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原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超高温灭菌乳,复原乳,化学计量学
复原乳论文文献综述
崔婧,苏美丞,谭冬飞,张霞,贾曼[1](2019)在《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判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进行检测。牛乳样品经过前处理后,经过C18色谱柱分离,采用FullScan模式进行一级全扫描,扫描结果通过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14.1软件中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找到14种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表征因子,进一步通过这14种表征因子建立区分2种乳的判别模型,通过该判别模型能够准确地区分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为复原乳的判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崔婧[2](2019)在《基于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的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判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奶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原料乳供不应求,同时,由于利益驱使,有些不法厂商用复原乳冒充巴氏杀菌乳或超高温灭菌乳而不加标识,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由于复原乳经过二次高温杀菌,其营养成分和风味较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有所损失。因此,建立判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方法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规范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建立了叁种基于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实现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判别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判别方法的建立。在本实验中,将一维核磁共振技术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找出了区别两种乳的叁个表征因子,分别为L-肉毒碱、琥珀酸盐、醋酸盐,并利用叁种表征因子建立了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模型。该实验提供了一种简便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方法。(2)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判别方法的建立。在本实验中,采用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进行检测。牛乳样品经过除脂、除蛋白后,经过C_(18)色谱柱分离,采用Full Scan模式进行一级全扫,扫描结果通过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中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找到14种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表征因子,进一步通过这14种表征因子建立了区分两种乳的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通过该判别模型,能够简便地区分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为复原乳的判别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脂质组学的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判别方法的建立。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采用脂质组学分析策略,来研究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差异性物质。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找到两种乳之间的15种差异性脂质。进一步,通过找到的15种差异性脂质建立区别两种乳的判别模型。随后,对建立的判别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地区分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该实验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脂质组学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荣菡,甘露菁[3](2019)在《近红外光谱与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联用快速鉴别牛乳与复原乳》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与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联用,构建鲜牛乳与复原乳的模式识别模型。经偏最小二乘法(PLS)处理后,提取4个主成分,使用96个吸收峰数据输入网络,学习速率为0.05,训练步数200步时,所建模型性能稳定,预测精度良好,模型对预测集样品识别准确率为100%。该方法可应用于原料奶质量评价与控制中,在复原乳或掺假乳的快速准确定性鉴别方面,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孟刚[4](2019)在《九部门鼓励多用生鲜乳 复原乳检测国标将制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多使用生鲜乳,提振乳制品消费信心,力争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500万吨,切实提升我国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本文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期刊2019-01-07)
林学海,占东升,储小军,龚金炎,袁海娜[5](2018)在《复原乳中耐热菌生物被膜播散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湿法工艺生产奶粉为理论基础,设计并构建了生物被膜形成装置,研究复原乳中耐热菌生物被膜中的微生物在不同温度、奶液浓度和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播散规律,并对成熟生物被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奶液中耐热菌在不锈钢管道内壁形成生物被膜,并从成熟生物被膜播散至奶液,成为生产过程污染源;在55℃条件下,4.5 h是生物被膜播散关键点,4.5 h后播散速率快速增加;65℃条件下有利于形成芽孢,然而不能有效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高浓度奶液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繁殖和生物被膜播散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生物被膜形成并无显着影响。分析认为生物被膜特殊的叁维结构提供膜内微生物稳定生长、繁殖的环境,保护微生物抵抗流体剪切力等胁迫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6](2018)在《复原乳不是没有营养的“差等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原乳因何得名复原乳,又称还原奶、再制奶。它是用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加适量的水后,重新做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复原乳是国家标准允许生产销售的。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什么形式的液态奶?巴氏杀菌奶。只经过7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加热十几秒钟,对奶的营养影响较小,很好地保持了外观和风味,所以又叫鲜牛奶。(本文来源于《益寿宝典》期刊2018年32期)
郦娟,董华夏,曾慧君,张珣,杨永[7](2018)在《复原乳鉴别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部分乳制品生产企业在产品中添加复原乳而不标识,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本文概述了复原乳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复原乳的鉴别方法提供多样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8年21期)
崔婧,胡建,刘悦,张霞,苏美丞[8](2018)在《液态乳中复原乳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原乳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与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在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方面有明显区别。本文分别围绕目前检测复原乳的不同指标,介绍了国内外检测液态乳中掺入复原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寻找准确、高效、快速检测复原乳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期刊2018年05期)
熊妍[9](2018)在《科学认识复原乳》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复原乳问题多次推向风口浪尖,饱受争议。从整个乳制品产业链条上看,上游养殖企业"担心"复原乳,中间加工企业"钟爱"复原乳,末端消费者却又"不懂"复原乳。复乳是什么?市场上常见的液态奶有叁种形式:巴氏奶、常温奶和复原乳。巴氏奶是由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产品加工温度较低,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牛奶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常温奶是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将有害菌全部杀灭。灌装入(本文来源于《健康向导》期刊2018年04期)
刘丹[10](2018)在《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比例对复原乳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比例对复原乳界面蛋白浓度、粒径大小、脂肪部分聚结率、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以及贮存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不同复配比例影响复原乳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用量的减少,界面蛋白浓度、粒径大小、脂肪部分聚结率、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复原乳的感官品质均有所下降,当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质量比为6:4和5:5时,复原乳的感官品质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乳业》期刊2018年07期)
复原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牛奶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原料乳供不应求,同时,由于利益驱使,有些不法厂商用复原乳冒充巴氏杀菌乳或超高温灭菌乳而不加标识,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由于复原乳经过二次高温杀菌,其营养成分和风味较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有所损失。因此,建立判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的方法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规范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建立了叁种基于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实现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判别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判别方法的建立。在本实验中,将一维核磁共振技术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结合,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找出了区别两种乳的叁个表征因子,分别为L-肉毒碱、琥珀酸盐、醋酸盐,并利用叁种表征因子建立了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模型。该实验提供了一种简便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方法。(2)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判别方法的建立。在本实验中,采用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进行检测。牛乳样品经过除脂、除蛋白后,经过C_(18)色谱柱分离,采用Full Scan模式进行一级全扫,扫描结果通过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中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找到14种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表征因子,进一步通过这14种表征因子建立了区分两种乳的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通过该判别模型,能够简便地区分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为复原乳的判别提供理论依据。(3)基于脂质组学的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判别方法的建立。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采用脂质组学分析策略,来研究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差异性物质。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找到两种乳之间的15种差异性脂质。进一步,通过找到的15种差异性脂质建立区别两种乳的判别模型。随后,对建立的判别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地区分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该实验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脂质组学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原乳论文参考文献
[1].崔婧,苏美丞,谭冬飞,张霞,贾曼.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判别复原乳和超高温灭菌乳[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9
[2].崔婧.基于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的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判别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3].荣菡,甘露菁.近红外光谱与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联用快速鉴别牛乳与复原乳[J].中国乳品工业.2019
[4].孟刚.九部门鼓励多用生鲜乳复原乳检测国标将制定[N].中国消费者报.2019
[5].林学海,占东升,储小军,龚金炎,袁海娜.复原乳中耐热菌生物被膜播散规律[J].中国食品学报.2018
[6]..复原乳不是没有营养的“差等生”[J].益寿宝典.2018
[7].郦娟,董华夏,曾慧君,张珣,杨永.复原乳鉴别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2018
[8].崔婧,胡建,刘悦,张霞,苏美丞.液态乳中复原乳检测方法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
[9].熊妍.科学认识复原乳[J].健康向导.2018
[10].刘丹.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复配比例对复原乳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乳业.2018
标签: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 超高温灭菌乳; 复原乳; 化学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