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茧色论文-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周艳桃

荧光茧色论文-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周艳桃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茧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应用前景

荧光茧色论文文献综述

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周艳桃[1](2016)在《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选育思路及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将有助于实现省力化、轻简化良繁和缫制高品位雄蚕丝。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和育成温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的特点,提出亚热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思路,结合广西蚕种业生产模式和蚕业发展趋势,探讨亚热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种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期刊2016-07-01)

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张雨丽[2](2016)在《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新品系"09荧"、"909荧"和常规品种"932"进行自然羽化和人工削茧羽化对比试验,了解这2个新品系自然羽化方式的良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人工削茧羽化和自然羽化处理区的死蛹率、总羽化率、病死蛾率、单蛾产卵量、良卵率、遗腹卵率等均没有差异。"09荧"、"909荧"、"932"自然羽化处理区破茧健康蛾率分别为88.09%、75.35%、80.94%,其中"909荧"、"932"的破茧健康蛾率显着低于同品种人工削茧处理区的羽化健康蛾率,这对提高良种繁育系数有一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09荧"、"909荧"、"932"自然羽化处理区后期的健康蛹率分别高达93.04%、97.28%、97.72%,均高于同品种的人工削茧处理区,"909荧"与"932"间没有差异;2个新品系平均单蛾产卵量均高于"932",但良卵率均略低于"932",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期刊2016-07-01)

苏红梅,张桂征,黄文功,韦博尤,周艳桃[3](2016)在《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的选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亚热带家蚕品种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的方法,采用"蓝紫色荧光(♀)×黄色荧光(♂)"交配方式定向优选,选育形成的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经过4~6世代定向筛选后,荧光茧色判性准确率稳定趋于100%;平均结茧率为92.76%~100%、虫蛹率为88.41%~99.58%、茧层率为18.11%~21.92%,强健性与同期广西现行亚热带家蚕品种932相仿,综合性状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利用这两个新品系组配的"中×中"杂交组合,荧光茧色判性准确率仍然稳定趋于100%,良繁时,若根据茧色判性实行雌雄茧分离,让蚕蛾自然羽化,可减免人工削茧、鉴别雌雄等繁重工作,实现省力、轻简化良繁模式。(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期刊2016-07-01)

聂磊,郭光,娄齐年,王安皆,周丽霞[4](2016)在《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雌雄个体中肠的色素透过性及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主色素跟踪法和性染色体标记法,对家蚕荧光茧色性连锁遗传类型进行研究。对依据家蚕荧光茧色判别性别起决定作用的荧光黄色素合成由多对基因控制,蚕茧的荧光黄色为数量性状遗传,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雌蚕茧为荧光紫色、雄蚕茧为荧光黄色的家蚕品种春玉和雌、雄蚕茧均为荧光紫色的家蚕品种皓月B的杂交后代群体中,蚕茧的荧光黄色与荧光紫色均能正常表现,控制2种荧光色素合成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不存在显隐性关系。造成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雄蚕茧中的荧光黄色素含量显着高于雌蚕茧,出现这种差异是由于与雄性幼虫相比,雌性幼虫的中肠不能有效地透过荧光黄色素,而是富集于中肠中。(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苏红梅,张桂征,黄文功,韦博尤,周艳桃[5](2015)在《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的选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亚热带家蚕品种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的方法 ,采用"蓝紫色荧光(♀)×黄色荧光(♂)"交配方式定向优选,选育形成的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经过4~6世代定向筛选后,荧光茧色判性准确率稳定趋于100%;平均结茧率为92.76%~100%、虫蛹率为88.41%~99.58%、茧层率为18.11%~21.92%,强健性与同期广西现行亚热带家蚕品种932相仿,综合性状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利用这两个新品系组配的"中×中"杂交组合,荧光茧色判性准确率仍然稳定趋于100%,良繁时,若根据茧色判性实行雌雄茧分离,让蚕蛾自然羽化,可减免人工削茧、鉴别雌雄等繁重工作,实现省力、轻简化良繁模式。(本文来源于《广西蚕业》期刊2015年03期)

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张雨丽[6](2015)在《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新品系"09荧"、"909荧"和常规品种"932"进行自然羽化和人工削茧羽化对比试验,了解这2个新品系自然羽化方式的良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人工削茧羽化和自然羽化处理区的死蛹率、总羽化率、病死蛾率、单蛾产卵量、良卵率、遗腹卵率等均没有差异。"09荧"、"909荧"、"932"自然羽化处理区破茧健康蛾率分别为88.09%、75.35%、80.94%,其中"909荧"、"932"的破茧健康蛾率显着低于同品种人工削茧处理区的羽化健康蛾率,这对提高良种繁育系数有一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09荧"、"909荧"、"932"自然羽化处理区后期的健康蛹率分别高达93.04%、97.28%、97.72%,均高于同品种的人工削茧处理区,"909荧"与"932"间没有差异;2个新品系平均单蛾产卵量均高于"932",但良卵率均略低于"932",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广西蚕业》期刊2015年03期)

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周艳桃[7](2014)在《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选育思路及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将有助于实现省力化、轻简化良繁和缫制高品位雄蚕丝。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和育成温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的特点,提出亚热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思路,结合广西蚕种业生产模式和蚕业发展趋势,探讨亚热带型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种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广西蚕业》期刊2014年04期)

周燕芬[8](2014)在《我省育成新一代优质雄蚕丝蚕品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11月4日,从苏州大学医学部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虞晓华教授处了解到,其通过“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新一代优质雄蚕丝蚕品种选育,应用其发明专利,育成了优质高产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的新一代中系、日系及其二元杂交雄蚕丝蚕品种——“苏杰×豪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4-11-12)

许乃霞[9](2011)在《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Bombyx mori)茧层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多种荧光色,通常可以分为深浅不同的黄白和蓝紫两大类;家蚕雌雄蚕茧茧丝质和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雄蚕茧丝纤度细,经济性状好,其缫制的生丝高于雌蚕茧1~2个等级。近年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虞晓华等发明了将不具备荧光茧色判性特性的蚕品种转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的方法,2006年育成荧光判性品种“雄晓”,2008年又育出孵化齐一、发育快、好养的荧光判性品种苏.雄×荧晓,雄茧为黄荧光,雌茧为紫荧光,判性准确率均可达到100%,并开始在生产上推广,雌、雄蚕茧分开缫丝,生产出了6A级高品质雄蚕丝,而雌蚕茧生丝品质也同时提高。虽然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培育出判性品种,但是判性机理目前的研究并不深入,许多方面还不清楚,因此阐明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对丰富家蚕生理学、遗传学理论及荧光判性育种实践都有很大意义。在我们的研究中,以人工饲料控制饲料中的色素种类和含量,观察茧层的荧光色素变化情况;通过荧光照射观察雌雄家蚕体内中肠,血液,丝腺等器官以及茧层中的荧光色素的积累与分布情况;通过薄层色谱分析,荧光色素的荧光光谱分析和荧光色素的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分析雌雄家蚕荧光色素的种类与组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色素结合蛋白相关基因在中肠的转录水平、色素氧化及代谢酶类基因在中肠和丝腺内的转录水平,来了解荧光茧色判性家蚕中肠色素结合蛋白对荧光色素透过的作用以及色素氧化酶及代谢酶类对荧光色素形成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从5龄3天开始分别用正常饲料、酒精脱色饲料和酒精脱色后加入槲皮素的饲料饲养荧光判性品种家蚕,测定蚕茧荧光,结果表明,饲以未经处理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所营的蚕茧在紫外线下可判别雌雄;而饲以酒精脱色饲料所营蚕茧雌雄均为均匀的紫荧光色而无法分辨雌雄;饲以酒精脱色后加入槲皮素的饲料,所营蚕茧雌性绝大部分表现为紫荧光色,雄茧均表现为黄荧光色,荧光茧色判性率达到80%以上。这表明引起雌雄蚕茧荧光色差异的荧光色素基础物质来源于桑叶醇溶性物质,槲皮素或者是槲皮素的类似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物质;也证明了荧光黄色素决定雌雄蚕茧荧光色的差异。2、通过对冻干的五龄家蚕血液、器官和组织的荧光显微观察发现,家蚕荧光茧品种中,雌蚕中肠后部(约1/3~2/5)积累大量黄色荧光物质,而雄蚕无此现象,正是雌蚕中肠对黄色荧光色素的差异吸收,导致家蚕荧光茧色的判性。实验发现中肠后部大量积累黄色荧光色素的部分是圆筒形细胞部分,推测可能存在荧光色素结合蛋白。3、对5龄家蚕的雌雄蚕血液和中肠组织的荧光色变化进行逐日观察,结果表明,五龄第4日起,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一直保持到吐丝前。在紫外光照射下,吐丝前1天的雌蚕血液荧光色较暗,而雄蚕血液发出很明亮的黄色荧光;将血液滴在纸上风干后,其斑点中央的荧光色呈明显差异,雌蚕呈深紫色荧光斑,是黄色荧光物质与紫色荧光物质的混合色;而雄蚕血在斑点中央呈很亮的黄荧光和很淡的蓝紫荧光的混合色。说明雌雄蚕血液的荧光色差异是从家蚕5龄盛食期开始。4、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品种为实验材料,对蚕茧层表面和茧层抽提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雌雄蚕茧都出现黄色和蓝紫色二个荧光发射峰,茧层中不存在荧光色素种类的差异。雌雄茧之间的荧光色差异主要因黄色和蓝紫色相对荧光强度不同而引起的。5、应用硅胶薄层色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显示,蓝紫荧光色物质至少由5种蓝紫荧光色素成分组成,而黄色荧光物质至少由3种黄色荧光色素成分组成;从雄蚕茧层中提取到的黄色荧光色素与雌蚕后部中肠积累的色素完全相同。6、紫外光谱分析和AlCl3显色反应表明,3种黄色荧光色素属于黄酮类或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一种黄色荧光色素(Rf=0.82)为主要成分,其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发射峰为533nm,激发光谱峰值为377nm。7、通过测定正常饲料、酒精脱色饲料和酒精脱色后加入槲皮素的饲料饲养的家蚕中肠的30Kc19、BmLP-C21、BmLP-C23、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基因的转录水平,表明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是参与荧光色素雌家蚕中肠内的特异性积累的主要基因,30Kc19也是家蚕中肠色素特异积累过程中的重要基因。8、通过测定正常饲料、酒精脱色饲料和酒精脱色后加入槲皮素的饲料饲养的家蚕BmUGTs、P450s、BmGSTs基因在家蚕中肠和丝腺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 BmUGT29参与荧光茧色判性家蚕雌性中肠内色素的形成与代谢,BmUGT30参与荧光茧色判性家蚕中肠对槲皮素的代谢。BmUGT59主要参与槲皮素在雌性丝腺内的形成与代谢。BmGSTe1和BmGSTe5参与了荧光茧色判性家蚕雄性丝腺的色素代谢。CYP6au1,CYP6ae8参与家蚕中肠内槲皮素的形成与代谢。综上所述,引起荧光茧色判性家蚕雌雄蚕茧荧光色差异的荧光色素的基础物质来源于桑叶醇溶性物质,雌雄蚕荧光色差异是从家蚕5龄盛食期开始;家蚕荧光茧色判性主要是由于雌蚕中肠存在荧光色素的结合蛋白对黄色荧光色素产生特异性积累,导致雌雄茧之间的黄色和蓝紫色相对荧光强度不同,最终反映为茧色的不同。(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1-09-01)

许乃霞,张雨青,沈卫德[10](2011)在《不同种类桑叶、人工饲料对家蚕荧光茧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品种SU中、L中、NJ中、NS中、NSJ中、PDH日、P×H日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种类桑叶、人工饲料对家蚕荧光茧色影响调查。结果表明:6种桑叶中湖桑13号饲养的家蚕荧光判性效果最为明显,沙2品种饲养的所营蚕茧雌、雄均偏向紫荧光色,荧光判性效果明显减弱。不同种类的饲料中常规配方饲料饲养的家蚕荧光判性正常,不含桑叶粉和用70%乙醇浸提过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所营蚕茧雌、雄均偏向紫荧光色,利用蚕茧的荧光色已无法分辨雌雄。在饲料里添加槲皮素后又出现荧光黄色茧,荧光判性得到恢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荧光茧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新品系"09荧"、"909荧"和常规品种"932"进行自然羽化和人工削茧羽化对比试验,了解这2个新品系自然羽化方式的良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的人工削茧羽化和自然羽化处理区的死蛹率、总羽化率、病死蛾率、单蛾产卵量、良卵率、遗腹卵率等均没有差异。"09荧"、"909荧"、"932"自然羽化处理区破茧健康蛾率分别为88.09%、75.35%、80.94%,其中"909荧"、"932"的破茧健康蛾率显着低于同品种人工削茧处理区的羽化健康蛾率,这对提高良种繁育系数有一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09荧"、"909荧"、"932"自然羽化处理区后期的健康蛹率分别高达93.04%、97.28%、97.72%,均高于同品种的人工削茧处理区,"909荧"与"932"间没有差异;2个新品系平均单蛾产卵量均高于"932",但良卵率均略低于"932",有待进一步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茧色论文参考文献

[1].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周艳桃.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选育思路及应用前景[C].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2016

[2].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张雨丽.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C].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2016

[3].苏红梅,张桂征,黄文功,韦博尤,周艳桃.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的选育研究[C].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2016

[4].聂磊,郭光,娄齐年,王安皆,周丽霞.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雌雄个体中肠的色素透过性及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J].蚕业科学.2016

[5].苏红梅,张桂征,黄文功,韦博尤,周艳桃.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的选育研究[J].广西蚕业.2015

[6].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张雨丽.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09荧”、“909荧”自然羽化试验[J].广西蚕业.2015

[7].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周艳桃.亚热带荧光茧色判性家蚕新品系选育思路及应用前景[J].广西蚕业.2014

[8].周燕芬.我省育成新一代优质雄蚕丝蚕品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4

[9].许乃霞.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10].许乃霞,张雨青,沈卫德.不同种类桑叶、人工饲料对家蚕荧光茧色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

标签:;  ;  ;  ;  

荧光茧色论文-苏红梅,黄文功,张桂征,韦博尤,周艳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