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改编论文-杨诗卉

跨文化改编论文-杨诗卉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改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希腊戏剧,改编,跨文化戏剧

跨文化改编论文文献综述

杨诗卉[1](2019)在《古希腊戏剧在中国的改编与演出——跨文化戏剧的求索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中外文化交流的增进,自20世纪上半叶至今,中国戏剧界不断以现代话剧和传统戏曲的形式改编、排演古希腊戏剧。话剧方面的改编旨在还原古希腊戏剧原貌,并在改编过程中有意迎合现代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戏曲形式改编古希腊戏剧的主要剧种是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较为成功的剧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保留并发挥了传统戏曲的程式与魅力,改编过程中在古希腊戏剧的原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进行了恰当的淡化与强调。中国戏剧对古希腊戏剧的改演史不仅仅是戏剧的历史,也体现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明敏[2](2019)在《掀开毛姆的“面纱”——跨文化翻译视角下的《面纱》电影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横亘在文本与电影间的"翻译"的不仅仅是艺术类型上的距离,还是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需求产生的隔阂。在不同文化视角下进行的跨界"翻译"往往会因为需要注入新的内涵而对原作进行大幅改动,有时候,甚至只留下某个支撑点作为译作与原作之间的联系。然而,这并不完全说明译作是失败的,反之,只有适应了时代发展,符合大众新的审美趣味的创作才能赋予原作更丰富的内涵。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面纱》在21世纪初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不动声色地"宣扬"着主流父权文化。(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7期)

刘昊[3](2019)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跨文化改编中的“象”与“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的传播中,莎士比亚作品为中文语境的观众所熟悉,而汤显祖作品逐渐进入英文语境中的观众视野。分析六个改编实例可见,汤莎经典在跨文化舞台上都经历了变形,以适应对方的语境,其精妙之处可能难以传达,致使改编言不尽意,或改变本意。然而,在舞台上,直观可感的形象是阐释原作或赋予作品新视角的手段,跨文化改编版的舞台之"象"常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当言不尽意时,舞台作品可以"立象"以"尽意",甚至"立象以生新意"。"象"与"意"的互补带来经典作品传播中原意的损失和新意的增加,进而引向传统文本在世界舞台上如何阐释与评判的问题。对经典本意的把握和当下的跨文化流传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应超越单一标准。(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蔡颂,郭添瑶[4](2019)在《本土化重构:《许叁观卖血记》的跨文化电影改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余华小说《许叁观卖血记》改编而成的韩国电影《许叁观》颇受好评,其成功的跨文化电影改编策略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改编上,将其置于异域生态语境下进行符号的重构;情节的改写上,选取"加""减"法等另类书写方式;人物的转变上,转移其符号所指意义。在跨国跨媒介视域下,电影《许叁观》不仅对中韩影视的跨文化交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呈现出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孙建业[5](2019)在《中国跨文化改编电影的历史发展、创作现状及本土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改编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初期成长,经历了从现代性启蒙到商业化选择的发展之路,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景观,却也引发了"水土不服"的创作症候。事实上,跨文化改编并非电影创作的捷径,它要比原创电影更考验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当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改编创作与其思考如何"本土化",不如先设法提高改编者自身的创作水平,即在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之前,先解决故事认同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王凌云[6](2019)在《论跨文化传播中文学剧本的电影改编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整个现阶段的文化活动中,将不同样式的文化不断进行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文化的融合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融合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是最广泛的。一方面,文学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将其与电影进行融合可以不断为电影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材料与精神资源。另一方面,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文化艺术,同时也对文学文化的审美价值与存在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因为文学文化与电影文化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由不同的媒介材料以及符号提供所构成,因此,在将文学与电影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相反制约的,同时是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好的方式将文学与电影相结合,创建一种新的文化表现方式。(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09期)

何成洲[7](2018)在《易卜生与世界戏剧:《培尔·金特》的译介与跨文化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与小说、诗歌等文类不同,它主要是被用来改编和演出的。百年来,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是通过阅读,更主要的是通过观看演出,尤其是中国剧场自己的演出。在易卜生的众多戏剧作品中,《培尔·金特》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国际范围内上演次数最多的西方戏剧之一。但是,很长时候该剧没有引起中国读者的注意。这种境况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根本的改变,该剧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活跃于中国的话剧和戏曲舞台。本文提出"世界戏剧"的概念,对于《培尔·金特》在中国的译介、改编和演出加以分析,主要包括萧乾的译本、徐晓钟导演的中央戏剧学院演出、京剧版改编以及环境戏剧实验版演出。论文同时从全球本土化视角,提出易卜生戏剧的生命力和价值来自本土化的种种创新实践,从而深化对于易卜生与世界戏剧关系的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陈戎女[8](2018)在《古希腊悲剧跨文化戏剧实践的历史及其意义——以中国戏曲改编和搬演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着名导演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戏剧实验,跨文化戏剧实践应运而生,有关的理论探讨也层出不穷。以中国戏曲改编西方经典文学的舞台实践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80年代以来,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以及古希腊戏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被大量改编,引发了诸多关于跨文化戏剧的讨论。本文试图梳理古希腊悲剧在中国被戏曲改编及舞台演出的历史,并以河北梆子《美狄亚》和京剧《王者俄狄》为案例,在还原和厚描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评价传统戏曲改编和演出外国经典剧目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国戏曲演绎古希腊悲剧是东西方戏剧一次极富历史意义的有效融合,古希腊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范围地改编、移植、创排和演出符合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的诉求。而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外国经典剧改编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戏曲内在发展的需求所致,为传统戏曲内拓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深度的中外戏剧文化沟通要求更为复杂的手段,要求更多中外戏剧的共振。(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龚昱潇[9](2018)在《中国无声电影时期的跨文化改编——以《一串珍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学东渐引领下的现代化知识范式转型期,中国无声电影的跨文化改编顺应时势,不仅与外国文学紧密结合,而且也成为早期电影人传播新文化、启蒙民智的人文路径。本文以跨文化改编电影《一串珍珠》为例,借助现存的片源和史料,力图呈现和寻解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跨文化改编的建构过程与表现特性。(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8年11期)

张鑫[10](2018)在《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人类最古劳的艺术形式之一,而电影则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却通过电影改编联系了起来,并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繁荣,电影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与喜爱,然而对于文学改编电影这一电影的重要构成部分,却一直缺乏正确的认识与明确的定位。为此,本文对文学与电影改编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跨文化视野下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09期)

跨文化改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横亘在文本与电影间的"翻译"的不仅仅是艺术类型上的距离,还是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需求产生的隔阂。在不同文化视角下进行的跨界"翻译"往往会因为需要注入新的内涵而对原作进行大幅改动,有时候,甚至只留下某个支撑点作为译作与原作之间的联系。然而,这并不完全说明译作是失败的,反之,只有适应了时代发展,符合大众新的审美趣味的创作才能赋予原作更丰富的内涵。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面纱》在21世纪初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不动声色地"宣扬"着主流父权文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改编论文参考文献

[1].杨诗卉.古希腊戏剧在中国的改编与演出——跨文化戏剧的求索之路[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

[2].陈明敏.掀开毛姆的“面纱”——跨文化翻译视角下的《面纱》电影改编[J].青年文学家.2019

[3].刘昊.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戏剧跨文化改编中的“象”与“意”[J].外国文学研究.2019

[4].蔡颂,郭添瑶.本土化重构:《许叁观卖血记》的跨文化电影改编策略[J].云梦学刊.2019

[5].孙建业.中国跨文化改编电影的历史发展、创作现状及本土化思考[J].艺术评论.2019

[6].王凌云.论跨文化传播中文学剧本的电影改编方式[J].西部广播电视.2019

[7].何成洲.易卜生与世界戏剧:《培尔·金特》的译介与跨文化改编[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

[8].陈戎女.古希腊悲剧跨文化戏剧实践的历史及其意义——以中国戏曲改编和搬演为中心[J].中国文化研究.2018

[9].龚昱潇.中国无声电影时期的跨文化改编——以《一串珍珠》为例[J].电视指南.2018

[10].张鑫.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

标签:;  ;  ;  

跨文化改编论文-杨诗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