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丁醇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凹凸棒,增稠,油性涂料,正丁醇溶液
正丁醇溶液论文文献综述
田恒,周凡,许碧月[1](2019)在《丙烯酸改性凹凸棒土在正丁醇溶液中的增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油性漆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改善凹土在油性漆中的增稠效果以达到扩宽其应用领域的目的。采用正丁醇模拟油性环境,通过丙烯酸改性的方法对凹土进行增稠改性,研究了凹土与丙烯酸、引发剂过硫酸铵与丙烯酸的料液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g凹土、25 m L丙烯酸和1.5 g过硫酸铵反应条件下得到的改性凹土增稠效果能达到6 250 m Pa·s,用XRD和SEM发现其微观结构和分布也有了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雒廷亮,王钰,杨丽萍,宋文建,刘国际[2](2010)在《间十五烷基酚正丁醇溶液密度、黏度测定及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283.15K~313.15K条件下,间十五烷基酚的正丁醇溶液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黏度.结果表明,在测定范围内,密度与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间十五烷基酚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计算了间十五烷基酚正丁醇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用VTF方程对数据关联,分别拟合得到两个关联方程,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32%,标准偏差为1.67%.(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徐辉,朱拓,史爱敏,顾恩东[3](2008)在《紫外照射下正丁醇溶液的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上对紫外光激励下正丁醇溶液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正丁醇对190~250nm的紫外光都有很好的吸收,在210~250nm激发下会发射出明显的荧光;以220nm激发不同体积比混合的正丁醇和正己烷溶液,发现随着正丁醇体积比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基本成线性关系;同时还测量了正丁醇溶于乙醇后的荧光光谱,发现在不同波长紫外光照射下,不同配比的正丁醇乙醇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另外,文章给出了混合溶液荧光峰值位置的数学表达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较小,这或许将对醇类物溶液荧光光谱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8年01期)
何郁芳[4](2004)在《0.1%茚叁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稳定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 [1]硫酸庆大霉素鉴别项下 ,用 0 .1%茚叁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与吡啶和硫酸庆大霉素产生颜色反应 ,显紫蓝色。由于 0 .1%茚叁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性质不稳定 ,配制时间长短不一 ,容易使硫酸庆大霉素鉴别出现负反(本文来源于《天津药学》期刊2004年05期)
何郁芳[5](2004)在《0.1%茚叁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稳定性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 试剂与试药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3厂家 (批号分别为 :990 91 2 1 ,990 81 9 1 ,991 0 2 2 ) ,规格 2ml/ 8万单位 ;吡啶 (上海试剂一厂 ,分析纯 ) ;茚叁酮 (上海试剂一厂 ,分析纯 )。2 方法2 .1(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04年04期)
刘立萍[6](2004)在《间接法测定6%PVB甲醇溶液和5%PVB正丁醇溶液的旋转粘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用间接法测定6%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甲醇溶液和5%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正丁醇溶液的旋转粘度。方法准确可行、简便可靠。(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04年03期)
谌竟清,于立军,赵永欣,尹卫平[7](1999)在《强碱性阴树脂从水-正丁醇溶液中吸附青霉素G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强碱性阴树脂从水-正丁醇溶液中分离青霉素G,对凝胶型和大孔型树脂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凝胶型201×4氯型树脂能很好地吸附青霉素G。通过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洗脱,表明向混合洗脱剂中添加丙酮对提高洗脱效果有利,从而获得适宜的洗脱工艺条件。说明利用离子交换法从低浓度混合溶液中回收青霉素G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1999年03期)
徐中理,陈佩斌,王农,刘宝会[8](1991)在《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及环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张力是液体体系的基本物化性质之一,是研究有关表面现象的重要参数,也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能参数.它可以帮助了解润湿、去污、悬浮力等问题,工业设计中可用来帮助估计塔板效率等.笔者自制并改进了滴体积法实验装置,用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及(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1年02期)
郑威,吴瑾光,徐光宪[9](1964)在《以苯甲酸正丁醇溶液萃取高氯酸氧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苯甲酸的正丁醇溶液对高氯酸氧铀的萃取,测得苯甲酸在正丁醇和水相间的平衡常数(A=58),苯甲酸在鲍和正丁醇的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K_a=6.2×10~(-5))和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K=6.4×10~(-5))。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相中除UO_2~(2+)外,倚有UO_2A~+,UO_2A_2,UO_2(OH)~+和UO_2(OH)A共四种格合物(A~-表示苯甲酸根),其稳定常数经测定分别为:β_(10)=8.0×10~2,β_(20)=1.8×10~5,β_(01)=2.0×10~9,β_(11)=5.2×10~(12)。以上常数除K_α及β_(01)与文献值一致外,其余似尚无报告。交中提出一种较简便而较严谨的用萃取法测定混合型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64年05期)
钱光,刘琬镗[10](1964)在《乙酰丙酮的正丁醇溶液对轻稀土元素的萃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用乙酰丙酮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文献中已有若干报导。黎德堡(Rydberg)用苯、氯仿、甲基异丁基酮作乙酰丙酮的稀释剂,研究过对La和Sm的萃取,萃取率极低;铃木(Suzuki)等用苯作乙酰丙酮的稀释剂研究过对铈的萃取,指出叁价铈几乎不被萃取,只有四(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1964年06期)
正丁醇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283.15K~313.15K条件下,间十五烷基酚的正丁醇溶液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黏度.结果表明,在测定范围内,密度与黏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间十五烷基酚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计算了间十五烷基酚正丁醇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用VTF方程对数据关联,分别拟合得到两个关联方程,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32%,标准偏差为1.6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丁醇溶液论文参考文献
[1].田恒,周凡,许碧月.丙烯酸改性凹凸棒土在正丁醇溶液中的增稠研究[J].安徽化工.2019
[2].雒廷亮,王钰,杨丽萍,宋文建,刘国际.间十五烷基酚正丁醇溶液密度、黏度测定及关联[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3].徐辉,朱拓,史爱敏,顾恩东.紫外照射下正丁醇溶液的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
[4].何郁芳.0.1%茚叁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稳定性考察[J].天津药学.2004
[5].何郁芳.0.1%茚叁酮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稳定性考察[J].安徽医药.2004
[6].刘立萍.间接法测定6%PVB甲醇溶液和5%PVB正丁醇溶液的旋转粘度[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
[7].谌竟清,于立军,赵永欣,尹卫平.强碱性阴树脂从水-正丁醇溶液中吸附青霉素G研究[J].化学工程.1999
[8].徐中理,陈佩斌,王农,刘宝会.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及环法[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
[9].郑威,吴瑾光,徐光宪.以苯甲酸正丁醇溶液萃取高氯酸氧铀[J].化学学报.1964
[10].钱光,刘琬镗.乙酰丙酮的正丁醇溶液对轻稀土元素的萃取[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