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美吴振华陈正英(四川达县人民医院635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374-02
骨科肿瘤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但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骨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已经成为可能。在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治疗延长生存期的同时,患者在生活质量水平上的提高也越发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因而对护理干预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进行骨科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共86例进行我院骨科患者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骨科肿瘤术后患者共86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8.813.2)岁。临床行病理确诊均符合骨科肿瘤判定标准[1],脊柱肿瘤患者31例,骨软骨瘤患者4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预计存活率在半年以上,且术后经化疗治疗,并签署本次护理干预研究同意书。患者均未出现脑转移,有自我认知能力。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于术前术后均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护理重点在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其全面了解住院相关情况及手术的各类知识,以获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尽可能达到好的手术效果;术后重点加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使患者配合康复护理,尽早出院[2]。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家属意见选择是否将某些病情严重程度通知患者本人,并注意在言辞交谈中做好保密性,以防患者失去信心不配合治疗。对于临床上出现心理紧张、焦躁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心理舒适度调节,使其抵消不良情绪,好好养病。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要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达成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同时能够容忍患者的一些不动听语言,能够微笑面对患者及家属,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3]。因临床患骨科肿瘤的老年患者较多,而老年患者又具有眼花耳聋等特点,就更需要护理人员以耐心、细心、勤快、不怕麻烦的态度全面照顾到老年患者的习惯。(2)健康教育。由我院自制健康教育手册,保证不泄露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介绍与骨科肿瘤疾病相适应的保健方法[4],包括日常营养、饮食、运动、睡眠、生活等,并通过耐心讲解或成功病例的举例,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临床康复疗效。(3)取得家属的配合。与家属沟通,鼓励其多探视和陪护患者,以使患者通过感受家庭温暖而提高康复信心。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3讨论
化疗是临床对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化疗易引起各类不良反应,极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性护理手段主要通过术前及术后的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达到更好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在本组研究中,很显然,通过综合性护理的患者临床生活质量提升情况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提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
在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性护理通过心理、家庭、教育等多种手段干预,重点在于纠正患者对于所患疾病的不良情绪及可能对疾病治疗造成影响的态度,因此护理人员临床上必须做到有耐心[6],把握好沟通方法是一种技巧,也可以作为评估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个指标。(2)本组研究中我院创新性的自行制作了健康教育手册,在护理人员人手不够和一对一讲解易浪费大量工作时间的情况下,通过手册的发放能够{a好的达到宣传和教育作用,不仅患者能够通过手册的内容更加了解疾病相关的治疗和预防知识,也督促了家属关注于患者府隋,及时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
参考文献
[1]王成瑶,王茂萍,舒琴.88例骨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于预研究.中外医疗,2010,29(5):40-42.
[2]王妙君,辛丽华,袁云.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咆护理研究,2006,20(35):25.
[3]江华,郑修健,陆虹.影响骨科癌症患者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A):57—59.
[4]赵淑摔,谭章云,粱雪瑜.心理干预对骨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71-372.
[5]苏晗.护理干预对骨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10,17(11):91-94.
[6]石秀丽.骨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110—111.
表1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x±s,分)
注:a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