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王震,程中伟,陈太波,高鹏,方全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王震,程中伟,陈太波,高鹏,方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恰当治疗,全因死亡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文献综述

王震,程中伟,陈太波,高鹏,方全[1](2019)在《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前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与植入后恰当治疗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时,植入前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NSVT)与植入后ICD恰当治疗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植入ICD用于一级预防的心脏病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ICD植入前均完善Holter检查。根据Holter检查是否出现NSVT,将患者分为NSVT组及无NSVT组。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8年8月,随访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植入后ICD放电治疗及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治疗情况。结果纳入60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随访时间37 (14~6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提示,NSVT组与无NSVT组相比,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 108),NSVT组恰当治疗的风险高于无NSVT组(P=0. 033),NSV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ICD恰当治疗独立相关(NSVT:HR=5. 099,95%CI:1. 399~18. 588,P=0. 014;左心室射血分数:HR=1. 077,95%CI:1. 013~1. 145,P=0. 018)。结论 ICD一级预防患者植入前出现NSVT提示接受ICD恰当治疗的风险增加。(本文来源于《协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官学强,林佳选,李岳春,李进,殷日鹏[2](2019)在《心室流出道多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1例心室流出道多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消融过程。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周"入院。心电图示持续单形性VT,结果经肺动脉左窦消融终止VT,但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并经右心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但经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另一种形态的持续性VT并经右冠窦消融成功;再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第3种形态的持续性VT,最终经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区(AMC)消融成功。(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3期)

M.Avanesov,J.Münch,J.Weinrich,L.Well,D.Sring[3](2018)在《延迟钆增强和细胞外容积CMR预测肥厚性心肌病病人5年发生心源性猝死、晕厥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心脏MR成像(CMR)延迟增强和平扫T_1图和细胞外容积图预测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发生心源性死亡的风险,预测发生晕厥或非持续性心动过速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刘霞[4](2017)在《警惕CRT-D术后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CRT起搏器"是指具有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功能的叁腔起搏器;"CRT-D起搏器"是指既具有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功能,又带除颤功能的叁腔起搏器。目前这两类起搏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关于起搏器的个体化合理设置,是目前专家的共识。本文将报道一例CRT-D治疗失败的病例,希望引起大家对个体化合理设置更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李雷[5](2017)在《胺碘酮治疗心室颤动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室颤动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本院所收治的住院期间发生心室颤动(VF)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器质性病变心脏病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除颤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胺碘酮,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完全控制24 h的病例占27.08%,完全控制48 h的病例占50.00%,完全控制72 h的病例占22.92%。48例患者中有6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阿斯综合征与室颤反复发作,除颤治疗加胺碘酮持续静脉给予48~96 h并口服治疗,仍无效死亡;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未通,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给予除颤及胺碘酮的静脉注射仍无效死亡;患者总病死率为22.92%。整个治疗过程中有39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给予阿托品与多巴胺后症状好转;未发现心功能不全加重的情况发生。37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的患者,长期给予胺碘酮口服,每日剂量为0.1~0.2 g,维持治疗,未见心律失常的发作。X线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给予胺碘酮加口服,应用于室颤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室颤治疗安全有效,且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无全身不良反应与明显心血管事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7年27期)

林加锋,林佳选,李岳春,李进,殷日鹏[6](2016)在《左心室流出道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多个出口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最常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60%~70%),其次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约占10%),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期我院收治1例起源于LVOT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多个出口现象,并经消融成功治疗,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9岁,有糖尿病病史3年。患者因心(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6年04期)

姚靖,刘文娴,曹佳宁[7](2016)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心室颤动(VF)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监护病房收治的STEMI患者2 343例,入院后连续心电监测72 h以上,按照是否发生院内SVT/VF分为SVT/VF组(n=183)和无SVT/VF组(n=2 16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病变及急诊血运重建情况、院内治疗情况、院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及TIMI危险评分,并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院内发生SVT/VF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吸烟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糖尿病病史阳性率、脑血管疾病病史阳性率、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阳性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阳性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阳性率、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VT/VF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心率、Killip分级Ⅲ~Ⅳ级者所占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35%者所占比例高于无SVT/VF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无SVT/VF组(P<0.05)。SVT/VF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分数、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者所占比例高于无SVT/VF组(P<0.05);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水平、血清K~+≤3.5mmol/L者所占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T/VF组患者共142例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无SVT/VF组患者共1 171例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其中SVT/VF组患者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于无SVT/VF组、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无SVT/VF组(P<0.05);两组患者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及血管狭窄70%以上≥2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T/VF组患者前壁梗死发生率和行急诊PCI者所占比例率高于非SVT/VF组(P<0.05);两组患者下壁/右室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行急诊CABG。SVT/VF组患者行静脉溶栓者所占比例、利尿剂使用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及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者所占比例高于非SVT/VF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低于非SVT/VF组,β-受体阻滞剂开始使用时间晚于非SVT/VF组(P<0.05);两组患者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SVT/VF组患者TIMI危险评分高于非SVT/VF组,TIMI危险评分为8~14分者院内SVT/VF发生率高于TIMI危险评分为0~7分者(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35%〔OR=3.58,95%CI(2.36,5.44)〕、e GFR<60 ml·min~(-1)·(1.73 m~2)~(-1)〔OR=3.30,95%CI(2.36,4.63)〕、行急诊PCI〔OR=2.92,95%CI(2.05,4.18)〕及TIMI危险评分为8~14分〔OR=5.96,95%CI(4.03,8.80)〕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SVT/VF的危险因素,使用β-受体阻滞剂〔OR=0.55,95%CI(20.40,0.76)〕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SVT/VF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院内发生SVT/VF的STEMI患者多为男性,入院时心率快、血压低,心肾功能差,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风险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STEMI患者院内SVT/VF发生率较低,且心肾功能差、行急诊PCI及TIMI危险评分为8~14分的STEMI患者院内SVT/VF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田卫东,薛洋,魏兰芳,孙杨,祝贺[8](2015)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血栓形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主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0年,阵发性心悸10个月,再发10 h"入院。患者于10年前因心前区疼痛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0月前先后出现2次心悸症状,行心电图检查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拟行CRT-D治疗,术中见侧后静脉与冠状窦主干呈20°锐角向后下走行,冠状窦远端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丝进入侧后静脉失败而无法植入左室电极,未成功植入CRT-D。入院前10 h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江利,崔凯军,刘兴斌[9](2015)在《高血压心脏肥厚致持续性ST段抬高并发反复室性心动过速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以"头晕5年,气促1年,晕厥2次"为主诉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四肢乏力,无心悸、气促、胸痛;无眩晕、冷汗、黑蒙;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测血压160~180/90~100mm Hg(1mm Hg=0.133kPa)。外院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提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后规律服用依那普利、(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张永红,谢慎威[10](2015)在《高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电复律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男性,64岁,藏族,以"突发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1d"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治疗,但未监测血压,也未做系统的治疗。入院前1d患者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血压测不到。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结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目测心室率约180次/min。急送我院治疗,送医途中(6~8h车程)患者一直清醒,未出(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5年04期)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1例心室流出道多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消融过程。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周"入院。心电图示持续单形性VT,结果经肺动脉左窦消融终止VT,但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并经右心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但经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另一种形态的持续性VT并经右冠窦消融成功;再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第3种形态的持续性VT,最终经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区(AMC)消融成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震,程中伟,陈太波,高鹏,方全.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前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与植入后恰当治疗的关系[J].协和医学杂志.2019

[2].官学强,林佳选,李岳春,李进,殷日鹏.心室流出道多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J].心电与循环.2019

[3].M.Avanesov,J.Münch,J.Weinrich,L.Well,D.Sring.延迟钆增强和细胞外容积CMR预测肥厚性心肌病病人5年发生心源性猝死、晕厥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8

[4].刘霞.警惕CRT-D术后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7

[5].李雷.胺碘酮治疗心室颤动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

[6].林加锋,林佳选,李岳春,李进,殷日鹏.左心室流出道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多个出口1例[J].心电与循环.2016

[7].姚靖,刘文娴,曹佳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

[8].田卫东,薛洋,魏兰芳,孙杨,祝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血栓形成1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

[9].江利,崔凯军,刘兴斌.高血压心脏肥厚致持续性ST段抬高并发反复室性心动过速1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

[10].张永红,谢慎威.高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电复律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5

标签:;  ;  ;  ;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论文-王震,程中伟,陈太波,高鹏,方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