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救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公益,网络平台,保险经纪,捐赠者,线下,亿人,实名,财产状况,逆向选择,推广人员
网络救助论文文献综述
蒋光祥[1](2019)在《水滴筹丑闻不能阻断网络公益救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水滴筹”线下推广人员地毯式“扫楼”,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的视频被曝光,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最为令人诟病的是这些“筹款顾问”存在在募捐金额上随意填写,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故意隐瞒,且宣称在筹到钱后公司不会调查筹款去向的(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12-06)
崔晓丽[2](2019)在《大病网络众筹:善心不可辜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轻松筹、水滴筹、爱心筹等平台蓬勃发展,成为个人大病求助的重要渠道,推动了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慈善平台上,一些诸如诈捐、善款挪为他用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这让“行善者”多了几分犹豫与不决。就在本月初,一起司法案件回应了公众的期待——让(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11-20)
蒋华艳,兆龙[3](2019)在《社区建起流浪乞讨救助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当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巡查到兴园菜市场时,发现一位正在路边捡拾馒头吃的女子。该女子目光呆滞、表述含糊不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将其带到了服务中心的临时安置点。由于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赢得了她的信任,才道出自己叫梧桐(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期刊2019-08-16)
韩兆柱,邢蕊[4](2019)在《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网络治理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资救助与服务救助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两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主要采取物资救助的形式,服务救助的供给体系尚未形成,造成物资救助与服务救助供给失衡。社会救助服务内容的复杂性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政府通过向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弥补单一供给的不足,推进救助理念的人性化、救助资源的社会化、救助手段的多元化、救助服务的效率化。网络化治理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治理工具,依据网络化治理理论构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网络治理模式,在等级制度的基础上融入网络化治理理念,将政府、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热心公民等个体有序导入提供救助服务的整体网络中,实现多主体间信任沟通、责任共担、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从而保障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最优化和贫困群体利益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电子政务》期刊2019年07期)
何奕,童牧,吴珊,尚诗昆[5](2019)在《复杂金融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与流动性救助:基于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支付结算网络为例,通过构建复杂网络中的流动性循环模型,基于仿真模拟研究了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和不同风险场景下的系统性风险与流动性救助问题.研究发现:1)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稳健性有显着影响,系统呈现出"稳健而脆弱"的特点,即网络节点间差异越小、相互连接越紧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小,但风险一旦形成,则后果更为严重;2)由于系统性风险的程度与系统流动性正缺口规模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在进行流动性救助时,基于节点流动性正缺口的救助资金配置方案均不劣于平均分配或基于冲击规模分配的方案,但在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方案间的差异程度存在显着差异;3)在基于节点流动性正缺口的配置方案下,网络拓扑结构对不同救助顺序的效果也存在影响,但仅在网络节点间差异较大且中等救助规模下,影响才是显着的.(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秦海权[6](2019)在《参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解缓机理及多元救助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梳理、领域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五羟色胺与内啡肽竞争受体的生理学阐释、产生运动快感和愉悦感的消极情绪减缓或消除的心理学机制以及基于"成瘾置换"的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整合的青少年学生网瘾防治模式的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救助体系进行了理论阐述,解析了参与体育运动解缓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机理,同时针对大学生轻度与重度网络成瘾现状构建了主观自我和客观叁位一体救助体系。建议高校要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常设大学生网络成瘾救助执行小组,及时针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展开救助,并根据新情况不断完善学校网络管理制度,确保校园每一个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本文来源于《体育研究与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李静,焦文敬[7](2019)在《黑龙江国有林区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作问题研究——基于网络治理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深入,黑龙江国有林区由于自身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政企分开"还在改革进行时期,导致林区参与社会救助的主体之间出现了主体职责不明、参与失衡、缺少社会救助协作规章制度、信息共享度低和协作缺乏信任监督等问题。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如何进行有效协作、提高社会救助效率成为国有林区政府关注的重点方面。因此需要引入网络治理理论指导国有林区社会救助多元主体之间相互协作,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议,为黑龙江国有林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救助提供协作思路。(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郭帅[8](2019)在《网络救助 如何不让善心变伤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德云社某相声演员突发脑出血,家人通过水滴筹发起100万元众筹。但很快被网友爆出求助者有车有房有医保,其病情也无需百万元治疗资金。随后,网友进一步质疑募捐平台是否提前核实了求助者房产、治疗费信息。平台则回应称,平台没资格审核发起人的房车等财(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5-14)
吕雪艳[9](2019)在《网络个人救助众筹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求助与网络众筹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社会互助模式——网络个人救助众筹。网络个人救助众筹是网络慈善捐赠发展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形式,其借助互联网为传播媒介,通过社交软件的层层转发推广,吸引人们参与进来。而众筹本身的社交属性又可以吸纳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到慈善捐赠的活动中,这种开放式的救助众筹模式更加公开、透明,打破了传统的慈善活动诸多的限制。网络个人救助众筹项目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层层分享、互动的方式,能够使传播效果影响更广,把开放式众筹的优势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作为一种新产生的慈善捐赠救助模式,不仅满足了处于困境中的公民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然而,新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从当前网络个人救助众筹的现状中可以发现,虽然该行业的发展极其迅速,但却并未有相关法律对其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这也就造成了该行为在法律层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论是这一行为的理论依据,还是该行为在实际生活的推广施行中,其都尚不具备规范化的流程条件,各网络众筹平台也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规范进行制约,从而使得该行业所有参与者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网络个人救助平台而言,尚未对网络个人救助平台的资质认证以及该平台的信息审核与披露建立有效的机制,且当前对网络个人救助平台的监管模式仍不清晰;对于网络个人救助众筹的发起而言,缺乏对其发起人资格的监管,以及对发起事由的限制;此外,也缺乏对资金的使用和剩余善款资金处置的监管;最后,对各主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也留有法律空白。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的网络个人救助众筹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对该行业的改进与完善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与对策:其一,完善网络个人救助众筹立法;其二,加强对网络个人救助众筹平台的监管,包括建立网络个人救助平台资质认证以及信息审核与披露机制;其叁,明确网络个人救助平台的监管模式;第四,对网络个人救助众筹中存在的关于资金的使用和剩余资金处置以及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承担机制等其他问题进行解决。(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9-04-01)
王兰[10](2018)在《许昌市慈善救助力度大慈善网络基本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许昌市慈善总会依靠全体会员、理事、慈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慈善事业迅速发展、慈善网络基本形成、慈善宣传逐步深入、慈善救助力度加大、义工队伍蓬勃发展、慈善公信力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助推脱贫攻坚成效突出许昌的初冬,有些清冽的寒(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期刊2018-12-12)
网络救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轻松筹、水滴筹、爱心筹等平台蓬勃发展,成为个人大病求助的重要渠道,推动了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慈善平台上,一些诸如诈捐、善款挪为他用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这让“行善者”多了几分犹豫与不决。就在本月初,一起司法案件回应了公众的期待——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救助论文参考文献
[1].蒋光祥.水滴筹丑闻不能阻断网络公益救助[N].证券时报.2019
[2].崔晓丽.大病网络众筹:善心不可辜负[N].检察日报.2019
[3].蒋华艳,兆龙.社区建起流浪乞讨救助网络[N].中国社会报.2019
[4].韩兆柱,邢蕊.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网络治理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9
[5].何奕,童牧,吴珊,尚诗昆.复杂金融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与流动性救助:基于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6].秦海权.参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解缓机理及多元救助体系构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
[7].李静,焦文敬.黑龙江国有林区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作问题研究——基于网络治理理论[J].林业经济.2019
[8].郭帅.网络救助如何不让善心变伤心?[N].人民政协报.2019
[9].吕雪艳.网络个人救助众筹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10].王兰.许昌市慈善救助力度大慈善网络基本形成[N].中国社会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