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一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浅水叁角洲前缘,单砂体,迭置特征
东一段论文文献综述
徐波,廖保方,冯晗,王英彪,贾胜利[1](2019)在《南堡1-1区东一段浅水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迭置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完成了南堡1-1区东一段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的划分。通过总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分析了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迭置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1区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5. 2~11. 5 m,宽度最大可达400 m;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剖面上存在分离式、迭加式、切迭式3种接触关系,以分离式为主;平面上存在分离式、相变式、对接式、切割式4种接触关系,以切割式为主;在空间上可组合成12种基本接触类型,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分离+切割、迭加+切割、迭加+对接、切迭+切割等;湖泊水体周期性变化、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通量比值(A/S)、动态地貌形态变化等因素共同形成了研究区浅水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剖面下切能力有限而平面频繁改道交切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凡雪纯,王贵文,赖锦,周正龙,庞小娇[2](2018)在《南堡凹陷东一段岩石物理相与储层有效性测井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储层有效性控制因素尚不明确且缺乏配套的油层测井识别方法。本文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南堡凹陷东营组一段储层的岩性岩相、成岩相以及孔隙结构相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区低阻油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东一段沉积体系主要以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岩性主要以浅灰色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综合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以及岩性特征可将研究区岩性岩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相、分流河道间泥岩相以及河口坝砂岩相3类;根据成岩矿物、成岩作用类型、强度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可将研究区东一段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相、碳酸盐胶结相、黏土矿物充填相3种破坏性成岩相以及溶蚀相1种建设性成岩相;根据岩石物性资料、T2几何平均值以及束缚水饱和度可将孔隙结构相划分为Ⅰ类粗孔粗喉型、Ⅱ类中孔中喉型以及Ⅲ类细孔细喉型孔隙结构相;通过岩心刻度核磁共振测井、成像测井、元素俘获测井以及常规测井资料完成了单井岩性岩相、成岩相以及孔隙结构相的测井识别。最后,通过对建设性与破坏性的岩性岩相、成岩相以及孔隙结构相叁者迭加归纳总结得出了PF1~PF3叁类岩石物理相,实现了单井岩石物理相的划分与测井识别。并探讨了不同岩石物理相与储层有效性以及含油性关系。其中,有利的岩性岩性与建设性的成岩相迭加多形成Ⅰ类孔隙结构相,对应于物性较好的PF1相,多为水层;以黏土矿物充填相为主的PF2相物性较好,多对应于油层以及水层;不利的岩性岩相与破坏性成岩相迭加多形成Ⅲ类孔隙结构相,对应于物性较差的PF3相,多为干层以及非储层。由此,通过岩石物理相的划分可为南堡凹陷东一段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陈以旭[3](2018)在《老爷庙油田庙北东一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及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为其后期注水开发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臧晓华[4](2017)在《鄚州构造带沙叁段—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经近叁十年的油气勘探开发,鄚州油田构造简单、埋藏浅的圈闭多已钻探,寻找新的含油气领域是油田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第四次资源评价该构造带剩余资源量仍然较大这一物质基础,加大岩性油气藏勘探力度,已成为鄚州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岩性油气藏勘探是建立在岩性边界深度刻画的基础上,而岩性边界的刻画需要对沉积微相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吸收本区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地震、岩心、测井、录井等地质资料,识别和分析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及准层序(组)界面。将鄚州地区古近系沙叁段-东一段地层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8个叁级层序,20个四级层序,31个准层序(组)。进而在单井上进行层序划分,通过选取过井的骨干地震剖面,进行井震结合研究,从而建立起研究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在建立全区骨干地震剖面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单井识别标志,对重点开发区块进行小层级别的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研究层序结构特征,分析构造、层序、沉积充填的匹配关系。在层序格架内部,对沉积微相展开深入细致研究。以岩心资料为基础,判断各类相标志(包括岩性成分、粒度结构、沉积组构、生物化石等)。根据单井沉积相研究、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结果,系统总结鄚州地区沙一段至沙叁段沉积相类型,共划分出3种沉积相、7种沉积亚相、17种沉积微相。其中,东营组地层主要为曲流河沉积体系,沙河街组地层主要为叁角洲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主力油层段各小层的不同沉积微相典型特征,建立各种沉积相的垂向相序及其演化规律。最后,对研究区内重点地区重点层段进行了有利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2-01)
方希锐,付广,马世忠[5](2015)在《下生上储式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以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指导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油气钻探,在南堡凹陷断圈含油气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油源断裂类型、砂地比、断圈所处的构造带类型、东二段区域性盖层断接厚度和断层侧向封闭能力作为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参数,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8个断圈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个见油气显示的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值均大于2。已钻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值越大,油气显示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3个未钻断圈中T4-51N断圈钻探成功率大,T4-21N断圈钻探有一定风险,T3-12S断圈钻探应为水层。(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5年06期)
冷春鹏,董桂玉,张振国,李坤,李宗峰[6](2015)在《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研究——以南堡1号构造1-5区东一段Ⅱ油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南堡1号构造1-5区东一段Ⅱ油组地层发育特征,综合利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将研究区共划分15个小层。在此划分基础上,按照沉积体系通用定义和基本特征,对研究区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剖析并对其亚(微)相进行了详细刻画,认为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叁角洲两种亚相,其中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和(残余)分流河道间,不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前辫状河叁角洲亚相中前叁角洲泥分布范围局限且与滨浅湖泥相接而无法有效区分。以现代沉积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明确沉积相的时空展布特征,建立了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相模式。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储层评价和油藏精细描述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徐波,董桂玉,冷春鹏,李晓革[7](2015)在《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储层特征研究——以NP1-5区东一段Ⅱ油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勘探实践表明,南堡1号构造1-5区东一段Ⅱ油组存在大量优质储层,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1-5区东一段Ⅱ油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与特征、成岩阶段和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储层岩性多为细粒长石质岩屑砂岩和混合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的沉积环境为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和分流河道间微相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3.8%,平均渗透率86.9m D,属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中渗较粗喉不均匀型、低渗细喉不均匀型和特低渗特细喉不均匀型3类;分析测试结果判定NP1-5区东一段Ⅱ油组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储层层间、平面和层内非质性均强。综合储层特征的各类评价指标,按渗流能力和储集性能将1-5区东一段Ⅱ油组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类,其中Ⅰ、Ⅱ类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环境的优质储层。(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陈震[8](2015)在《坨7块东一段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高效地开发储量丰富的稠油资源,一直是油气开采领域的一大课题,对于稠油油藏进行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显得尤为重要,其模拟结果过对稠油油藏的开发调整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坨7块东一段稠油油藏属于胜利油田,油藏边、底水水体很大,地质情况复杂,开发难度较大。以该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质状况,回顾了其开发历程,归纳了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分析了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考虑热传递的渗流微分方程,利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在分析研究区块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静态资料建立了区块的叁维地质模型,进一步描述了区块的油水分布、物性参数、断层走向等特征。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区块静态和动态数据流模型,拟合了区块近20年的生产历史,主要包括地质储量以及产油量、产液量、含水率等主要开发指标,对拟合结果进行了评价。模型建立精度较高,利用此模型对设计的开发调整方案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可以进一步指导区块的开发。(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5-06-06)
郭敏[9](2015)在《胜坨油田坨28断块东一段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坨28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北部,是一被断层切割的复杂化的穹窿背斜,分东一段、东二段两套开发层系。经过20多年的开发后,该断块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开发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油藏地质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相、温压系统和流体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块属于高孔高渗、常温常压、受岩性控制的常规稠油油藏。该区块单井产量低,东一段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2.3t/d,且日产油量在1~3t/d的井占到总井数的51.6%。采油强度随原油黏度升高而降低,东一段全区平均原油黏度为4338m Pa·s,采油强度维持在0.55t/d·m左右。东一段综合含水达90.1%,含水超过60%的井占总井数的93.4%,含水超过80%的井占总井数的73.8%,进入高含水阶段。对比注水开发前后井组动态生成数据发现,注水初期井组液、油产量略有上升,但很快下降,含水上升,动液面稳中有升,表明常规水驱开发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油藏开发模式和开发工艺技术,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5年01期)
李胜玉,高江博[10](2014)在《南堡1-5区东一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物性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方法,对南堡1-5区东一段储层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微孔、铸模孔,以粒间溶孔为主要类型;喉道类型以点状、缩颈型喉道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中喉道型为主,其次是中孔-大喉道型、中孔-小喉道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22期)
东一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储层有效性控制因素尚不明确且缺乏配套的油层测井识别方法。本文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南堡凹陷东营组一段储层的岩性岩相、成岩相以及孔隙结构相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区低阻油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东一段沉积体系主要以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岩性主要以浅灰色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综合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以及岩性特征可将研究区岩性岩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相、分流河道间泥岩相以及河口坝砂岩相3类;根据成岩矿物、成岩作用类型、强度以及成岩演化序列可将研究区东一段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相、碳酸盐胶结相、黏土矿物充填相3种破坏性成岩相以及溶蚀相1种建设性成岩相;根据岩石物性资料、T2几何平均值以及束缚水饱和度可将孔隙结构相划分为Ⅰ类粗孔粗喉型、Ⅱ类中孔中喉型以及Ⅲ类细孔细喉型孔隙结构相;通过岩心刻度核磁共振测井、成像测井、元素俘获测井以及常规测井资料完成了单井岩性岩相、成岩相以及孔隙结构相的测井识别。最后,通过对建设性与破坏性的岩性岩相、成岩相以及孔隙结构相叁者迭加归纳总结得出了PF1~PF3叁类岩石物理相,实现了单井岩石物理相的划分与测井识别。并探讨了不同岩石物理相与储层有效性以及含油性关系。其中,有利的岩性岩性与建设性的成岩相迭加多形成Ⅰ类孔隙结构相,对应于物性较好的PF1相,多为水层;以黏土矿物充填相为主的PF2相物性较好,多对应于油层以及水层;不利的岩性岩相与破坏性成岩相迭加多形成Ⅲ类孔隙结构相,对应于物性较差的PF3相,多为干层以及非储层。由此,通过岩石物理相的划分可为南堡凹陷东一段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一段论文参考文献
[1].徐波,廖保方,冯晗,王英彪,贾胜利.南堡1-1区东一段浅水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迭置关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2].凡雪纯,王贵文,赖锦,周正龙,庞小娇.南堡凹陷东一段岩石物理相与储层有效性测井识别[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陈以旭.老爷庙油田庙北东一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石化技术.2018
[4].臧晓华.鄚州构造带沙叁段—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5].方希锐,付广,马世忠.下生上储式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以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为例[J].现代地质.2015
[6].冷春鹏,董桂玉,张振国,李坤,李宗峰.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研究——以南堡1号构造1-5区东一段Ⅱ油组为例[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7].徐波,董桂玉,冷春鹏,李晓革.汇聚型浅水缓坡辫状河叁角洲储层特征研究——以NP1-5区东一段Ⅱ油组为例[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8].陈震.坨7块东一段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
[9].郭敏.胜坨油田坨28断块东一段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分析[J].中外能源.2015
[10].李胜玉,高江博.南堡1-5区东一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