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运河中心校庞永红
数学的诸多价值已越来越被广大有识之士所认识,也更为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数学课堂应成为凸现其价值的主阵地,要树立大的数学教育观,充分凸现数学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一、开发课程资源——凸现数学的科学价值
教材、教师、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时,要遵循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努力凸现数学的科学价值。一是数学内容的选材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要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二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三是对学生实施多元、多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有效组织活动——凸现数学的发展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是要面向每一位学生;三是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评价活动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是否得到发展。如教学“认识钟表”,教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妈妈早上叫起床”的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时间的重要性。然后出示生活当中的很多钟表,让学生观察、举例,并说说钟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时针和分针、整时和近似整时,教者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指一指、说一说”,以及“摆一摆、议一议,猜一猜”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历活动,获取体验,最后以“小明的一天”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边指边说小明是怎样安排一天时间的,并由小组合作设计自己星期天的作息时间表,给设计好的小组学生颁发时间小主人奖章。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仅发展了知识与能力,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了发展,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充分凸现了数学的发展价值。
三、拓展数学教育——凸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要树立大教育观,要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大力褒扬数学课标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积极开发数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渗透其它领域的文化教育,如环境教育、社会教育、历史教育等,要让学生欣赏数学之美、感受到数学在文化中的角色和其它学科的重要联系。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简单的统计”时,有位年青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提出一个问题:未来社会,什么样的人最具发展的潜质,最受未来社会的欢迎?在家长,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中,归纳了五方面的观点:(1)善于思考,会学习;(2)善于沟通,会合作;(3)善于创造,会创新;(4)乐于助人,有爱心;(5)兴趣广泛,有特长。学生通过画“正”字法统计,得出(1)(4)(5)观点的人比较多,教者诱发学生发表了看法;然后请学生到听课的教师当中去调查统计,制成了统计表,发现教师持(2)(3)观点的人特别多;这时学生很困惑,教师让学生通过采访、讨论理解了未来社会,什么样的人最具发展的潜质,最受未来社会的欢迎?其间还应用了“神州系列”载人飞船上天,来说明合作和创造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和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统计的知识,又体验了统计的过程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渗透了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注入了强劲活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四、联系生活实际——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新课改的口号。数学只有实现其与现实生活的零距离接触,只有在应用数学知识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教育思想。把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是新课程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如学习了利率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合理运用自己的压岁钱;学习了比例尺,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设计校园的平面图;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可以让学生为班级春游设计活动方案……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教师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数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生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