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富民思想论文-李英

邓小平富民思想论文-李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邓小平富民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实践

邓小平富民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英[1](2016)在《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根本任务。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善于观察与借鉴国外社会发展的经验,重视科技与创新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形成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强调利用科学技术使人们脱离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科技是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运动和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主动力,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的核心落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上,它抓住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为人们走向富裕找到了一条捷径。论文围绕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的形成渊源、实践依据、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等几方面来展开论述。其中重点探讨了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的理论要义及其实践原则,揭示了其理论要义包括: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科技是农民致富的先行官等。并概括归纳了实践原则:双管齐下,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改革科技体制,消灭贫困;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做好后勤工作,为科技致富扫除障碍等。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不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完善了我党科学技术思想的宝库,而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理论基础,为解决贫富两极分化提供了思想指导,为人们共同富裕指明了路径,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王红英[2](2014)在《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哲学内涵及其实践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胆略,适应历史的要求,提出了向贫穷开展战的致富宣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真正从理论上解决了强国富民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致富的发展规律与演变递进过程,从哲学高度揭示出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刘亚玲[3](2014)在《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有着丰富的富民思想,富民理念、富民追求、富民方法与手段是其富民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不仅有力推动了当年我党领导的富民实践,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宝库,为当代中共领导集体夯实富民思维和深入展开富民实践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期中共继续推进富民工程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本文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胡梦帆[4](2013)在《邓小平富民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探讨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必备阶段,其中又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虽然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大幅度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房价畸高,通货膨胀愈演愈烈,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城乡贫困人口大量存在,社会治安恶化,这些都表明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想达到“富民”这一目标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所以党内党外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研究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的主要论点主要有:首先,通过整理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整理出其思想渊源,主要是出自于我国古代的富民思想,而其中以儒家学派的富民思想为基础。之后发现邓小平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富民思想为指导,在吸取中国古代富民的思想基础上,以及前人的努力的探索下,归纳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富民思想,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然后,整理归纳出邓小平富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始终将注意力放在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讲话,这些讲话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见解,构成了邓小平经济富民思想的内容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富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富民的政治保障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富民的动力是改革开放、富民的经济保障是科学技术、富民发展的着手方法是统筹兼顾。之后,整理出邓小平富民思想中的几个基本特征,即阶段性与持续性的辩证统一和全局与局部的辩证统一两个富有哲理的两大哲学特点。最后,根据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发现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许多的指导作用,通过他的思想精髓,我们的党在政策上正在以邓小平思想为指导,逐步完善社会体制。主要表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全体人民的利益需求,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改革开放,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加速科技进步、发展教育事业这几个方面。(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期刊2013-04-01)

朱琳[5](2012)在《邓小平“富民”思想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富民是一个关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全面把握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基础上,科学认识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富民"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许贝贝[6](2011)在《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现代战略意义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富民"思想形成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思想之上,是对毛泽东"人民至上"思想的继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阐述邓小平"富民"思想深刻内涵,辩证地分析其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并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就如何实践"富民"思想提出几点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罗艳[7](2011)在《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是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代表人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第一代领导人一样,他也是毕生致力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只是他的"富民"思想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不但提出了"富民"的根本目标,而且指出了"富民"的步骤和途径,这就是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先富"帮助、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贫富分化已经很严重的情况下,有人开始质疑邓小平曾经提出的"富民"思想,认为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富民"思想和指导原则已经过时,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甚至有人怀疑正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先富"理论直接导致了现如今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11年06期)

许铭仁[8](2011)在《传统富民思想与邓小平富民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富民思想在历史上对治理国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新时期,邓小平也认识到了富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富民思想主张,与传统富民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此主要从富民的意义、目标、途径几个方面对传统富民思想和邓小平富民思想作一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认识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精髓。(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曹文宏[9](2010)在《回归公平与正义——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正义是一个政治与伦理的话题,它关乎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和道德诉求,更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来看,实现公平正义对于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它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政治目标和伦理向度。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将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统一起来的合题,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意韵。重新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于当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让经济发展回归公平正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曹文宏[10](2010)在《让经济发展回归公平正义——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正义是一个政治与伦理的话题,它关乎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和道德诉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来看,实现公平正义对于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它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政治目标和伦理向度。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将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统一起来的合题,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意韵。重新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于当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让经济发展回归公平正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邓小平富民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胆略,适应历史的要求,提出了向贫穷开展战的致富宣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真正从理论上解决了强国富民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致富的发展规律与演变递进过程,从哲学高度揭示出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邓小平富民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李英.邓小平科技富民思想与实践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2].王红英.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哲学内涵及其实践意义[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

[3].刘亚玲.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

[4].胡梦帆.邓小平富民思想探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3

[5].朱琳.邓小平“富民”思想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许贝贝.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现代战略意义及思考[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1

[7].罗艳.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再认识[J].党史博采(理论).2011

[8].许铭仁.传统富民思想与邓小平富民思想之比较[J].大理学院学报.2011

[9].曹文宏.回归公平与正义——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当代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10].曹文宏.让经济发展回归公平正义——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当代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邓小平富民思想论文-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