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烯脂酸水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蛋白3,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1,蛋白质相互作用
烯脂酸水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常艳[1](2013)在《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1(ECHS1)参与调控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功能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TATs-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蛋白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这个家族包括六个成员:STAT1-STAT6。STAT3作为其中的一员,可以被诸多细胞因子激活,包括IL-6、EGF、IFNα等。静息条件下,STAT3主要定位在胞浆,在细胞外界因子的刺激下,JAK1激酶磷酸化受体上特定的酪氨酸位点,随后STAT3被招募到受体复合物上,其酪氨酸705位被JAK1磷酸化,磷酸化的STAT3发生二聚化,转位至细胞核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对细胞增殖、分化、免疫及炎症等很多生理过程都很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TAT3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破坏了正常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生存以及免疫反应,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并诱导出一些转化细胞的特性,这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STAT3是EGFR、SRC、JAK等多个致癌性酪氨酸激酶信号通道的汇聚点,目前在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发现有持续性激活。研究发现,STAT3的持续激活导致其下游靶基因如凋亡抑制基因(HSP27、SURVIVIN、BCL-XL)、细胞周期调节基因(Cyclin D1、C-MYC)、血管生成相关基因(COX-2、VEGF)等表达明显增加,而这些基因的过度激活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肿瘤细胞主要通过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促进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研究表明,STAT3能够参与并影响肿瘤细胞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者在特异的STAT3缺陷的小鼠细胞系中发现STAT3具有负性调节免疫功能。同时,STAT3可抑制炎症介质如TNF-α、NO的释放,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总之,在肿瘤细胞中,STAT3的过度激活增强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能力,这也是STAT3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综上所述,STAT3作为“癌基因”已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认可和关注,深入阐明JAK1-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ECHS1(Homo Sapiens Enoyl Coenzyme A Hydratase1)全称为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1,全长290AA,是催化线粒体脂肪酸氧化代谢的一个关键酶。已有研究表明,在轻度脂肪肝的小鼠模型及病人体内ECHS1水平呈现下调状态,敲低ECHS1的表达可导致肝脏中脂肪显着堆积。除了在脂肪酸代谢中的重要功能外,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ECHS1在很多肿瘤中缺失或低表达,包括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T47D),前列腺癌细胞(DU145),结肠癌细胞(HCT-8),卵巢腺癌细胞(SKOV-3)等细胞系和一些肿瘤组织(肾脏肿瘤组织和肝癌肿瘤组织),然而ECHS1在肿瘤中的缺失或低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意义尚不清楚。STAT3信号通路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长、分化十分关键,然而其信号持续激活可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及免疫逃逸,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新的STAT3调控因子的发现成为当前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热点。我们在前期工作中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出一个新的STAT3相互作用蛋白质-ECHS1,初步实验结果表明ECHS1能够结合STAT3并抑制STAT3的转录活性。随后我们分别通过过表达和敲低ECHS1,发现ECHS1能通过调节STAT3的酪氨酸磷酸化来调节它的转录活性。由于ECHS1在很多肿瘤中低表达,为了探索ECHS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是否有功能,我们用siRNA敲低ECHS1并检测STAT3下游与细胞增殖、抗凋亡和转移相关的靶基因(Cyclin D1, BCL2,BCL2L1, MMP-2),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都有显着上调,这一结果解释了ECHS1在很多肿瘤中缺失或表达量偏低的意义。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不仅发现了STAT3的一个新的负调控因子-ECHS1,初步揭示了其对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发现有可能为基于STAT3通路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朱小叁,戴益琛,陈章兴,谢军培,曾伟[2](2013)在《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短链1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短链1(enoyl-coenzyme A hydratase,short chain1,ECHS1)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干扰ECHS1基因的重组质粒pGPU6/GFP/siRNA-ECHS1转染至HepG2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干扰ECHS1基因表达的HepG2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CHS1蛋白的表达水平。pGPU6/GFP/siRNA-ECHS1转染HepG2细胞后,CCK-8(cellcountingkit-8)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ERK,p-ERK)、cyclinD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稳定干扰ECHS1基因表达的HepG2细胞,pGPU6/GFP/siRNA-ECHS1转染后HepG2细胞中ECHS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质粒的HepG2细胞)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GPU6的HepG2细胞)(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GPU6/GFP/siRNA-ECHS1转染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p-ERK、cyclinD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CHS1可能通过上调p-ERK、cyclinD3和cyclinD1的表达而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3年05期)
郑亚杰[3](2013)在《稻瘟菌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的纯化及其与MAP蛋白酶互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菌侵染水稻引起的稻瘟病在世界各地连年发生。稻瘟菌侵染性菌丝发育过程与病斑形成密切相关,解析侵染性菌丝的发育机制是研究稻瘟菌致病机制的重要方面。MAP蛋白酶是一种保守的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是一种多结构的、依赖于ATP的蛋白酶可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平衡和代谢。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ECH)催化脂肪酸β-氧化代谢途径的第二步反应。稻瘟菌中该酶通过调节β-氧化来调控附着胞的生长,影响稻瘟菌的致病性。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MAP蛋白酶与水稻病斑形成有关,通过调控稻瘟菌侵染性菌丝的扩展控制病斑大小。稻瘟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筛选得到一株MAP蛋白酶异常的突变体,对MAP的纯化后通过6*His tag pull down的方法得到很多MAP蛋白酶的互作蛋白,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为其中之一,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纯化表达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并且分析其与MAP蛋白酶互作关系。本研究的主要实验结果为:从野生型稻瘟菌菌株“ZLJ88”克隆得到了3360bp的MAP蛋白酶基因和873bp的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ECH)。经过生物学分析MAP蛋白酶基因该基因编码112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23.09kDa,其大小等电点pI=5.45;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编码29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2.01kDa,等电点pI=5.05;(1)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CH的构建;(2) TPTG诱导蛋白质表达,证明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形式的重组基因的蛋白结构有可能被破坏,所以改用真核表达载体来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3)真核表达载体pPICZB-MAP和pPICZC-ECH的构建,转化酵母,诱导提取酵母蛋白;(4)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的纯化;(5)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验证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ECH)和MAP蛋白酶互作关系。本研究对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为今后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化学活性提供了基础,对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进行真核表达及纯化为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通过酵母双杂交证明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与MAP蛋白酶相互作用,更为深入研究稻瘟菌-水稻之间的互作机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稻瘟病菌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4-01)
李志杰[4](2010)在《线虫线粒体极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烯脂酰CoA水合酶和硫解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粒体脂肪酸p氧化包括四步催化反应过程,通过这四步反应过程脂酰CoA的脂肪酸链被逐渐降解掉两个碳原子。参与这四步催化反应的酶类依次包括脂酰CoA脱氢酶、烯脂酰CoA水合酶、L-3-羟脂酰CoA脱氢酶以及硫解酶,这四步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脂肪酸p氧化第一步反应中,脂酰CoA脱氢酶催化脂酰CoA脂肪酸碳链α和p位之间的脱氢酶反应,生成反式-2,3-烯脂酰CoA;然后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反式-2,3-烯脂酰CoA的α和p位之间的水合反应生成L-3-羟脂酰CoA;在第叁步反应中,L-3-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L-3-羟脂酰CoA的α和β位之间的再次脱氢反应,生成3-酮脂酰CoA;最后硫解酶将3-酮脂酰CoA降解成一个乙酰CoA分子和一个缩短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现已发现许多代谢性疾病与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缺陷相关,例如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等。最近有关p氧化机制和缺陷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线虫是人类代谢疾病研究的一种良好的动物模型,但有关其线粒体p氧化的结构与功能的报道却很少。作者克隆表达了叁种与线虫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是Y45F3A.3,C32E8.9和F53A2.7,根据WormBase数据库的信息,它们的表达产物分别为线虫极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烯脂酰CoA水合酶以及硫解酶。作者将这叁种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并分别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然后通过晶体生长条件的优化得到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利用日本光子工厂的BL5A线站和BL17A线站分别收集了这叁种蛋白质晶体的高分辨率衍射数据,最终解析了线虫线粒体极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结合底物C11-CoA的晶体结构、线虫线粒体烯脂酰CoA水合酶的晶体结构和线虫线粒体硫解酶及其结合底物CoA的晶体结构。线虫极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的叁维结构和静态光散射实验证明了该脂酰CoA脱氢酶具有独特的四聚体聚合状态,而现今发现的其他极长链CoA脱氢酶都不具有这一聚合状态,并且体外测活实验说明了线虫极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的四聚体结构正是其催化底物脱氢反应的活性状态。线虫极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结合底物C11-CoA的晶体结构以及体外测活的实验结果揭示了该脂酰CoA脱氢酶可改变底物结合位点的构象进而扩大底物结合口袋的空间以容纳具有更长脂肪酸碳链的底物。线虫烯脂酰CoA水合酶晶体的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a=138.6,b=116.7,c=115.3 (?),α=β=90.0,γ=124.0°。通过对于线虫烯脂酰CoA水合酶晶体衍射数据的分析,作者推测该晶体并非普通的“孪晶”而是由叁套空间群均为P21的晶格系统组成的“叁晶”。根据这一假设并借鉴“去孪”程序的原理,作者通过自行编写“去叁晶”程序最终解析了该线虫烯脂酰CoA水合酶的晶体结构。静态光散射实验证明该线虫烯脂酰CoA水合酶具有不同于其他烯脂酰CoA水合酶的叁聚体结构。线虫硫解酶是由分子量为43 kDa单体组成的同源四聚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线虫硫解酶为合成硫解酶,对其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体外测活实验说明线虫硫解酶的四聚体结构是其催化乙酰乙酰CoA的降解反应所必需的。线虫硫解酶的四聚体状态是依靠亚基间129-143位铰链区的疏水相互作用维持,结构分析表明该铰链区的缺失导致线虫硫解酶结合底物的口袋进一步扩大,这有可能使线虫硫解酶的主要功能由合成硫解酶向分解硫解酶转变。(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0-05-01)
张凯,李志杰,孙飞[5](2010)在《线虫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叁孪晶体结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成功获得线虫基因C32E8.9编码的蛋白六棱柱形状晶体,数据分析表明该晶体非单晶,是一种罕见的蛋白质叁孪晶体(简称"叁晶")。由于现有结构解析的程序均无法处理此类"叁晶"问题,我们设计了相应的程序,并成功解析了cECH叁晶结构,为解析此类蛋白质晶体的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3-03)
李志杰,张凯,翟宇佳,周强军,耿运琪[6](2010)在《线虫烯脂酰CoA水合酶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初步晶体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β-氧化循环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许多代谢疾病都与其密切相关。线虫β-氧化循环与人类相似,但与其相关的研究报道却很少。线虫基因C32E8.9编码的蛋白被WormBase命名为烯脂酰CoA水合酶(WormBase ID:CE29693),被推测具有催化β-氧化循环第二步反应的功能。作者将C32E8.9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分别纯化了母体蛋白以及硒代蛋白衍生物。多角度静态光散射实验表明该蛋白的聚合状态为叁聚体。该蛋白在沉淀剂2-甲基-2,4-戊二醇的作用下形成可供衍射分析的六棱柱形状晶体,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a=79.0,b=82.4,c=79.2,α=γ=90.0°,β=120°,数据分析表明该晶体非单晶,是一种罕见的蛋白质"叁晶"——包含叁套晶格。(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烯脂酸水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短链1(enoyl-coenzyme A hydratase,short chain1,ECHS1)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干扰ECHS1基因的重组质粒pGPU6/GFP/siRNA-ECHS1转染至HepG2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干扰ECHS1基因表达的HepG2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CHS1蛋白的表达水平。pGPU6/GFP/siRNA-ECHS1转染HepG2细胞后,CCK-8(cellcountingkit-8)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ERK,p-ERK)、cyclinD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稳定干扰ECHS1基因表达的HepG2细胞,pGPU6/GFP/siRNA-ECHS1转染后HepG2细胞中ECHS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质粒的HepG2细胞)和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GPU6的HepG2细胞)(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GPU6/GFP/siRNA-ECHS1转染后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p-ERK、cyclinD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CHS1可能通过上调p-ERK、cyclinD3和cyclinD1的表达而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脂酸水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常艳.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1(ECHS1)参与调控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朱小叁,戴益琛,陈章兴,谢军培,曾伟.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短链1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J].肿瘤.2013
[3].郑亚杰.稻瘟菌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的纯化及其与MAP蛋白酶互作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3
[4].李志杰.线虫线粒体极长链脂酰CoA脱氢酶、烯脂酰CoA水合酶和硫解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
[5].张凯,李志杰,孙飞.线虫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叁孪晶体结构解析[C].第叁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0
[6].李志杰,张凯,翟宇佳,周强军,耿运琪.线虫烯脂酰CoA水合酶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初步晶体学分析[J].生物物理学报.2010
标签: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蛋白3; 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 1; 蛋白质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