对黑龙江省Q市某中学11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探析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得分较同龄非留守儿童较低,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越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情绪性问题行为相对较少。(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11期)

张梦妮,吴寒斌[4](2017)在《初中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自我认同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情绪是相对不太稳定的,会出现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这一时期的留守儿童相对会出现更多的情绪性问题行为,通过分析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到减少问题行为更有效的方法,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7年01期)

卢茜,佘丽珍,李科生[5](2015)在《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亲子依恋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量表和亲子依恋量表对湖南省醴陵市22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离开时间长短导致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中感冷漠因子存在显着差异;情绪性问题行为因子与父母亲亲子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因子存在显着的负相关。结论:亲子依恋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做出预测,母亲依恋比父亲依恋的预测力要好。(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2期)

简福平[6](2013)在《影响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关键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键事件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影响留守儿童的关键事件一是外出父母是否与孩子建立起情感依恋,二是代养人能否补偿亲情需要,叁是学校、老师、同学等能否成为留守儿童的"重要他人"。父母、代养人及学校、老师、同学等应关注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给予帮助与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3年17期)

刘晓慧,杨玉岩,哈丽娜,王晓娟,李秋丽[7](2012)在《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和社会支持的差异,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情绪性问题行为评定问卷对宁夏某县农村留守儿童205名和非留守儿童235名进行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33±1.84)分、(9.65±1.91)分、(8.43±1.73)分、(11.22±2.55)分、(5.32±1.59)分,高于非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生偏执和孤僻冷漠的得分分别为(12.04±2.76)分、(6.04±1.90)分,高于留守女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3.07±3.25)分、(19.10±1.82)分、(6.53±1.68)分,低于非留守儿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生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2.00±3.21)分、(6.00±1.61)分,低于留守女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社会支持总分与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0.541、-0.459、-0.539、-0.289,主观支持与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5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647、-0.539、-0.588、-0.303,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抑郁焦虑、自卑、偏执3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7、-0.314、-0.382,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性问题行为。留守男生较女生存在较多的偏执和孤僻冷漠的情绪性问题行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得分较低;留守女生较男生获得较多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较高。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尤其是感受到的主观支持越多,越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越不容易引发情绪性问题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2年28期)

冯娜娜[8](2010)在《农村留守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父母外出工作使得留守儿童缺乏亲子教育,这种缺失容易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儿童或是烦恼抑郁、萎靡不振、或是过于顺从、缺乏主见、或是狂放不羁、调皮捣蛋等,进而引发其问题行为。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急速成长期和青春叛逆期,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监管和榜样,所以农村留守初中生产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留守初中生的情绪性问题行为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第二部分是通过对留守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干预,以改善他们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结论概括如下:第一:情绪性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1)在情绪性问题行为总分、消极退缩维度和攻击性维度上,留守初中生的得分显着高于非留守初中生的,在消极退缩维度上,曾留守初中生的得分显着高于非留守初中生的;(2)留守初中生的情绪性问题行为受到性别、年级、父亲文化水平、父母外出类型、监护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和与父母见面频率的影响。第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表明:(1)领悟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平均分的大小顺序如下:朋友支持>其它支持>家庭支持;(2)在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维度和朋友支持维度上,留守初中生和曾留守初中生的得分都显着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在其它支持度上,曾留守初中生的得分显着低于非留守初中生的;(3)留守初中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受到性别、年级和与父母见面频率的影响。第叁:在留守初中生群体中,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叁个维度与情绪性问题行为都呈显着负相关。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其除攻击性以外的叁个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能显着预测情绪性问题行为。第四: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团体咨询,成员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他们的情绪性问题行为明显的减少,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达到了显着的水平,说明本研究的团体干预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0-05-01)

毛金柱[9](2008)在《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现象,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家庭暴力的研究还不多,尤其涉及到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影响的研究还是空白。本研究编制了初中生家庭暴力问卷和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问卷,对重庆市初中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探讨了家庭暴力与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现状,研究了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对于预防和杜绝家庭暴力的发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发现:(1)自编的初中生家庭暴力问卷和情绪性问题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能作为研究的测量工具。(2)初中生家庭暴力问卷可分为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两个维度,得分顺序为:精神暴力>肢体暴力。(3)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问卷可分为攻击性、孤僻冷漠、抑郁焦虑和孤僻冷漠四个维度,得分顺序为:消极退缩>抑郁焦虑>孤僻冷漠>攻击性。消极退缩和抑郁焦虑作为向内型情绪性问题行为,发生的程度严重于向外型的孤僻冷漠和攻击性。(4)总体上,初中生家庭暴力发生的程度不太严重。男生遭受肢体暴力程度大于女生,非独生子女遭受精神暴力程度大于独生子女,城镇学生遭受肢体暴力程度大于农村学生,走读生遭受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度大于住宿生,民办中学学生遭受肢体暴力程度大于重点和非重点中学学生。(5)总体上,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发生的程度不太严重。男生比女生更易出现攻击性和孤僻冷漠,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更易出现消极退缩,初叁学生比初一学生更易出现抑郁焦虑,重点学校学生比非重点和民办中学学生更易出现消极退缩。(6)家庭暴力对初中生的情绪性问题行为有显着影响。家长越是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子女越容易出现情绪性问题行为。这种暴力若采用肢体暴力形式,子女易出现攻击性的行为,若采用精神暴力形式,子女易出现抑郁焦虑的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10)

谢玉兰[10](2007)在《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现有研究主要从亲子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而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主要症结是情感维系上的断裂,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他们缺乏应有的情感依恋,容易造成与父母情感的分离,引发不良情绪及问题行为,而代养人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绪情感障碍的积累极容易引发情绪性问题行为,进而产生品德问题甚至违法犯罪。目前尚未见有专门系统地研究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报道。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研制工具—调查研究—揭示关系”的思路,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多质多法、路径分析等方法与技术对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讨。根据多视角生态学研究倾向,编制学生自评问卷和教师评定问卷,从学生和教师角度来分析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发展特点。并从学生自身人格特征、父母亲安全性依恋、外界的社会支持叁个角度来探讨影响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因素,以期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结构维度由抑郁焦虑、攻击性行为、自卑退缩、偏执和情感冷漠五个因素构成。2.编制学生自评问卷和教师评定问卷,通过多质多法验证学生自评问卷和教师评定问卷是一种两视角五因子的多质多法结构模型,问卷具有可接受的心理学测量指标。3.情绪性问题行为总体状况上,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绪性问题行为。具体因子上,留守儿童的抑郁焦虑水平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着差异。4.教师评定问卷和学生自评问卷具有一致性,但教师评定问卷比学生自评问卷得分要高。5.学生自评问卷和教师评定问卷显示,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不存在显着性别差异。整体上,女生要高于男生。具体因素上,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引发抑郁焦虑、自卑退缩等内隐性问题行为,而男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的情绪问题行为。6.学生自评问卷和教师评定问卷显示,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整体上,初中要显着高于小学,初一、初二是情绪性问题行为高发期,小学情绪性问题行为随年级上升而逐渐增加。7.在父母外出类型上,学生自评问卷显示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存在显着差异。父母双亲外出要高于父母任何一方外出,母亲外出又要高于父亲外出。教师评定问卷中留守儿童不存在显着父母外出类型差异,母亲外出得分显着高于父母双亲和父亲一方外出。8.在代养人类别上,学生自评问卷中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自己住,无代养人监护,其得分最高;同辈、祖辈及亲戚代为抚养得分依次降低。在教师评定问卷中,不存在显着的代养人类别差异。9.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情绪不稳定、外向性)、社会支持、父母亲安全性依恋对情绪性问题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对其产生间接影响。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父母亲安全性依恋互为中介对其情绪性问题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7-05-01)

情绪性问题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PSS)、情绪性问题行为评定问卷分别对黑龙江省Q市T中学、H市M中学以及河南省P市H中学的留守儿童进行测评。在社会支持视角下探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水平的地区内中学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尤其是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地区内的留守儿童,存在的情绪性问题行为较多;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得分方面,不同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地区内的留守儿童均较同龄非留守儿童都较低;在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多,尤其是其能感受的主观支持较多,这些留守儿童能较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情绪性问题行为相对较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绪性问题行论文参考文献

[1].朱欣欣.留守经历对苏北高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2].王冰,于增艳.社会支持视角下初中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调查报告[J].高考.2017

[3].王冰,于增艳.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科技风.2017

[4].张梦妮,吴寒斌.初中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

[5].卢茜,佘丽珍,李科生.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亲子依恋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6].简福平.影响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关键事件[J].中国德育.2013

[7].刘晓慧,杨玉岩,哈丽娜,王晓娟,李秋丽.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8].冯娜娜.农村留守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0

[9].毛金柱.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0].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

标签:;  ;  ;  ;  

情绪性问题行论文-朱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