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京枫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京枫杨,枫杨属,胡桃科,抗肿瘤活性
东京枫杨论文文献综述
李大馨[1](2007)在《东京枫杨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京枫杨Pterocarya tonkinesis (Franch.) Dode.为胡桃科枫杨属植物,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河岸季雨林的代表群落类型。该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民间作为草药用于治疗癌症,目前仅数篇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了报道。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经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东京枫杨茎皮的乙醇提取物显示很强的细胞凋亡诱导和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了阐明东京枫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本文对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预实验结果表明,东京枫杨的活性部位为其含水乙醇提取物水混悬液的氯仿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以氯仿萃取物活性为强。据此,东京枫杨干燥茎皮(5.0 kg)粉碎,用80%含水乙醇室温浸提,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依次用等量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活性氯仿萃取物。取氯仿萃取物62 g,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PTLC、PHPLC等分离手段,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八个化合物1~8。继而利用理化及波谱学方法(UV、IR、1D-NMR、2D-NMR、MS)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推定化合物1的可能结构为(1,2,3,4-tetrahydro-1,5-dihydroxy-2-isopropyl-naphthalen-8-yl)(1,2-dihydro-1,5-dihydroxy-2-isopropylnaphthalen-8-yl)m-ethanone (1),化合物4的结构确定为(4R)-4,5-dihydroxy-3,4-dihydro-1(2H)-naph-thalenone (4),其余化合物则分别鉴定为glochidone (2)、lup-20 (29)-en-1β,3β-diol(3)、原儿茶酸甲酯(5)、4-羟甲基-2-甲氧基苯酚(6)、十八碳二烯酸甲酯(7)、β-谷甾醇(8),如Fig.1所示。在上述化合物中1和4为新化合物,2、3和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8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采用MTT法结合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方法,利用K562细胞对分到的八个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其中五个化合物1、3和5~7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3的作用最强,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IC50为6.4μg/mL,新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细胞凋亡活性。新化合物1和4的抗肿瘤活性系首次报道。综上,本研究从东京枫杨中分离得到了八个化合物,并经活性筛选发现1、3和5~7共五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1和4为本研究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Fig.1Structuresof1-8isolatedfromPterocaryatonkinesis(Franch.)Dode.(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刘红兵,崔承彬,顾谦群,蔡兵,赵庆春[2](2005)在《东京枫杨的甾体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民间用于肿瘤治疗的东京枫杨[Pterocarya tonkinesis(Franch.)Dode.]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精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流式细胞术评价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东京枫杨茎皮的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24S)-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豆甾醇(2)、(24R)-5α-豆甾烷-3,6-二酮(3)、alnin- canone(4)和棕榈酸(5)等5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5对tsFT210细胞示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枫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作为东京枫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属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刘红兵,崔承彬,蔡兵,顾谦群,张冬云[3](2004)在《东京枫杨中叁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中国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东京枫杨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以细胞凋亡诱导、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抗癌指标 ,采用硅胶、SephadexLH 2 0柱色谱、HPLC和流式细胞术 ,跟踪分离活性成分 ,利用理化手段鉴定化学结构 ;用SRB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从东京枫杨中分离鉴定了 3个具有抗癌活性的叁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 (1)、2α ,3β ,2 3 叁羟基齐墩果酸 (2 )和乌苏酸 (3) ,并对化合物 1~ 3和白桦酯酸 (4 )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化合物1~ 4在 10mg/L浓度下对K5 6 2细胞增殖的的抑制率分别为 4 2 4 %、4 5 2 %、33 7%和 34 3%。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 :化合物 3对tsFT2 10细胞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论化合物 1~ 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刘红兵[4](2004)在《中草药东京枫杨Pterocarya tonkinesis(Franch.)Dode.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京枫杨Pterocarya tonkinesis(Franch.)Dode.为胡桃科枫杨属植物,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河岸季雨林的代表群落类型。该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民间作为草药,用于治疗癌症,但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至今尚无报道。我们在筛选近千种中草药抗肿瘤活性的过程中,发现东京枫杨茎皮的乙醇提取物显示很强的细胞凋亡诱导和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了阐明东京枫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 预实验结果表明,东京枫杨的活性部位为氯仿萃取物。取其干燥茎皮粉碎,60%乙醇提取后,浸膏用等量氯仿直接萃取得到活性提取物。利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为分离向导,采用真空柱色谱(VLC)、Sephadex LH-20柱色谱、Pre-HPLC等分离手段,从活性氯仿提取物中跟踪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及波谱学方法(UV、IR、1D-NMR、2D-NMR、MS),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枫杨醌(1),5-羟基-2-乙氧基-1,4-萘醌(2),4,8-二羟基-1-四氢萘醌(isosclerone,3),3,4-二氢-2r,4t,8-叁羟基萘-1(2H)-酮(4),3,4-二氢-2r,4c,8-叁羟基萘-1(2H)-酮(5),枫杨素(6),myricatomentogenin(7),枫杨酸(8),alnincanone(9),齐墩果酸(10),2α,3β,23-叁羟基齐墩果酸(11),乌苏酸(12),白桦脂酸(13),3-乙酰白桦脂酸(14),(24S)-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15),豆甾烷-3,6-二酮(16),(24R)-5α-豆甾醇(17)和棕榈酸(18)。其中,化合物1,6和8为新化合物(其中1为新骨架化合物),2和7首次从天然资源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11,13-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利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人白血病K562细胞和人肠癌HCT-15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增殖抑制实验(SRB)及细胞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5个化中草药东京枫杨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合物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化合物6,7,12,15和18具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的活性;化合物2,3,4,S,8,10,n,13和14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的作用最强(IC50<4 .59nmol/mL)。新化合物1,6和8,新天然产物2和7,以及已知化合物3,14和15的抗肿瘤活性系首次报道。蔡醒类和五环叁菇酸类化合物的分离产率分别在0.8%和0.6%左右,可能是东京枫杨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 综上,本研究初步阐明了东京枫杨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确定了活性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发现了具有强抗肿瘤活性的新骨架化合物枫杨醒。以上结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化合物结构类型,为民间将东京枫杨用于治疗癌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枫杨属、乃至胡桃科植物的药用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4-06-07)
李保贵,朱华,王洪[5](1999)在《西双版纳的河岸东京枫杨林》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京枫杨林群落结构简单,分层及季相变化明显,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雨林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在具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沿一些中、小型河流河岸的冲积或洪积台地上分布的单化群落。这种群落随着河岸冲积或洪积台地的消失与再现亦相应地消失与出现,它在河流的河岸上是处于一轮回更替的发展之中,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河岸落叶季雨林。(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1999年01期)
东京枫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阐明民间用于肿瘤治疗的东京枫杨[Pterocarya tonkinesis(Franch.)Dode.]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精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流式细胞术评价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东京枫杨茎皮的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24S)-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豆甾醇(2)、(24R)-5α-豆甾烷-3,6-二酮(3)、alnin- canone(4)和棕榈酸(5)等5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5对tsFT210细胞示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枫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作为东京枫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属首次报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京枫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大馨.东京枫杨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刘红兵,崔承彬,顾谦群,蔡兵,赵庆春.东京枫杨的甾体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学杂志.2005
[3].刘红兵,崔承彬,蔡兵,顾谦群,张冬云.东京枫杨中叁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
[4].刘红兵.中草药东京枫杨Pterocaryatonkinesis(Franch.)Dode.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5].李保贵,朱华,王洪.西双版纳的河岸东京枫杨林[J].广西植物.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