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554300)
摘要:绝缘油微水试验油样转移装置,通过推杆电机的推杆做往复运动将大针筒内的试验油推送到小针筒中进行定量取样,在此过程中大小针筒位置固定,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该装置运行稳定,能提升绝缘油微水试验工作效率,减轻试验人员劳动负担,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对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油样转移;定量取样;运行稳定;提升效率。
ThediscussingaboutoiltransferdevicofCarlFischerKuluntirrationeformensurattingmircro-moistureintransformeroil
监督和严格控制油中水分对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绝缘油而言,水分对其电气性能、理化性能及用油设备的寿命都有极大的危害。油中水分能降低油品击穿电压,提高介质损耗因数,使绝缘线为易于老化,助长了有机酸的腐蚀能力,加速了对金属部件的腐蚀,而金属腐蚀产物又会加速油质老化,如此恶性循环,将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并缩短其使用寿命。
漏入汽轮机油系统的水分,如长期与金属部件接触,金属表面将产生不同程度的锈蚀,锈蚀产物将引起调速系统卡涩,甚至造成停机事件;运行中油遇到水后,特别是开始老化的油长期与水混合循环,会使油质发生浑浊和乳化;水分导致金属部件产生的锈蚀产物,会对油质起催化作用,加速油质老化;油中因油水分乳化后浑浊不清,将破坏油膜,影响油品的润滑性能,严重的将导致机组磨损。
轻质燃料含有水分,会使油品的冰点、结晶点升高,导致其低温流动性变差,造成过滤器及油路的堵塞,使供油中断,酿成事故;喷气燃料中含水,会破坏燃料对发动机的润滑作用,同时会导致絮状物和微生物的生成。
除此之外,水分会占油品的体积,影响油品的价格,消耗不必要的运输、储存设备的空间。因此,需对油品的水分加以监督与控制。
关于油中水分,我们用卡尔•费休库伦滴定法来测定。当油样注入电解池中,油中的水与卡尔•费休试剂反应,碘被二氧化硫还原,在吡啶和甲醇存在的情况下,生成氢碘酸吡啶和甲基硫酸氢吡啶,仪器通过电解在阳极上形成碘,直到水分反应完毕,仪器经过运算显示水分值。水分的计算依据是法拉第电解定律,即在电流的作用下,被电解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成正比,每通过96485C的电量,在电极上可析出或溶入发生1mol电子得失的物质。由此计算,每电解析出1μg水需10722μC的电量。如果已知仪器检测从油中析出水时所消耗的电量,则油中微量水分的含量可由式(2-15)计算,即
W=1000Q/10722Vρ
式中W▬试油含水量,μg/g;
Q▬试油所消耗的电解电量,mC;
V▬试油的体积,mL;
ρ▬试油的视密度,g/cm3;
10722▬电解1μg水所需的电量,μC。
卡尔▬费休试剂与水发生反应为
I2+SO2+3C5H5N+CH3OH+H2O=2C5H5N•HI+C5H5N•HSO4CH3
所用试剂溶液是由一定浓度的单质碘(I2)、I¯及溶有二氧化硫的吡啶、甲醇等混合而成。测量的依据是一定浓度的I2与I¯组成平衡体系的导电能力,加在两电极电流后,使电极分别交替发生反应为
2I¯-2e=I2
I2+2e=2I¯
采用卡尔费休库伦法,对不同物质进行微量水分测定,是一种经典的、最可靠的方法,其灵敏度为0.1μg/g。
应用卡尔-费休库伦法测定油中微水时,涉及到油样转移,即将100ml玻璃注射器中的油转移到1ml玻璃注射器中。传统的油样转移都是人工操作,非常费力,缓慢,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监督油中微量水分的含量
我们研制了一种油样转移装置,用机械代替人力,最终使油样的转移平稳、高效、无差错。
绝缘油微水试验油样转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一端设置有推杆电机用卡槽,所述卡槽为半圆柱状,所述卡槽一侧设置有推杆电机固定带的一端,相对侧设置有连接固定带另一端的卡扣,所述底座上中部设置有大针筒用卡槽,所述大针筒卡槽为半圆柱状,所述卡槽一侧设置有大针筒固定带的一端,相对侧设置有连接该固定带另一端的卡扣,所述大针筒活塞端部与推杆电机推杆端部中心对齐,所述底座上另一端设置有小针筒用卡槽,所述小针筒卡槽为半圆柱状,所述卡槽一侧设置有小针筒固定带的一端,相对侧设置有连接该固定带另一端的卡扣,所述大针筒上安装有针头,所述针头小端直线对准小针筒针头安装孔,所述底座上对应大针筒、小针筒耳子处设置有左右限位垫,所述左右限位垫固定设置在卡槽上。
进一步,所述大针筒体积为,所述小针筒体积为。
更进一步,所述大针筒卡槽的半径与大针筒半径相等,所述小针筒卡槽的半径与小针筒半径相等。
再进一步,所述固定带为弹性固定带。
本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绝缘油微水试验油样转移装置,通过推杆电机的推杆做往复运动将大针筒内的试验油推送到小针筒中进行定量取样,在此过程中大小针筒位置固定,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该装置运行稳定,能提升绝缘油微水试验工作效率,减轻试验人员劳动负担,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图1为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