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负荷论文-胡沫,张加明

价值负荷论文-胡沫,张加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价值负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研究生,人文学科,价值负荷,学术创新能力

价值负荷论文文献综述

胡沫,张加明[1](2017)在《价值负荷与文科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为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培养的人才,他的能力不应该是程序化的处理转换能力而应该是创新能力,程序化的处理能力通过传统的师徒作坊式教育就可以掌握,故而不需要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范畴。而只有创新能力才是一种训练出来的专业素养,它不仅是一种传承能力,更是一种革新能力,这个能力远非程序化的处理能力所能比拟。对于研究生这个阶段来说,这个能力具体体现为学术创新能力。为了使我们(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期刊2017年07期)

陈晓英,侯金鹏[2](2016)在《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与伦理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作为以计算机信息科学为载体的新兴先进技术,其本质上是技术在当今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技术的兴起也意味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技术的本质和定义出发,网络技术并非是中性的,它是具有价值负荷的。网络技术不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所体现的价值是一个时代中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技术进行伦理层面的反思,对网络技术伦理的本质、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技术和应用网络技术,减少或避免由网络技术引发的负面效应。(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6年02期)

侯金鹏,陈晓英[3](2015)在《论技术的价值负荷》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哲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主要涉及到技术本身是否负载价值以及负载价值的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关于技术本身是否负载价值主要表现为技术中性论和技术价值论,技术价值论中又包含着技术决定论和社会构建论,近代以来盛行的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从根本上说也来源于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技术从根本上来说是负载价值的,但其价值负荷又是复杂的,本文从论证技术的二重性出发,通过对于技术中性论、技术价值论、技术决定论和社会构建论的分析揭示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的内在矛盾,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指引下辩证的分析和看待技术的价值负荷(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5年24期)

周旭东[4](2014)在《论技术价值负荷及其社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实践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追求价值,保障和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起根本作用的时代,技术实践活动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靠根基,同时也是人类危机四伏的物质根源。技术价值及其社会控制能否合理化己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更是哲学反思的对象。孙正聿教授在论述哲学对科学的反思时指出:哲学要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这对哲学反思作为把握世界方式的技术来说同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是以此为指导开展对技术价值负荷及其社会控制研究的。本文分析了技术实践与技术价值实现的关系及技术实践的价值,论述了技术社会控制的原则与途径。(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期刊2014-04-30)

闫坤如[5](2013)在《现代语境下对科学价值负荷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通过探讨现代语境下科学的涵义,进而从科学发展的目的和动机、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及对科学理论的评价叁个方面来分析科学的价值负荷的表现,最后通过对科学的价值中立说的理论基础的挖掘来分析不同语境下对科学的本性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巨乃岐[6](2013)在《军事技术的价值负荷与负荷价值——从形成过程看军事技术的价值与价值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军事技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占有到使用的过程,是军事技术的价值创造、价值生产、价值转移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军事技术的价值属性和善恶表现从根本上说源于军事技术的价值负荷和负荷价值,军事技术的价值负荷集中体现为它的内在价值,军事技术的负荷价值集中表现为它的外在价值。军事技术的价值属性及其善恶表现从根本上说是军事技术主体的社会性、价值性和善恶性的表现。(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期刊2013-07-18)

毛牧然,陈凡[7](2012)在《论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演化模式——兼论对以往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理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技术本身是否有价值负荷的问题上,存在技术工具论和技术价值论的争议,进而产生了技术价值统一理论,它将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工具价值属性和社会价值属性统一起来。不过,技术价值统一理论也只是停留在宏观静态层面,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论述了由两种状态——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所构成的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演化模式,以此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理论,将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研究深入到微观动态的层面,使人们对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问题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技术本身价值负荷量变状态和质变状态中的技术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2年19期)

高铁刚[8](2010)在《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价值,其中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是教育技术价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教育技术是否存在价值负荷、负荷了什么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主观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共同作用的产物",指出了作为现代技术分支的教育技术先天地继承了技术的属性,负荷着主体的价值追求,教育技术内在地负荷了人们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追求。同时针对教育系统主体、社会文化主体和经济系统主体叁类主体,分析了教育技术呈现出的价值负荷。最后,通过分析教育技术价值负荷产生的社会根源,得出了技术化社会中物质内在蕴含的工具属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0年03期)

王琦[9](2009)在《技术的价值负荷与发展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技术与人类社会系统的总体关系考量,技术无疑是负荷着价值的。通过对技术哲学史上有关技术价值不同维度讨论的考察与反思,寻求理性的技术发展选择,是人们关注技术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S1期)

杨丽娟,宋吉鑫[10](2008)在《网络技术价值负荷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的价值负荷是对技术中性论观点的否定。网络是一种技术的产物,因此,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就成为人们研究、探寻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视角。探寻网络技术价值负荷的内涵,为发挥网络技术的正向价值,克服网络技术的负面效果,提供认识与实践路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08年06期)

价值负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技术作为以计算机信息科学为载体的新兴先进技术,其本质上是技术在当今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技术的兴起也意味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技术的本质和定义出发,网络技术并非是中性的,它是具有价值负荷的。网络技术不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所体现的价值是一个时代中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技术进行伦理层面的反思,对网络技术伦理的本质、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技术和应用网络技术,减少或避免由网络技术引发的负面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价值负荷论文参考文献

[1].胡沫,张加明.价值负荷与文科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研究生.2017

[2].陈晓英,侯金鹏.网络技术的价值负荷与伦理反思[J].学术探索.2016

[3].侯金鹏,陈晓英.论技术的价值负荷[J].赤子(上中旬).2015

[4].周旭东.论技术价值负荷及其社会控制[D].齐齐哈尔大学.2014

[5].闫坤如.现代语境下对科学价值负荷的思考[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

[6].巨乃岐.军事技术的价值负荷与负荷价值——从形成过程看军事技术的价值与价值形态[C].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2013

[7].毛牧然,陈凡.论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的演化模式——兼论对以往技术本身价值负荷理论的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8].高铁刚.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

[9].王琦.技术的价值负荷与发展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0].杨丽娟,宋吉鑫.网络技术价值负荷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8

标签:;  ;  ;  ;  

价值负荷论文-胡沫,张加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