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块茎特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Patatin,食品领域,应用
块茎特异论文文献综述
张笃芹,木泰华,孙红男[1](2016)在《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Patatin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目前,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马铃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Patatin是马铃薯块茎的贮藏蛋白,是马铃薯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除具有酯酰基水解活性(lipid acyl hydrolase,LAH)和抗氧化活性外,Patatin还具有较好的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及凝胶性等物化与功能特性,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植物蛋白之一。文中通过介绍Patatin的分子量、结构特性、物化与功能特性,归纳和比较Patatin的分离、提取及纯化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Patatin在食品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Patatin在马铃薯蛋白中含量约为5.4%—38.0%,与马铃薯品种及代谢生理等有关,Patatin分子量在39—45 k Da,大小与糖基化程度有关;Patatin是一种结构紧凑的球蛋白,一级结构由360多个氨基酸组成,一级结构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高级结构易受温度、p H等的影响。Patatin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凝胶性、乳化性、起泡性及抗氧化活性等,且这些物化与功能特性均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凝胶色谱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是进一步分离和纯化Patatin最常用的方法,反向色谱、免疫亲和层析及基因表达法等可获得纯度较高的Patatin,但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膨化床法可用于大量制备纯度不高的Patatin。目前国内外关于Patatin在食品领域中应用的研究十分缺乏。Patatin是一种可应用于食品领域的极具潜力的食品配料,未来对于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Patatin的研究应继续朝着简化提取方法,降低提取成本,开发具有高功能价值的食品、保健产品及药品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刘林娅,黄亚成,黄小龙,黄东益[2](2016)在《薯蓣植物块茎特异蛋白Dioscorin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Dioscorin是薯蓣(Dioscorea spp.)植物块茎中主要的贮藏蛋白,具有块茎特异性表达的特点。研究证实它不仅有一般贮藏蛋白的特性,该特性可能与薯蓣块茎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而且还有碳酸酐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抗高血压以及免疫调节的活性,故薯蓣植物具有开发成功能性食品和蛋白质类医药的潜力。该文就近年来对其块茎特异蛋白的结构特征、性质和功能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磊,廖甜甜,郭政宏,程海丽,乐超银[3](2014)在《抗软腐病基因在花魔芋块茎组织中特异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马铃薯块茎基因组DNA中克隆块茎特异性启动子patatin,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218中克隆aii A(高丝氨酸环内酯酶)基因,构建含aii A基因的抗软腐病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patatinaii A。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ii A基因导入花魔芋,以研究aii A基因在魔芋块茎组织中的特异表达。结果表明,转化植株经GUS染色,仅在球茎部位出现蓝色斑点,经PCR检测,RT-PCR及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aii A基因已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初步表明aii A基因可在魔芋球茎内特异性表达。本研究对今后魔芋通过分子遗传工程改良软腐病抗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4年06期)
张琼[4](2010)在《2个融合启动子在马铃薯中低温诱导块茎特异表达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薯片和薯条等加工产品的生产在马铃薯加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抑制常温贮藏导致的块茎失水皱缩、病害传播、发芽等现象及延长加工周期,常将块茎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但低温会导致还原糖的累积,而还原糖在高温油炸时会与自由氨基酸发生褐化反应,严重影响了加工产品的品质。由于低温下还原糖积累代谢途径的复杂性,所以常规育种效率很低,基因工程已成为改良该性状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增强转基因植物的目标性,避免外源基因过度表达而产生负面影响,低温诱导的块茎特异表达启动子成为马铃薯块茎品质改良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在2个具有低温诱导活性的块茎特异表达融合启动子之后连接900bp反义酸性转化酶,构建了由两个启动子驱动的反义转化载体pCL-900和pCLM1b-900,拟比较2个融合启动子驱动的反义酸性转化酶基因表达对转化酶活性及转基因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研究评价融合启动子pCL与pCLM1b在马铃薯基因工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筛选抗低温糖化转基因系,为进一步揭示马铃薯块茎的低温抗性机制和改良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实验室已有的农杆菌试管薯切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分别在激素水平、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4个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单因素优化后,再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当IAA浓度为0.4mg/L,农杆菌浓度为OD值0.6,侵染时间9 min.,共培养时间在40-48h之间时,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效率最高。2.采用上述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将pCL-900和pCLM1b-900转入马铃薯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PCR检测结果证明,pCL-900共获得12个转基因株系,pCL11b-900共获得3个转基因株系。3.融合启动子驱动的转化酶基因反义片段在转基因株系中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转化酶活性。15个转基因株系的块茎低温贮藏后,除pCL-900-7外,其余转基因株系的转化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品种E3。4℃贮藏30天的转化酶活性分析显示,pCL-900-1、pCL-900-3、pCL-900-4、pCL-900-5、pCL-900-6、pCL-900-8、pCL-900-10、pCL-900-11、pCLM1b-900-1、pCLM1b-900-2、pCLM1b-900-3等11个系的转化酶活性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受体品种。4.与受体品种比较,4℃贮藏条件下,转基因株系转化酶活性的降低幅度在30%以上,还原糖含量的降低幅度为20%-36%,二者的相关程度达到极显着水平。但株系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贮藏30天后,pCL-900-10和pCLM1b-900-1降幅最高,其酸性转化酶活性降幅分别62.1%和58.4%,还原糖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51.4%和64.8%。研究结果初步证明,所采用的块茎特异低温诱导启动子能有效启动基因在低温贮藏块茎中的表达,反义DNA酸性转化酶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马铃薯块茎抗低温糖化的性状。(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10-01)
朱青[5](2007)在《低温诱导的马铃薯块茎特异融合启动子的构建及低温调控因子St-CBF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块茎除用作鲜食外,还作为工业原料加工各种食品和其它淀粉产品,其中薯片和薯条等加工产品的生产在马铃薯加工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延长加工周期,低温贮藏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低温导致还原糖的大量累积,使得在高温油炸时还原糖与自由氨基酸发生褐化反应,严重影响了加工产品的品质。马铃薯油炸加工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目前已作为重要的育种途径在国内外展开研究,为使目的基因在不干扰马铃薯正常生长而只在贮藏期间低温诱导表达,低温诱导的块茎特异表达启动子成为油炸加工品质基因工程育种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在克隆相关低温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低温诱导活性的块茎特异表达融合启动子,评价其在马铃薯基因工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马铃薯中调控低温诱导启动子活性的蛋白质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启动子诱导活性分析:采用PCR方法分别从拟南芥和马铃薯中克隆了低温诱导cor15α基因的启动子和ci21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比较分析显示,cor15α基因的启动子含有目前研究确定的低温响应元件“LTRE”,而ci21A基因的启动子中没有该元件。将cor15α基因启动子和ci21A基因启动子分别与GUS基因连接,构建了表达载体pLB和pCI21A,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转化烟草并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基因烟草的GUS染色和GUS活性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cor15α基因启动子和ci21A基因启动子在烟草中都具有表达功能,总体表达强度分析显示,ci21A基因启动子表达强度高于cor15α基因启动子,但cor15α基因启动子对低温诱导的敏感性强于ci21A基因启动子。2.cor15α基因启动子在马铃薯中表达活性鉴定:为了检测cor15α基因启动子在马铃薯中是否具有低温诱导活性,本研究将表达载体pLB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鄂马铃薯3号(E3)”并获得转化再生植株。转基因马铃薯的GUS染色和GUS活性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证明,cor15α基因启动子在马铃薯中仍具有低温诱导表达特性。在没有低温处理的对照组中,各被测样品组织中均检测不到GUS的酶活性,低温处理后,在茎,叶,块茎和匍匐茎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不同强度的GUS活性,其中叶片和块茎中的活性相对较高。3.cor15α基因启动子和块茎特异启动子(CIPP)的特异核心启动子区域表达活性鉴定:实验将cor15α基因启动子的-297/+70(含有一个低温响应元件LTRE)与GUS基因连接,构建了转化载体pL297-121,将CIPP启动子的-340/+19(含有块茎特异表达调控序列TSSR)与GUS基因连接,构建了转化载体pC340-121。pL297-121和pC340-121分别转化马铃薯E3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显示,载体pL297-121在除根以外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均具有低温诱导表达功能,但表达强度低于完整cor15α基因启动子。pC340-121在块茎中的表达活性明显高于茎,根和匍匐茎,而在叶片中则始终未检测到它的活性。同时低温处理后,pC340-121的活性在所有被测组织中均没有变化,表明该TSSR序列的调控活性不受低温环境的影响。4.低温诱导的马铃薯块茎特异启动子构建与表达功能鉴定:以低温诱导cor15α基因的启动子和马铃薯块茎特异启动子CIPP为基础,采用重迭延伸PCR的方法,将cor15α基因启动子中含有低温响应元件LTRE的-297/-42和-297/+70片段分别与CIPP启动子中含有块茎特异表达序列TSSR的-340/+19和-340/-28片段进行融合,按照核心序列相对于TATA-box位置的不同,构建了2个融合启动子pCL(TSSR靠近TATA-box)和pLC(LTRE靠近TATA-box),并将2个融合启动子分别与GUS基因连接,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将融合启动子pCL和pLC导入E3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结果显示,融合启动子pCL和pLC均具有表达功能,但核心功能序列相对于TATA-box的位置不同其表达强度具有显着差异。块茎特异表达序列TSSR靠近TATA-box的pCL,GUS表达强度显着高于低温诱导核心启动子序列LTRE靠近TATA-box的pLC,特别是在块茎和匍匐茎中表现更为突出。5.马铃薯St-CBF转录因子的鉴定: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基于PCR的技术从马铃薯两个基因型(E3和CW2-1)中克隆到St-CBF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片段长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具有CBF/DREB转录因子的保守结构域ERF/AP2,同时还具有一个富含丝氨酸/苏氨酸的保守区域,一个核定位信号NLS(PKRPAGRKKFRETRHP)和一个保守的DSAW-Motif。该St-CBF具备CBF1/DREB1类转录因子的典型特征。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t-CBF与许多植物中的CBF/DREB转录因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将St-CBF基因克隆到pGEX-6P-1上与谷胱苷肽-S-转移酶进行融合,并在大肠杆菌中BL21(DE3)中成功进行了融合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与cor15α基因启动子中的LTRE序列发生特异地结合,初步证明马铃薯St-CBF蛋白具有CBF/DREB类转录因子的功能。Southern杂交显示St-CBF基因在马铃薯基因组中只有一个位点。RT-PCR结果显示St-CBF基因在低温处理15min即开始在叶片中表达,而且在整个低温处理期间(12h)持续表达,表明马铃薯St-CBF基因可能参与调节低温诱导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10-01)
邓文生,杨希才,康良仪,田波[6](2000)在《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负链的多价核酶的构建和体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锤头型核酶的作用模式 ,设计、合成并克隆了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 (PSTVd)负链RNA不同区域位点的双价和叁价锤头型核酶基因。通过体外转录 ,将PSTVd负链RNA分别与双价和叁价核酶混合 ,37℃温育 2h。结果表明 ,双价核酶和叁价核酶均表现出较高的切割活性 ,其中双价核酶处理的切割产物的大小与理论值相符合。叁价核酶虽表现出较高的切割活性 ,但只是其中一价核酶在起作用。讨论了二价和叁价核酶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李灿辉,王军,龙维彪[7](1998)在《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Patatin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名思义,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是特异性地存在于马铃薯块茎中的一组糖蛋白。它们的分子量约为40KD,具有相同的免疫特性;在英文中常把这一组糖蛋白称为Patatin〔1,2〕。Patatin含量占块茎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40%左右〔3,4〕;与一般的贮藏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1998年03期)
叶寅,刘怡之,赵丰,康良仪,田波[8](1992)在《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的Ribozyme的体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根据Ribozyme的作用模式、设计、合成并克隆了特异性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PSTV)正链和负链RNA的Ribozyme基因。以转录的PSTV正链及负链RNA作为底物与转录的Ribozyme RNA一起保温检测Ribozyme的体外切割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在50℃保温时,特异性切割PSTV正链及负链的Ribozyme在体外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切割活性;并且当在25℃保温时,Ribozyme仍具有相当的切割活性。在此基础上,正试图将Ribozyme基因导入马铃薯植株以检测其体内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期刊1992年05期)
块茎特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Dioscorin是薯蓣(Dioscorea spp.)植物块茎中主要的贮藏蛋白,具有块茎特异性表达的特点。研究证实它不仅有一般贮藏蛋白的特性,该特性可能与薯蓣块茎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而且还有碳酸酐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抗高血压以及免疫调节的活性,故薯蓣植物具有开发成功能性食品和蛋白质类医药的潜力。该文就近年来对其块茎特异蛋白的结构特征、性质和功能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块茎特异论文参考文献
[1].张笃芹,木泰华,孙红男.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Patatin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6
[2].刘林娅,黄亚成,黄小龙,黄东益.薯蓣植物块茎特异蛋白Dioscorin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6
[3].陈磊,廖甜甜,郭政宏,程海丽,乐超银.抗软腐病基因在花魔芋块茎组织中特异表达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4
[4].张琼.2个融合启动子在马铃薯中低温诱导块茎特异表达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5].朱青.低温诱导的马铃薯块茎特异融合启动子的构建及低温调控因子St-CBF的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7
[6].邓文生,杨希才,康良仪,田波.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负链的多价核酶的构建和体外活性测定[J].病毒学报.2000
[7].李灿辉,王军,龙维彪.马铃薯块茎特异蛋白Patatin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1998
[8].叶寅,刘怡之,赵丰,康良仪,田波.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的Ribozyme的体外活性测定[J].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命科学地学).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