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靳以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靳以,小说,哀愤
靳以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妍,郑东轩[1](2019)在《由哀怨至愤懑,从个人到众人——论靳以小说的“哀愤”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哀愤"是靳以小说中的一种突出的情感色彩。这种"哀愤"的色彩既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释愤抒情"的传统,又带有靳以自身鲜明的个体经历特征,形成了靳以小说的一种独特艺术风格。同时"哀愤"色彩也从内部反映出了靳以的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与艺术得失。(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师慧博,刘冰杰[2](2019)在《论靳以早期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靳以是经历过五四运动的作家,五四运动时期驳杂的外来文学潮流对他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现代主义。这在靳以1935年以前的早期小说中表现得最为显着。除了鲜明的现代主义精神内核以外,靳以早期小说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其现代主义特征还体现在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上,他将意识流、象征、精神分析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融入小说创作之中,将其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国现代小说向西方现代主义成功取法的较早范例。(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石健[3](2016)在《各有幽怀的志趣书写——巴金、靳以小说“异域情调”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金最早曾以异域题材小说创作闻名,这些作品凝聚着作家的个人理想与抱负。靳以早期小说虽然也被冠以"异域情调",但究其实,不过是把异域人物放在国内背景中,旨在书写个体的情感隐痛。巴金、靳以的这些小说,对他们个人的总体创作,都有极为重要的奠基意义,即巴金具有深广的创作视野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靳以则因器局颇为狭小而难有更多建树。(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14期)
石健[4](2014)在《靳以与巴金的分途——从两篇白俄题材小说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金的《将军》与靳以的《陨》,都是关于白俄流亡者题材的小说。作家对于异域人物描写,都突破了当时的主流模式,对其给予了一定的人道主义同情。不过,《将军》更具有"国际性"的深广视角,《陨》则更着眼于本土社会批判。透过文本意蕴的反差,可以深入探求二位老朋友文学取向的分途。(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石健[5](2014)在《靳以小说化风格散文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对靳以散文中小说笔法的运用,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其真正优秀的小说化风格散文,并未得到充分的阐释。当靳以真切地用心灵体验人生的真谛,其小说家身份便会发挥独到的作用,即善于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精到的刻画,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描摹人情世态的散文。(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26期)
石健[6](2014)在《人间圣境的虚幻寻访——靳以小说田园乌托邦倾向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靳以受民粹主义影响颇深,其小说经常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中,对乡村田园进行无尽的讴歌。不过因靳以其根深蒂固的知识分子启蒙意识,与传统乡土文明具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他笔下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世界易于坍塌,形成了创作中的深层悖论。(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26期)
陈琳媛[7](2012)在《靳以抗战小说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靳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着名的作家、编辑家,他一生除编辑过多种刊物之外,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创作。抗战时期,靳以在从事教书、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发表了多篇抗战小说,在抗战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但是,长期以来,学者对靳以的抗战小说关注不够充分,几近成为一处被遗忘的文学角落,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靳以小说的全面、透彻地研究。本文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对靳以的抗战小说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使其焕发本真的艺术光彩。靳以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小说创作的思想倾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他在抗战时期从沦陷区到大后方真实的流亡体验更加深化了他对文学与人生的认识,这为他的抗战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并使他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文学的转向。靳以从沦陷区的流亡与怀乡、小家与大家、救亡与启蒙,青年知识分子的漂泊之路以及大后方中的战争与人性、生存与苦难、理想与现实等诸多问题中描写了不同区域间民众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其抗战小说创作的多重主题指向。在靳以的抗战小说中,无论是战时人生的书写、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叙事手法的运用方面,都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文学特色。他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把个人的记忆与悲悯的情怀贯穿其中,全景式地再现了战时民众的生活图景,于不同区域的书写中来表达共同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为抗战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探索与努力,其价值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吴敏[8](2011)在《论靳以小说《沉》的潜在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小说《沉》中的叁个意义空白点:"求乞者"人群的书写、主人公"自言自语"的描写,以及小说标题的设置进行分析与解读,达到对小说潜在主题进行再阐释的目的,挖掘出《沉》在失落哀伤的情感基调下隐藏的作者的更为复杂的内心体验,那是一种勇于"在忧郁中苦苦挣扎,在挣扎中自我解剖"的精神。(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石健[9](2011)在《漫画像与赞美诗——论靳以小说知识分子形象的两极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靳以对知识分子一直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既传递了这一群体本身的先天性缺陷,也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中文人的自我贬低倾向。在充分融入自身感受后,这一取向有所调整,时或体现出一定的暧昧色彩,偶或也塑造出颇具人格魅力的正面形象。这种反差鲜明的两极书写,折射出知识分子群体包括靳以本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尴尬处境与无限困惑。(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1年08期)
石健[10](2010)在《烽火中的忧愤与守望——论靳以抗战题材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靳以抗战题材小说,常在现实与人性批判的维度中展开。对人类原罪的惩治,是其独特的母题,并隐含着个人的情感伤痛。在《前夕》中,成功地塑造了静宜这一坚韧的家园守望者形象。(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0年32期)
靳以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靳以是经历过五四运动的作家,五四运动时期驳杂的外来文学潮流对他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现代主义。这在靳以1935年以前的早期小说中表现得最为显着。除了鲜明的现代主义精神内核以外,靳以早期小说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其现代主义特征还体现在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上,他将意识流、象征、精神分析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融入小说创作之中,将其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国现代小说向西方现代主义成功取法的较早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靳以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妍,郑东轩.由哀怨至愤懑,从个人到众人——论靳以小说的“哀愤”色彩[J].北方文学.2019
[2].师慧博,刘冰杰.论靳以早期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J].大观(论坛).2019
[3].石健.各有幽怀的志趣书写——巴金、靳以小说“异域情调”解读[J].名作欣赏.2016
[4].石健.靳以与巴金的分途——从两篇白俄题材小说谈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
[5].石健.靳以小说化风格散文新探[J].名作欣赏.2014
[6].石健.人间圣境的虚幻寻访——靳以小说田园乌托邦倾向解读[J].名作欣赏.2014
[7].陈琳媛.靳以抗战小说论[D].重庆师范大学.2012
[8].吴敏.论靳以小说《沉》的潜在主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
[9].石健.漫画像与赞美诗——论靳以小说知识分子形象的两极书写[J].名作欣赏.2011
[10].石健.烽火中的忧愤与守望——论靳以抗战题材小说[J].名作欣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