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赫天沛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社会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在世界地图上表示世界时区、由我国飞往国外的国际航空线和已与我国签有互勉签证协议国家和地区的现实意义和方法简述
关键词:世界地图;世界时区;专题内容;国际航空线;互勉签证协议国家和地区;现实意义;方法
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且随着需要的不断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科学文化技术产品。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地图的生产、表示的内容范围、方法形式也不断地随之变化和改进,和当代社会与时俱进共同前进发展。尤其是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与经济收入的不断快速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全社会和谐共存、和谐发展,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潮流;另外,我们的对外交流发展不仅仅是国与国的政府间交流,更多的是社会普通百姓的对外交流发展方兴未艾,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国内、国际的环境条件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普通群众对目前国内、国际的认识理解也与过去人们的认识理念不能同日而语,对世界的认识理解也达到了新的境界,我们的思想认识不仅要同现代社会与时俱进共同前进发展,更要走在社会发展要求的前列。我们新出版的《世界地图》,除原《世界地图》上表示的各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及现势性外,可以把《世界时区》、由我国飞往国外的国际航空线、已与我国签有互勉签证协议国家和地区,这些当前社会现实需求的专题要素表示在《世界地图》上,能使人们从地图上获取的信息不断地丰富起来,满足大多数人多方面的需求。这里就《世界地图》上表示这些专题内容的现实意义简述如下: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通讯技术等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人类交流活动的空间距离、范围发生了质的变化,全球一体化、地球村,已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了这一人类社会交流往来的现实生活中,因此我们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要跟上这一变化的社会现实,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创造和谐幸福,给更多人的未来生活谋取更大的现实便利。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继续实施进行并逐步地深入人心,对外交流的范围、深度、广度也发生了深质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全球化,各种国际间普通民众的互通往来也逐渐地频繁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已成为当前中国世界发展的现实,了解世界各地的地方时,也是为了我们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务,便于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友好人士和谐交流、和谐共存、和谐发展,共创美好幸福未来。
各种国际盛会的举办,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提出了需更多的人不仅能够正确了解掌握世界时区划分的方法,并且会依据自己所处位置的地方时,能够正确地换算出世界各地的地方时,为自己所从事的一切给以必要的帮助。
我们国家编制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作为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不仅要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而且我们参与发展的足迹也肯定会遍布世界各地,并且这也将是我们国家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世界地图》上表示这些专题内容,就是为了方便一般广大的普通读者能够简单、形象直观地依据我国使用的东八时区的“北京时间”,推算出自己想知道世界某地的地方时;或依据自己所处位置的地方时,推算出自己想知道世界某地的地方时,便于对外更科学有利地顺利交流与沟通。
1884年伦敦国际经度大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等分24个区域,制定依经过伦敦的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依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的范围称为“零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以东(西)经度7.5°~22.5°的范围为东(西)一时区,东(西)经度22.5°~37.5°的范围为东(西)二时区,依次类推。在每一个时区内中央子午线上的时间,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个时区的界线,时间便差一个小时,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建立起了地球的空间与时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世界地图》上表示《世界时区》,确立了世界时区划分的方法及概念,便于我们科学正确地使用人类创造的这一文化成果,为我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服务。
了解掌握并使用世界时、地方时,是大多数人的现实需要。这里就《世界地图》上表示《世界时区》的方法简述如下:依据我国标准出版发行的《世界地图》(也包括《地球仪》)为例:解释表示《世界时区》的方法。由于我国使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东八时区的区时,依“北京时间”为标准,向西每越过一个时区,该区的时间晚一个小时;向东每越过一个时区,该区的时间早一个小时。也就是依“北京时间”的某一时刻为标准,表示出同一时刻各个时区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时,虽说时区是按每隔15°的经差为标准划分的,但具体到每个国家(包括一个国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区)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时又是按其行政区域划分为一个统一的地方时,所以,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时都是已确定并固定下来的,在《世界地图》上表示时,把同一时区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与相邻时区所有国家和地区用一种颜色的线划作为时区分界线区分开,全图统一用同一种颜色的线划区分表示所有时区的国家和地区,当时区分界线遇到海洋时则按标准时区划分的方法执行。也就是说利用线划与注记两者结合共同表示说明所有时区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因在原图面上仅增加了时区分界线线划和注记,且注记又是放置在图幅恰当的位置上,图幅的图面载负量增加也不会太大,不会影响读者清晰准确读图;同样由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时都已确定并已固定下来了,依“北京时间”的某一时刻为标准时间,表示出同一时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时,也可以在主图外用图表(附表)表示,或者增加表示在原主图外图表(附表)的原有要素内,使读者快速、准确地查出(或换算出)世界各地的地方时。
表示由我国飞往国外的国际航空线,可以用同一种颜色的线划和注记表示出由我国飞往国外的国际航空线;表示已与我国签有互勉签证协议国家和地区,可以在图内国家名称和地区名称(或首都、首府等主要城市名称)等名称注记上区分表示这种不同,并在图例中说明表示这种不同的不同意义,或者增加表示在原主图外图表(附表)的要素内,以区分未与我国签有互勉签证协议的国家和地区。
最后,本文就以上简述了在新出版的《世界地图》上表示《世界时区》、由我国飞往国外的国际航空线和已与我国签有互勉签证协议国家和地区这些专题内容要素,可以根据图幅表示内容的需要表示一种、二种或全部,依据需要确定表示。还有,这些专题内容要素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表示时要反映出这些专题内容要素的最新现势性。
总之,人类不会因思想语言的不同相互间的距离远近或相隔千山万水而阻断,相反总是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创造条件为相互间的互通往来交流提供所有可能的一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到达理想的境界。
下面解释几个概念(解释的依据标准都来自《辞海》):世界时:亦称“格林尼治平时”,相对本初子午线的平太阳时。以地球自转为标准,通过天文观测确定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以符号UT表示。有三种形式:(1)UT0—由天文观测直接测定的世界时;(2)UT1—修正了地极移动对经度影响后的世界时;(3)UT2—对UT1再修正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影响的世界时。UT2仍然受某些不规则变化的影响,所以它也是不均匀的。现国际上采用协调世界时代替世界时。
时区:将地球表面按经线等分的24个区域。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制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的范围称“零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以东(西)经度7.5°~22.5°的范围为东(西)一时区,东(西)经度22.5°~37.5°的范围为东(西)二时区,依次类推。在每一区内中央子午线上的时间,称为该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区的界限,时间便差1小时。时区的界限在实用上常参考子午线附近的行政区来划分。
地图:运用数学法则和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将地表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表现在一定的载体上,以表达它们的地理分布及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相互制约、内在联系和发展动态的图形。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图;按载体分为模拟地图和数字地图,还有影像地图、缩微地图以及其他星体图等新图形。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地方时:以观测地子午线为基准确定的时刻。由于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和恒星时分别以真太阳、平太阳和春风点相对子午线的时角来计量,同一瞬间它们对经度不同的地方的子午线而言,时角是不同的,所以各地都有自己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有地方真太阳时、地方平太阳时和地方恒星时。同一时间计量系统中,两地地方时之差等于两地的经度差。
时角:子午圈和通过某天体的时圈(赤经圈)在北天极所成的角度,或在赤道上所夹的弧长,称该天体的“时角”。从子午圈起沿天球周日运动的方向量度,常以时、分、秒表示。时间:(1)指时间计量。包括时间间隔和时刻两方面。前者指物质运动经历的时段;后者指物质运动的某一瞬间。(2)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通过起始时刻和量度单位的选定,对时间进行测量。早先采用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作为标准,有此定出年、月、日、时、分、秒等单位。现代采用某些原子内部的稳定振荡过程作为标准。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存在密切有关,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它们与物质运动的各种联系而表现出来。空间:(1)广义上指宇宙空间。包容所有物质(包括天体[含地球]及其运动在内)的三维空间容积。(2)特定意义上指太空、外层空间。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部分。其下界高度尚无法定、协定的规定,但常指距海平面100千米(上下幅度10千米)高度。包括行星空间、行星际空间、恒星空间、恒星际空间、星系空间和星系际空间等。根据1967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外层空间不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之内。各国可自由进入;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及其他天体在内,不得为任何国家所占有。(3)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和时间具有客观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不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物质。空间和时间也是互相联系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相对论,证明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的联系。唯心主义否认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把空间和时间看成是脱离物质运动的,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而对各个具体事物来说,则是有限的。自然科学中通过量度单位的选定和参考系的建立对空间和时间进行量度。量度空间一般以米或其分数(如厘米、微米)或倍数(如千米)为单位。量度天体间距离时则用天文单位,光年、秒差距。量度时间一般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标准,由此定出各种年、月、日、时、分、秒等单位。历法是量度较长时间的系统。利用某些物质原子的内部振荡过程作为空间和时间的量度标准。(4)一定的范围。如:活动空间很大。
日晷(GUI):(1)日影。《文选*左思<魏都赋>》:“揆(GUI)日晷,考星耀”。李善注引《周礼》:“匠人建国,昼参诸日中之景(影),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2)亦称“日规”。古代一种测时仪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中央装一根与盘面垂直的晷针。中国的日晷独具特色,晷盘为平行于赤道面、倾斜安放的圆盘,晷针为指向南、北极方向的金属针。针影随太阳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时刻。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第六版缩印本。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作者简介:
赫天沛(1986--),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地图学、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开发方面的研究。简历:1986至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