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参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qRT-PCR,麦无网长管蚜,内参基因,筛选
内参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安,龚培盼,王炳婷,王超,张云慧[1](2019)在《麦无网长管蚜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是测定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某样品特定基因表达水平灵敏度最好、准确率最高的方法之一,为了得到精确和可靠的基因表达结果,需要使用内参基因对目的基因的荧光定量数据进行标准化,筛选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是必要的基础工作。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是小麦、燕麦、黑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还是大麦黄矮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之一,影响小麦植株的正常生长,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麦无网长管蚜基因表达分析的研究对农业麦蚜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无关于麦无网长管蚜内参基因稳定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运用3种方法(BestKeeper、NormFinder和geNorm),分析评价qRT-PCR试验中麦无网长管蚜10种常用持家基因:Actin、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NADH dehydro-genase (NADH)、arginine kinase (AK)、succinate dehydrogenase B (SDHB)、ribosomal protein L18 (RPL18)、18S ribosomal RNA (18S)、elongation factor 1 a(EF1A)、ribosomal protein L4 (RPL4)和heat shock protein68 (HSP68),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地理种群、发育阶段、身体部位、温度、饥饿、杀虫剂、抗生素、翅型)的表达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应选用不同的内参基因进行校正(地理种群:SDHB、RPL8;发育阶段:RPL8、Actin、GAPDH;身体部位:SDHB、NADH;温度:RPL8、Actin;饥饿:RPL4、EF1A;杀虫剂:AK、RPL4;抗生素:RPL8、NADH;翅型:RPL8、Actin)。本研究结果为麦无网长管蚜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代资举,王艳,王新涛,杨青,张莹莹[2](2019)在《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选择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合适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选取ACT、GADPH、UBQ、TUB、CYP、EF1A和18S共7个基因做为候选内参基因,以自交系郑58 (感粗缩病)和D863F (高抗粗缩病)为材料,利用RT-qPCR技术检测这7个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循环阈值(C_t)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两材料在玉米粗缩病诱导下UBQ和EF1A基因表达最为稳定, ACT和18S最不稳定。另外,选择玉米粗缩病相关基因ZmNPR1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进一步验证,发现不合适的内参基因确实影响结果的准确性。UBQ和EF1A这两个最优内参基因的筛选为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及抗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赖呈纯,潘红,张静,王琦,高慧颖[3](2019)在《葡萄不同摘心处理下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摘心处理是保证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栽培技术之一,选择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有利于葡萄摘心响应分子机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本研究以不同摘心处理的葡萄叶片和茎杆为材料,利用qRT-PCR分析15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AP-2、Cyclophilin、EF1-α、GAPDH、VAG、SAND、α-Tubulin、β-Tubulin、UBQ-L40、NAD5、ADH2、60SRP、18S rRNA、UBQ等在所供材料中的转录水平,并用RefFinder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葡萄叶片为材料的试验体系的最稳定内参基因为SAND和VAG,而葡萄茎杆为材料的试验体系以AP-2和Actin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且采用双内参基因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通过目的基因VvSS4转录水平数据标准化的验证,所获得的2组内参基因在各自的试验体系中可靠性高,可用于后续相关目的基因定量表达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池俊玲,赵一博,郭江波,张龙,刘汉阳[4](2019)在《不同浓度Cd~(2+)胁迫下烟草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镉(Cd)胁迫下烟草的最佳内参基因,为后续研究与Cd~(2+)相关的功能性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0、250和500 mg/L氯化镉(CdCl_2)溶液对本生烟草进行胁迫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2+)胁迫处理下肌动蛋白基因(ACT)、微管蛋白基因(TUB)、蛋白磷酸酶2基因(PP2A)、18S rRN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及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a)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综合评价Ct各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结果】以不同浓度Cd~(2+)胁迫处理的本生烟草c DNA为模板均可PCR扩增出ACT、TUB、18S rRNA、PP2A、GAPDH和EF1a等6个内参基因。6个内参基因的qRT-PCR扩增曲线走势正常,平行性好,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条带产生,且绘制的标准曲线上各点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扩增效率在要求范围(90.00%~105.00%)之内,符合下一步评价要求,且斜率的回归系数(R~2)>0.9800,说明线性关系较好。GAPDH和EF1a基因的表达丰度较高,18S rRNA处于中等水平,ACT、TUB和PP2A基因的表达丰度较低。geNorm分析结果显示,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排序为EF1a基因>GAPDH基因>ACT基因>TUB基因>PP2A基因>18S rRNA;NormFinder分析结果显示,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排序为EF1a基因>TUB基因>GAPDH基因=PP2A基因>ACT基因>18S rRNA。【结论】EF1a基因在不同浓度Cd~(2+)胁迫处理下表达水平较高,稳定性最好,可作为Cd胁迫下本生烟草的最佳内参基因。(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凡奇,万贵钧,曾路影,李春绪,潘卫东[5](2019)在《近零磁场下灰飞虱转录表达分析稳定性内参基因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GMF)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其随时间和空间时刻变化。目前,随着对动物磁生物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开展的磁响应基因转录表达谱研究有力促进了磁响应通路的鉴定和磁感受机制的揭示。【目的】筛选近零磁场(near-zero magnetic field,NZMF)下短翅型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使对目的基因的定量分析更加准确。【方法】迁飞性昆虫灰飞虱采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并在室内使用TN1叁叶期稻苗进行扩繁(温度:(25.0±1.0)℃,相对湿度:70%—90%,光周期:14L﹕10D)。采用亥姆霍兹线圈室内模拟近零磁场(NZMF;<500 nT)和地磁场(GMF;~50 000 nT),人工模拟磁场强度有效处理空间为直径30 cm的球形空间,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除磁场强度外的环境因子(温度:(25.0±1.0)℃,相对湿度:75%,光周期:14L﹕10D)并利用磁通门计每日对人工模拟磁场进行校准和监测,灰飞虱连同TN1叁叶期稻苗均置于试管中进行暴露处理,每隔两日与对照磁场中稻苗对调以避免稻苗潜在磁响应对灰飞虱的影响。利用Trizol法分别提取初羽化灰飞虱雌、雄成虫总RNA,检测各生物学重复RNA质量并调至含量一致,反转录为cDNA,利用qRT-PCR技术并结合常用内参筛选分析软件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以及在线综合分析系统RefFinder对在NZMF和GMF两种磁场强度下灰飞虱体内的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评估筛选,其中,待评估的11个常用内参基因包括Actin1、Tubulin(α1TUB和α2TUB)、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Ubiquitin(UBI)、Ribosomal protein S11(RPS11)、Ribosomal protein S15e(RPS15)、Ribosomal protein L8(RPL8)、Ribosomal protein L9(RPL9)和ADP ribosylation factor2(ARF2)。【结果】不同磁场环境(NZMF vs. GMF)下,灰飞虱短翅雌成虫EF-1α和RPL9表达稳定性在geNorm和NormFinder两种评估方法中都居于前两位,与BestKeeper软件的结果略有差异,进而利用在线工具RefFinder对以上3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稳定性综合排序,结果表明EF-1α稳定性最好,RPL9稳定性次之;灰飞虱短翅雄成虫中,基于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种评估方法,α2TUB和RPL9表达稳定性中均居于前两位,而Actin1表达稳定性虽在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中处于前两位,但其在geNorm中稳定性较低,最后,通过在线工具RefFinder综合分析表明,α2TUB稳定性最好,RPL9稳定性次之。【结论】明确了不同磁场强度(NZMF vs. GMF)下适用于灰飞虱短翅雌、雄成虫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其中,若使用双内参系统,雌成虫中可使用EF-1α和RPL9搭配,雄成虫中可使用α2TUB和RPL9搭配,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系统。此外,RPL9在灰飞虱短翅型雌、雄成虫中均可作为稳定的单一内参基因使用。研究结果确保了对灰飞虱响应磁场强度变化研究中关键目的基因转录表达的准确定量,并为今后开展磁场强度变化下的转录表达谱分析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徐君,江君,王欢,姜红卫[6](2019)在《荷花淹水胁迫下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筛选荷花淹水胁迫过程中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使不同胁迫处理下荷花目标基因的定量更为准确。以不同淹水胁迫时间的荷花叶片为材料,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5个植物常用内参基因,包括18S rRNA(18S)、actin(ACT)、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Histone H3(HIS)及β-tubulin(TUB)的表达水平,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将优选的2个内参基因(18S和ACT)应用于荷花转录因子基因ERFB2-1(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 B2-1)和ERFB2-2的淹水胁迫表达,结果显示表达趋势一致,验证了可靠性。本研究对荷花淹水胁迫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王千千,蒋琦妮,付建新,董彬,赵宏波[7](2019)在《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内参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周期和温度处理能够影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花芽分化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基因表达已成为研究这些过程机制的重要手段,而筛选出适合光周期和温度处理的内参基因在研究桂花分子机制中尤为重要。为了得到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以桂花品种‘佛顶珠’ O. fragrans ‘Foding Zhu’当年生枝条的第2或第3对幼叶为材料,以OfACT, OfEF1α,OfIDH, OfRAN1,OfTUB, OfUBC2和Of18S等7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昼夜节律相关基因GIGANTEA(GI)对筛选出的最佳内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桂花叶片中OfRAN1和OfIDH为最佳内参基因,Of18S的稳定性最差(geNorm分析结果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347,而Of18S的稳定值为0.601; NormFinder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135和0.206,而Of18S为0.474; BestKeeper显示OfRAN1的稳定值为0.80, OfIDH为0.133,而Of18S为0.474); GI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表明(昼夜节律基因GI的表达模式为在白天累积并在夜间下降),在7个内参基因及OfRAN1和OfIDH的基因组合中,使用OfRAN1和OfIDH的内参基因组合可获得GI基因更为精确的基因表达结果。综上所述,OfRAN1和OfIDH内参基因组合是桂花在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最佳内参基因组合。这为桂花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图2表3参31(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倩颖,常鹏杰,申亚梅,张超,董彬[8](2019)在《景宁木兰热胁迫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对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生长产生严重影响。通过筛选景宁木兰热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可以为景宁木兰在高温条件下基因表达研究提供准确数据,达到对目的基因进行准确量化的目的。以热胁迫下景宁木兰1年生实生苗的根、茎、叶组织为材料,从转录组数据库中选取13个管家基因ACTIN-7(肌动蛋白基因-7),CYP(亲环蛋白基因),EF-1α(延伸因子-1α蛋白基因),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TB(GTP结合蛋白基因),NAC(NAC域蛋白基因),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TEF(翻译延伸因子基因),UBC(泛素化酶基因),UBQ(多聚泛素蛋白基因),α-TUB(α微管蛋白基因),β-TUB(β微管蛋白基因)和18S(18S核糖体RNA),通过Primer 5.0进行引物设计,琼脂糖电泳和溶解曲线分析验证引物特异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和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3个内参分析软件研究候选内参基因在热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CSLD3和KOR 2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验证其可靠性。13个内参基因的电泳结果均显示单一条带,溶解曲线也均显示单一峰,证明引物特异性良好;13对引物的扩增效率均在100%左右;内参软件综合分析得到,UBC, EF-1α和ACTIN-7是景宁木兰在热胁迫下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以3个单独的内参基因以及内参组合(EF-1α和ACTIN-7)为参照对CSLD3和KOR的表达模式进行校准,也显示了一致的表达水平。通过qRT-PCR技术和内参软件分析,UBC, EF-1α和ACTIN-7等3个内参基因在景宁木兰热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稳定性较高,CSLD3和KOR等2个目的基因的表达也证实了其可靠性。因此,UBC, EF-1α和ACTIN-7可以作为景宁木兰热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图4表3参34(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侯志浩,赵梦然,陈强,张妍,黄晨阳[9](2019)在《热胁迫下糙皮侧耳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组成型表达基因和热胁迫转录组数据中选择12个基因作为热胁迫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候选基因。以40℃热处理0.5、1、3、6、12、24、48 h的糙皮侧耳菌丝体为材料,采用候选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运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种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12个候选基因的稳定性。结果显示β-微管蛋白基因、β-肌动蛋白基因和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可以作为糙皮侧耳热胁迫下理想的内参基因,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磷酸化酶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不适合作为糙皮侧耳热胁迫下的内参基因。(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陶蓉,李慧,孙宇航,于晓航,朱晗[10](2019)在《美国白蛾内参基因的鉴定及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筛选美国白蛾在不同温度处理、不同发育阶段、幼虫不同组织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为美国白蛾相关的基因定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美国白蛾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GAPDH、ACT、RPL12、RPL18a、RPS16、EF1α、EF1β、18S rRNA,获得碱基序列。将以上序列进行克隆、测序、比对最终证明其为美国白蛾的基因且碱基序列正确,之后将其上传到NCBI获得登录号。设计以上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引物,利用qRT-PCR技术测定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幼虫1~6龄)、不同温度处理下(-10、-5、0、25、35、40、45℃处理2 h)、幼虫的不同组织(头、肠道、脂肪体、马氏管、表皮)中的表达量,记录C_t值;然后通过ΔC_t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共4种方法对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C_t值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综合RelFinder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通过GeNorm计算V_(n/(n+1))最合适内参基因的数目。【结果】C_t分析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表达最稳定的是RPL12;在幼虫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是RPS16。GeNorm分析结果与ΔC_t分析结果相同。NormFinder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分别是RPL18a和EF1α;在幼虫组织中,最稳定的是ACT。BestKeeper分析认为,不同发育阶段,ACT、GAPDH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不同温度处理下,ACT、RPL18a、RPL12、RPS16、EF1β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幼虫组织中,RPL18a、EF1α、EF1β、18S rRNA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最后RelFinder综合评价显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RPL12和EF1β,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最稳定的内参基因组合是EF1α和GAPDH,最不稳定的是ACT;在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组合是ACT和RPS16,最不稳定的是RPL18a。经GeNorm软件计算,最合适的内参基因数目应该是2个。【结论】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RPL12和EF1β作为内参基因;在不同温度处理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EF1α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在幼虫不同组织的基因定量研究中,建议以ACT和RPS16作为内参基因。此外,亦初步说明了昆虫内参基因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内参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选择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合适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选取ACT、GADPH、UBQ、TUB、CYP、EF1A和18S共7个基因做为候选内参基因,以自交系郑58 (感粗缩病)和D863F (高抗粗缩病)为材料,利用RT-qPCR技术检测这7个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循环阈值(C_t)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两材料在玉米粗缩病诱导下UBQ和EF1A基因表达最为稳定, ACT和18S最不稳定。另外,选择玉米粗缩病相关基因ZmNPR1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进一步验证,发现不合适的内参基因确实影响结果的准确性。UBQ和EF1A这两个最优内参基因的筛选为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及抗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参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安,龚培盼,王炳婷,王超,张云慧.麦无网长管蚜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代资举,王艳,王新涛,杨青,张莹莹.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J].植物生理学报.2019
[3].赖呈纯,潘红,张静,王琦,高慧颖.葡萄不同摘心处理下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4].池俊玲,赵一博,郭江波,张龙,刘汉阳.不同浓度Cd~(2+)胁迫下烟草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J].南方农业学报.2019
[5].刘凡奇,万贵钧,曾路影,李春绪,潘卫东.近零磁场下灰飞虱转录表达分析稳定性内参基因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19
[6].徐君,江君,王欢,姜红卫.荷花淹水胁迫下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验证[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王千千,蒋琦妮,付建新,董彬,赵宏波.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内参基因的筛选[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8].王倩颖,常鹏杰,申亚梅,张超,董彬.景宁木兰热胁迫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9].侯志浩,赵梦然,陈强,张妍,黄晨阳.热胁迫下糙皮侧耳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J].食用菌学报.2019
[10].陶蓉,李慧,孙宇航,于晓航,朱晗.美国白蛾内参基因的鉴定及筛选[J].林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