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介孔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药物载体,中空介孔硅,硫化银量子点,近红外二窗荧光
纳米介孔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钱稳[1](2019)在《金属硫化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因其优越的催化和电学性能,在催化剂、发光器件、光伏器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比如量子产率高、消光系数大、光稳定和窄光谱发射等等,这使它们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和治疗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可以为抗肿瘤提供一套全新的诊断和治疗平台。然而大多数的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比较差且性质不易控制,因而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优越的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备受科研者们的关注。药物载体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化学治疗剂的非特异性毒性问题。可以从外部触发药物载体使其在肿瘤内释放化学治疗剂,从而达到原位治疗肿瘤的效果。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常用的药物载体,但是其差的分散性和小的载药量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前景。金属硫化物-介孔硅复合纳米材料不仅增强了生物相容性,而且还能增加多功能性,从而达到多功能协同治疗的目的,增强了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本论文将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合理的设计了合成分散性好、载药量高且小粒径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实验及表征证明其是良好的药物载体;然后我们也合成了多功能性的药物载体Ag_2S@mSiO_2-PEG纳米粒子,这不仅提高了硫化银(Ag_2S)量子点的生物相容性,也证明了Ag_2S@mSiO_2-PEG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有强的近红外二窗荧光。具体内容如下:(1)我们提出通过原位形成以硫化铜(CuS)为模板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简便合成方法。向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中加硫化钠(Na_2S)和氯化铜(CuCl_2)的水溶液,混合搅拌生温形成模板硫化铜纳米粒子,然后直接在模板表面进行硅烷化修饰。为了提高其分散性进行了聚乙二醇(PEG)的接枝,结果大大提高了其在水溶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这对于生物医学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热的乙醇/硝酸溶液可以将模板硫化铜溶解除去,而且在除去模板硫化铜的同时,也将结构导向剂CTAB一同除去了。这大大节省了合成的步骤。另外我们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量来控制介孔硅的厚度。通过实验证明发现:此法制备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适合于生物医学应用的粒径、良好的分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的载药量和pH酸响应性药物释放行为,是很好的药物载体,因而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光明。(2)将改良的Ag_2S量子点进行硅烷化修饰,使其稳定分散在水溶液中且具有强的近红外二窗荧光。通过油酸配体重新修饰Ag_2S量子点的方法,使得Ag_2S量子点化学稳定性增强且形貌更加均匀。808 nm激光激发Ag_2S量子点在1200 nm附近有超强的荧光信号,这是典型的近红外二窗荧光。目前二窗荧光在体内成像效果比较好。然后硅烷化修饰Ag_2S量子点并接枝PEG,使得其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分散性,且808 nm激光激发仍然产生强的二窗荧光。所以Ag_2S@mSiO_2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具有很强的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12-09)
魏亚青,吕江维,任君刚,张文君,王立[2](2019)在《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硅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介孔结构高度有序、表面易修饰及对药物缓控释等特点,被广泛用作诊断、治疗药物递送的载体材料。综述了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孔径、表面性质、孔隙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其缓控释性能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参数得到不同结构的介孔硅纳米材料,进而调控其载药释药性能。因此,设计、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药物缓控释性能的介孔硅纳米材料是目前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邬艳君,成程,倪怡静,张曼莹[3](2019)在《介孔TiO_2载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醇热法制备介孔二氧化钛(m-TiO_2),并借助光还原法制备m-TiO_2载银(m-TiO_2/Ag)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来表征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生长曲线、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环对其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醇热法制备的m-TiO_2是以锐钛矿为主含有少量板钛矿的混晶,金属Ag颗粒沉积在m-TiO_2表面;纳米银负载可显着提高mTiO_2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m-TiO_2/Ag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随着载银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鲍艳,刘盼,郭佳佳[4](2019)在《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纳米材料和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活性等特点,因而在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以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和乳液等为模板制备纳米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的界面组成和结构,已经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有序介孔材料具有规则可调的纳米级孔道,可用作吸附剂、催化剂、催化剂载体或模板。以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形成的聚集体为模板合成有序介孔材料由于操作简单,且材料的孔道分布更为均一,因而成为了最常见的制备方法。但目前在纳米材料及介孔材料的制备中,普遍使用传统的单链表面活性剂作为模板剂,由于该种表面活性剂结构单一,因而以其为模板所生成的纳米材料及介孔材料暴露出形貌单一且结构不易调控等缺点。双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特殊的胶束自组装行为、高的表面活性及分子结构中疏水链段与联结基组成可调等特点,可实现纳米材料更加良好的分散及制备具有独特形貌的纳米材料和介孔材料。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从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的各种有序聚集体——胶束(反胶束)、囊泡及液晶等角度出发,综述了以其为模板或者微反应器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稳定剂辅助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双子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介孔材料过程中其结构参数变化对介孔材料形貌的影响,最后对双子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纳米材料及介孔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王帅,宋方祥,张黎,张雪,李焱[5](2019)在《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控制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貌可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序可调的介孔结构和稳定的理化性质,在药物输送、吸附、催化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通过综述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控制制备、形成机制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指出合成过程中模板剂类型、反应温度及反应体系pH值等条件是其形貌控制的关键因素。最后,对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马亚丽[6](2019)在《介孔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介孔氧化硅的发现,介孔材料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因其较大的孔径、规则的介孔孔道、较高的比表面积等优势,介孔材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科学工作者们已经开发了诸多方法来制备具有介观结构的氧化硅纳米材料。然而,介观结构非硅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与易于调控的氧化硅基前驱物(比如水中的正硅酸四乙酯TEOS)相比,非硅基前驱物(尤其是金属醇盐)的水解、缩合过程是极难控制的。因此,设计合成在能源转换与储存、光电响应、催化、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介孔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更具备挑战性。本论文主要是围绕介孔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展开,提出了叁种简单、温和、可控的合成策略:一是通过“螯合”诱导协同自组装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稳定介孔结构的金属氢氧化物MMHO和氧化物MMO纳米球:二是通过温和的“一锅”水热法,制备了多级结构的介孔氧化物微球;叁是通过简单的原位“自牺牲”模板法,制备了富含缺陷的介孔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有机框架的复合材料。本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了一种“螯合”诱导协同自组装策略,利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介孔模板剂、与金属离子之间具有螯合作用的柠檬酸/抗坏血酸配体作为共模板剂,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可调粒径、较高BET比表面积以及不同孔径尺寸的一系列介孔金属氢氧化物(MMHO包括Cu(OH)2、Zn(OH)2、Fe(OH)3、Ni(OH)2)纳米球和氧化物(MMO 包括 CuO、ZnO、Fe2O3、NiO)纳米球及其复合材料。通过改变乙醇的体积分数,可以调变介孔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球的粒径。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介孔ZnO纳米球,具有良好的光电流响应性能;热处理后的Cu(OH)2纳米球,在电解水析氧反应的电催化应用中,也表现出了低成本、高活性的优势。这种“螯合”诱导协同自组装合成策略,不仅可以代替介孔金属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纳米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唯一可行的合成路线。2.利用简单的“一锅”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多级结构的介孔Ni(OH)2和NiO微球。制备的NiO微球不仅具有大量的介孔孔道、高的比表面积,同时还具有二维纳米片次级结构组成的外壳,这些结构特征有益于质量/电荷传输,并增加了电解质的接触面积。通过改变合成体系中碱(六次甲基四胺HMTA)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HMTA/Ni2+,可以进一步调控纳米片状外壳的厚度(0至35nm)。与先前报道的镍基材料相比,我们合成的NiO-300/r=2微球对电解水析氧反应(OER)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360 mV的过电势就可以达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此外,通过向合成体系中引入钻元素,我们成功制备了钴镍复合氧化物微球。由于钴镍离子的协同效应,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得到了显着的提高(340mV的过电势就可以达到10mA cm-2的电流密度)。通过简单的“一锅”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得到的多级介孔氧化镍微球及其优异的OER电催化活性为镍基材料在电解水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3.通过简单的原位“自牺牲”模板方法,成功将介孔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与微孔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相结合,设计并合成了富含大量缺陷活性位点的核-壳结构ZnO@ZIF-8复合纳米材料。通过改变体系中水的体积分数,我们可以进一步调变ZIF-8外壳的骨架缺陷含量、结晶度以及厚度。这种原位“自牺牲”模板方法会诱发体系中锌离子的不足,使ZIF-8骨架中出现大量有序排列的裸露氮原子,骨架结构产生扭曲,进而形成了复合材料的缺陷活性位点。与单独的ZnO纳米粒子相比,富含缺陷活性位点的ZnO@ZIF-8复合纳米材料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光电流响应(增幅高达348%)。复合材料表现出的光电化学优势,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引起的:(1)一方面ZIF-8外壳内大量微孔会富集氢离子,增加电解质的接触面积。(2)另一方面其骨架内未配位的氮原子与水分子之间会有氢键相互作用形成质子传输通道,有利于氢离子与氧化锌产生的导带电子之间发生反应,促进光生电子传输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了光生电子与空穴之间的复合反应,从而提升了材料的光电流响应性能。利用原位“自牺牲”模板法制备的这类富含缺陷的复合纳米材料及其优良的光电响应,不仅可以激发研究者们合成更多新颖的氧化锌电极材料,对MOFs缺陷化学的理解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唐宁梅[7](2019)在《量子点敏化石墨烯介孔TiO_2包覆复合纳米材料QD@MT/GR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O_2光催化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便、无毒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能源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技术,但TiO_2光催化剂不能吸收可见光,太阳能利用率低。利用量子点与石墨烯独特的性能可扩展TiO_2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和提高量子产率,可有效改善的光催化技术。本文以ZnS、ZnSe、CdS为量子点(quantum dots,QD),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十六烷基叁甲基咪唑溴盐为离子液体(Ion liquid,IL),钛酸丁酯为钛源,石墨烯为载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量子点敏化石墨烯气凝胶介孔包覆二氧化钛QD@MT/GR复合纳米材料(MT:Mesoporous TiO_2,GR:Graphene aerogel)。以亚甲基蓝(MB:Methylene Blue)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其光催化性能及动力学机理。以ZnS为量子点,分别制备ZnS@MT和ZnS@MT/GR复合纳米材料。ZnS量子点都成功沉积到了MT介孔,在氮气下400℃煅烧1个小时,样品均为锐钛矿相晶型,MT晶粒尺寸23~30.65nm之间,经石墨烯负载后,ZnS@MT颗粒大小更均匀,分散性更好,比表面积增大,吸收范围从400nm左右扩展至600nm,禁带能降低。ZnS@MT/GR-3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90.1 m~2/g,在相同光催化条件下,ZnS@MT/GR-3光催化性能最佳,200min内对MB降解率达95.9%,动力学常数k_(app)最大为0.019min~(-1),这归功于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MT与量子点最佳组合。采用相同制备工艺,合成了ZnSe@MT和ZnSe@MT/GR,发现ZnSe量子点沉积在MT介孔中,样品均为锐钛矿相晶型,ZnSe@MT/GR比ZnSe@MT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分散性更好,比表面积大,光吸收范围从400nm左右扩展至650nm,其中ZnSe@MT/GR-3禁带能最小为1.8 eV,且ZnSe@MT/GR-3的比表面积最大为72.4 m~2/g,这导致在相同条件下,其具有最佳光催化性能。在相同制备工艺下,合成了CdS@MT和CdS@MT/GR,发现CdS量子点包覆在MT介孔中,样品均为锐钛矿相晶型,晶粒直径约10nm;CdS@MT经石墨烯负载后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分散性更好,比表面积也增大,相对比CdS@MT,CdS@MT/GR的光吸收范围从400nm左右扩展至650nm,禁带能降低。CdS@MT/GR-3在相同条件下,200min内对MB降解率达96.88%,且动力学常数k_(app)最大为0.17 min~(-1),这归功于具有比表面积最大为200.2 m~2/g。(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9-05-31)
闫冰,熊文旭,郑仕兵,掌学谦,黄苇苇[8](2019)在《单壁碳纳米管提升正极复合材料杯[4]醌/介孔炭CMK-3储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杯[4]醌(Calix[4]quinone,C4Q)通过灌注法与有序介孔炭CMK-3制备成纳米复合材料,可抑制其在常规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本文在C4Q/CMK-3复合材料中加入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减少了CMK-3的用量,并代替导电炭黑Super-P作为导电剂,通过脱泡搅拌法制备了C4Q/CMK-3/SWCNTs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当m(C4Q)∶m(CMK-3)∶m(SWCNTs)为1∶1∶1时,电化学性能最佳,0. 1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电池的容量保持为238. 7 m A·h/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 C时,放电容量仍有260 m A·h/g,这是由于SWCNTs在复合材料C4Q/CMK-3中构建了叁维导电网络,增强了电极的稳定性,降低了电池内阻,从而提升了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志霞[9](2019)在《金属纳米粒子/介孔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合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合成作为一种高度符合“原子经济性”的绿色合成技术,其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消耗最低能量实现高效率的生产,然而目前依然存在电极活性面积小、产物的选择性低等缺陷。因此需要发展更优异的电极材料来提高电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介孔碳材料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良的导电性的多孔碳材料。高的比表面积能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优良的导电性、开放的孔结构有利于反应过程中物质的传输;碳基底的固定作用可阻止反应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团聚。因此将具备较好催化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和介孔碳材料相结合制备新型的电催化剂,可能在电合成中具备较好的电催化性能。本论文以介孔碳为载体,结合活性较高的金属制备成金属纳米粒子/介孔碳复合电极材料。以芳香酮电催化加氢、卤代物电还原和CO_2电还原反应为探针,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并探索材料结构与催化性能关系。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介孔碳的合成原理,采用软模板法一步合成了高分散性的Ni纳米粒子/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并通过对前驱体材料——高分子膜进行先压片后焙烧的处理即可简单便捷地获得稳定的块状结构。复合材料保持了体心立方有序结构,Ni纳米粒子部分嵌入碳孔墙壁且均匀分散,粒径较小(7-15 nm)。研究了搅拌时间、焙烧温度和前驱体压片压力等条件对材料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ol·L~(-1) TEABr-DMF/EtOH的溶液体系中,电流密度为1 mA·cm~(-2),电解电量为4 F·mol~(-1)时,复合材料可高选择性地(选择性:83%)电催化加氢对甲基苯丙酮为1-(4'-甲基苯基)-1-丙醇(产率:79%),且对其他芳香酮类底物有良好的普适性。分析材料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推测OMC的孔道可能对反应存在着空间限域作用。(2)为了进一步研究孔道对芳香酮类电催化加氢反应的限域作用,设计合成了新型孔径更小的微介孔C/Ti复合材料用于芳香酮的电催化加氢。所得的复合材料介孔与微孔并存,粒径均一细小的TiO_2纳米粒子(7 nm)高度分散且单个不重迭地排布于碳层内。实验表明,孔径更小的微介孔C/Ti复合材料,在苯丙酮的电催化加氢中展现了更好的选择性催化性能。优化反应条件过后,最高产率可达81%,此时1-苯丙醇选择性为84%。进一步证明孔结构对反应的限域作用。(3)将对卤代物的电还原具备较好的催化效果的金属Ag引入介孔碳中,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Ag含量,相同的介孔尺寸和孔容的纳米Ag/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技术、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表征了不同Ag含量的Ag/OMC电极材料的物相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溴苄的电还原反应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优化反应条件过后,联苄的最高产率可达98%。分析材料结构与电解实验数据的关系,推测碳孔墙壁对较小纳米粒子存在遮蔽作用,适当的含量和纳米粒子尺寸是决定材料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4)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制备N杂有序介孔碳,且在纳米Ag/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一步合成了NOMC/Ag的复合功能化介孔碳电极材料。使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详细的结构表征并推测其合成机理。通过CO_2吸脱附测试、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研究了N杂量和Ag含量对CO_2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对CO_2的吸附性能,促进Ag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复合功能化介孔碳材料对溴苄的电羧化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优化反应条件过后,最高羧化产物产率可达62%,远高于平板Ag和Ag/OMC电极。(5)将具备优异CO_2吸附性能的N杂有序介孔碳与Cu纳米粒子相结合,一步合成了负载Cu的氮杂介孔碳材料。所得的复合材料保持了体心立方有序结构,Cu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在碳基底内。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Cu/NOMC修饰电极在水溶液中可直接电还原CO_2生成醇类小分子。通过线性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研究了低温焙烧和Cu含量对电还原CO_2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O_2的直接电还原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优化反应条件过后,乙醇和正丙醇的总电流效率可达30%。(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丛丽娟[10](2019)在《磁性介孔纳米材料吸附与磁动力分离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介孔纳米材料不仅具有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而且具有介孔纳米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合适等特点,在环境污染物去除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磁性介孔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以及其在水及土壤介质中的吸附性能,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合成了四种吸附剂Fe_3O_4、Fe_3O_4@SiO_2、Fe_3O_4@SiO_2-NH_2、Fe_3O_4@SiO_2-EDTA。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核,其平均粒径在12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加入TEOS和CTAB在磁核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层,Fe_3O_4@SiO_2粒径在150 nm左右,分散性好,比表面积286.1340m~2/g,孔径2.5nm;乙醇-硝酸铵对其萃取后比表面积为809.1130m~2/g,孔径有两种,分别为2.6nm和4nm。加入3-氨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剂和N-(叁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叁乙酸钠盐对Fe_3O_4@SiO_2进行官能团嫁接,FTIR表征表明已将氨基和EDTA嫁接成功。(2)分析了四种吸附剂在水介质中的吸附性能。吸附剂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磁响应能力。水介质中,材料对Cd(II)的吸附受体系pH影响,通过改性能大幅提高其对Cd(II)的吸附能力。在25℃时,四种吸附剂的吸附量分别为17.69 mg/g、22.98 mg/g、27.62 mg/g、40.93 mg/g。吸附等温模型可用Redlich-Peterson方程进行描述,数据拟合偏向于Langmuir方程。根据拟合结果,可推测四种吸附剂对Cd(II)离子的吸附主要是以离子交换等化学反应为主的化学吸附;四种吸附剂对重金属Cd(II)离子的吸附能力强弱为:Fe_3O_4@SiO_2-EDTA>Fe_3O_4@SiO_2-NH_2>Fe_3O_4@SiO_2>Fe_3O_4。(3)分析了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及释放。土壤样品颗粒对Cd(II)离子的吸附同样受体系pH影响,在25℃下,土壤样品的吸附量为9.2 mg/g;土壤样品的吸附等温模型可用Langmui方程描述,其对Cd(II)离子的吸附以及释放过程,都被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描述。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释放过程受非均相扩散控制。(4)使用两种已嫁接官能团的材料对污染土壤水溶液进行修复实验,对修复前后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修复前后土壤样品进行形态分析,形态分布为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交换态>残渣态;吸附时间增加,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的吸附量逐渐降低,并且两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Fe_3O_4@SiO_2-EDTA>Fe_3O_4@SiO_2-NH_2;修复前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基本不发生变化,可以表明加入的吸附剂对环境友好,吸附剂经四次洗脱后利用率为70%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纳米介孔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孔硅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介孔结构高度有序、表面易修饰及对药物缓控释等特点,被广泛用作诊断、治疗药物递送的载体材料。综述了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在药物缓控释系统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孔径、表面性质、孔隙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其缓控释性能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参数得到不同结构的介孔硅纳米材料,进而调控其载药释药性能。因此,设计、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药物缓控释性能的介孔硅纳米材料是目前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介孔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钱稳.金属硫化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9
[2].魏亚青,吕江维,任君刚,张文君,王立.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应用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3].邬艳君,成程,倪怡静,张曼莹.介孔TiO_2载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4].鲍艳,刘盼,郭佳佳.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纳米材料和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5].王帅,宋方祥,张黎,张雪,李焱.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控制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9
[6].马亚丽.介孔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唐宁梅.量子点敏化石墨烯介孔TiO_2包覆复合纳米材料QD@MT/GR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首大学.2019
[8].闫冰,熊文旭,郑仕兵,掌学谦,黄苇苇.单壁碳纳米管提升正极复合材料杯[4]醌/介孔炭CMK-3储锂性能[J].应用化学.2019
[9].张志霞.金属纳米粒子/介孔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合成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0].丛丽娟.磁性介孔纳米材料吸附与磁动力分离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