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根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真菌群落,金属元素,丛枝菌根,杜鹃花类菌根
菌根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晔,李航,汤宇,单梦乐,张飞燕[1](2019)在《浙江镜湖湿地3种菌根植物根部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对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湿地(urban wetland)植物多样性水平高,并具有积极的净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本研究以浙江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样地,通过ICP-AES检测了人工园区和次生林土壤中几种金属元素(Al、Cr、Cu、K和Zn)的含量,比较不同类型的菌根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AM)、六月霜(Monochasma sauatieri Franch)(AM)和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ERM)对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各宿主植物根部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比较其对宿主植物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园区土壤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显着高于次生林下的土壤;(2)乌饭树对Al的富集能力较强,黑麦草和六月霜富集Cr能力都较强;(3) 3种植物根部真菌主要来自Ascomycota,而乌饭树根部Basidiomycota也是优势真菌,AM真菌在黑麦草和六月霜根部真菌群落结构中较少,而公认的ERM真菌Helotiales和Sebacinales在乌饭树根部真菌群落中的比例较高,且与所测金属元素无显着相关性。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次生林土壤环境保持良好。(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田田,孟小靖,马沁沁,雍彬,苗玉志[2](2019)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根际土壤内可培养放线菌功能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根际土壤为对象,利用4种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筛选其中的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PCR-RFLP方法结合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定。通过测定各分离菌株摇瓶培养发酵液中酶活性或代谢产物获取各菌株降解碳水化合物以及产促生剂的能力,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各菌株抗病原真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25株放线菌,经形态学观察去重复得到57株(W1-W57),经多样性分析将其归于3个属的23个种,其中以链霉菌属最多(91.3%),功能分析表明:有23株、17株、15株和18株放线菌能分别降解1,3-β-葡聚糖、几丁质、纤维素和果胶,其中有47.8%、26.1%和26.1%的菌株能同时降解4、3和2类碳水化合物;有19株、3株和2株放线菌分别能产含铁载体、IAA和ACC脱氨酶,其中有21.7%、56.6%和21.7%的菌株能分别产生3、2和1种根际促生剂;有10株放线菌表现出对不止一种病源真菌的拮抗能力,其中菌株W2和W19对4种病源真菌同时具有拮抗活性,且这2株菌对4种病源真菌抑菌能力比其他菌强;同时获得了包括W2、W3、W17、W19、W20、W34、W36和W54等在内的多功能高活性菌株,该研究表明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土壤内含丰富的多功能放线菌。所获结果可为我国印度块菌人工种植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唐燕,李敏,马焕成,伍建榕[3](2019)在《云南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轿子山野生的腋花杜鹃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蜡切片、根系透明染色,观察腋花杜鹃菌根的解剖结构,检测菌根的侵染率及研究根系共生菌根真菌的形态多样性;采用形态鉴定的方法研究根际土壤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采取形态学结合rDNA ITS序列测序方法,研究杜鹃植物根系共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轿子山腋花杜鹃的菌根真菌具有3种类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M)、丛枝菌根(AM)真菌及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根侵染率与AMF孢子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是0.884,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从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属5种AMF孢子,分别为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ehmii),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布氏球囊霉(Glomus brohultii)和沙生球囊霉(Glomus arenarium),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从腋花杜鹃中共分离出1株与杜鹃花类菌根真菌Cryptosporiopsis ericae,1株与根相关的真菌,2株菌根真菌共生真菌Dreschlera sp.,Periconia sp..(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文莹,孙露莹,宋凤斌,杨小琴,张梦杰[4](2019)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种古老的、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土壤微生物,能与大部分陆生植物形成互惠互利的菌根共生体.在这种共生关系中,AMF从植物获取自身生长所需碳源的同时,帮助宿主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AMF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提高植物抗逆性、稳定土壤结构、维护生态平衡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陆地农业生态系统AMF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我国陆地农业生态系统AMF物种多样性、AMF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AMF多样性的因素等几个方面,综述了陆地农业生态系统AMF的物种多样性,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徐玲玲,赵桂仿,孙敬祖,张焱,高丽君[5](2019)在《3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兰科植物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 OrMF)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培养(菌丝团分离)和非培养(克隆文库)2种方法获得同一栖息地3种不同杓兰属植物根中菌根真菌ITS序列并划分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所有根段中都有菌丝团定植,共分离出菌根真菌64株,其中63株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1株为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真菌;可划分为7个OUT,每个OTU代表菌株的菌丝都能形成OrMF典型的近球形或椭球形链状排列的念珠状细胞;分离出来的菌根真菌均为无性型菌丝且不产生无性孢子。(2)非培养法得到的3种杓兰属植物的根中OrMF分别隶属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腊壳菌科(Sebacinaceae)、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和革菌科(Thelephoraceae),其中胶膜菌科OTU在种类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培养和非培养2种方法得到的OrMF OTU类型和数量均为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无苞杓兰(C.flavum)>黄花杓兰(C.bardolphianum),但培养法少于非培养法。(3)对胶膜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优势和非优势OTU均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3个不同分支上,这种与多种亲缘关系较远的OrMF共生的现象可能与杓兰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且不同杓兰的OrMF物种丰富度没有显着差异,但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喜刚,杨波,郭成瑾,沈瑞清[6](2019)在《宁夏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镰刀菌属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真菌,由于镰刀菌的多型性与易变异的特点,使得镰刀菌一直都是真菌类群中最难鉴定的属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目前DNA多态性分子标记在镰刀菌上的应用主要有RFLP、RAPD、ISSR、SSR、SRAP等,其中ISSR分子标记技术是由Zietkiewicz等创建的一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又有反应稳定、重复性好的优点,ISSR标记技术被应用到各种病原菌中,以揭示病原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明确宁夏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种内各菌间的遗传差异与亲缘关系,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聚类分析30株地理来源不同的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对30株镰刀菌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的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4条条带,多分布在250~2 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2条,多态性平均比例为98.3%。遗传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30株镰刀菌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6~1.000。在0.476水平上,分为2个类群(IG),其中IG1包括1~16号和23~30号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IG2包括17~22号菌株,全部为接骨木镰刀菌。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33时,供试的30个菌株可被全部区分开。供试的镰刀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菌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同一类群中,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分离自同一地区同一菌种,其菌株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杜海燕,常顺利,宋成程,张毓涛[7](2019)在《天山雪岭云杉森林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天山森林的建群种,在中国北方针叶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按海拔梯度在天山北坡采集菌根样品及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根真菌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土壤有机碳、全N、有效P和全K等含量,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典型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雪岭云杉森林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雪岭云杉森林中菌根真菌共21种,隶属于2门6纲10目12科14属。②担子菌门真菌在各海拔的雪岭云杉林中均有分布,而子囊菌门真菌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雪岭云杉林中。随着海拔升高,菌根侵染率与香农-威纳指数先升后降,分别处于13%~36%和1. 14~2. 03之间,辛普森指数在0. 49~0. 63之间则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在0. 47~0. 63,随海拔先降后升。③雪岭云杉森林菌根真菌分布、侵染率和多样性指数主要受海拔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土壤全N含量仅显着影响了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本研究可为雪岭云杉森林菌根真菌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袁腾[8](2019)在《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集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楠竹林、柳杉林、山茶林、箭竹林、光叶水青冈林五种森林的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通过孢子形态学鉴定AM真菌种类,运用18S rDNA基因目标区段nested-PCR特异性扩增序列比对法进行AM真菌分子鉴定,研究不同森林类型AM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1.共分离AM真菌孢子41种,鉴定至种的共9属22种,包含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 2种、球囊霉属Glomus 7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 1种、和平囊霉属Pacispora 1种、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 1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 1种;还有14种鉴定至属,未知种5种。球囊霉属Glomus、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梵净山土壤AM真菌优势属。2.不同森林类型林下土壤AM真菌群落物种组成不同,没有共有种,各森林类型都有其特有种。楠竹林特有种为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和悬钩子硬囊霉Sclerocystis rubiforme;柳杉林特有种为柑橘球囊霉Glomus citricola和黑球囊霉Glomus melanosporum;山茶林特有种为具疱无梗囊霉Acaulospora pustulata、黄孢球囊霉Glomus flavisporum、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膨果球囊霉Glomus pansihalos和褐色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badium;箭竹林特有种为皱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ugosa;光叶水青冈林特有种为柯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koskei和凹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excavata。3.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土壤AM真菌多样性有以下规律:AM真菌种类越少,孢子密度越大,优势种的相对多度越高;AM真菌的种类越多,孢子密度越小。楠竹林AM真菌孢子密度1104个/100 g,10种;柳杉林孢子密度762个/100 g,15种;山茶林孢子密度642个/100 g,21种;箭竹林孢子密度566个/100g,15种;光叶水青冈林孢子密度268个/100 g,20种。4.土壤分离的41种孢子(编号FJSAM3-1至FJSAM3-41),采用ALM1-ALM2为特异性引物,对18S rDNA基因目标区段进行nested-PCR特异性扩增,仅获得3条序列,GenBank登录号:MK592773、MK592774、MK592776,建立系统发育树,其中2种孢子鉴定为球囊霉属Glomus,1种孢子鉴定至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AM真菌种类丰富,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AM真菌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AM真菌与植物长期选择,使不同森林类型的AM真菌多样性具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熊丹[9](2019)在《黔中地区马尾松-杜鹃群落杜鹃菌根和根围真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地区造林先锋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用途广、速生丰产等优点,贵州省马尾松资源分布不均衡、林地生产率低,且低效林面积日益增加。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常伴生于马尾松林下,对维持马尾松林稳定性、提高林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并且观赏价值极高,能够改善我省山林景观,拥有很大的园林开发价值和研究价值。土壤中多样性的真菌与植物根部互作形成菌根,植物与共生真菌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促进和维持两者地上和地下的多样性。真菌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形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菌根真菌能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其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可以为荒山改造、水土保持、增加森林覆盖率等做贡献,因而具有重大意义。以黔中乌当(WD)、孟关(MG)、龙里(LL)、修文(XW)和清镇(QZ)5个地区的马尾松-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杜鹃毛根和根围土壤分别提取真菌DNA,同时采取根际层土壤(5-20 cm)用作pH和养分测定,调查生境植物多样性等环境因子。以真菌扩增子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区作为测序研究区,运用数量生态学原理分析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因子等对根围真菌群落的影响,借助生态功能群(ecological guild)从分类学上解析杜鹃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结构。研究结果如下:1.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1 315 459条,count值最多的是265 bp,达169 083条;主要区间范围为190-290 bp,length值主要在2000~20000之间,其中菌根测序量达618 468条,根围真菌测序量696 991条,菌根真菌平均测序41231.2条,根围真菌平均测序46466.1条。根据真菌OTU阀值归并共获得2695个OTU,不同区系菌群OTU数量大小依次为WD(1527 OTU)>MG(1163 OTU)>LL(1245 OTU)>QZ(721 OTU)>XW(608 OTU),五个区系共有真菌OTU数84。不同地区所测得真菌OTU值数量差异较大。2.杜鹃根围特有真菌OTU数量为792,而菌根特有为457 OTU,共有真菌OTU 1446。所有OTU分属于11门、32纲、96目、209科、389属、561种,其中QZ隶属于10门、25纲、63目、108科、163属、219种;XW隶属于8门、24纲、64目、115科、168属、220种;LL隶属于9门、26纲、64目、121科、184属、254种。WD隶属于10门、25纲、63目、108科、163属、219种;MG隶属于9门、27纲、70目、126科、189属、264种。3.所有区系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60.1%)、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6.1%)、接合菌门Zygomycota(5.9%);优势纲分别为:伞菌纲Agaricomycetes(20.8%)、Eurotiomycetes(20.5%)、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14.4%)、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8.7%)、Archaeorhizomycetes(7.0%)等;优势目分别为散囊菌目Eurotiales(18.0%)、蜡壳耳目Sebacinales(9.4%)、肉座菌目Hypocreales(8.9%)、Archaeorhizomycetales(7.0%)等;优势科分别为发菌科Trichocomaceae(18.0%)、古生菌科Archaeorhizomycetaceae(7.0%)、蜡壳耳科Sebacinaceae(6.5%)等。389属真菌中优势菌群有:青霉属Penicillium(17.1%)、Archaeorhizomyces(7.0%)、Sebacina(5.9%)、unidentified(4.9%)、木霉属Trichoderma(4.3%)等。4.杜鹃菌根真菌主要分为84个生态功能群:未定义腐生菌Undefined Saprotroph(869 OTU)、植物病原菌Plant Pathogen(127 OTU)、土壤腐生菌Soil Saprotroph(135 OTU)、外生菌Ectomycorrhizal(136 OTU)、地衣共生真菌Lichenized(44 OTU)、杜鹃类菌根真菌Ericoid Mycorrhizal(33 OTU)、木腐生菌Wood Saprotroph(26 OTU)、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16OTU)、内生菌Endophyte(79 OTU)和动物病原菌Animal Pathogen(60 OTU)等10类。以及多种混合营养型的真菌,如:寄生性真菌-不定腐生菌Fungal Parasite-Undefined Saprotroph(86 OTU);动物病原-内生-地衣寄生虫-植物病原-土壤腐生-木材腐生Animal Pathogen-Endophyte-Lichen Parasite-Plant Pathogen-Soil Saprotroph-Wood Saprotroph(23 OTU)等73类。杜鹃根部除了生存着杜鹃花类菌根外,还有大量其他类型的菌根和不同生态功能的真菌。5.杜鹃根围真菌群落结构与生境土壤全氮(TN)、p H、速效氮(AN)、速效钾(AK)、速效磷(AP)及植被的Shannon(D)指数相关性较大,不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影响菌群的分布,菌群与植物之间存在相互选择的关系。杜鹃菌根真菌大多来自于生境土壤,这些丰富的菌群拥有复杂的功能多样性,并且菌群之间的关联性相互耦合,增加了杜鹃根系真菌类型的多样性,同时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宋放,吴黎明,李红飞,何利刚,王志静[10](2019)在《赣州橘园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鉴定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赣州橘园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样性,并明确黄龙病菌的侵染对于AMF群落的影响。【方法】使用AMF 18S小亚基核糖体特异引物AMV4.5NF/AMDGR对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DNA扩增建库,通过454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赣州橘园根系AMF多样性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结果】从赣州橘园的柑橘根系中鉴定到80个AMF种,其中包括44个已知的AMF种和36个新种。进化分析发现,球囊霉属AMF占总AMF数的78.75%,是赣州柑橘根系内生AMF群落的优势菌属。鉴定到类球囊霉属的12个AMF,其中Paraglomus.N2和Paraglomus.N7的丰度位于总AMF的第二和第叁,说明类球囊霉属AMF在赣州柑橘AMF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PCoA分析表明黄龙病菌侵染显着改变了柑橘根系AMF的群落结构,而AMF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变化。通过丰度差异分析鉴定到6个在黄龙病菌侵染后丰度差异显着的AMF种,表明黄龙病菌侵染可能通过改变AMF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其群落结构。【结论】全面揭示了赣州橘园根系内生AMF多样性,并且黄龙病菌侵染可通过改变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AMF群落结构。(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菌根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根际土壤为对象,利用4种放线菌分离培养基筛选其中的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PCR-RFLP方法结合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定。通过测定各分离菌株摇瓶培养发酵液中酶活性或代谢产物获取各菌株降解碳水化合物以及产促生剂的能力,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各菌株抗病原真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25株放线菌,经形态学观察去重复得到57株(W1-W57),经多样性分析将其归于3个属的23个种,其中以链霉菌属最多(91.3%),功能分析表明:有23株、17株、15株和18株放线菌能分别降解1,3-β-葡聚糖、几丁质、纤维素和果胶,其中有47.8%、26.1%和26.1%的菌株能同时降解4、3和2类碳水化合物;有19株、3株和2株放线菌分别能产含铁载体、IAA和ACC脱氨酶,其中有21.7%、56.6%和21.7%的菌株能分别产生3、2和1种根际促生剂;有10株放线菌表现出对不止一种病源真菌的拮抗能力,其中菌株W2和W19对4种病源真菌同时具有拮抗活性,且这2株菌对4种病源真菌抑菌能力比其他菌强;同时获得了包括W2、W3、W17、W19、W20、W34、W36和W54等在内的多功能高活性菌株,该研究表明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土壤内含丰富的多功能放线菌。所获结果可为我国印度块菌人工种植新技术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根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晔,李航,汤宇,单梦乐,张飞燕.浙江镜湖湿地3种菌根植物根部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对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的研究[J].植物研究.2019
[2].王田田,孟小靖,马沁沁,雍彬,苗玉志.四川攀枝花地区印度块菌菌根根际土壤内可培养放线菌功能多样性[J].生态科学.2019
[3].唐燕,李敏,马焕成,伍建榕.云南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杨文莹,孙露莹,宋凤斌,杨小琴,张梦杰.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9
[5].徐玲玲,赵桂仿,孙敬祖,张焱,高丽君.3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
[6].王喜刚,杨波,郭成瑾,沈瑞清.宁夏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杜海燕,常顺利,宋成程,张毓涛.天山雪岭云杉森林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J].干旱区研究.2019
[8].袁腾.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D].贵州大学.2019
[9].熊丹.黔中地区马尾松-杜鹃群落杜鹃菌根和根围真菌多样性[D].贵州大学.2019
[10].宋放,吴黎明,李红飞,何利刚,王志静.赣州橘园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鉴定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