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接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辆自组织网络,接入选择算法,路边单元,无线通信
动态接入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李培嵩,熊伟[1](2019)在《车联网中RSU动态接入选择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联网中车与车以及车与基础设施间的实时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车辆的高速移动性和无线通信的不可靠性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 RSU)接入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RSU接入选择算法,来合理调配车辆与RSU的连接。车辆选择RSU进行接入的常规方法是基于车辆的接收信号强度,但它未充分考虑车辆的高速移动性,这会导致接入RSU的车辆的数目大幅度变化。所以采用实时监测和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调配RSU上连接的车辆,让每一RSU上连接的车辆数目波动幅度达到最小,并且保证RSU得到充分利用。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有效降低数据包碰撞、增强无碰撞传输概率、提高成功传包率。(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谢敏,罗文豪,吉祥,程培军,柯少佳[2](2019)在《随机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多场景协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随机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问题,采用场景法应对随机风电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并以发电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结合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的核心思想建立基于多场景解耦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协同优化模型。引入动态松弛算法求解模型的系统级优化问题,有效克服传统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的不足;采用网格计算工具并行求解由多场景构建的子学科优化问题,大幅提高求解规模和计算效率。含风电的IEEE 39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是可行有效的,并且优化效果要优于基于GAMS-BARON求解器的传统场景法。(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王佳欣,窦小磊[3](2019)在《无源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动态负载均衡传输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源正交多址接入网络受到多径干扰导致均衡性不好,故提出基于波特间隔均衡控制的无源正交多址接入网络动态负载均衡传输模型,构建无源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流量动态迁移信道模型,采用匹配滤波检测方法进行无源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码间干扰抑制,提取网络传输码元序列的关联规则特征量,根据特征分布的码元间隔进行波特均衡调制,再结合波特间隔均衡控制方法实现网络传输信道均衡处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无源正交多址接入网络动态负载传输的均衡性较好,码间抗干扰能力较强,输出误码率和失真均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袁进,卢志刚,柳扬[4](2019)在《配网叁相不平衡负荷动态接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由于居民用电时刻不同,造成的叁相不平衡负荷。通过智能换相装置实现叁相不平衡负荷的治理,在线监测叁相负荷电流并计算电流的不平衡度,不平衡度超限后采用遗传优化算法,生成最优换相矩阵,将最优换相矩阵数据传递给换相执行模块并进行负荷在线换相。将负荷平均分配在叁相线路上,使得叁相负荷达到平衡。引言:低压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终端部分,直接面向电力用户,家庭用户接入的大部分是单相电,由于用电时刻的不同,造成了配电网中的叁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文献[1]对配电网负荷的不对称引(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4期)
张继国[5](2019)在《动态水平仪接入雷达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系统通过天线旋转实现对空域的3600全方位电子波束扫描。因加工、调平工艺限制,天线转台与水平面间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误差,且随方位随机分布。该误差会引入雷达系统,降低目标定位的准确度。为消除影响,现代雷达系统均配置动态水平仪,对天线转台的水平倾斜角度进行实时测量,雷达系统利用该测量值对目标的定位参数进行实时校正,以保证定位的准确度。文中以某雷达系统为例,介绍了动态水平仪的数据接口,论述了利用FPGA实现数据接收处理的工程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设计参考价值。经实际应用证明,本设计稳定可靠,满足系统要求。(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李颜良[6](2019)在《认知用户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领域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通信业务的飞速前进,人们对频谱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高。为解决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稀缺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可以利用在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频谱空穴”,为频谱的“二次利用”提供了可能性,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针对各种复杂的认知无线电网络环境,动态频谱接入技术能够为认知网络系统有效分配资源,提高系统容载率和接入效益,从而均衡网络负载。因此,针对动态频谱接入方法的深入研究对于无线通信业务的发展来说有着长远的意义和前景。首先,本文对认知无线电的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介绍与分析,针对现有接入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为下文模型建立与研究做好理论基础。其次,针对多认知用户多信道的频谱接入模型,提出基于双信道感知的动态频谱接入策略。该策略通过对频谱信道的动态分配感知,减少认知用户对信道的争用,考虑实际环境中用户的接入具有突发性,采用POMDP模型对用户接入机制建模,根据接入用户数自适应分配感知接入信道数量,减少用户之间的争用同时降低对授权信道的碰撞干扰。然后,综合分析考虑网络模型的复杂性以及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的灵活性,采取Overlay/Underlay混合接入模式代替原有单一Overlay接入模式,基于上文模型提出一种混合动态频谱接入策略,通过设定概率门限阈值减少对可信度较低信道的感知,认知用户以较低的传输速率采取Underlay接入模式共享传输。该策略基于吞吐量与系统性能的折中考虑,有效提升认知用户的接入效益。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两种动态频谱接入策略同比原有贪婪接入策略都能够有效降低碰撞概率,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动态频谱接入方法能够改善认知无线电网络性能,对今后复杂无线通信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3)
金小迪[7](2019)在《基于动态分簇和用户接入控制的超密集组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数千倍数据量的增长,海量规模的移动互联设备接入,跨越了传统通信意义的“泛在通信”,现有通信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通信需求。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流量呈指数增长。为了满足对无线通信服务质量和数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基于更大的基础设施节点密集度和空间频率复用的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被研究与应用,超密集异构蜂窝网络应运而生,它是增强未来无线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超密集异构蜂窝网络是在现有宏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密集部署低功率小基站,对有限的频谱资源进行高度复用,从而大幅提升单位面积内的频谱效率,增加网络容量。密集化部署小基站,可以有效增强覆盖程度,提高系统容量,但是也导致无线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困难。随之而来,高密度的部署会带来小区边缘干扰,还会影响用户的移动性管理,这就会造成每个小区覆盖范围的不规则变化。此外,网格模型的可扩展性和不准确性都会导致UDN的干扰更加集中。因此,UDN中的干扰消除是一个引起世界普遍关注的关键问题。而超密集组网技术中基于图论的动态分簇原理则是解决这个挑战的技术途径之一。目前干扰对齐(Interference alignment,IA)被认为是用于实现最佳容量缩放的有效技术。但通过IA减轻所有干扰需要大量信令开销和高迭代复杂度。1.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复杂度图分区的动态分簇算法。算法将整个网络划分为大小约束下的多个集群,基于数学随机几何原理,根据两个独立的泊松过程来定义一定范围内的基站和用户模型,结合图论,提出基于图分区的低复杂度动态分簇算法,来实现最大的簇内干扰和最小的簇间干扰解决方案。同时,在所提算法中采用基于相邻干扰比的选择方案可以在随机空间网络模型中得到合适的分簇结果。本文将所提出的算法在复杂度和性能上与其他传统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显着降低了分簇过程的复杂度,并且比现有的分簇算法在用户分流和优化通信质量方面提高了系统性能。2.对于用户接入部分,本文围绕超密集异构蜂窝网络下的用户接入策略展开研究,先对叁层超密集异构蜂窝网络进行建模,在此模型下采用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接入策略实现用户接入。在针对宏蜂窝建模过程中,以泰森多边形代替传统的蜂窝六边形,更真切的反映网络节点部署的高度不规则性。在用户接入控制算法部分,综合考虑用户接入时损耗、接收功率、信干比、基站负载情况,求取用户接入的最优解。为减缓乒乓效应,设置切换阈值,保证了用户在同等通信质量下的稳定接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叶晓彤[8](2019)在《去中心化的Wi-Fi接入资源动态分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高速发展,Wi-Fi热点在不同的生活、工作、娱乐场所分布愈加广泛。但是,Wi-Fi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无线共享网络是基于分布式服务概念的新型网络,通过鼓励个人共享私人Wi-Fi接入点,提高闲置Wi-Fi资源利用率,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当前,无线共享网络的接入资源分配不够合理,运营利润无法有效激励运营商,服务也无法使所有接入用户满意,导致运营商和用户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市场发展仍旧有限。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中Wi-Fi资源的动态分配技术对推动无线共享网络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无线共享网络中,私人Wi-Fi分布分散,且容量有限,有限的资源分配不合理,无法有效满足用户接入需求。此外,不同用户接入不同网络时运营商的收益互有差异,资源分配不合理会使运营商收益较低。为此,本文对无线共享网络中Wi-Fi资源的动态分配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Wi-Fi接入资源动态分配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去中心化的Wi-Fi接入资源动态分配模块。针对Wi-Fi资源分配不合理使得无法在保证运营商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博弈论的Wi-Fi接入资源动态分配算法。首先,以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用户满意度,建立基于斯塔克尔伯格博弈的网络接入资源动态分配模型;其次,通过两阶段博弈,运营商制定价格策略,激励用户执行网络选择策略,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接入资源动态分配求解算法,得出最优的网络价格及资源分配。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实现接入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用户满意的同时实现运营商收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的中心化无线共享网络系统中密钥安全性低、重要数据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研究小组使用联盟区块链技术,设计一个去中心化的无线共享网络系统,其中,本人负责设计并实现其中的去中心化的Wi-Fi接入资源动态分配模块,并应用基于博弈论的Wi-Fi接入资源动态分配算法。使用Fabric平台搭建区块链网络,将Wi-Fi资源作为通信资产注册在区块链上,使用Node.js和Java作为应用程序开发语言访问Wi-Fi资源,使用Go语言实现链码来制定交易执行逻辑。该模块分为共享者客户端子模块、使用者客户端子模块、接入资源动态分配子模块、连接网络业务子模块、断开网络业务子模块、安全管理子模块和计费服务子模块7大子模块。接入资源动态分配子模块负责在链码中实现资源分配算法,执行在Wi-Fi连接和Wi-Fi断开时的资源再分配。测试结果表明,用户发起接入与断开请求后,触发资源分配过程,网络中的资源分配情况始终处在最优状态,保证运营商收益最大化和用户满意度,同时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密钥信息的安全性,归还资源所有权给共享者,有效推动无线共享网络的建设与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9)
程凯[9](2019)在《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干扰用户动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物联网也随之蓬勃兴起,众多智能物联终端设备横空出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无线通信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第五代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面临高吞吐量、低时延、高可靠性和大连接等方面的挑战。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作为5G中重要的候选标准之一,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功率域的非正交就是其中之一。在功率域非正交的实现方式中,多个信道条件差异性较大的用户共享同一时频资源块,并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功率因子以保证总功率不变,同时,接收机通过采用串行干扰删除技术提取目标信号。但是为了能够正确提取目标信号,接收机有必要获取有关干扰用户的调制方式。本文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干扰用户调制方式的盲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已存在的最大似然盲检算法和最大对数似然盲检算法,并指出了这两种算法的优缺点。为了降低最大似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高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盲检性能,本文充分考虑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优化了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并提出了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同时,本文针对不同的算法进行了检测正确率和吞吐量性能的仿真分析与比较。仿真结果表明,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检测正确率和吞吐量性能均优于最大对数似然算法,而且在某些场景中,其性能接近于理想情况。此外,本文还比较了最大似然算法、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和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发现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远远低于最大似然算法,并且与最大对数似然算法非常接近。其次,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Anderson-Darling检验的关于干扰用户调制方式的特征,将机器学习算法引入到盲检领域,并提出基于Anderson-Darling检验的机器学习调制方式盲检算法(Machine Learning modulation blind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nderson-Darling test,MLAD)。MLAD算法主要由五个步骤构成,分别是聚类、特征提取、分类模型训练、模型参数选取和判决。其中,特征提取阶段使用了 Anderson-Darling检验,而特征映射过程采用了多项式映射。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最大对数似然算法、K-最大对数似然算法和MLAD算法的性能,得出MLAD算法的性能是叁种算法中最优的结论。因为在绝大多场景中,其性能均接近于理想情况,甚至与理想情况相同。此外,在采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时,MLAD算法的性能几乎无差别。因此,实际应用中,MLAD算法更适合采用复杂度较低、易于实现的机器学习算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2)
李鑫[10](2019)在《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通信技术,随着人们对通信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新开发的无线设备和应用对频谱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而现有的频谱监管政策由于其静态分配模式导致严重的频谱稀缺。传统的静态分配和接入方法不能支持当前和未来无线系统的资源管理,动态的接入技术才能适应未来。认知无线电技术具有机会性利用和共享频谱的特点,可以通过检测未被利用的频谱,动态分配给需要通信的用户,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认知无线电作为解决频谱资源短缺非常有前景的技术,主要涉及频谱感知、频谱管理和频谱共享叁大关键技术,本文对感知与共享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内容和创新工作如下。在频谱感知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数据融合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案,通过定义检测效率函数来分析如何在协作频谱感知中找到性能和开销之间的折衷。并且分析了在有限通信带宽的条件下如何根据传输的特定比特数来调整方案以最大化检测效率。仿真所得的数值结果为寻找性能和反馈开销之间的权衡提供了较好的指导。在频谱共享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个真实的多单元双重拍卖框架,用于解决认知无线电网络次级市场中的异质频谱问题。以McAfee拍卖定价机制为基础,研究了新型的频谱共享模型,并且充分地考虑认知用户对于子频带的个人偏好和满意度,引入了估值函数。根据理论分析,该方案可以满足叁个关键经济属性:真实性、个人理性和预算平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获得较好的用户满意度、拍卖效率和频谱重用率。对于实际通信系统,所提出的拍卖框架是切实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1)
动态接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随机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问题,采用场景法应对随机风电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并以发电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结合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的核心思想建立基于多场景解耦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协同优化模型。引入动态松弛算法求解模型的系统级优化问题,有效克服传统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的不足;采用网格计算工具并行求解由多场景构建的子学科优化问题,大幅提高求解规模和计算效率。含风电的IEEE 39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是可行有效的,并且优化效果要优于基于GAMS-BARON求解器的传统场景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接入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颖,李培嵩,熊伟.车联网中RSU动态接入选择问题的研究[J].控制工程.2019
[2].谢敏,罗文豪,吉祥,程培军,柯少佳.随机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多场景协同优化[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3].王佳欣,窦小磊.无源正交多址接入网络的动态负载均衡传输优化[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袁进,卢志刚,柳扬.配网叁相不平衡负荷动态接入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
[5].张继国.动态水平仪接入雷达系统的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6].李颜良.认知用户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金小迪.基于动态分簇和用户接入控制的超密集组网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叶晓彤.去中心化的Wi-Fi接入资源动态分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
[9].程凯.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干扰用户动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李鑫.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