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碎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

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碎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

龙小平邹金丽王丽琴(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82-02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1]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脑内血肿。脑内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2008年4月15日我科收治了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次日于CT室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碎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术后经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严密观察和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于术后第6天颅内血肿明显引流出后拔出引流管,住院44天后康复出院。现报到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9岁,住院号:162331,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语言含糊1小时”于2008年4月15日上午6点钟急诊入院。1小时前,患者于起床小便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失语,无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体健,嗜好烟酒,体形偏胖。入院时测体温36.2℃,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0/140mmHg,神志清楚,呈嗜睡状。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右视受限,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伸舌右歪,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I级,右下肢肌张力稍高,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螺旋CT示:1.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同侧脑室伴对侧梗阻性脑积水。2.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入院诊断:1.高血压性脑出血。2.高血压病3级,极危组。患者入院4小时后,出现尿潴留,即予导尿,留置尿管。2008年4月16日中午于CT室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碎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术前予5%GS250ml+冬非各50mg静脉滴注镇静。术后患者呈嗜睡状,双瞳圆形等大,D≈2.0mm,对光反射稍迟钝,血压150/90mmHg,烦躁不安,给予氟派啶醇、苯巴比妥钠镇静。并下鼻饲管。2008年4月21日术后第5天复查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引流术后改变(高密度出血灶明显减少,颅内少量出血灶及积气,左侧颞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鉴于患者颅内血肿已明显引流出,术后第6天在常规消毒下拔出引流管,引流口沙布包扎。患者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压、减轻脑水肿、抗感染、防治并发症等补液对症治疗,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无并发症发生,44天后康复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2.1.2常规备皮将患者的头发剃除,用肥皂水和温水洗净术区。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能过频过度翻动,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

2.2术中护理患者取平卧位,将头部抬高15°、偏向健侧,暴露患侧,患者躁动时用约束带将健侧肢体固定,遵医嘱给予安定30mg静脉注射镇静。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护理记录。

2.3术后护理

2.3.1体位与环境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术后患者取头偏向患侧,并与水平面呈15°~45°,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及呼吸道通畅。保持颅内压在0.98~1.96kPa之间。为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病房室温为18~23℃,湿度为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入都要戴口罩、帽子、换鞋。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和床栏、床头柜用1∶500消佳净液消毒。

2.3.2观察生命体征

2.3.2.1意识及瞳孔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问答及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如患者由清醒转入昏迷或由浅昏迷转入深昏迷,则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或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瞳孔的改变是脑危象早期出现的重要指征之一。该患者由嗜睡逐渐转入清醒,双侧瞳孔圆形等大,对光反射灵敏,说明患者恢复较好。

2.3.2.2体温患者术后即有发烧,体温最高达39℃,给予戴冰帽,在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大动脉处冰敷,在物理降温过呈中,每30min测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降温效果。出汗较多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保持床单位清洁干躁。并予抗炎药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3.2.3血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患者术前血压180/140mmHg,术后血压波动在130—170/90—110mmHg,予利血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等药物降血压。在应用药物降血压时,注意监测血压,每30min测血压一次。

2.3.2.4降颅压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患者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200ml加压静脉输入Q8h,甘油果糖500ml静脉输入等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2.3.3引流术后的护理

术后2—4小时开放穿刺引流管。协助医生用生理盐水、尿激酶通过引流管冲洗血肿部位,直至冲洗流出液体颜色变淡变清为此。冲洗过程中要注意进出量平衡,随后用高浓度尿激酶喷洒在血肿腔表面,夹管4小时。其间若患者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双侧瞳孔忽大忽小至不等大,血压升高,呼吸缓慢不规则,应立即开放封闭的引流管,同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另外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及时记录。术后24小时,若引流量在100ml以内,引流袋低于头部10—15cm,若引流量超过100ml则调整引流袋于头部同高的位置,即距床面高10—15cm,以便于颅内气体排出。引流期间严禁将引流袋高高提起,防止引流液倒流,尽量避免牵拉引流管而损伤血肿内膜。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和护理时,应动作轻柔、缓慢,患者头部活动幅度不可过大,并固定好穿刺针,暂夹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及引流管脱落。保持引流通畅,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打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血肿引流置管时间为3—10天,置管期间存在着颅内感染及穿刺点皮肤感染的危险性。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无污染,每天更换敷料1—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2次。进行各项治疗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3.4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留置导尿管保持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出现进出量不平衡或尿量<25ml/h,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治疗错施,防止脱水或补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而加重病情。保持大便通畅。患者住院44天,无并发症发生。

2.3.5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即遵医嘱下鼻饲管,可喂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菜汤等,药品要研成粉末,在鼻饲和注药前后应冲洗管道,以防管道堵塞。为防止鼻饲后饮食反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并注意温度适宜。当患者吞咽反射恢复后,开始练习用勺喂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进半流质、普食。患者自己能进半流质时于2008年4月22日拔出胃管。拔管时要先注入少量气体,以免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2]。

2.3.6术后患侧肢体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为患者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2次/d,20min/次。先从活动一个小关节开始,再活动另一个关节,直至能够全方位被动屈伸运动,患者病情稳定后,教会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期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先坐床边、坐轮椅,最后站立和行走。

2.3.7养生指导

2.3.7.1大病初愈,即使无后遗症,身体也很虚弱,不宜过劳。应慎起居,避风寒,节制房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逐渐增加活动量。

2.3.7.2保持稳定的情绪,最好有一清净的环境,安静休养一段时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持心气平和,有利于人体正气的康复。

2.3.7.3外出时要有家属陪同,嘱患者勿猛蹲猛起,防止摔伤,再度发病或引起骨折。并应经常用温水浸泡患肢,以促进气血运行。

2.3.7.4患者发病前常有先兆,如经常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震颤,以及一时性言语不利等症状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及早到医院诊治。

2.3.7.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外邪的抵御能力。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宜的方法锻炼,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和反复。

参考文献

[1]杨玉清,主编.神经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控制规范与现代护理技术标准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129.

[2]张微微.脑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内科治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5):233.

标签:;  ;  ;  

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碎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