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际关系,理工类,团体辅导
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荣[1](2019)在《心理学视角下地方院校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好的完善自我,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本文随机选取部分地方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8%的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扰程度较严重,同时在交谈、人际交往、待人接物、跟异性交往四个维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并探讨了地方院校理工类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李颖[2](2019)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预防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对预防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改善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提供参考。以学院的80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各10组宿舍),实验组进行8次团体箱庭治疗,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心理活动,实验前后使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题》评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人际的情感融洽性、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宿舍人际区域差异、宿舍人际扰他四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人际的情感融洽性(t=2. 78,p=0. 007)、人际行为沟通(t=2. 48,p=0. 015)、宿舍人际扰他(t=2. 12,p=0. 037)叁个维度上存在显着。说明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在校园心理健康建设中持续开展。(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张鹏[3](2019)在《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源于家庭“领路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要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说:“希望孩子幸福”。继续追问会发现,不少家长对幸福的解读是:幸福=成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每个人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可以追溯至其儿时的家庭养育方式。童年时(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7-26)
周国有,陈琳[4](2019)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的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筛选出被试20人,并随机平均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成员接收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干预。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成员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着;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员在团辅心理辅导干预以后,在各量表上的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实验组成员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存在显着差异,而对照组成员在各量表前后测得分方面差异不显着。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3期)
陈雨[5](2019)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宿舍问题不断,小则表现为争吵、殴打,大则升级为投毒、杀人。当前,我国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让高校的大学生对宿舍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努力克服自我服务偏见,进行换位思考等,利于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4期)
郑应霞[6](2019)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中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具有重要启示。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考察"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中的有效性,发现"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显着提升大学生的人际心理水平。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构建参与体验式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行动、实训;教学源自于学生也服务于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皆是为了"不教",重视教学的自得自动。(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3期)
沈洪炎[7](2019)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互联网+必将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教学。(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张越[8](2019)在《关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活字印刷术、邮件、电话,再到如今花样层出的即时通讯工具,飞速发展的交流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类文明绵延不绝,也有其一部分功劳。早早因此入驻地球村的人们沉浸于此,却不想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是处于形成是非明辨能力时期的大学生,在大数据算法和互联网强强联手下,手机等电子产品不离身的大学生很难不陷入各类投其所好的事物组成的温柔乡里。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涉及的社会心理学出发,阐述由其引发的相关影响及对策,从而使大学生在现实和网络世界中找寻平衡,勿失去自我。(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6期)
邓玉侠[9](2019)在《以心理学视角进行高职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校生,一个特殊的群体。人际关系是值得深入探究。高职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高职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高职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9年03期)
邵晨语[10](2018)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住校生人际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住校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提出了改善高中住校生人际关系的相关策略,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对于高中住校生而言,积极心理学对于其处理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重视,从而使高中住校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其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36期)
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对预防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改善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提供参考。以学院的80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各10组宿舍),实验组进行8次团体箱庭治疗,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心理活动,实验前后使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题》评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人际的情感融洽性、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宿舍人际区域差异、宿舍人际扰他四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人际的情感融洽性(t=2. 78,p=0. 007)、人际行为沟通(t=2. 48,p=0. 015)、宿舍人际扰他(t=2. 12,p=0. 037)叁个维度上存在显着。说明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在校园心理健康建设中持续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关系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正荣.心理学视角下地方院校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J].江西化工.2019
[2].李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预防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探索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3].张鹏.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源于家庭“领路人”[N].文汇报.2019
[4].周国有,陈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的作用[J].智库时代.2019
[5].陈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山西青年.2019
[6].郑应霞.“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中的有效性[J].教育观察.2019
[7].沈洪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9
[8].张越.关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现代交际.2019
[9].邓玉侠.以心理学视角进行高职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研究[J].智富时代.2019
[10].邵晨语.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住校生人际关系研究[J].中华少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