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寇清思[1](2021)在《任仲夷广东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区。回顾历史,改革先行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勇气和胆识谱写了辉煌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任仲夷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在他施政广东期间,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带领广东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为广东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任仲夷广东施政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整体呈现和平的发展局面,为任仲夷广东施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广东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内条件;以习仲勋为代表的广东省委向中央为广东争取了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及试办经济特区的权力,为任仲夷南下广东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基础。任仲夷主政广东5年间,他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大胆创新、灵活施政,以特区建设为核心发展广东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经济制度改革,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紧抓“特”字,建设经济特区;实行“三放”,对外开放、对内放宽、对下放权;强调要根据中央政策善于变通;“排污不排外”;实事求是,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施政经验。任仲夷在施政过程中,贯彻中央的改革思想,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施政思想。他贯彻邓小平理论,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于党建方面,任仲夷主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加强组织建设,党风、党纪建设;关于民主建设方面,他主张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通过把社会主义民主贯彻到各个方面、进行民主教育、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与法制相结合这四个方面来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关于富民政策,任仲夷主张解放思想,敢于致富,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大家共同致富。任仲夷广东施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启示。任仲夷广东施政五年,使广东真正实现“先行一步”,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改革开放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新时代,对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黄慧诚,钟奇振[2](2021)在《绿色发展立潮头——广东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文中研究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水蓝天激荡新时代绿色发展巨澜。2020年岁末,广东碧水攻坚战东莞前线传来捷报,监测数据显示,历经一年考验,该市原有3个劣Ⅴ类国考断面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至此,广东胜利宣告,全省原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清零",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让广东人时刻牢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18年10月,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时,要求广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彼时广东还有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记挂于心。
方瀚[3](2020)在《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中国已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后阶段,但是传统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过载、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引领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热点问题。因此本文将中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推进。首先,本文以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文明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城乡统筹作为准则层,选取41个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区域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绿色发展、区域开放发展、区域共享发展为准则层,选取34个指标,构建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极差标准法,将数据无量纲化,进而通过熵值法测算2011-2017年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利用GeoDa软件分析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并通过Moran’s I指数和LISA聚集图分析空间相关性。其次,将2011-2017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带入构建的协调度模型,测算出2011-2017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协调度。利用GeoDa软件分析协调度的空间结构,并通过Moran’s I指数和LISA聚集图分析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再利用。收敛法检验2011-2017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性。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由纵横双线-两台阶向两纵三台阶转变;区域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为由东南方向西北方、由东向西双向逐级递减的三层阶梯状态,且区域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向东部和中部地区集聚,区域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向东北和西部地区集聚;协调度的空间结构为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线一带—断面三阶梯状态。②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水平及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但是2011-2013年区域发展水平正的空间相关性增强,2013-2017年区域发展水平正的空间相关性减弱;③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等级整体较低,最高的等级仅为轻度协调,且占比较少。协调度低的省份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滞后,协调度高的省份主要表现为新型城镇化滞后,这表明区域发展滞后是阻碍耦合协调度低的省份提高协调度的主要因素,新型城镇化滞后是阻碍协调度高的省份提高协调度的主要因素。④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性处于中等水平,区域差异性在增大;区域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最大,区域差异性在增大;协调度水平的区域差异性最小,区域差异性逐步缩小。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提出以下建议:①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向均衡健康方向迈进;②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共进。
王旭[4](2019)在《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仲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探索改革,实施开放,成绩斐然,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重大历史节点上功勋卓着。本文立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关键抉择”重大决策,选取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主政广东重要历史节点,从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视角,着力展现习仲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拨乱反正,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率先提出改革开放广东先行等各项改革主张与实践,不仅创新实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广东深圳特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新时代,习仲勋主政广东的伟大实践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在分析目的和意义基础上,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确立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以历史发展为坐标系,对习仲勋南下主政广东、坚持实践标准解放与统一思想、广东先行改革开放等三个阶段的分析,全面展现习仲勋主政广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历程。第三部分: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贡献。一是与时俱进带领广东逐渐回归发展正轨;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全面治理整顿;三是率先带领广东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体制;四是“敢闯敢试”,初创深圳特区,为南粤大地带来一派繁荣向上的新图景。第四部分: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主要始终保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具有不忘初心的人民利益观、具有坚持实践标准追求真理的党性作风、具有不怕牺牲的开拓创新精神。第五部分: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启示。主要是继续发扬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精神;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全面从严治党;担责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六部分:结束语。对全文内容进行高度总结和概括。
郑志国[5](2017)在《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担当》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那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跃升为"全面建设现代化",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目标和历史任务。广东作为非常有代表性的省份,应当在发展和改革中创造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目标跃升和衔接工作,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尽快使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加强区域之间三大产业共建,停止梯度转移,促进广东均衡发展,努力提高人均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黄日暖[6](2016)在《全面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省教育系统要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抓手,确保到2018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教育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范洪颖[7](2007)在《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经济环境》文中指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重大的战略部署,也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广东的现代化进程直接而敏感地深受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既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广东必须制定正确的决策思路,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中去,推进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欧阳萍[8](2007)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历程,而党中央又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重任交给广东人民来探索,来实现。但是,现代化搞了这么多年,广东现代化水平如何测试,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对全国的贡献如何,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措施?这一系列问题对广东各级政府,特别对理论界的同志是正在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致力探讨的问题。本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就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现代化发展的目的进行国际比较。第三部分:阐述了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四部分:阐述了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第五部分:为广东省现代化进程分析构建了一套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第六部分:对广东省现代化进程进行实证分析。对广东省2004年与2005年各市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七部分:构建广东现代化进程对全国现代化进程和贡献率的统计测度。第八部分:针对广东省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丁晋清[9](2007)在《邓小平两次南方之行:广东率先发展的不竭动力》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于1984年、1992年两次视察南方,充分肯定在广东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和实践,使广东在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支持广东排除体制障碍,广东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广东的发展有了源头活水;鼓励广东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思想障碍,激发思想活力;期待广东坚持发展不动摇,在发展中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立了广东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二次春天之行中所阐发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杨汉卿[10](2005)在《广东与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成熟的政党,大都重视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勇于突破陈规, 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沿,洞悉世界局势的新变化,演奏着理论推进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华彩乐章,引领着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迈
二、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任仲夷广东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文章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评析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任仲夷广东施政的历史条件 |
2.1 任仲夷广东施政的历史背景 |
2.1.1 国际社会背景 |
2.1.2 国内社会背景 |
2.2 任仲夷广东施政的历史条件 |
2.2.1 习仲勋为任仲夷南下广东奠定施政基础 |
2.2.2 任仲夷施政广东的主体条件 |
第三章 任仲夷广东施政实践 |
3.1 经济体制改革 |
3.1.1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1.2 以企业改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3.1.3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
3.2 建设经济特区 |
3.2.1 建设好特区 |
3.2.2 紧抓“特”字 |
3.2.3 经济特区的成就 |
3.3 实行“三放” |
3.3.1 “三放”方针 |
3.3.2 如何坚持“三放” |
3.4 变通不等于变相 |
3.4.1 根据中央政策,善于变通 |
3.4.2 变通的缘由 |
3.4.3 变通的原则 |
3.5 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
3.5.1 贯彻中央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精神 |
3.5.2 抓经济大案要讲究原则 |
3.5.3 深入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
3.6 “排污不排外” |
3.6.1 坚持“排污不排外”的意义 |
3.6.2 明确“排污不排外”的界限 |
第四章 任仲夷广东施政思想的内容 |
4.1 贯彻中央的改革思想 |
4.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4.1.2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
4.2 党建论述 |
4.2.1 主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4.2.2 主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4.2.3 主张加强组织建设 |
4.2.4 主张加强党风和党纪建设 |
4.3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
4.3.1 主张进行民主教育 |
4.3.2 主张健全民主集中制 |
4.3.3 主张把社会主义民主贯彻到各个方面 |
4.3.4 主张民主与法制相结合 |
4.4 富民政策 |
4.4.1 主张解放思想,敢于致富 |
4.4.2 主张政策引导共同致富 |
第五章 任仲夷广东施政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启示 |
5.1 任仲夷广东施政的历史意义 |
5.1.1 使广东真正实现“先行一步” |
5.1.2 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 |
5.1.3 丰富了中国改革开放史 |
5.2 任仲夷广东施政的现代启示 |
5.2.1 党的领导和科学决策是新时代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
5.2.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代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 |
5.2.3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绿色发展立潮头——广东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思想引领高位推动 开辟广东生态环境保护新境界 |
前所未有的重视 |
前所未有的力度 |
前所未有的投入 |
绿色发展源头防控 推动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环保引领,让发展更高效 |
优化布局,让发展更充分 |
清洁能源,让发展更低碳 |
环境再造,让发展更添力 |
人民至上治污攻坚 增强人民群众环境改善获得感 |
示范引领,打好蓝天保卫战 |
治差水、保好水,打好碧水攻坚战 |
吃得放心、住的安心,打好净土防御战 |
法治环保全民环保 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法治环保强保障 |
全民环保齐参与 |
科技环保显威力 |
低碳环保新征程 |
(3)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文献综述 |
二、关于区域发展的文献综述 |
三、关于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文献综述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阐述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概念界定 |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
二、区域发展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理论阐述 |
一、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 |
二、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相关理论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机制 |
一、新型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区域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评价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一、评价方法和构建原则 |
二、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二节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中国省域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
第三节 复合指标体系的熵值法测算 |
第四节 中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算与分析 |
第五节 中国省域区域发展测算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一节 空间相关性检验方法 |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检验方法 |
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检验方法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空间相关性分析 |
一、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二、新型城镇化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中国省域区域发展空间相关性分析 |
一、中国省域区域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二、区域发展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评价 |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模型构建 |
一、耦合度理论模型 |
二、协调度理论模型 |
第二节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测度 |
一、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测算 |
二、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的空间结构 |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一、协调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二、协调度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及其协调度的收敛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新型城镇化空间差异性明显且存在正空间相关性 |
二、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性明显且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 |
三、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正空间相关性 |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
一、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向均衡健康方向迈进 |
二、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共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4)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
2.1 走出文革南下主政广东 |
2.1.1 习仲勋革命生涯简介 |
2.1.2 习仲勋蒙冤与平反 |
2.1.3 习仲勋南下主政广东 |
2.2 坚持实践标准解放与统一思想 |
2.2.1 拥护实践标准问题大讨论 |
2.2.2 肃清“左倾”流毒的思想解放 |
2.3 改革开放广东先行 |
2.3.1 对外开放筹建广东商品出口基地 |
2.3.2 提出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
2.3.3 迈出改革开放第一步 |
3 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 |
3.1 与时俱进带领广东回归正轨 |
3.1.1 拨乱反正与平反冤假错案 |
3.1.2 落实党的各项基本政策 |
3.1.3 实现工作着重点转移走上正轨 |
3.2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全面治理整顿 |
3.2.1 实践调研人民群众实际问题 |
3.2.2 标本兼治“港逃”事件维稳 |
3.2.3 贯彻落实华侨政策助推广东经济发展 |
3.3 开创广东先行的改革开放,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3.3.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3.3.2 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
3.4 创建深圳经济特区 |
3.4.1 “敢闯敢试”初创深圳经济特区 |
3.4.2 经济特区的窗口示范效应 |
4 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
4.1 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 |
4.2 不忘初心的人民群众利益观 |
4.3 坚持实践标准追求真理的党性作风 |
4.4 不怕牺牲的开拓创新精神 |
5 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启示 |
5.1 继续发扬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精神 |
5.2 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面决胜小康社会 |
5.3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全面从严治党 |
5.4 担责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担当(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和举世无双的艰巨任务 |
二、国家现代化建设赋予广东的地位和责任 |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广东工作的新要求 |
四、对进一步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建议 |
1. 做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目标跃升和衔接工作。 |
2. 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 尽快使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 |
3. 加强区域之间的三大产业共建, 停止梯度转移, 促进广东均衡发展。 |
4. 努力提高人均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
(8)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的和意义 |
1.1 现代化的由来 |
1.2 中国历代领导人论现代化的思想 |
1.3 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问题的提出 |
1.4 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现代化的概念及国际比较 |
2.1 现代化的各种概念比较 |
2.2 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比较 |
2.3 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比较 |
2.4 发展现代化所面临的障碍比较 |
2.5 发展现代化的目的比较 |
第三章 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 |
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3.2 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 |
第四章 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问题 |
4.1 小康、小康生活、小康社会和全面小康的概念 |
4.2 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的关系 |
第五章 广东现代化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
5.1 现代化阶段的三个特征 |
5.2 广东现代化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5.3 广东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合成方法的选择及权数的确定 |
5.4 广东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
第六章 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分析 |
6.1 2005年广东21个地区现代化进程评估 |
6.2 2005年广东各市对全省现代化进程影响率分析 |
6.3 2005年与2004年广东现代化进程比较分析 |
第七章 广东现代化进程对全国贡献率的统计测度 |
7.1 资料来源 |
7.2 分析结果及说明 |
第八章 广东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
8.1 重视科技进步、增加企业活力 |
8.2 提高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
8.3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 |
8.4 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增长 |
8.5 推进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 |
8.6 重视区域差异,协调区域发展 |
8.7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
附表1-6 |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
(9)邓小平两次南方之行:广东率先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肯定在广东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和实践, 广东在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 |
二、支持广东排除体制障碍, 广东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广东的发展有了源头活水 |
三、鼓励广东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排除思想障碍, 激发思想活力 |
四、坚持发展不动摇, 在发展中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确立了广东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 |
五、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
四、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任仲夷广东施政实践及思想研究[D]. 寇清思.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2]绿色发展立潮头——广东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J]. 黄慧诚,钟奇振. 环境, 2021(01)
- [3]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D]. 方瀚.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20(12)
- [4]习仲勋主政广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D]. 王旭.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5]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担当[J]. 郑志国. 岭南学刊, 2017(03)
- [6]全面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201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J]. 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6(03)
- [7]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经济环境[J]. 范洪颖. 国际经贸探索, 2007(05)
- [8]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研究[D]. 欧阳萍. 暨南大学, 2007(01)
- [9]邓小平两次南方之行:广东率先发展的不竭动力[J]. 丁晋清.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 [10]广东与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J]. 杨汉卿. 广东党史, 2005(02)
标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习仲勋论文; 任仲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