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困惑论文-余宁宁

性别困惑论文-余宁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困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性恋,叙事特征,精神恋爱,情理欲困惑

性别困惑论文文献综述

余宁宁[1](2019)在《《聊斋志异》中同性恋叙述的性别差异及其情理困惑》一文中研究指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绘了各式各样奇幻的爱恋,同性恋亦在其关注之列。《聊斋志异》不仅书写了当时社会司空见惯的男同性恋,还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女同性恋。通过对这些同性恋篇章的分析,笔者发现,男同与女同的书写在叙事特征、思想内容上存在异同。透过文本,我们也能从中窥探作者对男同、女同的不同态度。然而,身处男权主导的古代社会中的作者仍不免挣扎在情、欲、理的困惑之中。(本文来源于《蒲松龄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建辉[2](2019)在《从酷儿理论解读《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性别困惑》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爱尔兰作家。他对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和先锋文学有着卓越贡献。根据其本人从懵懂孩童到成年艺术家的成长经历,乔伊斯创作了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一名年轻的爱尔兰天主教徒的文学,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主人公对于当时社会文化加诸其身的种种限制和压迫做出了抗争。本文拟从“酷儿”理论角度来解析文中人物的令人疑惑的性别身份。“酷儿”理论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它倡导人的性别身份不是天生的和静止的,而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并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酷儿”理论反对把人类性别身份简单的归于“男”或“女”两类,这种两极化的分类是有害的。“酷儿”理论经由赛吉维克等文学批评家被应用于文学批评中。乔伊斯对于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诸多人物的性别身份都有突破传统性别二分法的描写,给读者造成困惑。鉴于此,本文利用“酷儿”理论解析文中人物的性别身份问题。本文认为,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很多人物都突破了乔伊斯时代严苛的性别规范,挑战了当时男性应当遵循的父系社会规则。本文运用“酷儿”理论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非传统的性别身份进行剖析,解读了小说中流行于天主教寄宿学校中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主人公的流性人之旅,以及斯蒂芬对于祖国爱尔兰的乌托邦式的性别身份重塑。本研究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介绍作家作品,回顾有关这部作品的评论,以及本文的选题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酷儿”理论及其主要主张。同时,在本章中还介绍了乔伊斯的酷儿属性,从而解释了“酷儿理论”作为分析理论与小说的契合。第叁章分析父权制下的天主教社会中流行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第四章勾勒了斯蒂芬的流性人历程,即在同性恋身份和异性恋身份之间的摇摆。第五章论述了主人公对于祖国爱尔兰的性别身份定位的追求与重塑。第六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陈述本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肖巍[3](2018)在《巴特勒:“社会性别”及其翻译困惑》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美国着名女性主义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在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上以《翻译中的社会性别/超越单语主义》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在巴特勒看来,性别概念实际上需要一种特有的语言指派形式,她试图探索当社会性别概念被翻译成不同语言时,由于语言指派、权力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8-09-25)

刘萍[4](2017)在《法律与性别类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困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妇女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女性的法定权利在实现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被打了折扣,其中法律制度中性别盲点的存在值得关注。笔者拟以法律与性别教学为切入点,分享将性别意识纳入法律政策领域的课程设置、经验和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7-09-26)

王敏[5](2017)在《性别困惑:割裂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夜林》中的异装者马修·欧康诺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现代主义女作家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Night wood)中探讨了男性、女性和性别差异问题。贯穿小说始终的是易装者马修·欧康诺医生,他一直在不停地寻求自我性别身份和社会群体认同。笔者将借用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朱迪斯·巴特勒的相关理论,从性别困惑的叙述层次出发,以性别批评的伦理视角对马修这一复杂形象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其深层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18期)

王明[6](2017)在《社会工作介入性/别困惑大学生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性就一直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话题,性或者是文明的推动力被人们所崇拜,它也或者是文明的阻力被人们所贬斥。中国大学生作为新世纪比较有活力的知识分子,他们对性/别的认知不仅关乎自身的健康也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转,因此,处理好大学生的性/别问题迫在眉睫。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无论在解决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方面都是很有优势的。当然,在应对大学生性/别困惑问题方面更是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文中,笔者采用个案访谈与定性分析为研究方法,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比较典型的9名大学生性/别困惑案主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形成性/别困惑现状的因素有:微观因素——生理、心理;中观因素——家庭、学校、互联网;宏观——经济、政治、文化。文末,笔者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解决对策,针对案主的问题进行干预模型设计。本文认为在解决大学生的性/别困惑问题时,首先,应该根据适合的理论对案主问题进行分析,全面的认识到案主困惑的形成机制。然后,单独或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叁大方法与五种价值观从“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视角进行介入,生物层面对案主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心理层面主要运用心理辅导帮助案主疏解困惑,社会层面既考虑到社会对案主支持体系的建构也注重案主个人增权的倡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夏晓惠[7](2017)在《情欲游戏与性别困惑——埃里卡形象精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钢琴教师》围绕主人公埃里卡对母亲的反抗与对学生克雷默尔的情欲纠缠,表现了女性欲望被压抑后的失常状态。而在埃里卡走向克雷默尔还是回到母亲身边的选择中,隐喻着埃里卡的性别选择的迷茫。情欲游戏注定以失败告终,随着克雷默尔的离开,埃里卡的性别确认再一次被阻断。耶利内克以非常极端的视角切入人类的亲密关系,申明了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个体自由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06期)

陈兴[8](2016)在《不同性别“90后”大学生心理困惑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分析"90后"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困惑的差异表现,并针对所呈现出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14期)

王鹏,黄谦[9](2016)在《性别差异对消费者体育品牌原产地困惑感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消费者行为学和原产地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性别差异对消费者体育品牌原产地困惑感知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体育品牌原产地的误判会对其品牌特性感知产生影响;男女在对品牌原产地判断与品牌特性感知上存在差异。对不同体育用品企业在品牌命名中是否采取品牌困惑策略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小板[10](2015)在《性别的困惑》一文中研究指出毋庸置疑,在每一个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不管长得像张果老还是憨豆,他(她)都是全世界最漂亮最可爱的小孩。我的女儿,卡丁卡,在我眼里就是这样。八个月的小卡每天早晨一睁开眼,就对着天花板、枕边的小象或者我,噼里啪啦热烈鼓掌以示欢迎——这是她自出世以来会的第一个动作;她还是踢被子的能手,一晚上有无数次我从梦中惊醒,奔到她的小床边去把被(本文来源于《幸福家庭》期刊2015年11期)

性别困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爱尔兰作家。他对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和先锋文学有着卓越贡献。根据其本人从懵懂孩童到成年艺术家的成长经历,乔伊斯创作了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一名年轻的爱尔兰天主教徒的文学,道德和精神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主人公对于当时社会文化加诸其身的种种限制和压迫做出了抗争。本文拟从“酷儿”理论角度来解析文中人物的令人疑惑的性别身份。“酷儿”理论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它倡导人的性别身份不是天生的和静止的,而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并处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酷儿”理论反对把人类性别身份简单的归于“男”或“女”两类,这种两极化的分类是有害的。“酷儿”理论经由赛吉维克等文学批评家被应用于文学批评中。乔伊斯对于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诸多人物的性别身份都有突破传统性别二分法的描写,给读者造成困惑。鉴于此,本文利用“酷儿”理论解析文中人物的性别身份问题。本文认为,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很多人物都突破了乔伊斯时代严苛的性别规范,挑战了当时男性应当遵循的父系社会规则。本文运用“酷儿”理论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非传统的性别身份进行剖析,解读了小说中流行于天主教寄宿学校中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主人公的流性人之旅,以及斯蒂芬对于祖国爱尔兰的乌托邦式的性别身份重塑。本研究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介绍作家作品,回顾有关这部作品的评论,以及本文的选题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酷儿”理论及其主要主张。同时,在本章中还介绍了乔伊斯的酷儿属性,从而解释了“酷儿理论”作为分析理论与小说的契合。第叁章分析父权制下的天主教社会中流行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第四章勾勒了斯蒂芬的流性人历程,即在同性恋身份和异性恋身份之间的摇摆。第五章论述了主人公对于祖国爱尔兰的性别身份定位的追求与重塑。第六章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陈述本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困惑论文参考文献

[1].余宁宁.《聊斋志异》中同性恋叙述的性别差异及其情理困惑[J].蒲松龄研究.2019

[2].张建辉.从酷儿理论解读《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性别困惑[D].河北大学.2019

[3].肖巍.巴特勒:“社会性别”及其翻译困惑[N].中国妇女报.2018

[4].刘萍.法律与性别类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困惑[N].中国妇女报.2017

[5].王敏.性别困惑:割裂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夜林》中的异装者马修·欧康诺形象解读[J].芒种.2017

[6].王明.社会工作介入性/别困惑大学生探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7].夏晓惠.情欲游戏与性别困惑——埃里卡形象精神分析[J].芒种.2017

[8].陈兴.不同性别“90后”大学生心理困惑差异性研究[J].才智.2016

[9].王鹏,黄谦.性别差异对消费者体育品牌原产地困惑感知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

[10].小板.性别的困惑[J].幸福家庭.2015

标签:;  ;  ;  ;  

性别困惑论文-余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