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文化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信息文本理论,翻译策略,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陶俊,秦孔,刘艳[1](2019)在《彼得·纽马克信息文本理论视角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研究——以Cultural Politics of Ethnic Identity in Xishuangbanna,China:Tea and Rubberas “Cash Crop” and “Commodities”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55个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并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类方面的素材,既能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又能够真实而充分地展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现状。为了携手推进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推崇中国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本文选取了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地理系教授Janet C. Sturgeon撰写的有关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为研究素材,以纽马克信息文本理论为指导,采用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策略和相关的翻译技巧对其进行了翻译研究。此次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从而为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2期)
吴锋,迟秀丽,庄善洁[2](2019)在《情报学视角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挖掘与数字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宝贵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如何挖掘和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使其在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被抛弃,并不断创新,进而不断进步,这是坚持文化自信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挖掘意义的基础上,从情报学视角分析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挖掘与数字化;从信息搜集与信息组织分析了信息挖掘过程;从网站建设与数据库分析了数字化过程。(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潘宝剑[3](2018)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英译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英译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1期)
李韶辉,王岩[4](2017)在《让民族文化之花沿数字丝路绚丽绽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7月24日电 李韶辉 王岩报道 今天上午,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央民族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见证签约,并共同为“‘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大数据中心”揭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出席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7-07-25)
普蕊[5](2017)在《基于信息行为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护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的发展,从少数民族信息行为出发,利用少数民族信息行为模式,提出相应的传承与保护措施,是一个较为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以宁蒗摩梭人为例,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宁蒗摩梭人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宁蒗摩梭人的信息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并结合信息行为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理论,对少数民族信息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了解宁蒗摩梭人信息行为的构成要素和行为特征,并根据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宁蒗摩梭人信息行为构建了摩梭人传统信息行为模型和摩梭人现代信息行为模型,对影响宁蒗摩梭人信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宁蒗摩梭人的信息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从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利用行为和信息传播行为方面提出了传承与保护摩梭人文化的意见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并且分别对信息行为、摩梭人及摩梭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了相应分析,找出基于信息行为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的创新点,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做出了相应的调研方案,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撰写依据。第二部分,对信息行为的含义及类型做出了阐释,并对少数民族信息行为及少数民族信息行为的信息环境、信息行为主体、信息行为动机、行为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少数民族信息行为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影响。第叁部分,对宁蒗摩梭人的信息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构建出宁蒗摩梭人传统信息行为模型和宁蒗摩梭人现代信息行为模型,分别对宁蒗摩梭人传统和现代信息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宁蒗摩梭人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宁蒗摩梭人信息行为进行全面分析。第四部分,根据宁蒗摩梭人的信息行为,从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传播行为方面提出了传承与保护摩梭人文化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做出本文的结论,剖析研究的不足,并进行了后续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谢敏[6](2017)在《信息产业支持的云南民族文化传承实践与发展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交融的文化大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全球化战略主题。信息技术在当代背景下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是民族文化发展、传承中不可逆转的事实。(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7年04期)
[7](2016)在《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信息公布格式文本(2015年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大江南北》期刊2016年12期)
葛桂丽[8](2016)在《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民族文化教育信息推送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教育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集合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的文化应用,是对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信息时代的民族文化教育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跨时间跨地域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而民族文化教育平台借助信息推送技术促进了民族文化教育全方位的数字化传播。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大众化的、片段式的信息推送方式导致用户无法及时获取有效、连续的民族文化信息。随着普适计算的发展,数字化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图书馆等纷纷建立,为用户提供了在情境环境下进行数字化参观和学习的可能。情境博物馆利用情境感知技术自动获取用户的信息,及时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兴趣需求的民族文化信息,减少了用户的参与度,降低了信息碎片,增强了用户的兴趣和满意度,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本文针对当前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缺陷以及日趋增长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以民族文化教育信息资源推送为研究背景,利用物联网及情境感知技术为支撑,提出了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民族文化教育信息推送服务模型,实现更为高效、准确的民族文化教育信息推送服务。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研究了用户兴趣信息的获取方式,提出用情境感知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获取用户的情境信息,构建数据库存储用户的实时信息和历史信息,将获取的情境信息进行分类,分为显示信息和隐式信息,依据显式信息和隐式信息权重的调整来量化情境实体并计算出用户所需兴趣信息。用户信息的获取为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和信息推送的实现铺垫好了基础。(2)提出了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用户兴趣表示方法,构建了基于情境的多维兴趣度(M-C-W)用户兴趣模型。在情境环境下考虑到用户显式兴趣和隐式兴趣的关联性,对多维动态情境兴趣进行有效结合和综合处理。实现将用户的显式兴趣与隐式兴趣结合起来,从而及时获取用户的动态兴趣变化。(3)基于对协同过滤算法的研究,并结合情境中的时空关系,从“用户—项目—情境”的角度提出了基于时空关联的协同过滤信息推送算法。通过获取用户群组之间相似性和时空关联性,将个体的用户兴趣模型和基于群组的时空关联用户兴趣进行结合,实现全方位获取用户的项目需求。(4)基于安卓系统平台,搭建了个性化民族文化教育信息推送原型系统,实现了主动获取用户的收藏、评论、浏览等行为操作信息,构建用户的兴趣模型,主动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民族文化教育信息。本论文提出在情境感知环境下构建多维用户兴趣模型及基于时空关联的协同过滤信息推送算法,旨在提高复杂情境下民族文化信息推送的有效和及时性,解决用户准确获取民族文化教育信息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9)
杨树真[9](2016)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视觉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模式的改变,大容量的信息内容与知识逐渐充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使我们快速进入了信息社会。同时,人们生活压力的骤增,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媒体传播的各种海量信息,高效便捷的规整和提炼信息内容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信息传达的迫切需求。然而,信息视觉化设计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一门交叉性学科,其设计所涵盖的领域甚为广泛,它以各种新颖奇特的样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要求我们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使外表繁杂的数据、文字等具有清晰可视化的效果。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在信息大范围的传播趋势下,人们对西方经济文化的追捧和民族文化的漠视,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断层。而云南作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居住人口最多的省份,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也就不可能单单局限于以古老的记载和展示的方式来进行保护与传承。同时,城市生活信息量的表面化、感官化和平庸化,促使人们通过信息量的获取寻找更多不同领域的文化认知,从而赋予生活品质与内涵的提升,对设计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提出一定的要求。结合以上的背景,本论文以信息视觉化设计的理论为基础,面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受众群体的心理诉求,以云南这一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为载体,集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由点及面,初步提出相对完整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视觉化设计的理论构想和方法体系。以“云南彝族刺绣”信息视觉化设计为设计实践案例,透过云南少数民族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必要性及价值体现,致力于验证信息视觉化设计中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方法和设计模式,概括总结出具有价值、可被遵循沿用的一般规律。探寻未来民族文化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不仅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同样更好利用了现代社会信息视觉化设计发展的核心优势,为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7)
莫斐,何梅青[10](2016)在《基于黑箱方法的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研究——以青海互助土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黑箱方法对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的网络传播进行研究,将青海互助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的网络传播过程视作黑箱,通过对输入端(政府和旅行社)和输出端(游客的游记和点评)信息的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以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差别度量传播效果,探寻传播内容的差异,并将原因归结为主客间的社会文化系统差异。(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民族文化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宝贵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如何挖掘和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使其在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被抛弃,并不断创新,进而不断进步,这是坚持文化自信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挖掘意义的基础上,从情报学视角分析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挖掘与数字化;从信息搜集与信息组织分析了信息挖掘过程;从网站建设与数据库分析了数字化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文化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陶俊,秦孔,刘艳.彼得·纽马克信息文本理论视角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研究——以CulturalPoliticsofEthnicIdentityinXishuangbanna,China:TeaandRubberas“CashCrop”and“Commodities”为例[J].英语广场.2019
[2].吴锋,迟秀丽,庄善洁.情报学视角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挖掘与数字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潘宝剑.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英译[J].文教资料.2018
[4].李韶辉,王岩.让民族文化之花沿数字丝路绚丽绽放[N].中国改革报.2017
[5].普蕊.基于信息行为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7
[6].谢敏.信息产业支持的云南民族文化传承实践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7
[7]..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信息公布格式文本(2015年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摘要[J].大江南北.2016
[8].葛桂丽.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民族文化教育信息推送服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9].杨树真.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视觉化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10].莫斐,何梅青.基于黑箱方法的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研究——以青海互助土族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