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红色小单孢菌论文-严凌斌,洪文荣,方志锴,封成军

绛红色小单孢菌论文-严凌斌,洪文荣,方志锴,封成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绛红色小单孢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绛红色小单孢菌,接合转移,庆大霉素

绛红色小单孢菌论文文献综述

严凌斌,洪文荣,方志锴,封成军[1](2011)在《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的接合转移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方法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甲基化酶基因gntK的上下游序列各2000bp左右作为同源交换臂,并将红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插入两交换臂之间。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作为基本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FD306。借助接合转移技术,将该质粒导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结果经抗性筛选,得到一株阳性菌株,命名为GK1008,经PCR鉴定和测序,验证了重组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上。GK1008菌株对红霉素和安普霉素的抗性均超过500μg/mL。结论绛红色小单孢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实现了对该体系的优化,这为其它小单孢菌的分子遗传学操作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周晓兰,黄建忠,施碧红,施巧琴[2](2002)在《影响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S-1212孢子萌发的几个主要因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绛红色小单孢菌孢子同步萌发的因子有营养、p H、温度、密度、溶氧等 ,试验结果表明 :p H6 .7~ 6 .8、温度 36℃、孢子密度以 1× 1 0 9个 / ml为宜 ,溶氧及一些生长因子 ,特别是甘氨酸、缬氨酸、丝氨酸 ,对该菌孢子萌发也是相当重要的因子 .(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管玉霍,黄宗平[3](1996)在《绛红色小单孢菌发酵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色小单孢菌发酵中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长期细胞表面布满微小颗粒,生产期则形成较大突起。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同培养期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核区等超微结构都有明显变化。生长期细胞膜弯曲,胞壁薄厚不匀,核区、核糖体等清晰;生产期细胞膜与胞壁平行,胞壁变薄,出现横隔和间体。发现绛红色小单孢菌在生长期、生产期均形成横隔,提出在液体培养基中该菌以横隔方式进行繁殖。(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1996年02期)

周健明,陈孝康,杜艳,王建红,汪训明[4](1995)在《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MPh1在大肠杆菌中有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的克隆及顺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Mph1DNA中,用大肠杆菌启动子探测质粒pGA46克隆到在大肠杆菌中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筛选到的启动子功能片段具有抗四环素能力达100μg/ml以上。对这些活性片段进行分子杂交,证明确实来自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Mnh1。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一个250bp长的片段从克隆位点的一端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其结构类似于大肠杆菌启动子。并进行了G+C百分比的统计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1995年05期)

张菊英[5](1995)在《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防治办法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防治办法的评价张菊英(福州抗生素总厂,福州350002)Evaluationstudyonthepreventionandcontrolapproachesofthephageofgentamicinproducer,...(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1995年05期)

张恩平,陈孝康[6](1995)在《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福建中医药研究院张恩平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陈孝康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对于基因工程中产物的高水平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放线菌启动子,有的既可在放线菌表达,也可在大肠杆菌表达[1]。已克隆的放线菌噬菌体的启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1995年03期)

张菊英[7](1995)在《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防治办法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色小单孢在工业生产时污染了噬菌体,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能制服噬菌体,可以不停产或转产,至今已保持4年没有发生污染,表明此办法行之有效。(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1995年02期)

管玉霞,黄宗平[8](1994)在《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管玉霞,黄宗平(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361005)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过程中菌体形态电镜观察已有报道 ̄[1]。但该菌在生长中细胞结构有何变化,这种变化与产抗有什么关系,迄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用扫描电子显...(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1994年05期)

管玉霞,黄宗平[9](1994)在《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过程中菌体形态电镜观察已有报道。但该菌在生长中细胞结构有何变化,这种变化与产抗有什么关系,迄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生长中绛红色小单孢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及其产抗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期刊1994-10-01)

周健明,阵孝康,杜艳,朱逸忻,王建红[10](1991)在《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绛红色小单孢菌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小诺霉素的产生菌。长期以来,人们对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小单孢菌也进行了细胞融合、质粒抽提及感染噬菌体等方面的研究,小单孢菌基因调控的机理及(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绛红色小单孢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影响绛红色小单孢菌孢子同步萌发的因子有营养、p H、温度、密度、溶氧等 ,试验结果表明 :p H6 .7~ 6 .8、温度 36℃、孢子密度以 1× 1 0 9个 / ml为宜 ,溶氧及一些生长因子 ,特别是甘氨酸、缬氨酸、丝氨酸 ,对该菌孢子萌发也是相当重要的因子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绛红色小单孢菌论文参考文献

[1].严凌斌,洪文荣,方志锴,封成军.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

[2].周晓兰,黄建忠,施碧红,施巧琴.影响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Purpurea)S-1212孢子萌发的几个主要因子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管玉霍,黄宗平.绛红色小单孢菌发酵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变化[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

[4].周健明,陈孝康,杜艳,王建红,汪训明.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MPh1在大肠杆菌中有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的克隆及顺序测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

[5].张菊英.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色小单孢噬菌体防治办法的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

[6].张恩平,陈孝康.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J].福建医药杂志.1995

[7].张菊英.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防治办法的评价[J].海峡药学.1995

[8].管玉霞,黄宗平.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4

[9].管玉霞,黄宗平.绛红色小单孢菌生长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C].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1994

[10].周健明,阵孝康,杜艳,朱逸忻,王建红.绛红色小单孢菌噬菌体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1991

标签:;  ;  ;  

绛红色小单孢菌论文-严凌斌,洪文荣,方志锴,封成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