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通量论文-宋立,李倩,陈聪,潘建根

辐射通量论文-宋立,李倩,陈聪,潘建根

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UV-LED,量值溯源,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论文文献综述

宋立,李倩,陈聪,潘建根[1](2019)在《紫外LED辐射通量测量的挑战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LED(UV-LED)测量存在极大挑战,不同制造商以及实验室的紫外辐射测量值存在很大偏差,亟需一致性高、复现性好的紫外测量。本文以辐射通量值测量为主,深入分析了目前UV-LED测量偏差较大的原因。为了应对测量挑战,实现高置信度的高精度测量,即尽可能地找到接近真值所在是关键。本文提出了UV-LED辐射通量测量的实验室级测量方案,可覆盖整个UV波段,任意UV-LED的紫外辐射通量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U都可控制在2.0%(k=2)以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工业级UV-LED辐射通量测量方案,其测量扩展不确定度U可控制在5.0%(k=2)以内,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获取UV-LED的总辐射通量和光谱功率分布。(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本杰,黎淼,何丰[2](2019)在《高辐射通量下CdZnTe探测器的脉冲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辐射通量条件下碲锌镉(CdZnTe)辐射探测器对模拟前端输出信号应具有快速上升时间及窄脉宽的要求,研究了CdZnTe探测器中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CSA)、准高斯脉冲滤波整形放大器的原理。采用Multisim,仿真分析了CSA输出脉冲信号上升时间、衰减时间和滤波整形放大器级联输入电阻、运放反馈电容等优化参数。基于仿核精密脉冲源搭建实验平台,完成了CSA和准高斯滤波整形放大器的实验验证工作。结果表明,CSA的输出信号上升时间为10 ns,下降时间为150μs,准高斯脉冲脉宽达200 ns。CSA和滤波整形放大电路的输出脉冲波形与仿真结果一致,满足了高分辨率半导体能谱测量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4期)

赵伟强,刘慧,闫劲云,苏颖,姜琳[3](2019)在《测量350~1100nm光源光谱总辐射通量的标准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LED行业对光谱总辐射通量的计量需求,研制了一套用于测量光谱总辐射通量的积分球光谱辐射计装置,实现光谱总辐射通量量值的准确传递;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原理、操作规范和不确定度评估。经实例评估,该装置在350~1 100 nm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U_(rel)=3.1%~1.3%(k=2)。对一组光谱总辐射通量标准灯与变角辐射计进行比对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350~1 100 nm波长上该标准灯组内一致性偏差为0.2%~0.8%,能满足量值传递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史源,赵江平[4](2019)在《热辐射通量对谷物粉尘燃烧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热辐射通量对谷物粉尘燃烧特性的影响,以可食用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锥形量热仪(CONE)研究不同热辐射通量对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烟气温度、引燃时间等的影响。原料分别过120、140、160、180、20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于22、24、26、28、30 kW/m~2热辐射通量下进行点火燃烧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测试条件下,玉米淀粉热释放速率峰值随热辐射通量的增大而增加,30 kW/m~2时峰值强度增大至最大80.293 6kW/m~2。热辐射通量变化对平均热释放速率、平均有效燃烧热、放热总量的影响较小。质量损失速率变化曲线随热辐射通量的增加向左移动,辐射通量22 kW/m~2质量损失速率曲线呈现一个较大的峰,其他辐射通量时均呈现双峰特征。烟气温度变化曲线随热辐射通量的增加整体向上移动。引燃时间随热辐射通量的增加而减小,呈线性减小关系且影响较大:热辐射通量为22 kW/m~2时,引燃时间为104 s;30 kW/m~2时,引燃时间减小至58 s。故相关涉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厂房内通风换气,严格控制设备、通风除尘管道等的温度避免内部热辐射温度过高。(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赵丽芳,沈占锋,李春明,郜丽静,郭明[5](2019)在《地表净辐射通量观测、模拟和同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净辐射通量是陆—气相互作用水热交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参量,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定量研究地表净辐射通量的时空变化对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定量研究地表净辐射通量的主要方法——观测、模拟和同化,分析了观测和模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可以弥补观测和模拟的不足,并比较分析了目前流行的同化算法的优缺点,利用不同的同化算法构建的同化系统可以同化不同来源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获取时空上连续一致的高精度地表净辐射的预报值。最后,探讨了同化多源遥感数据改进地表净辐射通量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谷星月,马耀明,马伟强,孙方林[6](2018)在《青藏高原地表辐射通量的气候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全球能量水循环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设在藏北高原的安多站、BJ站、D105站和NPAM站以及中国科学院珠峰站和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站10~20年晴天日间的辐射观测资料求年均值,分析了高原草甸(草高为5 cm的高原草甸,10 cm的高原草甸和高原稀疏草甸,15 cm的高原草甸)、戈壁和临湖高原草甸这些典型下垫面观测站多年观测的短波向下辐射、短波向上辐射、长波向上辐射、长波向下辐射、净辐射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年际变化,得出了青藏高原地表辐射通量的气候特征,发现高原上大部分站点观测到的短波向下辐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所有站点观测的长波向上辐射有不同程度的逐年增加趋势,且高原上基本所有站点观测的长波向下辐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高原地区大部分站点的净辐射通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与短波向下辐射的年变化相一致,青藏高原大部分站点的地表反照率在不同程度上逐年减小。(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8年06期)

朱思虹,张华,卫晓东,杨冬冬[7](2018)在《不同污染条件下气溶胶对短波辐射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光谱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参数化方案应用于高精度的辐射传输模式BCC_RAD(974带)中,研究不同污染状况下气溶胶在地表与近地层大气中造成的直接辐射强迫与辐射强迫效率。发现气溶胶在地表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为负,在近地层大气中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为正,且随气溶胶浓度的升高变大,说明大气气溶胶的含量越高,单位气溶胶光学厚度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越大。将短波划分为3个波段: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发现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中,不同污染状况下气溶胶在地表造成的直接辐射强迫范围分别为:-1.36—-13.66、-3.03—-32.41和-2.74—-28.62 W/m~2,在近地层大气中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范围分别为0.44—4.26、0.99—9.80和0.93—8.87 W/m~2。通过进一步对比自然和人为气溶胶的影响,发现人为气溶胶在地表和大气层顶产生的负直接辐射强迫以及对整层和近地面大气造成的正直接辐射强迫均大于自然气溶胶的影响,且上述两种排放源的气溶胶对整层大气辐射收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800 hPa高度以下的大气中。按照地表直接辐射强迫大小来分析不同种类气溶胶的影响,结果为硫酸盐>有机碳>黑碳>海盐>沙尘;按照近地层大气直接辐射强迫大小排序则为黑碳>有机碳>沙尘>海盐>硫酸盐。最后,通过分析散射型气溶胶与吸收型气溶胶对辐射通量的影响,还探究了大气中散射与吸收过程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菲菲,赵小锋,刘秀广,刘嘉慧,林剑艺[8](2018)在《城市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季相变化及与地表覆盖格局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厦门市4个季节的Landsat-5 TM遥感影像和气象资料,反演地表净辐射通量,进而分析其季相变化特征;使用景观格局指数表征和描述地表覆盖的空间组成与配置,采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方差分解相结合的方法,从多季节角度研究地表覆盖格局对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厦门市地表净辐射通量平均值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和冬季较低,地表净辐射通量在水体和林地区域较高,建设用地和裸地等其他地表覆盖类型区域较低;(2)地表覆盖的空间配置对地表净辐射通量没有显着影响;(3)地表覆盖的空间组成对地表净辐射通量产生重要影响,全年内林地和裸地所占面积比例对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影响最显着,林地所占面积比例是影响和解释地表净辐射通量跨季节差异的最重要和持续有效的因素。该研究加深了关于地表覆盖格局对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影响的科学认知,有助于探索城市热岛的形成和演变机制,也可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思宇,李景鑫,谢亭亭,王晨,肖峙靖[9](2018)在《EOF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预测中国华北地区向外长波辐射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搭载在Aqua卫星上的CERES产品,探讨了2005年6月-2009年6月华北地区向外长波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从经验正交分解结果来看,第一模态华北地区向外长波辐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整个区域向外长波辐射有增大趋势.第二模态中呈现出南北反位相的空间分布特征,尤其在2005年6月、2006年6月、2009年6月表现得尤为显着.采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华北地区历史时段向外长波辐射场经验正交分解展开的前6个主分量作为训练样本,预测北京地区2010年6月向外长波辐射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经验正交分解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预测向外长波辐射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当训练样本中加入北京地区云量后,预测效果提高1/3.(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徐飞翔[10](2018)在《北极海冰变化及其对春季下行长、短波辐射通量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对高纬度地区以至于全球的水文、热力循环、洋流和生态系统都有重大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放大效应对北极海冰的影响日益加剧。近叁十年的微波辐射计卫星观测资料显示北极海冰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收缩,特别是在2007年和2012年先后是下降到卫星观测记录的最低水平。北极海冰厚度正在变薄,海冰夏季的消融期延长了,季节性海冰覆盖比例持续增加,海冰年际变化加剧。北极海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已经成为极地科学界的共识,对于北极海冰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美国冰雪中心(NSIDC)提供的1979-2016年逐日的海冰密集度数据,高度计卫星观测的2003-2008年以及2011-2016年海冰厚度数据,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两米气温数据,分析海冰密集度、面积、覆盖范围、厚度和海冰早期融化开始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8年冬季北冰洋海冰密集度无显着变化趋势,夏季呈持续下降趋势。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和面积整体呈现减少趋势。2013-2016年SIE、SIA减少趋势最显着,比第一阶段分别减少了11.6%、7.4%。各海域SIE、SIA均呈下降趋势,且2005年开始SIE、SIA异常表现为负值。海冰厚度在ICESat阶段(2003-2008年)呈下降趋势,厚冰(>3.0m)比列减少,薄冰(<1.5m)比例增加,秋季下降特征比冬季显着。Cryosat-2阶段(2012-2014年)有所恢复,此后趋于稳定。北极海冰早期融化开始时间提前,最大值出现在碦拉海以及拉普捷夫海,提前了约20天,其次是巴伦支海、波弗特海、楚科奇海、以及东西伯利亚海提前了约8~12天。其次,利用NCEP和ECMWF提供的下行长、短波辐射通量数据,分析了1979-2016年北极春季下行长、短波辐射通量变化特征。来自NCEP和ECMWF的春季下行长波辐射通量分布及变化趋势十分吻合。除白令海以外,北极及各海域春季下行长波辐射通量趋势均表现为正异常特征。下行长波辐射通量趋势呈叁峰结构,最大值出现在4月中旬,约为第一峰值(3月中旬)和第叁峰值(5月底)的两倍,大小约为1.0 W·m~(-2)·decade~(-1)。相对于下行长波辐射通量趋势,两者的短波辐射差异较大。但也表现为北冰洋负异常特征。下行短波辐射通量趋势呈双峰结构,最大值出现在5月底。主要表现为在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以及巴芬湾负异常显着。各海域下行长波辐射通量趋势一致,正异常最大值北极中央海域、格陵兰海以及碦拉海,平均约为5 W·m~(-2)·decade~(-1)。最后探讨了北极春季长、短波异常对海冰早期融化开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冰早期融化开始时间与春季下行长波辐射通量呈负相关关系,与下行短波辐射通量呈正相关关系。海冰早期融化开始时间越早,下行长波辐射通量越大,下行短波辐射通量越小。春季下行长波辐射通量异常才是决定海冰早期融化开始时间的关键热力学过程。(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3-20)

辐射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辐射通量条件下碲锌镉(CdZnTe)辐射探测器对模拟前端输出信号应具有快速上升时间及窄脉宽的要求,研究了CdZnTe探测器中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CSA)、准高斯脉冲滤波整形放大器的原理。采用Multisim,仿真分析了CSA输出脉冲信号上升时间、衰减时间和滤波整形放大器级联输入电阻、运放反馈电容等优化参数。基于仿核精密脉冲源搭建实验平台,完成了CSA和准高斯滤波整形放大器的实验验证工作。结果表明,CSA的输出信号上升时间为10 ns,下降时间为150μs,准高斯脉冲脉宽达200 ns。CSA和滤波整形放大电路的输出脉冲波形与仿真结果一致,满足了高分辨率半导体能谱测量系统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通量论文参考文献

[1].宋立,李倩,陈聪,潘建根.紫外LED辐射通量测量的挑战与应对[J].照明工程学报.2019

[2].周本杰,黎淼,何丰.高辐射通量下CdZnTe探测器的脉冲处理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2019

[3].赵伟强,刘慧,闫劲云,苏颖,姜琳.测量350~1100nm光源光谱总辐射通量的标准装置[J].照明工程学报.2019

[4].史源,赵江平.热辐射通量对谷物粉尘燃烧特性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5].赵丽芳,沈占锋,李春明,郜丽静,郭明.地表净辐射通量观测、模拟和同化的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19

[6].谷星月,马耀明,马伟强,孙方林.青藏高原地表辐射通量的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8

[7].朱思虹,张华,卫晓东,杨冬冬.不同污染条件下气溶胶对短波辐射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18

[8].王菲菲,赵小锋,刘秀广,刘嘉慧,林剑艺.城市地表净辐射通量的季相变化及与地表覆盖格局的关系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

[9].陈思宇,李景鑫,谢亭亭,王晨,肖峙靖.EOF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预测中国华北地区向外长波辐射通量[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徐飞翔.北极海冰变化及其对春季下行长、短波辐射通量变化的响应[D].上海海洋大学.2018

标签:;  ;  ;  

辐射通量论文-宋立,李倩,陈聪,潘建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