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控制论文-任成,刘华

呼吸控制论文-任成,刘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呼吸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力控制法肺复张,俯卧位通气,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任成,刘华[1](2019)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 O_2)、血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叁项呼吸参数指标和气道平台压(Pplat)、肺静态顺应性(Cst)两项肺机械力学指数以及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叁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两组患儿吸入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Fi O_2、Pa O_2、Pa CO_ 2叁项呼吸参数指标差异不明显,治疗后1、6 h两组Fi O_2、Pa CO_2两项指标均降低,Pa O_2指标升高,治疗后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肺机械力学指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治疗前HR、CVP、MAP叁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6 h患儿HR和CVP两项指标均升高,MAP指标降低,治疗后1 h叁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02%,高于对照组的74. 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NRDS,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11期)

蒋佳旺,时朝军[2](2019)在《基于VBA半自动管理系统的呼吸机质量控制的探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VBA半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我院有创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容量预设型通气模式下,对我院有创呼吸机进行定期巡查和质量控制,对呼吸机进行电气安全、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进行检测。使用VBA设计并开发出呼吸机质控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工具,并对质控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不考虑氧电池失效现象,呼吸机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吸入氧浓度、呼吸末正压、电气安全单项合格率分别为96.79%、99.28%、99.64%、95.36%、98.24%和100%,完全合格率93.49%;考虑氧电池失效,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合格率为78.38%,完全合格率73.45%。结论定期做好质量控制和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提高临床呼吸机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降低呼吸机相关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王昌然[3](2019)在《术中增强CT及全身麻醉下呼吸控制在特殊部位肝肿瘤射频消融中的有效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增强CT及全身麻醉下呼吸控制在特殊部位肝肿瘤射频消融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增强CT引导和全身麻醉下的RFA治疗。对大血管旁和非大血管旁两组特殊部位肿瘤的RFA局部残余率对比,差异不显着(P>0.05)。共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6%。结论术中增强CT及全身麻醉下呼吸控制对于特殊部位肝肿瘤射频消融效果较好,患者并发症发生较少。(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李燕如[4](2019)在《强化呼吸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强化呼吸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试验组施以强化呼吸控制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的VFSS评分、 FVC、 FEV1、 PEF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强化呼吸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VFSS评分以及FVC、 FEV1、 PEF。(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李红[5](2019)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VAP、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非计划拔管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缩短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8期)

程伊蒙[6](2019)在《集束化干预在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在控制患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医院ICU收治行机械通气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奇数偶数法分成常规组、护理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护理结局差异。结果护理组患者pH、PaCO2水平低于常规组,PaO2、SpO2水平则高于常规组(P <0.05);护理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8%)低于常规的21.2%(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的采取对于控制患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李杰,徐英,江金桐[7](2019)在《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联合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联合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气管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予以德国VBM气囊压力测量表,每4小时测量气囊压力并予以调节;观察组予以持续气囊压力控制装置进行气囊压力监控。比较两组气囊压力达标率、声门下引流量、痰液胃蛋白酶、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气囊压力达标率99.37%高于对照组60.38%(P<0.05);观察组在第1、2、3天声门下引流量(41.15±7.23)、(46.58±5.43)、(47.00±7.71)mL/24 h多于对照组(24.71±5.25)、(30.32±6.18)、(31.81±4.68)mL/24 h(P<0.05);插管后48 h、72 h观察组痰胃蛋白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予以持续气囊压力监测联合声门下吸引可降低病人误吸和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程锐[8](2019)在《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对睡眠呼吸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支气管哮喘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控制结果分为对照组(未控制组)和观察组(控制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夜间血氧监测以及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SIT90%、MSaO2、LSa O2、ODI4、FVC、BMI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夜间血氧值、肺功能指标、睡眠呼吸障碍等关系较为密切。临床应该及早对哮喘患者开展控制测试工作,通过加强夜间血氧监测以及肺功能监测可有效的评估支气管哮喘疾病。(本文来源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邬巧玲,陈学斌,赵学军,李亮亮,申艳玲[9](2019)在《共享呼吸机智能化感染控制模块设计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呼吸机共享管理模式下感染控制及实施方案。方法对某院呼吸机使用及管理需求进行调查,设计共享呼吸机感染防控模块、医院感染调查模块等,通过电脑与手机端智能APP实现共享呼吸机终末消毒的信息化管理,2018年11月起对12台共享呼吸机感染控制模块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及效果检测。结果 2018年11月14日—2019年1月8日累计共享7台呼吸机,借用科室5个,借用时间24~1 288 h,累计借用时长约1 698 h,平均借用时长242.57 h/次。12台共享呼吸机的日均使用时间为2.62 h/d。共享前12台呼吸机均为科室闲置机器,日均使用时间为0h/d。在感染防控模块的可视化自动提示下,12台共享呼吸机使用后消毒情况合格,自检测试全部通过。结论共享呼吸机的使用能够节约成本,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感染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钱兴华,胡智勇,林红妃[10](2019)在《压力控制模式下喉罩通气对小儿腹腔镜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模式下喉罩通气对患儿腹腔镜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与喉罩组,每组各30例,全麻诱导置管后采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开始(T0)、气腹开始(T1)及气腹30分钟(T2)的呼吸力学参数值[吸入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总PEEP和顺应性(CL)]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值(SBP、DBP及HR),采集T0、T2时刻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 T2时刻,喉罩组动脉血氧分压、OI高于气管插管组,而PaCO2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组Vt、CL高于气管插管组,PetCO2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组拔管时间较气管插管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两组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低氧血症或喉痉挛发生。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术中,压力控制模式下喉罩通气可提高潮气量,改善氧合,促进CO2排出。(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呼吸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开发VBA半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我院有创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容量预设型通气模式下,对我院有创呼吸机进行定期巡查和质量控制,对呼吸机进行电气安全、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等进行检测。使用VBA设计并开发出呼吸机质控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工具,并对质控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不考虑氧电池失效现象,呼吸机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吸入氧浓度、呼吸末正压、电气安全单项合格率分别为96.79%、99.28%、99.64%、95.36%、98.24%和100%,完全合格率93.49%;考虑氧电池失效,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合格率为78.38%,完全合格率73.45%。结论定期做好质量控制和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提高临床呼吸机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降低呼吸机相关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呼吸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任成,刘华.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9

[2].蒋佳旺,时朝军.基于VBA半自动管理系统的呼吸机质量控制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

[3].王昌然.术中增强CT及全身麻醉下呼吸控制在特殊部位肝肿瘤射频消融中的有效性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李燕如.强化呼吸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9

[5].李红.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

[6].程伊蒙.集束化干预在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9

[7].李杰,徐英,江金桐.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联合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3例[J].安徽医药.2019

[8].程锐.临床控制支气管哮喘对睡眠呼吸障碍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

[9].邬巧玲,陈学斌,赵学军,李亮亮,申艳玲.共享呼吸机智能化感染控制模块设计的初步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10].钱兴华,胡智勇,林红妃.压力控制模式下喉罩通气对小儿腹腔镜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19

标签:;  ;  ;  ;  

呼吸控制论文-任成,刘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