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王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联保中心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陕西西安710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临床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长。卒中后存活患者可能会伴有偏瘫等后遗症,患侧肢体运动功能不良,躯体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常规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较晚,训练效果不佳,早期康复训练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中。而中医针灸疗法在辅助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了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针灸疗法;运动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生活质量;脑卒中偏瘫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6-0153-02

引言:为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文章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针灸疗法,联合组患者同时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躯干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躯干功能损害量表评分、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躯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卒中发作时间间隔最短为2周,最长3个月,平均为(0.63±0.12)个月;年龄为38~76岁,平均为(52.36±9.85)岁。联合组:男17例,女13例;卒中发作时间间隔最短为2周,最长3个月,平均为(0.52±0.14)个月;年龄为37~77岁,平均为(52.08±9.42)岁。2组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伴有偏瘫;2)脑卒中发作时间<3个月,且各项体征稳定;3)意识清晰,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4)患者或家属需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曾有颅脑外伤史、脑卒中史或脑肿瘤者;2)存在肝、肺、肾等器质性病变者;3)伴有其他因素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者;4)合并精神分裂症、痴呆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5)无法耐受针灸治疗者。

1.3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即包含神经营养和调凝血药物等。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即发作后2~4周开始康复训练,包含:关节被动活动10min;桥式运动加翻身训练10min;翻身坐起10min;上身俯卧撑训练10min;四肢跪位支撑训练10min;床旁坐站训练10min;上下台阶练习10min;步行训练10min;穿脱衣物等ADL能力训练10min;利用平衡板进行平衡训练。训练项目和时间需按照患者心肺功能和活动状况制定并定期调整。按患者起始评定为其选择1~10其中5项训练方法进行治疗,1周后进行再次评估,评估后调整最适合的5项治疗,以此往复。一次50min/d。联合组患者同时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康复方法同对照组。针灸疗法具体如下,首先选取合谷穴、太冲穴、极泉穴、内关穴、髀关穴、三阴交穴、尺泽穴、八邪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以及委中穴,针刺后提插捻转至得气后留针20min,采用平补平泻法,1次/d,治疗1个月后调整穴位,选取患侧顶颞前后斜线施以30°角头针,快速捻转2min,留针1h,头针和体针穴位可交叉选取,避免局部疲劳。2组均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躯干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按照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障碍越轻。生活质量:按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高。躯干功能:按照躯干功能损害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可判断患者的坐位平衡与躯干协同能力,满分为23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躯干功能越优异。神经功能: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软件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1]。

2.结果

康复前,2组患者的ADL评分、TIS评分、FMA评分和NIHSS评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TI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康复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ADL评分、TI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属于中医理论中风后遗症的范畴,机体经络内瘀血阻滞、气血脉络不通而发病。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ADL评分、TI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躯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早期康复训练可在脑卒中体征稳定后几日即开展床上被动肢体活动和按摩,逐渐过渡到主动下床活动、协调性训练和肌力练习,发作后1~2个月患者处于肢体神经重塑的高峰期,此时开展康复训练可提高训练效果,保证神经功能的代偿,有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重建,随着时间的延长,机体肌张力和肢体痉挛程度增加,影响训练的效果和协调性的恢复。

结论:

简而言之,应用针灸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躯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2]。

参考文献:

[1]蒋金鹏.脑卒中偏瘫的针灸治疗及疗效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9(1):86-88.

[2]李海舟,谢凯,周立峰,等.头针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0(6):360-362.

标签:;  ;  ;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